【第1句】丝绸之路,你是一把炜炬,用华夏精美绝伦的丝绸制作,燃烧着灿烂古老的东西方火焰,你是妙龄女郎,远在新石器时代,黄河儿女就用桑蚕装扮你,你是有志之士,早在殷商时期,就横贯亚洲腹地的陆路到西方去,丝绸之路,你是一位邮递员,把东方的四大发明送到西方,把西方的文化物产带到东方,推动世界文明的进程,丰富中原的物质精神。
【第2句】丝绸之路,概括地讲,是自古以来,从东亚开始,经中亚,西亚进而联结欧洲及北非的这条东西方交通线路的总称。丝绸之路,在世界史上有重大的意义。这是亚欧大陆的交通动脉,是中国、印度、希腊三种主要文化的交汇的桥梁。 吐鲁番,就是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丝绸之路,在新疆按其路线分为南、中、北三道。丝绸之路 古代贯通中西方的商路。
【第3句】今天,如果我们乘飞机西行,无论是去西亚、印度,还是欧洲,最多不过二十多个小时.然而,在遥远的古代,我们的先民们在西行时,不论是走陆路,还是走海路,都要花费不知多少倍的时间,也不知要克服多少艰难险阻.与外界交流的需要,促使我们的祖先早在距今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就开通了连接东西方文明的陆上通道,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
【第4句】丝绸之路,汉唐帝国的首都,是你的故乡,你穿过河西走廊,沿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北的绿洲,越过帕米尔高原,中亚草原,到地中海东岸的罗马帝国,与黄金争列,丝绸之路,你是春风,从东方吹到西方,吹过雄关古城,吹过沙漠墓葬,你是秋雨,从天上落到地上,滋润了东方,滋润着西方。
【第5句】兰州是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和商埠重镇,古称金城,也是现代著名的瓜果城。兰州是甘肃省的省会所在地,也是西北经济、政治、文化、交通的枢纽。兰州历史悠久,古迹胜多,是独具特色的旅游文化名城。兰州是我古丝绸路之行的第五站,也是我梦寐以求想,向往以久的文化古城。
【第6句】谁架起一道彩虹,跨亚非欧的苍穹。张骞彩虹里吆喝,正骑着骆驼赶程。彩虹里舞着凤凰,俯瞰着大地和鸣。她是用彩丝织就,活跃着经济繁荣。她是丝绸的化身,牵连着世界和平。
【第7句】丝绸之路为什么不叫金银之路,珠宝之路,瓷器之路,而叫丝绸之路?显然,表达的是崇拜丝绸的外国人的心境,是由外国人把丝绸之路叫到了全世界。丝绸之路不是中国的专有名词,而是世界的通用名词,只要提到丝绸之路,全世界都知道特指那条路。
【第8句】张掖是甘肃省西部的重要工业城市,也是历史古城和新兴的旅游城市。因其土肥水美,物产富饶,在西北故有“塞上江南”之美誉。张掖古为甘州,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也是我国西长城,目前保存较为完好的一段。久远而辉煌的历史,给张掖留下了以古建筑、古城堡、古烽燧为主的众多名胜古迹,使这座塞上古城在今天的旅游事业中换发了青春。
【第9句】丝绸之路,你是画家,描绘出绮丽奇壮的边塞风光,你是文学家,讲述着先人梯山航海的精神和伟绩,你是导游,领着我们,瞻仰历史的丰碑,你是一把古老的琴,弹奏着东西方文明的旋律。
【第10句】宋代河西走廊的繁荣,完全得益于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国货币和外国货币共同作用于丝绸的贸易,贸易又拉动了餐饮业、旅店业、服务业,进而拉动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等各行各业,就使河西走廊日趋发达。古代的张掖被类似现代的深圳,是开放的前沿,也是经济最活跃的地区。敦煌壁画上的繁荣景象也是河西走廊的真实写照。哪里的商业发达,哪里的经济就发达。丝绸之路是当时中国商业最发达的地区,也是经济最活跃的地区。
【第11句】古丝绸之路,东起古城西安,西至古 罗马都城君士坦丁堡,它贯穿了河西走廊,连接了欧亚大陆,全长一万多公里。其辉煌历史起于汉代,胜于唐代,止于元代,长达十五个世纪,是我国古代外交、商贸、文化、科技交流的重要通道,因其商贸主要是以丝绸为主,也是当时最受国外欢迎的商品,因此后人便称之为古丝绸之路。
【第12句】登上边关之巅,遥望大漠深处,千年古迹沉淀展现,从敦煌莫高窟到戈壁沙漠,连纬万里直达长安,丝绸之路留下古道印迹;敦煌璧画东方艺术瑰宝,传承丝路花雨,飞天闻声起舞,大漠尘沙飞扬,暮色映红了天际,茫茫的戈壁沙漠,留下一串串驼铃声;边关烽火瞭望台,古城、战道、残壁、部落、客栈、烈酒仿佛再现原古,丝绸、锦缎、刺绣、瓷器、壁画、舞蹈传播西部风情,大漠洗礼着苍凉的释道,驼队一路西行,古人向西方人展示着东方文明。
【第13句】说到丝绸之路,人们自然首先会想到中国丝绸的西传.早在张骞通西域之前,丝绸就已经大量转运到了西方世界.在古代罗马,丝绸制的服装成为当时贵族们的高雅时髦装束.因为来自遥远的东方,所以造价昂贵,罗马为了进口丝绸,流失了大量黄金.我们今天在雅典卫城巴台农神庙的女神像身上,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博物馆收藏的酒神巴克科斯的女祭司像上,都可以看到希腊罗马时代的人们所穿着的丝绸服装,轻柔飘逸,露体动人
【第14句】今天,丝绸之路变成了旅游观光之路。路没有变,山川河流没有变,历史遗迹虽显露出岁月的沧桑,但年轻时的容貌仍依稀可辨,也没有变。变了的是路上的交通工具和往来游人的心思。他们怀揣美元、欧元、日元,不是采购丝绸,而是采购古老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飘荡在空气中的汉唐遗风,明清气味。丝绸之路,将再次焕发青春,返老还童,带给河西走廊新的繁荣。
【第15句】追思千年文化历史古迹,重新踏上丝绸路,月牙泉沙漠中一池绿洲,一路又见胡杨林,仿佛就在不远处,你可听到那如泣如诉的羌笛声,看今朝,荒漠变家园。卧沙眠雪楼兰梦,曾挽长安客相逢。几经沧桑多变幻,寂寞沙洲冷苍穹。晓沐尘沙雨露浅,岁月残雕影瘦空。江南春来千里路,此出玉门不相同。
【第16句】岁月流失,沧桑更替,透过沿途遗落于戈壁关山之间的石窟古堡,险隘雄关,以及流传的众多典迹神话,魂宝奇珍,真实的再现了祖国的历史辉煌,文化厚重。古道漫游,情自景生,昔日的金戈铁马,烽火狼烟,似乎又历历在目;耳边又响起了那悦耳的阵阵胡笳,声声驼铃……
【第17句】丝绸之路的道路漫长而久远,而且无始无终.在古代,它是传播友谊的道路,也曾经是被战争铁蹄践踏过的道路.今天,人们已经忘却昔日曾经有过的苦难, 而把丝绸之路看作是连结东西方文明的纽带.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丝绸之路研究计划”,把丝绸之路称作“对话之路”,以促进东西方的对话与交流.对于中国人民来讲,今天的丝绸之路,是开放之路,是奋进之路,是通向二十一世纪的光明之路.
【第18句】自从张骞通西域以后,中国和中亚及欧洲的商业往来迅速增加。通过这条贯穿亚欧的大道,中国的丝、绸、绫、缎、绢等丝织品,源源不断地输向中来和欧洲,因此,希腊、罗马、人称中国为“赛里斯”国,称中国人为“赛里斯”人。所谓“赛里斯”即“丝绸”之意。 19世纪末。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将张骞开辟的这条东西大道誉为“丝绸之路”。德国人胡特森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撰写成专著《丝路》。从此,丝绸之路这一谓称德到世界的承认。
【第19句】西安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从西安至甘肃的嘉峪关,古代称为“皇家驿道”,是我国北丝绸之路的主干道。丝绸之路在新疆境内又划分为南北两道,天山之南为南道,天山之北为北道。南道以塔里木河为界又分为“南道”和“北道”。天山之北的北道,又称为“北道”和“草原道”,其主要支路有“五船、伊吾、车师、赤谷、碎叶、弓日、热海”等道。
【第20句】丝路意义丝绸之路的开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也是古代东西方最长的国际交通路线,它是丝路沿线多民族的共同创造,所以又称之为友谊之路。在丝路上起居间和转运作用的大宛人、康居人、印度人、安息人、阿拉伯人、西突厥人等对中国丝绸的西运作出了重大贡献。丝路的开辟大大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宗教、语言的交流和融汇,对推动科学技术进步、文化传播以及创造人类新文明,均作出了重大贡献。
【第21句】丝绸之路——“丁零零,丁零零……”一阵清脆的驼铃声响起来,使我想起了那满载辉煌的丝绸之路。让我们的思绪踏上张骞的步履,一起去探访那古老的丝绸之路:东起长安,西至欧洲,是一条贸易大道,以中国的丝绸最具代表性,丝绸之路因此而得名。它蜿蜒七千多里,连接亚、欧两个大洲,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互相渗透,具有十分珍贵的历史作用,是我国文化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现在,让我们来聆听吧,这条古道仿佛还留下了隐隐约约的驼铃声、大漠中商人行进的脚步声,他们是在向我们诉说丝绸之路的辉煌吗?
(一)
走进敦煌石窟,
我们像是读着一本书,
亲眼看到那动荡惊惧中,
机敏的北朝人,
将西域样式融进了,
魏晋风骨;
正值太平盛世的唐朝人,
雍容华贵,从容自信,
处处追求艺术的完美;
由盛入衰的五代和北宋,
渐渐失去了进取的勇气,
而西夏人的朝气和蒙元的强悍,
却一次又一次引起我们的惊喜。
(二)
不是妖艳,不是凄凉,
莫高窟的颜色是浑厚,
因为,它积淀了,
一千多年的风沙,
它撑起了一千多年的分量。
朝代的兴衰,
岁月的轮回,
生命的存亡,
莫高窟中,有辛酸,
有甜美,有苦涩,
有辉煌,有愤恨……
这些味道,这些情感,
交织着,铺洒着,
飞扬着,诉说着,
洋洋洒洒地筑成了一个莫高窟,
一个永久的神话。
莫高窟,是一首意蕴深长的诗;
莫高窟,是一支悠远回旋的古曲;
莫高窟,是一个永远不灭的神话。
(三)
一座石窟,一个世界;
一孔洞穴,一截历史。
壁画、雕塑、藏经、传说……
每一样都够一个人研究一辈子的,
不,一辈子也不够。
那端坐的佛陀、站立的菩萨;
千手的观音、飞天的女神;
反弹的琵琶、怀抱的胡笳,
那一样不让人沉迷。
石窟里很静,
又似乎又像在讲述,
那饲虎的王子,
救人的七色鹿;
那是谁?
割下自己的肉,
欲换取鸽子的生命。
这一切西来的文化,
都融进了中华文明之中,
这就是我们的博大与包容。
不是有人在探索、
追寻中华文明为什么,
能绵延数千年而不中断吗?
这里就镌刻着答案。
大漠深处,
河西走廊的尽头。
我的敦煌,
我的莫高。
丝绸之路上,
一个小小的驿站,
中华文化中,
一首壮美的史诗。
莫高窟,
是我精神的至高点;
莫高窟,
是我心灵的最深处。
如果说,
莫高是一杯浓酒,
那么我愿举杯,
用生命举杯;
如果说,
莫高是一轮明月,
那么我愿仰望,
以一生仰望。
莫高——挚爱——神话。
(四)
敦煌的自然风光同样毫不逊色:
沙漠奇观鸣沙山和月牙泉,
澄黄的沙山和清澈的泉水相互依存,
延续千年不变,景色奇异迷人;
阳关及玉门关虽只余下断壁残垣,
置身其间,
却仍能隐隐感受到,
边关的铁马金戈之气,
使人不得不慨叹,
历史的沉重和苍凉。
让我惊异还有,
莫高窟大小佛像,
鲜艳的色彩和飞动的衣袂,
也不是让人敬仰的伟岸身躯,
而是古人对光线出神入化的妙用。
天光透过两道洞口漫射进来,
正好照在尊者的脸和胸部,
其他部位渐远渐暗,
其他人物亦渐暗渐远,
唯独至高的尊者佛光普照。
我留连到最后,
待洞中的参观者散尽,
排除了游人对光的干扰,
释迦尊者立刻光艳柔美,
色泽祥和,
令人肃然起敬。
两道洞口掌控天光,
准确散射到佛像最重要的部位,
依次过度到黑暗。
其庄严肃穆,
令人怦然心动。
莫高窟不仅有,
精妙绝伦的彩塑,
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
宏伟瑰丽的壁画。
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
有记录佛教故事的,
有描绘神佛形象的,
有反映民间生活的,
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
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
壁画上的飞天,
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
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
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
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
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
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
就像是走进了,
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
莫高窟是活着的,
它是活了一千多年的生命。
它见证着历史,
记录着历史,
聆听着历史。
它就像一个无声的倾听者,
听着历史的低吟浅唱。
莫高窟是绝美的,
但它永远不是艺术品,
因为肤浅的艺术品,
永远不及莫高窟的深度。
莫高,
意味着文化,
意味着美。
还意味着永久的信仰……
莫高窟是站在历史的高度俯视人类。
是人类文明的精粹,
是人类灵魂的凝结。
它是永恒,
是神的力量。
(五)
莫高窟,
可以傲视异邦古迹的地方,
就在于它是,
一千多年的层层累聚。
看莫高窟,
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
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
一千年而始终活着,
血脉畅通、呼吸匀停,
这是一种何等壮阔的生命!
一代又一代艺术家,
前呼后拥向我们走来,
每个艺术家又牵连着,
喧闹的背景,
在这里举行着横跨千年的游行。
纷杂的衣饰使我们眼花撩乱,
呼呼的旌旗使我们满耳轰鸣。
在别的地方,
你可以蹲下身来,
细细玩索一块碎石、
一条土埂,
在这儿完全不行,
你也被裹卷着,
身不由主,踉踉跄跄,
直到被历史的洪流消融。
在这儿,
一个人的感官很不够用,
那干脆就丢弃自己,
让无数双艺术巨手,
把你碎成轻尘。
月牙泉,古称沙井,俗名药泉,自汉朝起即为“敦煌八景”之一,得名“月泉晓彻”。下面是描写月牙泉的句子,欢迎参考!
1月牙泉,梦一般的谜,你似一弯新月,把梦幻化成了现实。茫茫大漠中有此一泉,漫漫黄沙中有此一水,满目荒凉中有此一景,你是把造化的灵魂装进了这贫脊的躯壳中了吗?神了,醉了,解不开的恒古之结,令人神醉情驰。
2星光璀璨,月华如水!一个人,静静的行走在湖边,看那一轮弯月投射在泉中的照影。湖边寂静无声,夏末的夜晚总是清凉的。白日的疲倦正缓慢的从体内飘出,被这灵动的空气蚀化!这一刻,可以不去计较得失,不去在意生活中的各种琐事。就连那繁华喧嚣,也已不见!或许是太静,或是太冷清。莫名的感觉到丝丝寒意!无言望天,那里……已不见你的踪影。
3有些地方,上帝造就了它们,却又赋予了如此残酷的环境。在生命罕见的沙海中,你不屈地把绿色吟唱。月牙泉――你是我脑海中常常浮现的一幅美丽的水墨画,让我魂牵梦绕。你把时光酿成了沙漠之珍,任由岁月的洗礼,光阴流淌!你在沙山的怀抱中娴静地躺了几千年,笑看风起沙舞,掸尘去,我自岿然不动。人们称你:一湾清泉,涟漪萦回,碧如翡翠。泉在流沙中,干旱不枯竭,风吹沙不落,涓涓流不息。
4你跋涉了千年,还要攀越旷久,累了吗?沮丧吗?我不忍你僬瘁,也不想你老去,上帝遗忘的孩子,人间会把她滋养,采天地之灵气,留不变之美丽,让传说中的“圣水”消病除灾,惩恶扬善。月牙泉,我向你致以深深地敬意。
5月牙泉,你曾经一定是碧水蓝天碧波清浪,岸边是无边的青草和在白云下青草地徜徉的牛羊,你象少女一样清纯,岸上一定有你最俊的情郞。欢快的歌儿一浪逐过一浪,百鸟齐飞翔!
6我愿意,如果还有来生,我一定第一个跑到你的身边,陪伴你度过你的年少时光;愿意像这沙漠之中的月牙泉一般,使这荒凉变得美丽!有人说,月牙泉是一滴泪,一滴仙人流在世间的泪。也有人说,月牙泉是嫦娥的泪,这一滴是欠后羿的!
7月牙泉传说:从前这里没有鸣沙山,也没有月牙泉,而有一座雷音寺。有一年四月初八,寺里举行一年一度的浴佛节,善男信女烧香敬佛,顶礼膜拜,当佛事进行到“洒圣水”时,住持方丈端出一碗雷音寺祖传圣水,放在寺庙面前,忽听一位外道术士大声挑战,要与住持方丈斗法比高低,只见术士挥剑作法,口中念念有词,霎时间,开昏地暗,狂风大作,黄沙铺天盖地而来,把雷音寺埋在沙底。奇怪的是寺庙前那碗圣水安然无恙,还放在原地,术士又使出浑身法术往碗内填沙,但任凭妖术多大,碗内始终不进一颗沙粒,直到碗周边形成一座沙山,圣水碗还是安然如故。术士无奈,只好悻悻离去。刚走了几步,忽听轰隆一声,那碗圣水半边倾钭变成一湾清泉,术士变成一堆黑色顽石。原来这是佛祖释迦牟尼显灵,惩恶扬善,使碗倾泉涌,形成了月牙泉。
8望春风,长相依,月牙泉边秋水伊人,伶人歌,葬花呤,月满西楼长亭惜别,夏蔷薇,山茶花,四季相思情深意长,冬思妻,红颜泪,雪梅思君陌上归人。
9我们从鸣沙山下到山脚后,来到鸣沙山脚下的敦煌月牙泉,月牙泉处于鸣沙山环抱之中,四周都是沙山,其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古称沙井,又名药泉,一度讹传渥洼池,清代正名月牙泉。水质甘冽,澄清如镜。
10鸣沙山的月牙泉是我所见过的再神奇之水了,处于沙漠之中而不枯竭,清澈而明亮,周旁风沙飞舞,竟是从山底向山顶和两侧吹去,低谷月牙泉像有神力庇佑,不被淹没,状如弯月,刹是美丽,如撩开面纱的绝世美女呈现在你面前,让你错愕惊叹。
11月牙泉是一个不能用脚到达的地方!还是让她静静地躺在那里,不要过分地喧闹和打扰,因为我们不能围观伤疤―――尽管那伤疤是多么地“美丽”。因为她是我们灵魂的高地!是我们精神的家园!如果有一天,月牙泉,你怒放成诲,还原成当初的模样,我会带着我的爱人和孩子,泛舟湖上或临水而居。如果有一天,月牙泉,你被沙漠吞噬,我会把我的身体和灵魂埋在你的身边……
12是我沧桑岁月中一个忧郁的传说。我是你野旷荒漠中一缕飘逝的云烟。漠海中的废墟上,千年的古堡早已腐朽,我夹着画笔,走出这古堡,千年后的夕阳,依旧如血,依旧寂寞。千佛洞,鸣沙山。莫高窟,月牙泉。就让我在梦想里捧你流泪的脸。咏一首唐诗唱一句宋词,在欲望里掀起你蒙满黄沙的经典。只为一个千年的传说,心里变得不再荒凉,大漠的风烟,吹散了岁月的沧桑,却吹不走一个又一个曾经的梦想。
13千百年来,虽经遇烈风而泉不被流沙所掩没,地处戈壁而泉水不浊不涸。这种沙泉共生,泉沙共存的独特地貌,确为"天下奇观",千年不涸,令人称奇。月牙泉的源头是党河,在月牙泉的附近不远处,有一池人造人工湖,这是当地人们为了永久让月牙泉不会干涸,依靠党河水浸入人工湖,再浸入月牙泉,使月牙泉不断充盈。
14那是在芳菲初歇,陌上花开的四月的某一天,原本是最美好的.人间四月天。阳光明媚而温暖,和风轻曼而温柔。可是四周起了沉重的雾霾,朦胧中的人和物都无法看清。心情就无端地烦躁郁闷起来,临窗而立,无事可做。然后就让思绪一路向北再向北……,然后就抵达了你!
15我们来到“夕照”门,往里是“鸣山月牙泉史陈列馆”,有赵赴初老先生题写的“月泉阁”,还有“趣水得山”厅,天下“天下第一泉”的月泉楼。整个建筑呈古色古香,令人浮想联翩,在这远离人间,自然环境恶劣,风沙严重,地质干燥,能保存这么完整完好的古楼建筑,实在难得。由于楼群建在沙山环抱之中,楼顶的石硫瓦上落满着厚厚的黄沙,好像一位久经战场、披沙拣金的老兵耸立于黄沙泉水之间。
16南行不过10里许,亚洲距离城市最近的沙漠——鸣沙山,有着“沙漠第一泉”之称的月牙泉,就已然触手可及了。在茫茫的沙海中,鸣沙山和三危山紧紧地环绕着一爿绿洲,一弯新月就安静地依偎在这大漠中的一爿绿洲里,睁着幽蓝的双眼迎迓我的到来。听风登山者悟几座错落有致,线条优美的沙山,在夕阳的照射下,闪耀着金黄色的光芒。
17月牙泉,你也曾金戈铁马,也曾浪击飞舟,可是面对滚滚而来的黄砂如同人类滚滚而来的欲望和贪婪,你一次次地败下阵来,版图一次次地缩小。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和着“鸣沙山”的呜咽,对着大漠无边的苍穹,睁着微弱的眼睛,闪烁着微弱但却坚强的梦想。似乎在提示着人们:这里曾经是浩渺的海,同时也在提示这里如何由海变成沙漠的…..,在这无边的沙漠中你的坚守是多么的艰难,需要何等的勇气和毅力。
18 我有点诧异,这么一眼泉水,被沙山包围着,弥漫的风沙,荡不平小小的泉眼,这是什么神奇的力量?据说,鸣沙山的沙被风吹下来,在泉边停了下来,夕阳西下之时,风向回转,沙又被吹到山上。因此,风,总是以月牙泉为中心,沿沙山坡面向鸣沙山坡顶吹去,风沙永远也无法吹入月牙泉。因为风的作用,月牙泉安详地在沙山的怀抱中娴静地躺了几千年。也许真的,月牙泉,她真是上天赐予沙漠里的一眼圣泉。那深邃的眼睛,穿越唐宗宋祖,静观云卷云舒。
19山脊像一条连接蓝天的柔软丝带,又像是斧削了的锋刃,缓缓地向高处伸展,延入无尽的天际。更为绝妙的是,阳光之下,沙山阳面明亮的身影与沙山阴面暗淡的阴影,形成一明一暗的“阴阳脸”,棱角如刀刃,大漠旷野之下,尤显得妙意无穷。这就是鸣沙山了。
20拂去一路的黄尘,我站在月牙泉边。风吹动着我凌乱的长发,清澈的泉水,倒映着我疲惫的身影。 一片绿洲,掩映在鸣沙山的怀抱,月牙泉就躺在绿洲里。泉长约300余米,宽约50余米,就这一汪清泉,静卧荒漠,日月蒸腾,千年不涸,风沙弥漫,依然鲜活。泉边,几棵粗矮的杨柳树,向四周铺开,有的树,看上去是看上去没多少年头,大概是建造楼宇是栽种的。还有一片芦苇,绿莹莹的,在风中摇弋。泉水清澈,一如明亮的眸子,在浑黄的狂风和滚滚的黄沙飞扬中,与日月同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