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唯美句子 > 赞美齐白石的唯美句子 正文

赞美齐白石的唯美句子

时间:2025-05-11 00:47:26

1. 现代著名画家齐白石是画的虾高手,他倾注一生对虾进行了深入地观察和写生,经过高度提炼和概括,形成了前无古人的一代新风。

2. 看似容易,实则极难:画得活,则虾之生命自出;画僵了,也就失去了生命。虾须的线条似柔实刚,似断实连,直中有曲,乱小有序,纸上之虾似在水中嬉戏游动,触须也像似动非动。

3. 一颗普通常见的白菜,通过齐白石的处理成了“菜中王”,他写其肥厚丰满,且赋予“清白”的寓意。

4. 一群普通的虾子,通过齐白石的笔墨处理,一个个变得晶莹透亮,生动可人。通过齐白石巧妙的空白处理,不着一笔而将虾群置于水中。以至他的虾子成为以后任何一个中国画研习者的经典和必修课,也成为普通老百姓认识中国画认识齐白石的着眼点。

5. 乍一看觉得相似,仔细看又不那么相似,再看又觉得有点相似……就在那似与不似之间最值得玩味!就象“花未全开是最美”的感觉。个中境界还要你慢慢品味……

6. 朗绍君:在吴昌硕之后,将传统书画推进一步,给它输入新的生命血液的大师,当推齐白石。齐白石是全才:诗、书、画、印、花卉、草虫、山水、人物,无不精通;他赋予作品以质朴清新的农民情感,赋予文人画形式以新的生命力和现代性。他作为一个孜孜不倦的追求者,在长达一个世纪的奋斗中所显示的.创造精神,具有楷模性。(作者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现代美术研究室主任、著名美术史家)

7. 余秋雨:大地赋予了齐白石至高的艺术成就,而他的性格与“天趣”密切,农民般的朴实,孩童般的天真。白石大师是湖湘文化和京都文化的结合,自我造化而成大器的。白石与湖湘文化有着深厚的渊源。我们从贝多芬身上认识了德国,从雨果身上了解了法国,而中国让世界记住的仅仅只是长城和秦俑。艺术可以反映一个民族的精神和力量,我们还需要寻找更多类似齐白石那样有代表性的符号。(作者为著名文化学者、作家)

8. 王仲:齐白石先生在艺术上的成功,再一次告诉我们:真理是朴素的,艺术的真谛也同样是平凡而简朴的,后现代主义者们把问题复杂化,不是别有用心就是另有难言之隐。只要根植于人民、根植于健康人性基础上执著的审美理想和信念,同时又有终其一生不断遵循艺术规律实践的坚强意志,每一位艺术家都是可以获得相应的成功的。这恐怕应该是齐白石先生用自身作为榜样,留给我们21世纪中国艺术家最珍贵的启示吧。(作者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杂志主编、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9. 齐白石对于中国文化,特别是对中国写意画的意识有更深的体悟,他的体悟在于把抽象、具象,写实、写意,再现、表现,情与理高度合一。

10. 他的绘画充满了泥土芬香、生活气息,其作品既师造化又师古人,达到了民间艺术与传统艺术的统一,写生与写意的统一,工笔与意笔的统一,无限生机跃然纸上。

11. 齐白石把生活中感兴趣的和较熟悉的一切事物统统都搬进了他的画面上。

12. 就以画面上的虾为例:虾头上的三笔,有墨色的深浅浓淡,表现出一种动感。

13. 此图表现虾的形态,活泼、灵敏、机警,有生命力。因为掌握了虾的特征,所以画起来得心应手。

14. 粗壮、浓厚的茨菇,与群虾的透明、轻灵纤细形成对比,体现出晚年的齐白石画艺的成熟。

15. 他画的虾仅寥寥几笔就能形神俱佳,活灵活现。

16. 特别是配上大写意花草之后,虾就更加显得细腻、出神入化,令人赏心悦目。

17. 齐白石画虾可说是画坛一绝,灵动活泼,栩栩如生,神韵充盈。

18. 此图中写六只虾,用淡墨掷笔,绘成躯体,浸润之色,更显虾体晶莹剔透之感。

19. 以浓墨竖点为睛,横写为脑,落墨成金,笔笔传神。

20. 细笔写须、爪、大螯,刚柔并济、凝练传神,显示了画家高妙的书法功力。

21. 画家写虾,来自生活,却超越生活,大胆概括简化,更得传神妙笔。

22. 他的画热烈、诙谐、有趣,雅俗共赏。

23. 齐白石画虾就是通过毕生的观察,力求深入表现它们的形神特征。

24. 本幅是白石89岁时的作品。此时白石画虾已入化境,在简括的笔墨中表现了游弋水中的群虾。

25. 齐白石的选材突破了单纯的民间画、学院画之间的森严界限,历史上从未有过任何画家具有他这种罕见的表现现实世界的热情,他把平凡普通的事物作为画材从而使自己的画达到了空前的丰富。

描写朝霞的唯美句子篇一

1、夕阳,明月,繁星是美丽的,而我却被那美妙绝伦的朝霞吸引住了。每天早上,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来到阳台上看朝霞,朝霞总像和我约好了一样,把它的美丽无私地展示给我看。朝霞先是小小的,呈微红色,慢慢地,变成了深红色。朝霞的范围在慢慢的扩大,一会的功夫,便染红了东方的天空。

2、朝霞像一条条彩色的丝带,随风轻轻的飘舞,又像一位爱美的魔法少女,随意的变幻着自己的亮装。每天,朝霞都伴着我迎接新的一天的到来。

3、没有多久,火球的般的红日,从东方地平线上缓缓的升起来了。霎时,远近的树木,地上的花草,青青的山,绿绿的水,都披上了霞光,充满了朝气,犹其那草木枝叶上的露珠,像镶了金刚钻一般,晶莹闪耀,好看极了。

4、朝霞染红了河水时,从淡淡的晨雾中驶来了一片片洁白的帆影,流金溢彩的河上,顿时仿佛绽开了一朵朵的白莲花。

5、朝霞不是天天出现,但我们心中的朝霞却不能不出现,因为它代表着希望,人没有了希望就没有了意义。我的乐趣是看朝霞,因为朝霞有着非凡的美丽,因为朝霞伴着我迎接新的一天,最重要的,是因为它教会我去希望!

6、那朝霞的云层像一片片重重叠叠的红色鱼鳞,不一会儿又都变成了金色的鱼鳞。

7、一抹微弱的红色照亮了还未苏醒的天空,接着,是淡淡的橙色。我的心儿兴奋起来,崭新的一天将要开始了!色彩由深到浅,又由浅到深。()这时,金色是最耀眼的,就连云儿也镶上了金丝带,多么华丽的盛装呵,一场无声而又盛大的表演拉开了序幕。

8、天色渐亮,那笔绚丽的底色转为兰色,更是一种奇幻的意境。光亮平淡的背景,淡泊的蓝,瞬间闪入眼帘一抹赤红,夺目的光辉。

9、云多的时候,朝霞落入了高高低低、层层叠叠的云里。突然,我看见了千万只小虾在河里快乐地嬉戏。只见小虾摇动尾巴,再河面上跳来跳去。眼前的万虾嬉戏图,恐怕连绘画大师齐白石也很难描绘出来。

10、那红色的霞光,不但染红了天,染红了地,曾经碧绿碧绿的湖水,也被染得彤红彤红。清风吹来,湖水泛起一层层金光,郁郁葱葱的树木层林尽染,象涂了一层金子;农家的小白狗,蹲在门前,变成了一只小金狗;游走坪里的大公鸡,冠子更加红通通的了。这时行人走过,霞光下,蜡白的脸被染得绯红绯红,好像秋天成熟了的苹果。

11、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边,美丽的朝霞犹如绽开的花朵,悄悄地来到这,释放出美丽的颜色,在天空的深蓝与海水的浅蓝中镶嵌着一条朱红色的朝霞。水上碧波荡漾,好像一幅活的画,而且是非常美丽的一幅活的画。

12、不知不觉中,太阳也钻了出来,先是一点金光从水面升上来,然后越来越大,显出一个椭圆形,光辉四射,大地笼罩在祥和中。

13、早晨,一声嘹亮的鸡鸣划破了漫长的黑夜,太阳公公掀起黑色的被子,发射出几道红红的霞光,真红的醉人。霞光照耀着人们的脸,他们的脸都变得红扑扑的了,好像所有东西都变成红的了。

14、天亮了,东方天际露出鱼肚的颜色,渐渐地鱼肚变成淡红色,好像人们喝了一点酒,脸上呈现出的红晕一样。接着,它又由淡红慢慢地变成深红,再由深红变成金黄的颜色。这时候,周围的白云,仿佛涂上了缤纷的色彩。啊,多么艳丽的采霞!

15、微风拂面,神清气爽!气温在攀升,火红也在变浓。彩色蔓延到了天空中央,绚丽充满了整个世界。那一簇簇的绯红鲜花,一团团的血红火焰,在天空中上演一场激动人心的表演。他们翻滚着,沸腾着,燃烧着……我想,就是把全世界最好最鲜艳的水彩都洒上去了,也没有朝霞这么绚丽。动人。明亮。色彩浓烈。举目远望,一道极强的大黄光镶着金边,像一位神仙拿着大光柱从天上照下来,又像有人闹翻了天上的七彩潭子令人感到从来未有过的快乐感觉。

16、站在窗边凝望着那遥远的天际,彩云在不断地变化,一会儿好像红苹果,一会儿好像,紫葡萄,一会儿又仿佛变成蓝宝石,珍珠,彩玉,瑰丽无比的朝霞,变化莫测。

17、草原上看朝霞不像在海边看颜色这么多,但草原的朝霞很大气。在绿油油的草原上有金灿灿的云朵、金黄黄的太阳和金色的霞光,好像所有的东西都在金色的世界里面。

18、天边已经露出了粉红色的曙光,那颜色在渐渐加深,有橘黄色变成了浅红色,浅红色又渐渐加深。天空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的,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真是五彩缤纷呀!

19、突然,来了一条长长的龙,它十分凶猛,两对大爪子张开,一个很大的龙头,可没过一分钟,龙爪不见了,身子也不见了。天空真是千姿百态,变化万千。

20、朝霞仿佛格外垂青这湖上的晨光,她似乎等不及水面上情轻柔的白纱散尽,就把自己的全部严厉倾注进湖中了。

描写朝霞的唯美句子篇二

晚霞满天,金黄的云块散布在天空中,越来越细,仿佛是梳洗过的羊毛。

云海上虹霞迭起,色彩纷呈,光灿灿似珠海翻波,明艳艳似天空织锦。

艳丽的晚霞像是打翻了的七色颜料,洒在天边,烘托着鲜红的夕阳。

火红的朝霞嫩烧了,似五彩的裙据展开来。

瑰丽的早霞映红了半边夭,也将绚烂的色彩柔和地晖染在溪水中,像椒烧的熊熊沐焰,碑销熔的灿灿黄金,像浮动的道道彩绸。

胭脂色的早霞,像一片片火绒似的。

太阳刚刚露出地面,血红色的朝霞和浓密欲滴的策色云朵,掩映着东方的曙光。

又红又亮的霞光像一片片霍霍燃烧着的火焰,闪烁着,滚动着。

金色的霞光,犹如一只神奇的巨手,徐徐拉开柔软的雾帷,整个大地豁然开朗了。

云霞升起来,从那密密的绿叶的缝里透过点点的金色的彩霞,林子中反映出一缕一缕的透明的淡紫色、浅黄色的薄光.

云霞五彩纷披.灿若锦绣;

雾散雨歇,一抹霞光从天际洒落,又是一个清明世界,朗朗乾坤。

东方天边的霞影,时刻在变幻着,如霜枫,如榴火,如玛瑙,如琥珀。

红霞碎开,金光一道一道地射出,横的是霞,直的是光,在天的东南角织成一部极伟大光华的珠网。

迷人的晚霞,尽情地炫耀了一番那斑斓的锦衣,然后姗姗而去,在西天漏下了一抹玫瑰色的余晖。

天空荡漾着艳丽的晚霞.像万花筒似的在变幻着.

晚霞是动人的,整个西天犹如千万炉钢水蒸腾喷泻,一片焰红。

斜阳衔山,晚霞如血。

紫的、红的、粉红的、金黄的云彩,一片片,一团团,交错着,簇拥着,发出五彩霞光。

晚霞在燃烧,沉甸甸的蓝灰色的云团,仿佛向着烧得通红的、像融化了的黄金似的火山飘落,呈现出血红色的、玻拍色的、紫色的光.

大海上空飘浮着朵朵被落日的霞光染得通红的云彩,似乎一堆巨大的正在燃烧的火。

东方天际由白变黄,由黄变红,万道金光射穿玫瑰红色的彩霞,向大海撒下一层碎金。

西面的半个天空,像起了大火似的,姗烧着一片血红的晚霞。

大面积的扇面形的云霞,从白棉花球的堆积,变成了金色的菠萝。

山顶上处处是浅色的、银色的、金色的、紫色的和透明的云彩,它们的时浓时淡的颜色微微地衬托出了地平线一带的明朗的碧空。

西天的晚霞颜色须臾万变,而银灰,而鱼肚白,倏然间又转成灿然的金黄,

霎时间,万道金色霞光浸染了半天.山、树、云,都成了金色一片。

西方红灼灼的霞光闪烁着,海水染成紫红。

落日西沉,金色的晚霞像一张大网撒向烟波浩淼的大海。

火红的晚霞在西边天际燃烧,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晚霞如五彩的锦裘般,覆盖着整个海面.

翻腾着的紫红的朝霞半掩在白杨树的大路后面,向着苏醒的大地投射万紫千红的光芒。

霞光给千山万水投上了斑斓的彩衣。

多事芭蕉

张 瑞

中国的文人大多是喜欢梅竹兰的,固然这些都是气清晶莹的东西,但用得滥了,反而匠气,倒是芭蕉,逸气里有着亲切,家常里又带点桀骜之感,反是更讨人喜欢,有一点真率的东西在里面。

在画里,芭蕉与梅兰竹是不能一列的,倒是与瓜瓜果果的东西颇为投缘。当然,文人眼里的瓜瓜果果也不单是菜篮子里的瓜果,那是蕴涵着出尘的意味的——越是家常的越是要出尘,也就越具有了禅意。我们看齐白石的大白菜真是好,淡墨浓墨地一勾一染,简单到不能再简单,但简单里的逸气却又不是人人可为的了。其实,芭蕉较之大白菜,仙气本来更浓一些,这样反倒不适合齐白石的笔墨了。齐白石的笔墨有点像汪曾祺的散文,都是很白菜味的东西,也是很士大夫气的讲究平和淡远的东西,像个遗老似的。丰子恺是弘一大师的弟子,自然也是慈悲为怀、儒雅温厚一类的人物。丰子恺倒是也真作了些很具佛性的诗文书画,但我真正喜欢看的,是他那幅“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觉得诗倒仿佛天生是为画而存在着的,是这样一种浑然里漫溢着的禅意,没有一丝一毫的刻意为之,较之佛性,更是空灵。这真是好,但仿佛,这样的笔意,有点温润晶莹有余而率性狂放又不足,也是不适合芭蕉的。倒是书法史上有个“以蕉代书”的人物,酣畅淋漓的,正是蕉身上的那种气息。说的是那个“笔下唯看激电流,字成只畏龙蛇走”的疯和尚怀素,于寺庙旁植蕉百亩,每每大醉之时,便于蕉叶上翻墨倒海,此时,山风啸啸,蕉叶滔滔,那些游走的线条,如天地间游走的精灵一般,自由洒脱,狂故不羁,啸傲于尘世之上。

中国人的性情本多拘谨而内敛,能张扬的本就不多,张扬又能张扬出点味道的就更少。当然,魏晋人是颇为张扬的,但观之总让人觉得有做戏的成分,不够透彻。透彻的也不是全无,像刘伶,可惜越看就越让人觉得像无赖。率性的文人让人观之可喜,无赖文人只让人闻之可憎。倒是那个疯和尚怀素更本色一些,破衣袈裟,鞋儿破,帽儿破,芒鞋走天涯,像极了武侠里的异人,舞墨如泼,洋洋洒洒,又有着方外之人的狂傲,才正是芭蕉的那种韵味。

不过可惜的是,淋漓如芭蕉者,在画里,往往只有做陪衬的份儿,它们常常是要与樱桃、枇杷这些明艳的水果为伍的。“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要的是红绿参差的清新可喜。若是枇杷,则一定要染出色来,芭蕉到底只是一片或浓或淡的背景。

有次读到一则小文,是讲董桥的,题目是“红了董桥,绿了芭蕉”,观之可喜,真是俏皮得玲珑可爱。董桥的文字,本就像精灵古怪又通身灵慧,本是像极了樱桃。董桥身上的那现代士大夫气,恐怕也只有用芭蕉托着,才算出味。

当然也有故作风雅的人物,用芭蕉来嬉戏,小情小调的,虽也绮丽,但到底脱不了小家子气。比如清代那个叫秋芙的,就曾在芭蕉上题了诗,与她的'夫君玩笑。“是谁多事种芭蕉,朝也潇潇、暮也潇潇。是君心事太无聊,种了芭蕉,又怨芭蕉。”在芭蕉上题诗,历代都有,本也不是秋芙的原创,秋芙做了,只因为她是那种袅娜的人物,病恹恹地歪在床角,气若游丝的样子,但更多的还是紫陌深处的那种沉沉的没落味道,过于唯美了,反而不若李清照的爱蕉那么直率天然一些。“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她本来就是心高气傲的率性人物,只可惜命不好,后半生给弄得那么阴气沉沉。她的爱蕉,倒还是早年的口味——个人早年的癖性,即便让岁月的尘掩了再掩,也还是要不时地露出来的。那次去漱玉祠,看古幽的院内那样的几株芭蕉,在北地,竟也活出一派淋漓,觉得芭蕉到底是很大气的植物,也难怪易安要切切地喜欢着。

(选自《散文》2004年第6期)

1.作者说,芭蕉“不适合齐白石的笔墨”,丰子恺漫溢禅意的画笔“也不适合芭蕉”。其原因是什么?(4分)

2.第三段中说疯和尚怀素“破衣袈裟……才正是芭蕉的那种韵味”。请说说你对“芭蕉的那种韵味”的理解。(分5)

3.作者通过联想、比较,写了不少与芭蕉有关联的内容。请结合全文,谈谈作者为什么要以“多事芭蕉”为题。(5分)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2分)( )

A.本文开篇以梅竹兰与芭蕉作比较,接着用文人眼里的瓜瓜果果与芭蕉作类比,继而又以芭蕉比照几种人,其目的就是托物言志,表达对芭蕉品质的赞美。

B.“山风啸啸,蕉叶滔滔,那些游走的线条,如天地间游走的精灵一般,自由洒脱,狂放不羁,啸傲于尘世之上。”这里的比喻、拟人,生动而形象地突出了芭蕉的逸气。

C.第四、五两段都是写芭蕉只能做陪衬,这与芭蕉桀骛狂放的性格形成极大的反差,在这鲜明的对比中,告诉人们,千万不要像芭蕉那样:心比天高,命如纸薄。

D.文章最后一段分别引用秋芙、李清照的诗词句子,有力说明文如其人。秋芙不配在蕉叶上题诗,李清照的“应是绿肥红瘦”,直接表达了她对芭蕉的喜爱。

E.文章以说芭蕉讨人喜欢是因为它有真率的特点开篇,以称赞李清照“切切地喜欢着”芭蕉是因为她“本来就是心高气傲的率性人物”结束,可谓首尾呼应。

参考答案:

1.作者说,芭蕉“不适合齐白石的笔墨”,丰子恺漫溢禅意的画笔“也不适合芭蕉”。其原因是什么?

提示:由文中所提齐白石的与丰子恺的风格可知答案。

参考答案:齐白石的笔墨讲究平和淡远,不能体现芭蕉很浓的仙气;丰子恺的笔意温润晶莹有余,缺少芭蕉的率性狂放。

2.第三段中说疯和尚怀素“破衣袈裟……才正是芭蕉的那种韵味”。请说说你对“芭蕉的那种韵味”的理解。

提示:由“舞墨如泼,洋洋洒洒,又有着方外之人的狂傲”可筛选分析出答案。

参考答案:逸气、狂放、率性。

3.作者通过联想、比较,写了不少与芭蕉有关联的内容。请结合全文,谈谈作者为什么要以“多事芭蕉”为题。

答案:借用秋芙的诗句,说明芭蕉具有多方面的特点,有逸气但亲切,很家常但狂放,很直率又甘于做陪衬,给人以不同角度的启发思考。

4、答案:AE

提示:B项引用的句子主要突出的是芭蕉的狂放与率性。C项对比作用概括有误,作者是从另一角度来看芭蕉的。D项中“应是绿肥红瘦”是对海棠而言的,这里是借用,而非“直接表达”;“秋芙不配在蕉叶上题诗”也不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