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拖延症与执行力
开场:同学们好,老师好。相信绝大多数同学都听说过这样一个新名词——拖延症。顾名思义,所谓拖延症,就是指事事都会无意识的拖延。也许本来做好了详细的计划,一到实行的时候,就想着,再等一会 ,等一小会。等着等着,这件事就那么过去了。
曾经有一位叫做钱鹤滩的学者写过这样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从某一方面来看,拖延症无疑压制了一个人的执行力。本来无关紧要的事,日积月累下来就做不完了。说到这里,我想做个小调查。各位同学认为自己有拖延症的,请举一下手。(——)那请问,这些举手的同学,你们是否认为拖延症阻碍了你们的计划,压制了你们的执行力。
其实,根据调查发现。拖延症大多来自一定的时间限制。假如一件不大不小的事,给你10天去完成,几乎绝大多数人都会无意识选择拖延,因为大家都认为,这件事既然无足轻重,一定很容易就办到,等期限快到的时候再去做也不迟。结果到了第八天,第九天甚至第十天你才去做这件事,本来慢慢做可以非常漂亮并且轻松的完成任务,却因为拖沓导致任务完成仓促,虎头蛇尾。甚至需要外力的帮助去草草解决。
我自己本身是一个拖延症十分严重的人。我相信班里有很多同学都和我有着相同的困扰。一到放假的时候,之前明明做好了许多的计划,计划今天做什么,明天做什么,在这个时间段做什么,我要几点起床之类的杂事。可一到实行的时候,就变成了:现在才几点几点,我还可以再多睡一会。今天是放假第一天,要不就给自己放松一天吧。这个时间段应该用来休息啊,还是待会再做吧。这样的情况下,结果往往是,哪怕坐在地上发呆一整天,也不愿意去执行原本的计划。更多的情况是,假如今晚数理化政史地六科作业,肯定有一部分同学这么想:政史地可以直接抄答案,我先写这些吧,数理化我要留着好好做。可实际的情景是,我抄完了政史地作业,看向钟的时候发现,啊,都这么晚了,算了,数理化明天再做吧。到了第二天早上,原本计划好哪怕作业不交也要认真写完,可实际上,在仓促的交作业热潮中,不听话的手还是伸向了答案,抄完之后,陷入了深深地自我谴责中。
所以,综上所述,拖延症带来的负面作用更多的表现在给自己带来压力,负罪感,效率低下,还有人们对你不能完成任务的不良评价。而且,在这样的负面作用下,往往会产生恶性循环,导致进一步的拖延行为。
通常情况下,人做选择依循两个原则:或者是追求快乐,或者是逃避痛苦。你觉得上学无趣,所以会迟到,但是你跟喜欢的人约会就不迟到;老师来检查,你就不会迟到,老师一不来,你就昨天晚上忘了订闹铃,或者闹钟没有响。对于你不想做的事情,你有排山倒海的理由拖延它;对于你事关重大的事情,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你也在所不辞。
当然,有时拖延症也有积极地一面。一件事情拖着拖着,我们干脆就不做了。这也是拖延症的'价值:通过它,来区别事情的重要性。我常常觉得,有的时候我们是自动选择了“拖延”这样一个方式,以来激活自己的创造力。我现在就制定好复习计划,可实际上,我到了考试前一天才开始背书。但往往这种抱佛脚的行为却出奇的有效,所以我认为,我不怎么努力不怎么拼命也可以做的和那些努力的人差不多。虽然知道这种想法不正确,我的知识也没有努力的人巩固,可我还是忠于这种想法,这就是拖延症。
对于拖延症来说,最糟糕的,是在拖延的时候,憧憬忙碌的状态,在忙碌的时候,去悔恨当初自己的拖延。 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的皮尔斯·斯蒂尔教授曾提出了一个著名的“拖延公式:U=EV/ID战拖=信心*价值/冲动*回报延迟
是否拖延,其实本质上来讲,就是你愿意付出的代价,和你的获得之间,你做一个选择。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篇二:关于拖延症的演讲
今天,我想和大家来说一说在现代社会中,十分普遍的一种“绝症”——拖延症。
拖延症是指自我调节失败,在能够预料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
相信大家在平时生活中都有这样的体验:下周要月考,英语单词还没有背熟,但还是不能翻开英语书好好地背单词,总想着“还有一个礼拜”、早着呢;或者
对于这样的事我深有体会。就比如这次演讲,在半个月前我就开始想讲什么,但是总想着这周是男生讲,有一个周末的时间来准备,没有关系;或者就算这周是女生讲,但是轮不到我,还有时间。就这样一直拖拖拖,直到昨天我才决定,用自己血淋淋的教训,作为今天演讲的话题。
我们都知道拖延症有多么严重的后果,那有什么解决的方法呢?一位心理学家尼尔·菲奥里有一本书叫《战胜拖拉》,书中提到这样一个方法,叫“逆向日程表”法。简单来说,就是从最终完成任务的那个日期算起,往前推,到哪一天该完成哪一阶段,一直逆推到当下。这样就不会没有紧迫感;同样,一个巨大的任务被分割成小部分,看起来也会轻松一些、人的畏难心理也会减轻。
还有一种方法被叫做“番茄工作法”,这个方法来源于一个番茄计时器,这个计时器每30分钟会报一次时。实验者在这30分钟内分配休息和工作的时间,每30分钟被称为一个“番茄时间”。经过很多次实验后,人们发现,25分钟工作和5分钟休息是比较合理、容易被人接受的;也可以让人专心工作、不被诱惑分散注意力。
那到现在,我的演讲也基本结束了。希望可以给大家、同样也是给自己一些克服拖延症的好的建议;也希望下次轮到我演讲时,别再准备得如此仓促。谢谢。
篇三:拖延症演讲稿
My name is Fanxiaonan, come from Tourism college. Procrastination is an uncommon word to understand. So I want to start my speaking with some questions. Have you always been reluctant to go to bed in the evening, while reluctant to wake up in the morningHave you ever stayed up late to finish your homeworkDo you often put off your important work later and later
Now it's time to show you what is procrastination. Basically, procrastination is the act of putting essential task until a later time, which is also a source of great stress and anxiety for many people. Procrastination refers to a non-necessary to postpone the consequences of harmful behavior, which is intended to take "put the things off till tomorrow."
Do you admit you are procrastinatorIf you asked me, the answer would be “absolutely not!” WhyNobody realize and recognize this serious problem. So today I want to share a story about how I find I’m really a procrastinator. It’s Tomb Sweeping Festival, so I grasped this hard-won opportunity to enjoy a hard-won holiday in Sanya with my friends. On the first day, we all have fun. But…it is tacit that no one set the alarm clock on the second morning. (here I will draw a clock on the blackboard. It’s convenient for you to understand what I’m talking about) At 9:00 we dragged or bodies from the soft big bed. At 10:00 we finally packed up and left hotel. At 11:00, we rushed at motor station and found there was only one shuttles bus to Yanuoda. The bus depart at 1:30 and arrive at 3:00. And unfortunately, alas, Yanuoda scenic spot close at 5:00! That’ to say, we need change the plan. But as we all know, there is no scenic spot in center of Sanya. At last, we had lunch and Karaoke afternoon. Then at 8:00pm we got on the train with return tickets to end this horrible holiday.
Take my story for example, negative effects come with delaying such as bad mood, health problem together with impeding your ability to achieve your goal. That’ why we need pay attention to this problem. Especially, academic procrastination is likely to happen on all classmates present here.
Students seriously suffer from academic procrastination. The results of an outline survey of psychological made by China Youth Daily, show that 2250 respondents, 72.8% of people admitted that they are suffering from procrastination. Of which 14.0% feel that their amount procrastination" very clear", 41.5% of people think" obvious", only 7.3% people feel that they do not have delay disease. The U.S. and Canada statistics show 70% of college academic procrastination condition exists, also 20% ordinary people have daily delay behavior.
What makes you happy is to be able to do what you wanted to do. Benjamin Franklin once said," Never leave that till tomorrow which you can do today." So here I will give you some tips to end procrastination now. First, guarantee the fun parts of your life first, and then schedule your work around them. Second, decide advance what times you will allocate each week to family time, entertainment, exercise, social activities, and personal hobbies. Third, I strongly recommend that write down your tasks in a visible place with their due dates, break the task into components, modify your environment to encourage accomplishing the task. Tell your family or friends about your goal; they will motivate you along the way.
——蒂莫西·A·皮切尔《战胜拖延症》
自我约束为什么会失败?虽然其中成因很多,但最需要了解的是我们屈从于感觉良好。也就是说,想要当下感觉良好,有时候我们甚至会牺牲长远目标,也要千方百计地让自己得到短期情感修复。
——蒂莫西·A·皮切尔《战胜拖延症》
事实上,即使我们不想浪费时间,最后可能也在浪费时间,这才是真正的问题。我们要想做出改变就必须明白这点。
——蒂莫西·A·皮切尔《战胜拖延症》
你认为自己无法开始行动可能是因为你关注着自己的心情(它是消极的),而且你想的是整个任务,是要"做完"而不是"开始做"。诀窍就在于找到你能开始着手的地方。尽量保持简单,也尽量保持具体。
——蒂莫西·A·皮切尔《战胜拖延症》
人类的注意力渠道非常有限,因此我们最好每次集中精力做一件事情。
——蒂莫西·A·皮切尔《战胜拖延症》
目标追求的一个常见误解是相信我们一定要有心思去做才行。我们不需要。而且,生活中的许多任务,我们几乎从不会真正想做。真实情况就是,我们的动力状态并不需要与意图相匹配。即使我们不想做,我们还是能做成事。
——蒂莫西·A·皮切尔《战胜拖延症》
意识到并承认自我约束的失败——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拖延——所带来的代价,是很重要的,因为这有助于你坚定意志、誓要改变。
——蒂莫西·A·皮切尔《战胜拖延症》
情商和你的识字量或者做算术的能力无关。情商是一种有效地识别和运用情绪来知道行为的能力。
——蒂莫西·A·皮切尔《战胜拖延症》
每个人都会拖延。我相信这一点,调查研究也以许多不同的方式证明了这一点。事实上,我认为说自己从未拖延过的人,可能也会说自己从未撒过谎或者从未粗鲁地待人过。我猜这是可能的,但不大现实。我们当然不喜欢承认自己做过不好的事情。
——蒂莫西·A·皮切尔《战胜拖延症》
拖延症是一种明知道会影响自己做事的效果或者自身做事的态度,却仍然自愿推迟既定事项的行为。拖延症是一种不必要的自愿推迟。
——蒂莫西·A·皮切尔《战胜拖延症》
拖延症是一种明知道会影响自己做事的效果或者自身做事的态度,却仍然自愿推迟既定事项的行为。拖延症是一种不必要的自愿推迟。
——蒂莫西·A·皮切尔《战胜拖延症》
习惯不容易改变。有意识去改变,并有具体的策略,我们才能真正改变。在本书中,我始终强调要想行事不同,我们就需要做出预先决策,而不是依靠习惯性的反应。
——蒂莫西·A·皮切尔《战胜拖延症》
每天耽搁一些看似微小、积久下来却重要的事情,也会在其他地方影响我们。
——蒂莫西·A·皮切尔《战胜拖延症》
意志力是有限的资源,我需要策略性的使用。
——蒂莫西·A·皮切尔《战胜拖延症》
如果我们选择承认自己的恐惧,尽管害怕,却发现我们的内在景观中有另一种"存在的勇气"让我们继续下去,我们保持原样、继续工作的成功可能性更大。我们不会屈从于感觉良好,我们 已经朝战胜拖延症迈出了第一步。
——蒂莫西·A·皮切尔《战胜拖延症》
对大多数人来说,要想让自己表现良好,每天七至八小时的睡眠很重要。
——蒂莫西·A·皮切尔《战胜拖延症》
"了解"一件事和"实现"是不同的,"实现"意味着真正在生活中去实践,将理想化为现实。
——蒂莫西·A·皮切尔《战胜拖延症》
自我约束似乎依赖于可供血糖含量……不要降血糖,你的自律能力会变糟,带些水果(复杂得碳水化合物),放在手边恢复血糖含量。
——蒂莫西·A·皮切尔《战胜拖延症》
执行意图的影响超越了取得成功的动力。
——蒂莫西·A·皮切尔《战胜拖延症》
拖延是一种对任务和情境的习惯性反应,像所有的习惯一样,它是一种内在的、无意识的过程,是一种我们没有真正思考过却去实践的行为。
——蒂莫西·A·皮切尔《战胜拖延症》
拒绝拖延症演讲稿 篇1
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那就是世界上最苦的水果是什么?答案是“当初如果”。虽然这只是一个脑筋急转弯,但这是一个大家都感同身受的问题,因为几乎每个人都不同程度患有一种病,叫做拖延症。拖延症的定义自然不用多说,大家患病那么久,应该接触过各种不同的病发症状。
但是也不要因为拖延症而对生活失去信心,因为每个人都是在有选择地拖延。比如你会在一个无聊的会议上迟到,却不会在跟男神女神的约会上迟到;对于你不想做的事情,你有排山倒海的理由拖延它,事关重要的事情,刻意创造困难你也在所不辞。还有的时候一件事情拖着拖着,我们就干脆不做了。其实这也不错,你能够通过它,来区别事情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我自己本身是一个拖延症十分严重的人。我相信班里有很多同学都和我有着相同的困扰。一到放假的时候,之前明明做好了许多的计划,计划今天做什么,明天做什么,在这个时间段做什么,我要几点起床之类的杂事。可一到实行的时候,就变成了:现在才几点几点,我还可以再多睡一会。今天是放假第一天,要不就给自己放松一天吧。这个时间段应该用来休息啊,还是待会再做吧。这样的情况下,结果往往是,哪怕坐在地上发呆一整天,也不愿意去执行原本的计划。
在表面上看来,拖延的时候我们完全没有做和任务相关的事情,我们刷朋友圈吃零食聊天,忙里偷闲中,潜意识里必定会不时地想起还没完成的事情,这种焦虑感会让我们慢慢开始计划起来,哪怕只是不靠谱的一些设想,也是行动前的蓄力过程,至少在你开始做的时候不会毫无头绪。
更令人开心的是,拖延有时候会带来价值。
而且,拖延还能带来创造力!很多作家会常常拖了一周没有写稿,却在最后期限突然引发头脑风暴或是灵感爆棚。广告圈里面也有句话说,牛逼的创意,都在最后一秒出现的。
听到这里,大家大概已经开始原谅自己的拖延症了,那么,我只能说你们真的是资深拖延症爱好者。如果没有强大的头脑风暴和整理信息的能力,那还是着手开始治疗吧。
毕竟很多人都爱说,当初如果早点准备,我一定能做的更好。其实你已经尽了你所有的努力,你耗费了大量精力在逃避和焦虑上面,也花费了大量精力在截止前不久的行动力爆棚。无论怎样,是你自己选择,要现在的结果。
有些人觉得,我没有拖延症啊,我一直都在做和工作相关的事情,这类人有一种情况也很可怕。他会先花十分钟挑一支最想用的笔,然后思考写在哪个位置比较好看,最后慢慢地把一天的计划列出清单,结果根本没有按清单去做,这种看似强迫症的行为就是标准的花式拖延时间。
拖延症是害怕完成一件事,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该结束一件事,是不知道如何完成这件事。其实根本不需要考虑太多,我们熟知的电影《阿甘正传》中,阿甘看到一个目标就走过去了,别人却是看见目标先订一个作战计划,然后匍匐前进,往左闪,往右躲,再弄个掩体折腾了半天最后哪儿也没到达。 对于拖延症来说,最糟糕的,是在拖延的时候,憧憬忙碌的状态,在忙碌的时候,去悔恨当初自己的拖延。
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的皮尔斯·斯蒂尔教授曾提出了一个著名的“拖延公式” 是否拖延,其实本质上来讲,就是你愿意付出的代价,和你的获得之间,你做一个选择。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拒绝拖延症演讲稿 篇2
开场:同学们好,老师好。相信绝大多数同学都听说过这样一个新名词——拖延症。顾名思义,所谓拖延症,就是指事事都会无意识的拖延。也许本来做好了详细的计划,一到实行的时候,就想着,再等一会 ,等一小会。等着等着,这件事就那么过去了。
曾经有一位叫做钱鹤滩的学者写过这样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从某一方面来看,拖延症无疑压制了一个人的执行力。本来无关紧要的事,日积月累下来就做不完了。说到这里,我想做个小调查。各位同学认为自己有拖延症的,请举一下手。那请问,这些举手的同学,你们是否认为拖延症阻碍了你们的计划,压制了你们的执行力。
其实,根据调查发现。拖延症大多来自一定的`时间限制。假如一件不大不小的事,给你10天去完成,几乎绝大多数人都会无意识选择拖延,因为大家都认为,这件事既然无足轻重,一定很容易就办到,等期限快到的时候再去做也不迟。结果到了第八天,第九天甚至第十天你才去做这件事,本来慢慢做可以非常漂亮并且轻松的完成任务,却因为拖沓导致任务完成仓促,虎头蛇尾。甚至需要外力的帮助去草草解决。
我自己本身是一个拖延症十分严重的人。我相信班里有很多同学都和我有着相同的困扰。一到放假的时候,之前明明做好了许多的计划,计划今天做什么,明天做什么,在这个时间段做什么,我要几点起床之类的杂事。可一到实行的时候,就变成了:现在才几点几点,我还可以再多睡一会。今天是放假第一天,要不就给自己放松一天吧。这个时间段应该用来休息啊,还是待会再做吧。这样的情况下,结果往往是,哪怕坐在地上发呆一整天,也不愿意去执行原本的计划。更多的情况是,假如今晚数理化政史地六科作业,肯定有一部分同学这么想:政史地可以直接抄答案,我先写这些吧,数理化我要留着好好做。可实际的情景是,我抄完了政史地作业,看向钟的时候发现,啊,都这么晚了,算了,数理化明天再做吧。到了第二天早上,原本计划好哪怕作业不交也要认真写完,可实际上,在仓促的交作业热潮中,不听话的手还是伸向了答案,抄完之后,陷入了深深地自我谴责中。
所以,综上所述,拖延症带来的负面作用更多的表现在给自己带来压力,负罪感,效率低下,还有人们对你不能完成任务的不良评价。而且,在这样的负面作用下,往往会产生恶性循环,导致进一步的拖延行为。
通常情况下,人做选择依循两个原则:或者是追求快乐,或者是逃避痛苦。你觉得上学无趣,所以会迟到,但是你跟喜欢的人约会就不迟到;老师来检查,你就不会迟到,老师一不来,你就昨天晚上忘了订闹铃,或者闹钟没有响。对于你不想做的事情,你有排山倒海的理由拖延它;对于你事关重大的事情,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你也在所不辞。
当然,有时拖延症也有积极地一面。一件事情拖着拖着,我们干脆就不做了。这也是拖延症的价值:通过它,来区别事情的重要性。我常常觉得,有的时候我们是自动选择了“拖延”这样一个方式,以来激活自己的创造力。我现在就制定好复习计划,可实际上,我到了考试前一天才开始背书。但往往这种抱佛脚的行为却出奇的有效,所以我认为,我不怎么努力不怎么拼命也可以做的和那些努力的人差不多。虽然知道这种想法不正确,我的知识也没有努力的人巩固,可我还是忠于这种想法,这就是拖延症。
对于拖延症来说,最糟糕的,是在拖延的时候,憧憬忙碌的状态,在忙碌的时候,去悔恨当初自己的拖延。 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的皮尔斯·斯蒂尔教授曾提出了一个著名的“拖延公式“U=EV/ID,战拖=信心*价值/冲动*回报延迟。
是否拖延,其实本质上来讲,就是你愿意付出的代价,和你的获得之间,你做一个选择。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拒绝拖延症演讲稿 篇3
今天,我想和大家来说一说在现代社会中,十分普遍的一种“绝症”——拖延症。
拖延症是指自我调节失败,在能够预料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
相信大家在平时生活中都有这样的体验:下周要月考,英语单词还没有背熟,但还是不能翻开英语书好好地背单词,总想着“还有一个礼拜”、早着呢;或者语文要看的古文字词义还没记牢,明明手上没有什么事,宁可翻开小说看几眼,或者拿起手机玩一会儿游戏,都不愿意翻开课本。总要拖到最后几天、甚至最后一天才翻开书,嘴里念叨着“来不及了来不及了”、一边后悔为什么没有提前复习。这样临时抱佛脚、很有可能被佛一脚踢开。考试结束之后,痛定思痛、下定决心,下次考试一定要好好复习;然后呢?然后下一次还是被拖延症扯断了后腿。如此循环、周而复始。
对于这样的事我深有体会。就比如这次演讲,在半个月前我就开始想讲什么,但是总想着这周是男生讲,有一个周末的时间来准备,没有关系;或者就算这周是女生讲,但是轮不到我,还有时间。就这样一直拖拖拖,直到昨天我才决定,用自己血淋淋的教训,作为今天演讲的话题。
我们都知道拖延症有多么严重的后果,那有什么解决的方法呢?一位心理学家尼尔·菲奥里有一本书叫《战胜拖拉》,书中提到这样一个方法,叫“逆向日程表”法。简单来说,就是从最终完成任务的那个日期算起,往前推,到哪一天该完成哪一阶段,一直逆推到当下。这样就不会没有紧迫感;同样,一个巨大的任务被分割成小部分,看起来也会轻松一些、人的畏难心理也会减轻。
还有一种方法被叫做“番茄工作法”,这个方法来源于一个番茄计时器,这个计时器每30分钟会报一次时。实验者在这30分钟内分配休息和工作的时间,每30分钟被称为一个“番茄时间”。经过很多次实验后,人们发现,25分钟工作和5分钟休息是比较合理、容易被人接受的;也可以让人专心工作、不被诱惑分散注意力。
那到现在,我的演讲也基本结束了。希望可以给大家、同样也是给自己一些克服拖延症的好的建议;也希望下次轮到我演讲时,别再准备得如此仓促。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