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唯美句子 > 安徽西递唯美句子 正文

安徽西递唯美句子

时间:2025-05-10 16:10:03

皖南民居,即徽派民居,那些极具徽风徽韵的古民居,看看下面的描写皖南古民居的散文吧!

描写皖南古民居的散文【1】

皖南民居,也叫皖南徽派民居,它是中国南方民居的代表,它大多数分布在安徽省的南部,所以称其为皖南民居。

皖南民居中以黟县的西递和宏村最多。宏村现存的清古民居为140幢。由于宏村背山西湖,所以,皖南民居的层里的层楼结构与楼外的唯美的湖光山色让人心旷神怡,所有烦恼忘得一干二净。拥有这样的唯美景色的宏村,被人誉为“中国画里乡村。”而西递则保留了明清古民124幢,祠堂3间。在这里,代表皖有民居的“三绝”和“三雕”被完好的保存了下来。

皖南民居中,最有代表性的特点便是马头墙。虽然用的原料也是像大部分的民居一样,青瓦,白墙。但是,建造它的人们确实独具匠心,使得马头里的错范有致,最大的完善阻断火灾蔓延的功能。

皖南民居,它是落后的生产力和高度的文明两者混合,在造型上有高度的审美价值。它无疑是中国文化中一种纵贯古今的结晶。

描写皖南古民居的散文【2】

中国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的地理气候条件和生活方式都不相同,因此,各地区民居的样式与风格也截然不同。要说样式最绝妙的,就要说到皖南民居了。

说它最绝妙,主要有三点。

一是处处是景,步步入画。皖南人的居住地大多依水而建,层楼叠院,便与那旖旎的湖光山色交辉相映,成了一幅动静相宜、绝妙无比的山水画。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宏村”。拥有绝妙的田园风光不说,还被誉为了“中国画里乡村”。

二是高墙深院,青瓦白墙。这是皖南民居最大的特点。错落有致的马头墙除了造型美观,还有两方面,一方面是防御盗贼,另一方面,它还有防火的实用功能。倒也是“华而有实”啊!

这三,便是皖南民居是以高深的天井为中心形成的内向合院。这种基本形制是人们关心的焦点。雨天落下的雨水从四面屋顶流入天井,俗称“四水归堂”。同时,它也形象地反映了皖南商人“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心态,这与山西民居倒有异曲同工之妙。

皖南民居多为两层以上的.楼房。走进院里,你会看到一个很小的天井,绕过天井向北看,这就是厅堂了。厅堂与天井之间不设墙壁与门窗,属于开阔的空间。主人一般都在厅堂里会见、招待客人。

皖南古民居村落选址、布局和建筑形态,都以周易风水理论为指导。不仅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更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向往与尊重。

皖南民居宛然一个无须妆点的世界级公园,不愧为中国民居中的一株亮丽的奇葩!

描写皖南古民居的散文【3】

最初认识皖南民居,是在那方寸之间,一枚小小的邮票呈现了皖南徽派建筑的古典之美,白墙黛瓦,小桥流水,桃红柳绿,山影横斜。后来认识这方水土,仍是雾里看花,那是前年和去年分别购置的挂历和台历,画面均是皖南山水和古徽州民居。那是些淡淡的水墨画,山水,田园,马头墙,以及倒映在溪水里的白墙黑瓦。我怀疑天下竟然有如此胜景,后来知道那里曾孕育了京剧胚芽等徽派艺术,曾走出了朱熹、陈独秀、胡适之等先贤大家,对她的向往和膜拜达到了痴迷的程度。我想,有朝一日必须走近皖南,走进梦里的那个桃源人家。

七月皖南行,梦已圆。

与其说是顺道,还不如说是专程。我们相约在这个如火的夏末,来感受江南那独有的一份清凉,来细心阅读徽州那一抹淋漓的水墨山水和古民居。

车子从屯溪出发,很快就驶出城区,进入绵绵大山腹地,道路是沿着新安江的支流行进的,山、水、人是相依的,所以就有了一路山水一路景。

车子在山水间穿行,犹如行驶在画里。放眼窗外,是一幅流动的水墨山水。初时天阴着,远山起伏绵延,如荫如黛,天空好像是被弄湿了的画布。流动于眼前的大山,均为浓密的植被覆盖,有挺拔的青松,有摇曳的翠竹,有不知名的阔叶的或针叶的丛林。行到开阔处,但见山腰处布满茶园,平畴里是一片银白的菊花璀璨。那最耀眼最引人眼球的,就是躺卧在青山绿水之间,鳞次栉比的一处处皖南民居了。所有的村落均是沿袭明清古建筑风格,青瓦粉墙,深墙大院,高高挑起的马头墙。随便一个定格,就是那画里的风景了。

我们前行的主要目的地是皖南民居的代表——黟县古村落,而黟县古村落的代表就是宏村和西递了。其实,皖南古村落是指清末以前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民居、祠堂、书院、牌坊、楼台亭阁水口风民用建筑群体,其中心地带为原徽州一府和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绩溪、婺源六县,而黟县最具代表性。黟县因山(黟山,即黄山)而得名,自古别称“桃花源”,村落又称为“桃花源里人家”。全县尚存明代民居30余幢,清代民居3590余幢;明代祠堂3幢,清代祠堂118幢。特别是世界文化遗产地西递村、宏村,至今保存着完整的明清时期村落格局原型,布局构筑精巧,空间层次富有韵律,水口庭院景色如画,街坊巷弄幽雅宁静,建筑雕刻装饰精密豪华。

那日时近中午,我们到达宏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村落前面的一泓碧水,水面开阔,一路一桥,直通村里。这就是他们称作的“南湖”,湖畔浓荫覆盖,湖中荷叶田田;近观岸处,倒影如画;四顾诸峰,水天一色。在“南湖”的环绕下,宏村显得宁静、端庄和秀气。跟着导游,穿过那条石板路,越过小桥,依次进入村中的书院、祠堂和庭院。每一处院落均是高墙深宅,门楼处,厅堂里,砖雕石雕木雕精巧美妙,尽显徽派建筑之美;高堂中,案几上,楹联字画布局摆设古朴典雅,彰显徽商人家诗书传家崇文重义的追求。有一处厅堂,据说联合国官员和领导人都来过,坐下来拍照,做了一回皖南先民的“客人”,并留下了赞誉和溢美之词。在每一处厅堂、祠堂和书院,不能不对这里的文化氛围心生钦佩之情。人家案上陈列的代表性物件右边是古瓶,左边是明镜,中间是钟表,取义“终生平静”,表明徽商人家的处事之道;“传家有道唯存厚,爱世无奇但率真。”、“快乐每从辛苦得,便宜多自吃亏来。”“嚼诗书其味无穷,敦孝弟此乐何极。”等众多联语,尽显他们的治家理念。

穿行在街巷中,我们见到的是逼仄的小路和路旁的水圳。宏村先人把整个村落建设成“牛型形”,这水圳就是“牛肠”,环绕在整个村中,其实是他们设计的用水设施,把周围山泉引入村中,环环绕绕,让每家每户用上了最早的“自来水”。村中间有一半月形的水塘,他们谓之“月沼”,也就是所谓的“牛胃”,这里的水安详清冽,透明如镜,四周的房舍倒映在水里,复合成美妙的水墨画。

如果说宏村是皖南汪氏人聚族而居的不朽遗存,而西递村则是胡氏人家数代人留下的辉煌名片。下午,我们跟随导游又仔细阅读了另一篇徽风徽韵的美文,西递村。北宋元丰年间,胡氏先人定居西递。村头的石雕牌坊像一位老人,述说着西递村数百年的历史。2000年联合国古籍遗址理事会专家大河直躬博士考察了西递,为这里古老的徽派村落和淳厚的民俗民风所陶醉,在敬爱堂挥毫题词:“访西递如临桃花源境”。这里的所有建筑风格和蕴藉其中的文化氛围和宏村基本一致,一样是徽派艺术的明珠。

回头望江南,青山绿水做挽留。梦里还是皖南客,多少徽韵萦心头。

描写皖南古民居的散文【4】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风俗特色。我的家乡在山清水秀的安徽省绩溪县,那里有举世闻名的皖南古民居。

皖南民居主要分布在黟县、歙县与绩溪县等古徽州一带。其中,保存最完善的就是黟县的西递与宏村。李白曾有诗云:“黟县小桃源,烟霞百里间。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写的就是皖南古民居的古老文化底蕴。

“粉墙黛瓦马头墙”,这名话所描写的也是皖南古民居的建筑特色。粉墙黛瓦是徽派建筑的突出印象。错落有致的马头墙不仅造型明朗素雅,还起着“防火墙”的作用,能阻断火蔓延。徽派民居之所以是高墙深院,一方面是因为防御盗贼;另一方面是饱受颠沛流离之苦的家族获得心理安全的需要。

走进皖南古村落,鳞次栉比的古民居与青山绿水交相辉映,处处是景,步步入画。踏着斑驳的青石板路,穿过幽深的小巷,推开厚重的木门,走进幽静的民居。经过门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天井”。抬头望去,蓝蓝的天空仿佛触手可及,给这幽暗的居所增添了一抹明亮的色彩。在下雨天,天上落下的雨水会顺着四周的屋顶注入天井,这就是俗称的“四水归明堂”,从中也体现出了古徽商“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心态。进入厅堂,正中是一张古老的八仙桌,桌子四周一圈镂空的花纹让其瞬间灵动起来。桌子后有一张长几,长几后是直达二楼的板壁,俗称“太师壁”。上面挂着的一副中堂也显示出了古老的气息。站在院子里,望向二楼,只见二楼绕天井是一圈雕花的木格窗,雕工精美,窗棂间落满了灰尘。我仿佛看见一位妇女,一手抱着熟睡的孩子,一手轻轻推开窗户,倚靠在窗边,透过天井遥望远方,思念着身在他乡的丈夫,眼神着带着深深的企盼……

蓝天青山碧水,粉墙青砖黛瓦,小桥流水人家,钟灵毓秀,景色怡人天下。家乡的皖南古民居,古色古香,素雅别致,别有一番独特的韵味。

(第一首)

黔南路远山藏雾,借问老妪马行处

道是竹海皆不见,醉卧雷岗枕南湖

双溪映峰无穷碧,夜阑细雨湿春泥

白果含颦柳带笑,潇潇落红催马蹄

月塘春晓半阑珊,牛肠水圳入清泉

细看窈窕隔岸来,浣沙不防溪路远

郎情如春不惊觉,遗沙入水看不见

为得隔岸横波目,花草成羁马不前

-*-*-*-*-

(第二首)

有这么一个地方,

她是那样的风情横趣,

夺人心魄,

迷幻如一帘幽梦,

沧桑如岁月烟志,

温存如涟漪绉纱,

宏村,

我有什么理由,

不为你倾倒?

暮春三月,

江南草长,

杂花生树,

群莺乱飞。

走进安徽宏村,

无声无息中,

邂逅了m

内心深处柔软的思念。

一泓碧水,

水面开阔,

一路一桥,

直通村里。

人们称作“南湖”,

湖畔浓荫覆盖,

湖中荷叶田田;

近观岸处,

倒影如画;

四顾诸峰,

水天一色。

在“南湖”的环绕下,

宏村显得宁静、

端庄和秀气。

穿过小桥,

依次进入村中的,

书院、祠堂和庭院。

每一处院落,

均是高墙深宅,

门楼处厅堂里,

砖雕石雕木雕精巧美妙,

尽显徽派建筑之美;

高堂中案几上,

楹联字画布局摆设,

古朴典雅,

彰显徽商人家,

诗书传家崇文重义的追求。

在每一处,

厅堂、祠堂和书院,

不能不对这里的文化,

氛围心生钦佩之情。

别有一番景致的风光,

不由放慢行走的脚步。

青藤盘绕的参天古树,

那探入水面的欲望,

流露出错落凌乱的意趣;

枝叶婀娜的垂柳,

像临镜梳妆的'少女,

把秀发洒向湖面水中。

明媚的阳光,

飘动的白云,

顿时整个湖面,

倒影浮光水天一色。

湖中画桥、

远峰近宅,

随意跌落水中,

明丽的南湖显得幽深静雅。

忽然想起古诗,

“无边细雨湿春泥,

隔雾时闻小鸟啼;

杨柳含颦桃带笑,

一边吟过画桥西”,

更增添了些许,

南湖情景交融的动人景象。

宏村的风景,

可以用“秀”来形容,

但这种秀却朴实,

不浮躁不艳丽。

它很耐看,

初看时,

只能用“清秀”来形容,

并没有让人惊艳的感觉,

但是当你,

一次又一次地回眸时,

你会发现她,

就像一幅水墨画,

这时候如果用相机,

将你定格下来,

你真的会惊讶地认为,

背景是一张画,

蓝天白云倒映在水中,

与它们旁边的古建筑,

是如此协调,

像是极具默契感的朋友,

在岁月的洗礼下,

安然地喃喃私语。

风吹过雨淋过,

它们依然如故。

去宏村的旅程,

简直就是一个迷人的梦,

现在梦醒了,

我也只能,

在断断续续的记忆里,

寻求着一条条线索,

有时候虽然觉得虚幻,

但却可以让人在内心深处,

荡起宁静自省的涟漪,

水纹层层蔓延开来,

舒缓而富有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