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唯美句子 > 飞天凌空唯美句子 正文

飞天凌空唯美句子

时间:2025-05-14 21:51:56

课文内容分析: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是新闻特写中的佳作,将跳水运动员从准备到入水的瞬间定格为四个画面,充分展现了跳水姑娘的运动之美,达到了“突出最有表现力的瞬间”的报道效果。其写法区别于消息与通讯,极具感染力,是学生认识和学习新闻特写这一体裁的典范之作。

本文作为一篇新闻特写,大量使用文学笔法的同时,仍体现出新闻语言的特点,即客观、简洁,体现了新闻“报道事实”的本质属性。

学情分析:

新闻特写对八年级学生来说是陌生的,但本篇特写的阅读理解和美点赏析对八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难。八年级学生具备自读自学能力,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把握新闻特写的独特之处,故通过“以学助写”的小练笔来帮助夯实新闻特写的掌握是很有必要的。

教学目标:

1、掌握新闻特写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作特点。

2、把握新闻特写语言文学性与客观性有机结合的特点。

教学重点:

1、掌握新闻特写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

2、指导学生熟悉新闻特写语言的特点及运用技巧,为学生写出“新闻味”的作品奠基。

教学难点:

品味学习本篇新闻特写语言之真实美与动人美的有机结合,在客观叙述和少量修饰语中体会作者的态度和观点。

教学创意:

改写对比了解特写,小组探究补白领悟,拓展演练以学助写,比较阅读落实特写。

教学流程:

一、补全消息,温故知新

(一)下面这则1982年的消息不完整,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的消息的结构和特点,将标题和导语补充完整。

(中国运动员吕伟亚运会夺冠)

新华社新德里11月24日电11月24日,(中国跳水姑娘吕伟在10米跳台跳水比赛中,技压群芳,一举夺魁。)新德里跳水运动馆,10米跳台跳水比赛进入白热化状态。八名各国选手按照次序登台比赛。4轮比赛过后,中国姑娘吕伟以微弱优势排在第一。第五轮比赛,选手们纷纷上了难度。吕伟这最后一轮选择的动作是“5136”,这是跳水比赛中难度系数最高的动作。只见她登上高台,静静站立。起跳,向前翻腾一周半,空中转体三周,身体打开,笔直地入水,压住了水花。完美的表现,裁判给了9.5分的高分。凭借着这一跳,吕伟获得第9届亚运会10米跳台跳水赛金牌。

(二)吕伟11岁开始练习跳水,14岁进入国家队,15岁获得全国少年冠军,16岁拿下亚运会金牌,许多专业媒体都将“跳水皇后”“跳水女皇”的称号送给了她。在当时有关吕伟的众多新闻报道中,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飞天”凌空》是很有特色的一篇,学习它作为新闻体裁的独特之处。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这一环节一来对前面消息的学习进行训练夯实,二来补充交代了相关背景,激发学生兴趣,三来为后面对新闻特写特点的探究做铺垫。)

二、文题切入,批注美点

(一)聚焦文题聊“飞天”

“飞天”是佛教壁画或石刻中在空中飞舞的神,“凌空”是高升到天上或耸立在空中,这一标题用比喻的修辞,把运动员吕伟高台跳水比作飞天凌空,我们能读到哪些信息呢?

明确:吕伟跳水如仙女般优美绝伦,也表达了作者对其动作的感叹和赞美。

(二)自读课文寻美点

自读课文,小组内分享交流能具体表现吕伟跳水如“飞天”般美妙的文段。

(三)小组展示品美点

小组推举代表品读、赏读描写细腻精彩的美文佳句。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此环节以文题为切入点,在优美语句中直观感受当时现场,感受新闻特写中语言的文学艺术感染力。教师引导学生在美美读美文佳句同时,从文学角度,引导他们感受语言文字慢镜头描述的技巧方法,如动作描写、修辞手法、修饰的形容词,正侧面描写的结合等等。)

三、提炼补白,对比学习

这篇仅540多字的新闻特写,30年后再来读它,依然觉得比赛像刚发生一样,现场感十足,这篇特写被评为当年好新闻“一等奖”。相比我们补全的那则消息,这则新闻特写有何独特之处?请阅读课文关于《什么是新闻特写》的补白,提炼重点信息,以《“飞天”凌空》为例来说明。

明确:新闻特写兼有新闻和文学的特点,着重描写精彩的瞬间。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补白阐释精准但抽象,同一新闻内容不同新闻体裁的表现,即消息和新闻特写的对比归纳更加直观,二者结合能让学生更快更好掌握新闻特写的特点。此环节也是对学生提炼整合、对比归纳等综合

四、反刍美点,探究语言

这则新闻特写的文学味儿我们之前已经感受到品析过,那么作为新闻作品,如何体现新闻语言客观真实的特点,达到细腻动人与客观真实的有机融合呢?

明确:客观展示跳水动作本身;使用的跳水动词准确形象;“犹如”“似乎”等词的使用区分了客观事实和主观感受;四字词语的'大量使用体现新闻语言简洁的特点。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这个环节的美点反刍是在了解了新闻特写这一新闻体裁后,让学生从新闻语言角度来进行探究发现,避免学生将新闻特写等同于文学作品,也为最后练笔环节做铺垫。)

五、视频拓展,精彩再现

时光逆转,让我们一起穿越到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赛场上,就在那一天,刘翔,这位21岁的中国人,以12秒91的成绩获得了110米栏奥运会冠军,而我们就是在场的优秀记者,我们将用我们的笔将时间定格,将那惊心动魄的12秒91定格为永恒的瞬间。下面,就让我们进入到那天的赛场,请仔细观察感受,将下面这则新闻特写省略号部分补全。

“红色闪电”横空出世

——刘翔百米跨栏夺冠记

距离比赛开始10分钟,刘翔静静地坐在起跑线前,目光投射在眼前十道高高的栏架上。110米外,是那道醒目的终点线;身旁,是七个如狼似虎的强悍对手。其中著名的有法国人“一条狼”多库里,美国奥运亚军特拉梅尔,古巴的奥运冠军加西亚,以及拉脱维亚名将奥里加斯。

最后一栏后,刘翔已经遥遥领先。红色的刘翔,黄色的面孔,高喊着撞向胜利之线!

12秒91!全场人惊呆了。刹那间,全场爆发出震耳的欢呼声……

刘翔赛后恢复了平静和往日的谦虚:“我今天的起跑非常好,我没有想到自己能跑出这么好的成绩。我把这块金牌归功于祖国和人民。”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刘翔跨栏夺冠的新闻价值很高,夺冠的12秒91分也很值得学生去观察并模仿着来进行新闻特写,并且视频的观看能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补全新闻特写的方式减少了写作时间,降低了写作难度,将新闻特写语言的训练落到实处。)

六、比较阅读,归纳总结

通过两篇新闻特写的阅读,请同学们归纳总结新闻特写这一新闻体裁的独特之处。

明确:着力描写最有价值的精彩瞬间;兼具新闻和文学的特点;不是只盯着瞬间“特写”,其所存在的环境也要涉及。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同类新闻特写的比较阅读能从感性层面加深对这一体裁特点的掌握。)

七、板书设计

“ 飞 天 ” 凌 空

特 写 新 闻

起跳 动人之美

腾空 真实之美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学习目标的确立上,我始终遵守“以新闻的方式学新闻”之一单元学习指导思想,通过多样的学生活动,如改写对比了解特写、小组探究自读领悟、拓展演练以学助写、比较阅读夯实特写等环节让学生真正掌握新闻特写这一新闻体裁。立足教材,用足补白,读写结合,纵横对比,让学生不只是从概念层面了解新闻特写,更是在对比、读写、探究中真正把握领会新闻特写的独特之处,获得感性与理性合一的认识了解。

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在于:本节课将新闻特写的语言学习作为重难点,通过文学性的美点赏析和新闻性的美点反刍两个环节让学生认识到新闻特写语言的真实与生动的有机结合,在新闻性的美点反刍环节中,教师的引导归纳比较零散生硬,不够灵活自然成体系,可以尝试罗列代表性语句,在相关字词上标注重点符号,引导启发学生思考。

“飞天” 凌空

——跳水姑娘吕伟夺魁

夏洁然 樊云芳

她站在10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这是在卡多拉游泳场的8000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声敛息的一刹那。

轻舒双臂,向上高举,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那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中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郭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地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一秒七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开身体优美的线条:从前伸的手指,一直延续到绷直的足尖。

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又展开身体,笔直地象轻盈的箭,“味”地插入碧波之中,几股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悄然不惊。

“妙!妙极了广 站在我们旁边的一名外国记者跳了起来,这时,整个游泳场都沸腾了。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澎湃的激情。

吕伟精彩的表演,将游泳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她的这个动作五一三六,从裁判手里得到了九点五分。

这位年方16的中国姑娘,赢得了金牌。

她的娇小苗条的女伴,门岁的周继红,以接近的分数赢得了银牌。

当一个印度观众了解到这两个姑娘是中国跳水集训队中最年轻的新秀时,惊讶不已。他说:“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

赏析《“飞天”凌空》

在新闻摄影上,有一种技术叫定格,指的是把精彩的瞬间场景固定下来。由于瞬间稍纵即逝,人们很难快速判断其中哪些是值得把玩的,所以就把片段摄录下来,然后用更精密的仪器和技术进行分析,目的是要把瞬间中的永恒之美离析出来,放大突出给受众仔细察看。而这些蕴含精彩内容的瞬间才最能够展现出整体的精妙。

从捕捉瞬间这一点来看,这是一篇出神人化的人物特写。整篇文章不过是记叙中国跳水姑娘夺取桂冠的一秒七,但是,中国健儿的拼搏精神却在这短短五百字内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落笔集中,突出一点,是这篇特写剪材上的突出特点。在一秒七的`时间跨度里,记者极有层次地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飞天” 画卷从“轻轻一蹬” 到“凌空翔舞”;由“疾如流星”到“插入碧波之中”,跳水姑娘轻盈似箭潇洒自如的身姿就让人尽收眼底。

特写就是要对报道的某些局部做突出的重点的描绘,而不是面面俱到的泛泛之笔。但这篇特写没有写整个紧张曲折的过程,没有写赢得金牌后五星红旗如何在赛场上冉冉升起,也没有写她平时怎样刻苦练功终于今日为国争得荣誉。而是全靠记者现场观察,所摄取的只是跳水冠军吕伟最后夺冠的一刹那,并把这一刹那,及一连串的跳水动作用电影分镜头的艺术表现手法,逐一摄下、定格、放大,如“轻舒双臂,向上高举”、“轻轻一蹬”、“向前翻腾一周半”、“空中转体三周”、“插入碧波之中”等等。这一系列把吕伟的5136这个高难动作分解成一连串特写镜头、慢镜头,描摹出吕伟精彩刹那的具体形象让读者产生了比看电视还要深刻的印象,这就是典型的特写形态。

文势有起有伏,动静穿插自如,是一大特色。飘浮的白云、飞鸟与吕伟的“沉静自若” 形成鲜明的对比;一个“托” 字犹如“定格”静静停留在空中,与“疾如流星” 形成强烈反差:“哧”地插人碧波中的身体,与悄然不惊的水花以及震耳欲聋的掌声、欢呼声,构成动与静的协奏典。以静反衬动,增强作品的可读性。

文字清新优美是这篇特写的另一大特色。文中运用比喻、拟人、对照等多种修辞手段,增强了作品的形象性、生动性,调动了读者丰富的想象力。仅一组跳水动作,记者就用了7个比喻,其中既有明喻又有暗喻,如“伴随着旋风般地空中转体三周”、“笔直地象轻盈的箭”是明喻,“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是暗喻。敦煌著名的壁画飞天画的是飘飘欲飞的仙女,记者则以“‘飞天’凌空”为题,比喻跳水姑娘如仙女般优美绝伦。精彩的比喻不但增加了特写的文采,而且是动作更加可视可感。

外国记者的赞叹,观众震耳欲聋的掌声,欢呼声以及以印度观众“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将整个特写推向高潮,也将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为祖国争光的主题突显出来。

总的来说,这是一篇非常优秀的人物特写,但这更是一篇美文,它值得我们细细“品尝”。

七字唯美的诗句1

1、碧楼轩窗月缠绵,清风醉花暗香淡。

2、摇指流年付笑谈,一抹胭脂倾素颜。

3、欲与相守难相望,分隔两地愁断肠。踏遍千山涉万水,相思路上泪两行。

4、十里长亭尽相望,灯火阑珊人彷徨。春暖花开秋叶落,繁华过后留残香。

5、望星空叹明月,佳人离别心惆怅。酒意渐浓心亦醉,霓裳羽衣袖飞扬。

6、望穿秋水思伊人,咫尺天涯媲鸳鸯。前世姻缘今生牵,万丈红尘伴伊行。

7、轻烟细雨思天外,倚窗闲看燕双飞

8、寒鸦惊飞钓竿静,空山无鸟草虫鸣。

9、夜露霜降桐花落,寒山寺外现锺声。

10、秋风多情残阳雁,散来枫叶映山红。

11、夜露霜降叶欲落,寒山寺外渔火淡。

12、思天外龙飞凤舞,燕双飞落花独立。

13、倚窗前空樽对月,醉梦惊伊人泪滴。

14、空樽对月花独瘦,伊人泪滴盼君归。

15、人到中年近黄昏。饮酒作诗也逍魂

16、在生不作吟诗郎,花落人去两茫茫。

17、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18、秋风依依秋水寒,一点离愁两黯然,敏兮花落风飘渺,清风抚脸思红颜。

19、雪花粉飞天也寒。维有相思俏红颜。独盼君来君不来。花开也落也默然。

20、天崖海角葬哀怨。酒醉落叶心更伤。

七字唯美的诗句2

1、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李白《三五七言》

2、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3、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

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5、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6、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

7、安得与君相决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8、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三》

9、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韦庄《应天长》

10、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牋费泪行。——晏几道《鹧鸪天三首其二》

11、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辛弃疾《《鹧鸪天》

12、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唐·元稹《离思》

13、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唐·崔护《题都城南庄》

14、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鹊踏枝》

15、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晏殊《清平乐二首其二》

16、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卢仝《有所思》

17、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仍岳上摩天。——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8、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苏曼殊《本事诗》

19、妾似胥山长在眼,郎如石佛本无心。——朱彝尊《鸳鸯湖棹歌》

20、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唐·李白《早发白帝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