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唯美句子 > 外婆疼爱外孙女的唯美句子 正文

外婆疼爱外孙女的唯美句子

时间:2025-04-29 00:12:47

我从小就和外婆生活在一起。我的外婆是一个革命的妈妈,也是一个宠爱孩子的长辈,更是一个敢与命运抗争的强者。她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看了下面的叙述,朋友们一定会同意我上面的说法的。

一、“我家的舅舅数不清”

革命现代京剧《红灯记》里铁梅唱道:“我家的表叔数不清”。如果以我们家的革命历史为原型编一个戏,那我的唱词就是“我家的舅舅数不清”了!

因为爸爸妈妈都是参加金萧支队的抗日战士,转战南北居无定所无法带我,我还不满一岁就由外婆抚养。

外婆只生了三个女儿,但我却有数不清的舅舅。为什么呢?请听我慢慢往下讲:第一,我外婆的家乡诸暨市草塔镇庄余霞村是一个革命的老区。原20军军长杨石毅,浙江省党史研究室杨光等人都是我不出三服的本家舅舅;第二,因为我妈妈参加了抗日队伍,她还担任了几个区的民运队长兼枫桥区的区委委员,外婆家就自然而然地成为地下党的一个联络站,联络站中来来往往的战士都叫我外婆“姆妈(诸暨方言即妈妈)”或“亲娘(即干妈)”。我爸爸又是后方医院的指导员,当敌人下乡扫荡时常常有来不及转移伤病员要由我外婆来掩护和照顾。当敌人的还乡团保安队来搜村时,我外婆家里有时就会有“儿子”或“干儿子”在生传染病(不是传染病人的话敌人要来掀被窝检查的!)。村里的人明明知道我外婆没有儿子,却个个都会来作证这些人确实是外婆的儿子或干儿子。就这样,从金萧支队的最高长官到普通战士,象马青、蒋明达、周芝山、蒋谷川、方克浩等人,就都是我的舅舅,当我一声甜甜的“舅舅”叫出口,他们对我这个外婆的掌上明珠小不点儿,也是抱来亲去的宠爱有加。

我外婆家缺少男劳力,舅舅们在农忙的时候就来帮外婆家种田、割稻、车水、收麦。因为我的舅舅们都是务农的好手,外婆家的田稻长势就总是比同村其他人的要茂盛。从外婆的叙述中,我记得最剌激的一件事是:有一次,地主派狗腿子到外婆的田头去看收成,收成好了他就想涨租。那个狗腿子走到外婆的田头,刚好碰到蒋谷川舅舅弯下腰去捧稻,露出他插在后腰的驳壳枪。狗腿子一看到枪,吓得屁滚尿流转身就逃。地主一听这话,就死了这条贼心,从此再也不敢打外婆家的歪主意了。

解放后,我的`舅舅们都当了地方官——周芝山就是诸暨第一任县长。我这个小不点儿简直就成了县政府大门的“通行证”——只要抱着我的人,都可以不接受检查直进直出——能抱着我的当然都是好人啦,呵呵。

二、“没听说有人籴字吃的”

外婆对小辈的疼爱是无条件的和不讲理由的。就说参加革命吧,她并没有文化,也没接受过什么教育。只是因为我妈妈参加了革命,女儿做的事情总是对的,她就义无返顾地参加了。后来我妈妈进城执行任务被敌人逮捕,受尽严刑拷打被折磨得奄奄一息,敌人始终没得到任何口供。在地下党的营救下,争取到了“保外求医”。但需要一个人去狱内作人质。外婆为了救妈妈,自愿到狱中顶替妈妈坐牢。但是,当外婆在狱中得到妈妈已经虎口脱险回到部队的消息后,就放心大胆地日夜在里面呼天抢地的哭诉自己的冤枉。敌人觉得她坐在里面毫无用处,加上不胜其烦,只好把她也放掉了。

解放后,跟着我妈妈干过地下工作的小姨当上了小西区(现在草塔镇)的副区长。因为没有文化,在和同事一次闹矛盾中堵气回家不干了。我外婆不但不责怪她,反而劝她说:不当就不当,只听说有人籴谷吃,没听说有人籴字吃的。没有文化我们照样做人!从此,我小姨就成了一个待业青年,在家里打杂为生。

我从小就被外婆这样娇宠着,十分的任性。平时常常要睡懒觉,听凭外婆一遍遍地喊也不肯起来。上学来不及了就不洗脸不梳头不吃饭直接往学校跑。外婆就端着一碗泡饭、颠着一双小脚噔噔噔地跑到学校。求老师让我在做早操的时候躲在学校的围墙角里吃早饭。我上初中了,要住校。本来就不习惯独立生活的我,又被老师因为一点小事当众批评。当时我大小也是个学习委员,面子上下不来,就回宿舍哭着卷好铺盖,往肩上一挑出了校门。可一出校门就后悔了:我这样不要读书回家去,万一外婆也不要我怎么办?但是,这时我已经回不了身啦。只好硬着头皮往家里走。小小的心里一遍又一遍地设想着回到家里可能会发生的情形。最后终于盘算好了,一见着外婆就大哭,不让她有骂我的机会。一到家里,外婆刚刚在门口,我放下担子就坐在地上大哭。诉说老师怎么不给我面子当众批评我,反正我死也不回学校去了之类的话。外婆果然一句也没批评我,亲切地拍着我的背说:“心肝囡囡,这种书我们是不要读!”因此,学校里几次派同学来叫我回去读书,外婆都说我不在家。后来是批评我的班主任老师亲自来我家里向我外婆赔理道歉,保证以后再也不乱批评我了,她老人家才同意我回学校去读书。

要不是后来苏修背信弃义撤回专家的恶行使我们幼小的心灵义愤填膺,激发了我们一定要为祖国争气的

三、“怎么,介贵的,我不要死了”

外婆在70岁那年中风偏瘫后,一直卧床不起,由我妈妈、大阿姨和小阿姨三姐妹轮流照顾。我因尚在乡下工作,只能节假日回城来照看她一下。

她在病床上躺到第十个年头,突然病情恶化,眼看着身体就不行了。气息也弱了,人也蔫了。于是,我们就只好偷偷为她准备后事:寿衣、寿被都买好了。妈妈和我在计算,万一真的办起白事来要多少花费。我们都以为外婆已处于弥留状态,就没有回避她,在她的病床边就算上了。算来算去,怎么节约也要2800元左右。那时家里经济困难,这笔钱是一个不小的数目。我们娘俩正在商量怎么才能筹齐这笔钱,谁知平时说话含糊不清要靠我们看手势和表情来猜测她的意思的外婆,此时居然从枕头上抬起头来口齿清楚地喊道:"怎么,介贵的!我前世不要死了!"我们连忙过去安慰她:“好的好的,我们前世不要死了。一定不要死。”。她这才安静了下来,把一颗怒气冲冲的脑袋重新放回枕头上去。

也真是老天有眼,外婆不愿意因为让我们有这么重的负担而撒手人寰,阎罗王居然就真的不来收她了。这件事以后,外婆真的又再活了十年。朋友们,你们说,这算不算得一件趣事啊!俗话说,生死由命富贵在天。我外婆居然敢向阎王爷叫板,自己选择要不要死!这算不算她一生中最牛的一件事啊!

外婆,你在天堂是不是也要这样发脾气,偏偏不去做似乎是上天安排好的事呢?

外婆,你知道你最疼爱的外孙女在人间想念你么?外婆,祝在天堂永远快乐!

1. 外婆顶着一“蘑菇头”,“蘑菇头”上略有一点白头发。早晨起床,外婆顶着那乱七八糟的头发,高唱:“我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惹得全家哈哈大笑。因为外婆身体不好,所以脸很黄,有一点点老年斑,脸颊有点凹,瘦得让人心疼。

2. 外婆最大的爱好就是找人“唠嗑”。她看上去很虚弱,可聊起天来那叫一个精神!妈妈平时忙,回家后,外婆就拉着妈妈不停地说,我根本插不上话。每天放学回来后,我都能看见外婆和同院的奶奶们津津有味地聊着。她们一手拎菜一手提绣花包的样子,真令人觉得又好笑、有温暖。

3. 她是一位75的婆婆,脸上布满了皱纹,但我从未发现她的头发上有一丝白发。这位婆婆心肠非常好,总是用那颗慈祥,善良的心对待每一个孩子。但却不舍得把钱花在自己的身上,只为别人着想。她就是——我的外婆

4. 我有一个爱我、疼我而又慈祥的外婆。她已经九十多岁了,白发苍苍,脸上布满了皱纹。可是,我外婆的体力却还是非常好。她每天都要到田里去劳动。家里的蔬菜地整理得非常好,长的蔬菜品种多,结的果实又大又多,真是果实累累。走进地里,你就可以看到一片又一片的黄瓜、茄子、西红柿、蚕豆……

5. 我的外婆今年六十岁了,乌黑的头发中多少也有了几簇白发.

6. 外婆有着一张表情丰富的脸和一双心灵手巧的手、还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嘴,犹如六月里的天气,时阴时晴,时忙时闲,时说时停,叫人捉摸不透。

7. 外婆很爱笑,我小时候只要听到她的笑声便会蹦蹦跳跳地跑到她身旁,依偎着她也跟着咯咯地笑起来。因为外婆的'笑是那么爽朗,笑容那么慈祥。

8. 外婆的手,手掌有点儿方,手指略粗,指头有一层又黄又硬的茧皮,指甲盖儿又坚硬又厚,剪都很难剪,手背上的骨节和青筋都突了出来,手上的皮肤也起了皱纹。但这双手无论是干粗活还是细活,都是干净利索。每次吃完饭,厨房里响起了“锅碗盆勺”进行曲。你瞧,外婆正在洗碗池边刷碗筷,她熟练地把一个个满身油迹和残渣的碗、盘拿在手里,用浅蓝色的“百法布”里里外外地冲擦,手腕不停摆动,所有的动作那么协调。眨眼工夫,一摞碗洗得干干净净,哈,还能照出人影来呢!

9. 我的外婆今年五十四岁,中等身材稍微有些发胖。她有一张慈祥的脸,总是笑嘻嘻的,好像永远不会发脾气似得。她留了一头短发,看起来很有精神。

10. 外婆非常勤劳。她退休后就迷上了种花,院子里大概有十几种花卉,有绿葱葱的盆景、有鲜红的一串红,有各种颜色、形态各异的菊花,还有一棵很大的枇杷树呢!外婆每天给它们浇水,定期给它们施肥、松土、剪枝。花儿们在外婆的精心培育下,都长得非常“健康”,惹人喜爱。外婆经常到院子里欣赏她的作品,总会露出开心的笑脸。

11. 描写外婆的句子(2)

12. 外婆很时尚。她对现在的网络宽带并不陌生。她会上网查

13. 我有一个慈祥的外婆,外婆的脸上布满了皱纹,从她脸上的皱纹中,我感受到了,外婆曾经是多么的辛苦和辛劳。

14. 我的外婆已经七十多岁了。她的眼睛大大的,脸胖胖的,脸上常常挂着微笑。

15. 我的外婆,脸上爬满了皱纹,一双小眼睛下有一个高高的鼻子,还有一张说话很快的嘴.外婆腿脚不好,走起路来一摇一摆,她弯弯的背让我感觉她走路肯定很吃力 .除了爸爸妈妈,我最喜欢的人就是外婆了.

16. 我们通常都用红苹果来形容女孩子的脸,而我姥姥的脸就像是一只失了水、风干了的老苹果。镶嵌着满脸的皱纹,也同样镶嵌着一生的沧桑。

17. 一身粗麻布衣服,一双穿了两年的破旧布鞋——她,就是我的外婆

18. 我的外婆矮矮的个子,很瘦。小小的眼睛上架上了一副老花眼镜,额头上的抬头纹由于多年的堆积,成了“三”字型。满头灰发的外婆身体依然硬朗。

19. 每当我看见,一头灰而黄的齐短发,拄着拐杖颤巍巍的走在大街上的老人,我就会想起我的外婆。

20. 外婆自幼身体不好,晚年的她更是多种疾病缠身,总是愁容满面。但据母亲说,外婆年轻的时候爱说爱笑爱唱。这句话似乎打开了我记忆的大门。

21. 每个人都有外婆,我的外婆是一个六十四岁的老人了。

22. 她中等个子,因为外婆长年的工作她的眼睛已经是老花眼了,扁扁的鼻子,樱桃小口,圆圆的脸上布满了一条条细细的皱纹,已经苍白的头发被烫过,染成了黑色,这样看上去就会显得年轻一些。

23. 我的外婆身体很好。每天我一起床勤劳的外婆就早已经把早点煮好了,等着我吃,我吃完,外婆就把碗洗干净,然后去买菜,最后把饭做好。等我放学回家餐桌上就摆满了香喷喷的饭菜。

24. 外婆有一双巧手,她最喜欢织毛衣,我们全家人大部分的毛衣都是外婆利用晚上休息的时间织成的。外婆织的毛衣很漂亮,常常被邻居们借去做样板。

25. 外婆对我要求很严格。她从来不溺爱我,常常告诉我读书的重要性,告诉我没有知识的痛苦,鼓励我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为我长大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而苦口婆心。

26. 外婆对人很热心。走在路上能够看见一个熟人就向他们问声好。有一次,邻居家里的灯泡坏了,天又太晚,买不到了,外婆马上拿了一个给邻居送去,而且还帮助邻居修好的灯泡。

外婆这个名称,对我来说是熟悉而遥远的,它用一个外字,区别了孙子辈的孩子对爸爸的妈妈,和妈妈的妈妈的称呼。年轻时曾经无数次设计过自己的一生,但从来没有设想过自己怎样做外婆,弹指一挥间,岁月将我无情的推上了外婆的宝座,那感觉除了惊喜之外,更多的是人生苦短的感慨.

回想小时候,我的外婆虽然离我家仅仅七八里地,但那感觉却像好远好远。外婆是二十年代被买来卖去的童养媳,最后买到我外爷跟前,没了名和姓,并且形成与世无争、胆小怕事、目光呆滞、行动木纳的别样性格。每次到我们家来,都是母亲强迫接来的,虽是自己的女儿家,外婆也诚惶诚恐,惟恐说错了话,做错了事,尽管母亲百般的小心,但还是吓跑了外婆,记得外婆每次来家都是没住几天就不告而别,母亲气得无可奈何,只好打发我们不停的去给外婆送好吃的.,来尽女儿的孝道。

外婆虽然去世很久了,但外婆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我的外孙一个比一个长得好看”,却使我记忆犹新,虽然事实并非如此,但我知道这是外婆的真心话,外婆和所有的外婆一样,自己的孙子永远都是最好的,这是外婆对我们表达爱的一种方式。

时光运转到八十年代初期,我有了女儿,不到五十岁的母亲理所当然的当了外婆。从那时开始,我的弟弟妹妹先后成了家,母亲孙子大丰收,先后增添外孙有八个,家孙五个。母亲的个性鲜明而要强,那时是改革开放初期,母亲家里家外一把手,常常身心疲惫,母亲又孙子众多,难免会顾此失彼,而母亲受传统的重男轻女的思想影响,对孙子又特别看重,而家孙又比外孙多了一分爱,所以那时工作再忙,我却不敢奢望将女儿能在外婆家寄放一段时间。

直到母亲的晚年,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淡化了不少,对孙女们也开始看重视了,并将自己的爱心毫无保留的奉献给她们,对几个外孙没有一个不牵挂,每次相见都要详细询问学习生活情况,疼爱之情,溢于言表。这就是母亲爱外孙的方式。

如今,时光已经运转到二十一世纪初期,随着时代的进步和计划生育的实施,重男轻女,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已经逐步的淡化,而外婆和奶奶的距离日益缩短,并且连称呼也模糊起来。而有的则干脆直接取消了外婆的称呼,称呼外婆为奶奶,为了区别爸爸家的奶奶和妈妈家的奶奶就分别给奶奶前加各自的姓。现在,我也光荣的晋升到外婆这个人生的高级职称,当然义不容辞的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个角色中去,而老公也在这时离岗了,并放弃了返聘的机会,来和我竭尽全力的照顾小外孙,我们每天的全部工作就是围着小外孙转,孙子的一举一动,时刻牵动着我们的心,在我们的精心照料下,小孙孙从一个不喑世事的婴儿长成一个活泼可爱的健康宝宝,外婆外公的成就感油然而生。这个付出是自觉自愿的而且不图回报的,虽然每天忙得不亦乐乎,但我们忙碌着并快乐着。只是把外婆改奶奶的称呼是我惴惴不安,虽然取掉外字显得亲近了许多,但这种颠覆传统称呼的做法,是否会混淆孩子们的判断称谓的概念呢?

三代人做外婆,爱的方式截然不同,随着时代的发展,爱体现得越来越深刻,越来越具体.物以稀为贵,这也是计划生育的必然。但是,我们对孙子仅仅爱是不够的,必须掌握爱的原则和爱的技巧,才能是这一代人从我们的爱中汲取营养,幸福,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