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雪伤感诗句大全1
1、京城数尺雪,寒气倍常年。泯泯都无地,茫茫岂是天。——韩愈《酬蓝田崔丞立之咏雪见寄》
2、洁野凝晨曜,装墀带夕晖。集条分树玉,拂浪影泉玑。色洒妆台粉,花飘绮席衣。入扇萦离匣,点素皎残机。——李世民《咏雪》
3、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4、深意劝客金尊,皑皑千里,琼台瑶圃重到。绮罗香暖恣欢娱,暂尔宽怀抱。更几朵、梅花开了。巡檐聊与花相调。算瑞气、丰穰兆。来岁强如,旧年多少。——杨泽民《霜叶飞》
5、广寒宫里,散天花、点点空中柳絮。是处楼台皆似玉,半夜风声不住。万里盐城,千家珠瓦,无认蓬莱处。但呼童、且去探梅花、攀那树。——葛长庚《念奴娇》
6、愁云残腊下阳台,混却乾坤六出开。与月交光呈瑞色,共花争艳傍寒梅。飞随郢客歌声远,散逐宫娥舞袖回。其那知音不相见,剡溪乘兴为君来。——姚合《咏雪》
7、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8、平林天与一般花。横空络绎云遗屑,扑浪翩联蝶寄槎。——李咸用《和人咏雪》
9、近腊千岩白,迎春四气催。云阴连海起,风急度山来。尽日隋堤絮,经冬越岭梅。艳疑歌处散,轻似舞时回。——无可《和宾客相国咏雪诗》
10、琼楼架就东皇喜。□□使玉龙战罢,柳绵飞起。——葛长庚《贺新郎》
11、句芒宫树已先开,珠蕊琼花斗剪裁。散作上林今夜雪,送教春色一时来。——王初《早春咏雪》
12、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13、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4、斜斜整整暗江湾。蓑笠有无间。应与君家却暑,冷看白满群山。——杨无咎《朝中措》
15、为问云间滕六,天工何事依违。冬前三白不时为。今日驾言春瑞。——陈德武《西江月》
16、中流鼓楫,浪花舞,正见江天飞雪。远水长空连一色,使我吟怀逸发。寒峭千峰,光摇万象,四野人踪灭。——秦观《念奴娇·赤壁舟中咏雪》
17、爱此飘飖六出公,轻琼冷絮舞长空。当时正逐秦丞相,腾踯川原喜北风。——柳藏经《东阳夜怪诗》
18、龙云玉叶上,鹤雪瑞花新。影乱铜乌吹,光销玉马津。——骆宾王《咏雪》
19、潇洒林塘暮。正迤逦、香风度。一番天气,又添作琼枝玉树。粉蝶无踪,疑在落花深处。深沈庭院,也卷起、重帘否。十分春色,依约见了,水村竹坞。怎向江南,更说杏花烟雨。——陈亮《品令》
20、漫天坠,扑地飞,由占许多田地。冻杀吴民都是你!难道是国家祥瑞?——张鸣善《落梅风》
21、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2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2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24、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25、天山飞雪度,言是落花朝。惜哉不我与,萧索从风飘。鲜洁凌纨素,纷糅下枝条。良时竟何在,坐见容华销。——董思恭《咏雪》
26、禁园凝朔气,瑞雪掩晨曦。花明栖凤阁,珠散影娥池。——上官仪《咏雪应诏》
27、云幕重封,风刀劲刮。玉絮轻持,琼苞碎打,粉叶飘扬,盐花乱撒。一色白,六出花,密密疏疏,潇潇洒洒。——王仲元《斗鹌鹑》
28、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29、非是雪,只是玉楼成。屑不尽云英。东边老树颓然折,西头稚柳爆然声。试平安,松丈丈,竹兄兄。——刘辰翁《最高楼》
30、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31、疏疏整整。风急花无定。红烛照筵寒欲凝。时见筛帘玉影。夜深明月笼纱。醉归凉面香斜。犹有惜梅心在,满庭误作吹花。——程垓《清平乐》
关于雪伤感诗句大全2
1、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纳兰性德《长相思》
2、盐、尘、柳絮“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谢道蕴《咏雪联句》
3、天街飞辔踏琼英,四顾全疑在玉京。——裴夷直《和周侍洛城雪》
4、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笑杀陶渊明,不饮杯中酒。——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5、宫城团回凛严光,白天碎碎堕琼芳。——李贺《十二月乐辞·十一月》
6、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骈《对雪》
7、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8、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9、雪花似掌难遮眼,风力如刀不断愁。——钱谦益《雪夜次刘敬仲韵》
10、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1、句芒宫树已先开,珠蕊琼花斗剪裁。散作上林今夜雪,送教春色一时来。——王初《早春咏雪》
12、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元稹《南秦雪》
13、黄昏门外六花飞,困倚胡床醉不知。——楼钥《谢林景思和韵》
14、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15、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白居易《卖炭翁》
16、为问云间滕六,天工何事依违。冬前三白不时为。今日驾言春瑞。——陈德武《西江月》
17、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祖咏《终南望余雪》
18、钟陵风雪夜将深,坐对寒江独苦吟。流落天涯谁见问,少卿应识子卿心。——韦庄《钟陵夜阑作》
19、雨、酥、叶、藻彤云惨惨如天怒,寒龙振鬣飞乾雨。——李咸用《大雪歌》
20、对琼瑶满地,与君酬酢。——辛弃疾《和廓之雪》
21、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
22、中流鼓楫,浪花舞,正见江天飞雪。远水长空连一色,使我吟怀逸发。寒峭千峰,光摇万象,四野人踪灭。——秦观《念奴娇·赤壁舟中咏雪》
23、广寒宫里,散天花、点点空中柳絮。是处楼台皆似玉,半夜风声不住。万里盐城,千家珠瓦,无认蓬莱处。但呼童、且去探梅花、攀那树。——葛长庚《念奴娇》
24、玉“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元稹《南秦雪》
25、洁野凝晨曜,装墀带夕晖。集条分树玉,拂浪影泉玑。色洒妆台粉,花飘绮席衣。入扇萦离匣,点素皎残机。——李世民《咏雪》
26、潇洒林塘暮。正迤逦、香风度。一番天气,又添作琼枝玉树。粉蝶无踪,疑在落花深处。深沈庭院,也卷起、重帘否。十分春色,依约见了,水村竹坞。怎向江南,更说杏花烟雨。——陈亮《品令》
27、南窗背灯坐,风霰暗纷纷。寂寞深村夜,残雁雪中闻。——白居易《村雪夜坐》
28、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29、琼楼架就东皇喜。□□使、玉龙战罢,柳绵飞起。——葛长庚《贺新郎》
30、门前六出花飞,樽前万事休提。——白朴《天净沙·冬》
31、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32、朝来试看青枝上,几朵寒栈未肯消。——徐渭《梨花》
33、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吕本中《踏莎行》
34、斜斜整整暗江湾。蓑笠有无间。应与君家却暑,冷看白满群山。——杨无咎《朝中措》
35、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韩愈《李花二首》
36、窗外正风雪,拥炉开酒缸。何如钓船雨,篷底睡秋江。——杜牧《独酌》
37、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白居易《村夜》
38、手、掌、席“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39、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40、京城数尺雪,寒气倍常年。泯泯都无地,茫茫岂是天。——韩愈《酬蓝田崔丞立之咏雪见寄》
41、留得和羹滋味在,任他风雪苦相欺。——李九龄《寒梅词》
42、非是雪,只是玉楼成。屑不尽云英。东边老树颓然折,西头稚柳爆然声。试平安,松丈丈,竹兄兄。——刘辰翁《最高楼》
43、飞雪带春风,徘徊乱绕空。君看似花处,偏在洛城东。——刘方平《春雪》
44、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5、盐、尘、柳絮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谢道蕴《咏雪联句》
46、落尽琼花天不惜,封他梅蕊玉无香。——杨万里《观雪》
47、云幕重封,风刀劲刮。玉絮轻持,琼苞碎打,粉叶飘扬,盐花乱撒。一色白,六出花,密密疏疏,潇潇洒洒。——王仲元《斗鹌鹑》
48、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白居易《夜雪》
49、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唯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毛泽东《沁园春·雪》
50、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杜甫《对雪》
51、愁云残腊下阳台,混却乾坤六出开。与月交光呈瑞色,共花争艳傍寒梅。飞随郢客歌声远,散逐宫娥舞袖回。其那知音不相见,剡溪乘兴为君来。——姚合《咏雪》
52、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唯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弛腊象,欲与天公试比高。——毛泽东《沁园春·雪》
53、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谢道蕴《咏雪联句》
54、岘山一夜玉龙寒,凤林千树梨花老。——吕岩《剑画此诗于襄阳雪中》
55、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56、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57、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8、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祖咏《终南望余雪》
59、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元稹《南秦雪》
60、手、掌、席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桃花依旧笑春风】 是金子总会发光。在历史与时间的大浪淘沙中,中国文学还给了指尖一个合适的位置。不,准确地说,这颗冉冉的明珠终于呈现在仇犹大地、终于呈现在中国文坛。与她对文学的梦、与她的才华、与她的勤奋是最好的证明。
指尖在散文中营造了一个个奇幻的世界,在静观与静思中,得来智慧的情感与感悟,与自然融为一体,充满玄妙意味,充满讽刺意味,将跃入眼帘的景物统统容纳而抒发。在轻描淡写中滔滔地纠缠着记忆,含蓄的情交织着神秘的美,流露着对自然的敬畏,与自然的和谐。
指尖源自灵魂深处的写作,将乡村的图景和自然景致交融,一篇篇美文透射出指尖深情地热爱着自然、赞美着自然、赞美着神灵。她用温柔的文字召唤着自然,超凡脱俗的时光烙印,将乡村烟火、日常物事、俗世悲欢,在字里行间淡然地展现。旷达的心灵超然于苍茫,温情缕缕流端于笔尖。阅读《雪线上的空响》,被诗意的视觉感所吸引。指尖用晶莹通透的心灵,细腻而精致的描摹,将世间的万姿千容画的生机盎然,仿佛神来之笔,瞬间照亮世间的每个角落,将自然完美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指尖的散文满文珠玑,显示了别样的风采,明亮的画意,寄托了对亲人对家乡的感慨与遐思,乡土气息芬芳四溢。故乡给了她生命,以及前行的力量,让她萦怀,以丰富的感知、聪慧的感悟,漫笔于故乡,游走在故乡的亲朋及人的生死之间,抚摸着诉说不尽的爱。以文为灵魂行走在家乡的每一个角落,忧伤、徘徊、深思,一一在指尖的文中流淌。童贞稚朴、青春美少、外婆双亲、左邻右舍、家乡的夜晚,有着不能释怀的情节,根深蒂固的记忆,在指尖的手中如汩汩细流跃入纸上,在故乡的天空中起起落落。细腻的情感弥漫于花草、树木、街道、河流、高山,浓荫氤氲,悠然清远,充满了繁华的景象。指尖用灵魂抒写家乡,守护着家乡一切有灵性的事物,融入了生命至深的情,使家乡的高度与宽度在她笔下厚实,让印有家乡的文字飞翔在世界各个角落
指尖用笔独到,细碎的用词,极有特色。文笔较为华丽,但并不觉得繁腻。在不同的文章中,始终给人一种安静。文字恰当而有力地描绘着故乡的事与人。她重视周围环境的叙述,人物和环境永成一体。一切环境细节给读者建立一种想象与回味,让读者一同感受,都很生动,给人力量,让人信服。将生命的追求,用清冷而又神秘的文字洒落笔端,穿透着凌厉和凄清。语言清丽而不俗,又妙语连珠,让人回味无穷,颇有感悟。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化为散文的意境与浪漫。
指尖用超越常人的洞察力与想象力,观察世界,感悟世界,她在优美的文字营造的语境中,让人仿佛回到了无忧无虑的童年,她如同我小时候的玩伴,她所写的,也有我经历着的;优美的文气,又如同伴我成长的我那高贵而典雅的母亲;也如同我印象中,写不尽美文的张爱玲。指尖的文笔魅力丰富而有想象,短短的几年,凭着散文的成就已在全国开花结果,已成为中国可数的大散文女作家。
06年开始上网时,才知指尖的影响力在网络名气是那么的大,后经文友告诉我指尖就是我的老乡采青时,我惊叹之余,甚是钦佩。她的文学才华并非有网络才暴露,而是最早在1984年阳泉市笔会时就参加,当时笔会上有赵树理之子赵二虎,有《山西文学》编辑张小苏,二人对她的才气与才华所赞赏。笔会上与指尖相识,当时笔会就三个女的,还有一位阳泉市区的女作者叫王玲,共24位阳泉作者。因生活的忙碌,虽与指尖在同一座城市,可不善与人来往的我,在生存的间隙,从没有勇敢去联系指尖及其他的文友。
这次相见,是2014年的6月,我为《山西农民报》下去当采编,回仇犹一住两月,特地到指尖单位拜访了她,她依然执着地爱着文学。并出书四本,并全部赠送我。
这四本书成了我除下乡采访外的陪伴,感受着她文字散发出的温馨。她的文字质朴清醇,情感细腻和着青春记忆,伴我打发着孤独的时间,成了我每晚的温情港湾,让我行走在指尖的精神世界里,去享受她的喜怒乐享。从她优美的文字里,似听到她甜美细腻的声音和着克莱德曼的钢琴曲,穿过时空,穿过时间,传到我的耳鼓,流淌在我的心间。少女般的情怀、对祖母的思念、对故乡的回望深深地打动着我,我似乎看到了童年的指尖轻轻地向我走来,在略带忧伤与幸福童年的乐章里,我泪流满面仿佛时光逆流书中的每一篇文章与我产生着共鸣,让我对她产生了更加的喜爱与敬佩。我曾经千百次地想像,她用诗情画意与感怀,出手成章,妙笔生华;她清高美丽悠悠地抒写着自己对生活的感受,让我动容。
在这个小城里,也许我们曾经擦肩而过,也许我们曾经相视一笑而今天让留下的空白添补,而今天让留下的想像变成真实,终于见到大侠指尖,领略指尖的风采,见识指尖的温柔,给我及彼此今后的世界留一份完美。
在回太原的日子里,指尖的四本书给予了我精神寄托,如位伶俐的少女,用清晰的思维,并声情并茂地给我讲述她的精彩人生,让我听的如痴如醉,把我带回了曾经的青葱岁月。
她孝敬父母,深爱丈夫,关爱儿子,呵护职工。她有自己所爱的工作,更有自己喜爱的文字,更有自己的心灵博地。她拥有女人所拥有的,她是幸福的,她是美满的。我在想指尖是怎样挤海绵般地在繁忙的工作、烦琐的家务之余,去享受码字的那份宁静!虽辛苦但是快乐的,这一切缘于她心中那份对文学的执着与爱。一个在文学世界里行走的女人,一个在笔端源源流淌着爱的女人,一个在精神天地里丰富的女人指尖,不但文美,人更美。这个清纯般的女子,怎能不美?!岂能不美!
枕头边上的《雪线上的空响》等四本新书,我已当宝贝。它是一个母亲经十月孕育出生的可爱宝贝。此时此刻,它,也是我的宝贝!让我一起与它的主人分享这幸福与快乐!
【桃花妹】 又是桃树吐蕾的春天了。一夜春雨,催绽了满树桃花,衬着湿润的深色大地,显得娇艳夺目,即使那靠近老枝的几朵还没完全绽开瓣儿,花蕾也胀开了缝儿,鲜红鲜红,被那刚露头的太阳一吻像一点点的火,更加显得精神。
我的故乡不是花的故乡,说起颜色,也只止于那柿花的淡黄,李花的雪白,真是朴素得很。说实话,盛夏与深秋时它们那金黄的果实与火红的叶子,都比它的花要美。初夏收获的季节,用刈下的麦桔,穿起落下的柿花,套在脖子上,像项链一样。这在我的童年,便感到异常的满足。到得后来稍大一点的时候,便真正爱起花来了。
当着太阳还仅是露出一点点的暖意,故乡的春天就苏醒了。这时渭溪桥头那一丛野生的迎春也醒来了,它染绿了方形带节的枝儿,给自己装点上满身金色的花朵。渭溪河的叮叮冬冬的天籁音韵,与迎春花那一支支喇叭花朵,含奏着一支美妙的春的序曲。
我非常喜欢迎春花,它像一道道抛物线,由一点向四面八方抛去,而绝无横枝斜出。一束一丛,浓绿如碧。花朵又像用薄叶金做成的精巧喇叭,一朵朵开着,直开到枝的尽头。这时,没有蜂,更没有蝶,只有那捉不住、摸不着暖和和的'风。
花凋谢了,爱花的我总不免感怅然。在这怅然中,使人足以释怀并使人春心萌发的,便是紧接着一丛一片的怒放的桃花了。
说起桃花,这要算是我故乡中最美也是我最喜欢的花了。故乡的原野上,到处都盛开着桃花,发出阵阵幽香,成群的彩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故乡人很喜爱桃花,虔诚地把它奉为乡花。甚至还传下一条古怪的嗜好,不管是谁家的闺女,只要长得漂亮、能干,全乡人就都呼之为桃花。故乡虽属僻壤,却不乏漂亮、能干的姑娘。因此,久而久之,这桃花乡里叫桃花的人可就多了;张桃花、李桃花、老桃花、小桃花到我记事的时候,乡里叫桃花的人数也数不清了。
我是个男孩,当然不配叫桃花。不过我有个叫桃花的小伙伴儿,她比我小点,我称她为桃花妹,我们非常要好,好到人家说我是桃花的影子,桃花是我的尾巴
桃花妹的家就在我家对面那棵空心古柳后面,古柳茂密的枝叶把她家的三间小土坯瓦房遮盖得严严实实。只有在风吹树叶动的时候才偶尔露出窗棂上印着那根独角辫儿。我伏在她家的院墙上,望着窗棂上的影儿唤桃花妹。
听到我的唤声,桃花妹像只小鸟儿似的轻飘飘飞出来了。那身土布红袄儿和绿柳条儿裤,像鸟儿柔软鲜亮的羽毛,随着春风掀起、落下。脑后那根独辫儿,又像鸟儿美丽的尾巴,前后左右摇来摆去。桃花妹跑出院子,甜甜叫了声海娃哥!,我们便挽着小手,挎着篮儿,蹦蹦跳跳地奔向乡南。
乡南的桃林,正怒放着一片桃花。这是我们童年的乐园,春天的桃花园好热闹哇,蜜蜂嗡嗡叫着,唱着欢快的春歌,蝴蝶成对成群地飞穿在林底、上空,跳着轻盈欢快的舞,在欢迎我们来和它们一块享受这桃花园的美丽春色。来到这里,我们便忘记了一切。扔下篮子,笑着、闹着,在桃林下欢快地追逐着,争抢爬到桃树上去。桃花妹虽然身体单薄,可爬树毫不示弱,一会儿就不见了。正当我在焦急找她的时候,却传来了她那轻柔的咯咯笑声。顺着那声,在浓郁的桃花丛中,探出一张跟桃花一样粉白的脸,一条古铜色的长发辫,搭在和它相仿佛的一根桃枝上。
桃花眼里闪动着一双乌黑的眼睛,于是我便悄悄地来到树下,等她刚一落地,便像捕蝴蝶一样,扑了上去:逮住了、逮住了。我叫着揪住了她,在树底下的草丛中打起了滚,桃花妹不时发出咯咯的笑声,这笑声是那么的甜,惹得桃花也忍俊不禁,落下了欢乐的粉泪。
桃花妹坐起不笑了。却庄重拣起落下的花瓣儿,递给我说:海娃哥,你给我穿花环。
虽然我不大喜欢女孩儿的支配,可眼前这是桃花妹哇,她那双黑葡萄似的大眼睛那么使劲地盯着我,使我说不出一个不字。好半天,我总算把花瓣用细草秸穿弄成串。她接过一下挂在自己脖颈,小脑瓜儿歪歪地望着我:哥,你看我像新娘子吗?
我审视着她,发现自己的小伙伴儿真美啊!那洁白的脸蛋儿,明亮得像星星似的两只大眼,脸上的小酒窝配上那鲜艳的花环,多像画上的仙女哇桃花妹,让我当新郎吧?我天天给你编花环!我憋了半天,竟憋出这样一句话来。
桃花妹的长睫毛忽闪了两下,冲我点点头。好喽!新郎给新娘编花环喽!我们高兴地蹦跳起来。又欢快地奔跑向桃林深处
桃花妹和我形影不离,一年四季总是奔在田野上,春天挖野菜,夏天拾麦穗,秋天拾薯秧子,冬天打柴禾,我们这种亲热的兄妹般的友谊,早就被桃花娘和我娘看到了眼里。桃花娘指着我们影子道:真是天生一对,地长一双啊!我娘听罢,多皱的脸笑成一朵花。
但是,春天再美,也有它逝去的时候,桃花也终究跟着春天一同逝去的。那年春日,桃花娘不幸患了一场重病,那病很硬,不久便去了。桃花妹的父亲在故乡西边很遥远的地方,据说是做地质工作的。那时我很少见过他回故乡。这时他却回来了。见此他哭得很揪心,喃喃地述说着他对不住桃花妹和她娘。桃花妹听了就哭得更加伤感。从此我就很少见到桃花妹身影了。一天,桃花妹突然找到我,告诉我父亲要带她去他工作那个很遥远地方了。我听此泪水溢满眼眶,桃花妹就哭出了声,我们心里都不好受。但我知道她是不愿离开这个家,离开这块安葬娘的故土,这朴素美丽的故乡,可她在这儿再没有什么亲人。她不可能留在故乡,也不可能再和我一块奔在故乡的田园小路、渭溪河畔、桃花林里
桃花妹要随着父亲走了,这时正置桃花盛开时候,故乡人走出庄子,将他们送到乡南那个出远门的官道上,桃花妹父亲就劝乡亲们不要再送,可我却跟着还要强送,直把桃花妹送出故乡以外土地,桃花妹父亲再三劝阻,我才站住了脚,我从衣兜掏出早已精心穿好的一串桃花瓣花环,将它认真地挂在了桃花妹脖颈上,桃花妹哭了,我也眼湿了。
最终,桃花妹在父亲劝说下还是上了路,我却一直站在那里,望着桃花妹那粉红的衣衫,在大地绿如地毯里的一条小路、那个皱折里,一闪一闪地消失了
从此以后,我就再也没有见到过桃花妹,只有每逢春天来临,乡南桃林花蕾刚刚绽开,我便会携着柳条篮儿,朝那粉红的彩云奔去,在桃林里大声呼喊:桃花妹,你在那这时我就屏息静气地听着,仿佛有一串和渭溪河一样清脆的笑声向我飘来,于是我便会向桃林深处冲去,撞击得那些桃花瓣儿,纷纷扬扬落下,我却全然不顾,到处寻觅起来
在我小区的花园里有一排花树,每年这个季节都开花,虽小但却美丽照人,前几年没怎么注意,今年春天的一天刚打开窗子突然一股淡淡的清香破窗而入,我闻香而寻才知道是从这排花树中飘来的,遂关注起来,每天早上起来都到花树跟前去仔细观察欣赏一番,果然有所收获。
一个星期天的早上我像往常一样一身休闲的缓步来到花树丛中,一位六十岁左右的老者先我一步也在全神贯注的欣赏这些花树,老者看上去精神矍铄,一副很干练的样子,我边欣赏边和老者攀谈起来。
老者说他是刚从园林处退休的,因为职业的关系平日里喜欢养花养草的,对植物和花卉有着很特殊的感情,于是就和老者谈起了这些花树----
他说,“这叫紫叶李,也叫红叶李,”接着介绍了花树的形态特征,他说:“这种树属灌木或小乔木,多分枝,枝条细而修长,暗灰色,有时有棘刺;小枝暗红色;冬芽卵圆形,有很多瓦状的鳞片排列着,紫红色,有时鳞片边缘有稀疏缘毛。叶片椭圆形、卵形或倒卵形,极稀椭圆状披针形,基部楔形或近圆形,……先开花后长叶,开始的时候叶片呈绿色,慢慢的开始变成酡红色,最后红紫色,直到秋风扫落叶的时候更是美丽无比……”说到这里一个十岁左右穿着亮丽的姑娘走到老者身边喊了一声:“爷爷,妈妈叫你回去吃饭!”我于是和老者相互告别后回到了家里。
回到家里我查阅了家里所有与花卉植物有关的
又一个星期天的上午,我来到郊外一个较大的植物园,走进植物园,一片雪白亮丽吸引了我,走进花园深处,一片艳丽的鲜花开在春日阳光下煞是好看,远远望去白的像雪,娇小的花瓣像汉白玉雕琢一般,又像涂了一层蜡,近看似淡淡的黄,一簇簇,一串串,在春风中摇曳着,好像再告诉春天“我来了!”
原来是紫叶李……
紫叶李花开在仲春季节,并且在叶片出来之前开放,花瓣凋谢之前叶片才慢慢地吐出鹅黄的嫩芽;在她含苞怒放之时,较小的花蕾,白里透着淡淡的红紫色,花蕾的尖端呈浅黄色,远看又呈亮白色。花蕾的外面包裹着一层酡红色的外衣,她们毫无规则的长在修长的花枝周围,一串一串的,修长的花枝连同含苞的花蕾伸向天空,好像她们在向太阳招手致意似的。当紫色的叶片缀满花枝的时候这些美丽的花瓣在春风的吹拂下已悄然凋落。她在百花开后悄悄的绽放,又在百花凋落之前默无声息的退场,她短暂的`生命也曾经点缀过万紫千红的春天。虽然花期短暂,却无怨无悔默默的贡献着自己的靓丽青春。
我边走边欣赏着,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双手拄着拐棍,站在花丛中面带沉思和哀伤的表情,我于是和他搭讪起来,老人家用颤巍巍的声音向我娓娓道来---
原来他是中国远征军里的一员,在一个春天的夜里,他所在的部队和日军发生了一场很残酷的遭遇战,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战斗持续了六个多小时最后日军被打退,二十多个人只剩下他和四个战友,硝烟散尽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上午,当他们在疲惫中醒来的时候竟然是满山的紫叶李花;在枪林弹雨中那些紫叶李花被打的一片狼藉,那些残枝败花落在战友们的身上;他们五个人含着眼泪、忍着饥饿把牺牲的战友葬在了那片紫叶李花丛里,然后又砍来了很多白色花枝埋在了战友的坟上。他说,二十多条鲜活的生命,最大的才二十八岁,罪恶的战争啊……
老人家边说眼里已经流出了晶莹的泪花并且带着很伤感的表情,他说:自从这里有了这片紫叶李,他每年都到开花的季节来这里,看到这些紫叶李花就像看到了当年的战友,他对紫叶李花有着深深的感情。
我赞美过艳丽的桃花,桃花不比她娇媚;歌颂过傲雪的梅花,梅花不比她谦和,我也赞美过幽香的兰花,但兰花不比她清雅,更赞美过翠竹,可她比竹子挺拔中含有些许的柔美。
紫叶李花虽名不见经传,从没受到过文人的青睐,也没有丹青高手眷顾过,更没有诗词歌赋来歌颂过她的事迹。但是,听了老人的一番话我以为她是百花之中最美的花,她比梅兰竹菊更值得青睐和眷顾,更值得泼墨而歌!
深夜不寐,感慨盈怀,遂写《紫叶李花赋》以餐那些为和平捐躯的英灵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