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竽充数》原文: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滥竽充数》译文:
齐宣王派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齐宣王很高兴。官府给他的待遇和那几百人一样。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齐湣王(田地)继承了王位。齐湣王喜欢听一个一个地独奏,南郭处士就逃跑了。
《滥竽充数》注释:
(1)节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这则寓言讽刺了无德无才、招摇撞骗的混子,提醒人们只要严格把关,混子就难混。告诉人们要有真才实学。滥:失实的。竽:一种古代乐器,即大笙。“滥竽”即不会吹竽。充数:凑数。
(2)齐宣王: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姓田,名辟疆。
(3)使:派,让,指使。
(4)南郭:郭指外城墙,南郭指南城。处士:古代称有学问、有品德而没有做官的人为处士,相当于“先生”。
(5)这里是戏称。请:请求。
(6)说:通“悦”,喜欢。
(7)廪食(lǐn sì)以数百人:官府供食。廪:粮仓。食:给东西吃。以:同“与”。
(8)以:给。
(9)湣王:齐国国君,宣王的儿子,在宣王死后继位。姓田,名地。
(10)好∶喜欢,爱好。
(11)逃:逃跑。
(12)立:继承王位。
《滥竽充数》寓言故事:
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有个南郭先生听说了齐宣王的这个癖好,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我是个有名的乐师,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颤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齐宣王听得高兴,不加考察,很爽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
这以后,南郭先生就随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享受着优厚的.待遇,心里得意极了。
其实南郭先生撒了个弥天大谎,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先生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和别人一样吹奏得挺投入,还真瞧不出什么破绽来。南郭先生就这样靠着蒙骗混过了一天又一天,不劳而获地白拿薪水。
但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也爱听吹竽,可是他和齐宣王不一样,认为300人一块儿吹实在太吵,不如独奏来得悠扬逍遥。于是齐湣王发布了一道命令,要这300个人好好练习,作好准备,他将让它300人轮流来一个个地吹竽给他欣赏。乐师们接到命令后都积极练习,都想一展身手,只有那个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像南郭先生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终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我们想要成功,唯一的办法就是勤奋学习,只有练就一身过硬的真本领,才能经受得住一切考验。
练习题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lin米仓)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1)宣王说之 ( )
(2)闵王 ( )
(3)好一一听之( )
(4)吹竽 ( )
2.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的加粗词:
(1)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解释划线句中的说的含义,并写出《论语十则》中用法相同的句子。
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法相同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翻译句子:
廪食以数百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摹仿课文《蚊子与狮子》,给本文加一个结尾,点明文章的寓意。
答:此故事适用于那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6.成语___________就出自本文,比喻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本文作者韩非是________(时代)著名思想家,是诸子百家中一家思想的后代。我们曾学过他的文章《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yuè(2)mǐn(3)hào(4)yú
2.(1)让。(2)请求。(3)做国君。(4)喜欢。
3.同悦,高兴、喜欢。句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4.用几百人的口粮供养吹竽的人。
5.无真才实学却到处招摇撞骗(或:不调查研究受人蒙骗)
6.滥竽充数无真才实学又混入行家里面充数的情景。
7.战国末期法家《智子疑邻》
【拼音】:làn yú chōng shù
【出处】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韩非子·内储说上》
【释义】滥:失实的,假的'。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混饭吃的人
【近义词】名不副实、掩人耳目、鱼目混珠
【反义词】货真价实、名副其实
【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齐国的国王非常喜欢听吹竽合奏,好吃懒做的南郭先生想办法混进了乐队,他不懂装懂、摇头晃脑,装出一幅行家的样子。不久老国王死后,新国王喜欢听吹竽独奏,南郭先生这下心虚了,害怕会露馅就连夜逃出了皇宫。
【造句】:
(1)做学问容不得半点虚假,更不能滥竽充数。
(2)他的演奏水平不高,却滥竽充数,参加乐队演出。
(3)有些投机商,以假冒真,用假货来滥竽充数。
(4)南郭先生本事不济,却又偏偏要滥竽充数。
(5)在促销活动中,会有一些不肖商人用劣质商品滥竽充数,消费者购买时要特别小心。
(6)有些人就是靠关係在公司裡滥竽充数,混日子过。
(7)这个乐团高手如云,我不过是滥竽充数罢了。
(8)老师让我们背诵课文,总有些同学滥竽充数。
(9)每当别人提起他所取得的成就,他都会低调的说他是在滥竽充数。
(10)滥竽充数:南郭先生在皇宫乐队里滥竽充数,最后落荒而逃。
1. 做学问容不得半点虚假,更不能滥竽充数。
2. 毕竟许悠是老板的儿子,他叫人来打架,大家不敢不从,妆模作样、滥竽充数,把这件事糊弄过去就行了。
3. 我不会唱歌,我在这儿只是滥竽充数。
4. 她是个滥竽充数的演员。
5. 人们有时也用“滥竽充数”来表示自谦。
6. 你提到的哪个人只是一个滥竽充数的作家,他的作品冗长而乏味的。
7. “滥竽充数”这个成语用来嘲笑那些没有真正才干,混在行家里的人。
9. 买了两斤橘子,回家却发现被骗了,里面有好多坏橘子滥竽充数。
10. 每当媒体夸火箭队没有姚命不行时,他总说自己是滥竽充数。
11. 我们一定要擦亮眼睛,识别出那些滥竽充数的所谓“专家”。
12. 市场上的产品良莠不齐,有很多在滥竽充数,购买时要仔细辨别才行。
13. 利欲熏心的`鱼摊老板常常滥竽充数,把烂鱼混在鲜鱼里充数。
14. 这样的作品难免会良莠不齐,但读者会淘汰掉大部分滥竽充数者,只留下少数的精华。
15. 卖珠宝的通常会把一些假货混在真货里滥竽充数。
16. 他的演奏水平不高,却滥竽充数,参加乐队演出。
17. 有些投机商,以假冒真,用假货来滥竽充数。
18. 这个乐团高手如云,我不过是滥竽充数罢了。
19. 我看本次参赛作品,除少数是真才实学外,其他都是滥竽充数。
20. 我买了一箱苹果,回家打开一看,竟然有很多烂苹果滥竽充数,我很气愤。
21. 上课时,经常有人滥竽充数,不懂装懂。
22. 学习不能滥竽充数,不能不懂装懂,这样才能进步。
23. 做操时,有些同学不会做就在滥竽充数。
24. 凭她那点歌艺,讲明白点就是在我们团里滥竽充数。
25. 选拔人才,要坚持宁缺勿滥的原则,宁肯拔十得五,甚至拔十得一,也不要滥竽充数。
26. 我们不能滥竽充数,要脚踏实地地学好真本领。
27. 他不会买水果,买回的水果好多是滥竽充数的。
28. 你怎么能把萝卜放在人参中滥竽充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