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邱家湾的桑树
桑叶,绿得我不知所措时
桑葚红了
那些日子,我家的屋顶,常常歇满吃醉了的鸟
蝉成天叫着,阳光射入浓荫
顺着干净的枝桠,寻找金色的壳
我对嘴唇鲜红的堂弟说,邱家湾的桑树是世界上最好的桑树
后来,我揣着母亲泡制的桑葚酒,离家远走
心无所依的时候,
就将满瓶晃荡的蝉声和树影
狠狠咂一口
2、邱家湾的牛群
毛色是金黄的,仿佛要和成熟的田地保持一致
即使雨天,顺着田埂望过去
邱家湾的牛也是明亮的
农事纷繁,碗口大的脚印
像沉重的花朵
从旱田开到水田,从三斗丘开到到七斗丘
草棚边,站着睡觉,它们的身体比土地更累
吃的是青草,做的是人事
在计较得失的世上,它们超然物外,活得安静,沉稳
一群村庄的圣人
我总是隔着庄稼,默默看它们
3、邱家湾的荞麦地
荞麦开花。河那边的人
看我头戴草帽,走在紫红色的云里
在四月,凡是走过荞麦地的人都是美的
只是那个叫荞的表妹
碎花布的衣衫,总是被春风撩起
她看我时的脸颊,和荞麦花一样羞涩
河水清澈,沙滩洁白
两只鹭鸟
一只等在柳树上
另一只,带着两翅膀的光芒,正在经过荞麦地
4、邱家湾的鸟群
早晨的天空,要等鸟群飞过去
才重新亮起来
白河堤,驼背的幺叔仰着头
指给我看:麻雀,斑鸠,喜鹊,八哥,麦黄雀
早饭过后,水井边的`竹林
将会安静下来
各种声调的鸟鸣,将被分给:
杨树,柳树,构树,椿树,桑树,枫杨树
喜鹊的叫声,将成为某一件喜事的前兆
稻谷黄熟,一年的金子被乡亲们
堆进谷仓
而鸟眼浑圆
在田野上,落下,又飞起
这些村庄的原居民
总想瞅空,抢走梦中想要的那部分
5、邱家湾的坟地
村庄每少一个人,老菜棚的西边
就要多一座坟
那么多的坟。不管是一家,还是两家
不管生前有仇,还是有恩
都在老椿树的周围,相依而住
一个村庄的背面,堆着黄土,长满青草
成为邱家湾最爱下雨的一部分
前年,我和父亲一起
埋了母亲
去年,我一个人埋了父亲
落进身体的灰烬越来越多了
凡是我爱的人,我都无力把他们留住
今年,邱家湾,又是纸钱乱飞
不知是谁,又在照片里,看自己一路西去
6、邱家湾的饭场
一碗饭,不端到饭场上吃
肯定是欠了点什么
拉拉杂杂的话题,其实是村庄男人的一道菜
酸甜苦辣拌在里面
饭场在南头,五爹的老瓦屋前
一棵梧桐树,两个土坡
几步不成形的台阶
住在村北的春福叔,端着大瓷碗,还没有走到场
饭就吃光了
玉堂哥,荤话说得最多,一直要等到翠姐来骂他
才带走两屁股灰
几块石头,常年摆出舒适的姿势
无论闲暇,还是忙绿,总是发出诱惑的光芒
下雨天,饭场空了
寂寞的梧桐树,就独自把村庄的话题
点点滴滴,复述一遍
7、邱家湾的灯
光线微弱
却给人无限安慰。邱家湾
总有一盏灯陪伴我,走进江汉平原的夜晚
黑暗,被推到门口塘以外
我的身体,被安上一间堂屋那么大的心
母亲在里面纺棉花
粮食酣睡着
父亲和村北头的荒桥叔说着庄稼的事情
灯光摇晃的屋顶,并不叫人担心
闪烁的星空下
我最喜欢做的的事情
就是站在土坡上,数村里亮着的灯
8、邱家湾的农具
打麦场。石磙从一头,滚到另一头
麦草被阳光照着
正午的连枷上,落着两只红身子的蜻蜓
戴草帽的人回家了
那把木犁,弯腰犁田的姿势,始终没变
在邱家湾,装满新旧农具的队屋
总是在汹涌的蝉声里
翻卷洁白的刨花
五爹说,锄把最好是桑木的
而镰刀的木把,最适合用长在流沙塘边的柳树
那些年,水车,在水塘和稻田之间
灌溉着干渴的夏天
修长的躯体,晒得和三哥一样黝黑
半夜的月光奔流如水
除了风,没有谁听见,扁担对木桶说出的那声累
9、邱家湾的犬吠声
邱家湾门前栽着木槿。红色的花
开一次,落一次
一天就这样过去
隔着月色和树影,很多事情,已不分明
在夜晚,断断续续的犬吠,是另外的风声
提示迟归的人
放慢脚步——
青瓦白墙,池塘树木,还在那儿
所有熟悉的一切,还在那儿
被细心照看家园,风物依旧,安宁依旧
作为邱家湾走出的儿子
这多年,我的听觉,就像割不完的泥耳朵草
固执地长在河湾
即使走到天边,木槿后面的犬吠声
我也都能一一听见
10、邱家湾的黄昏
一些声音,被暮色压到低处
牛从坡上下来,鸡鸭鹅回到窝里
夕阳的余晖,在门前屋后,洒着细细的金粉
走动的人,长长的影子和树木的影子
在村口,交错在一起
鸟用翅膀拍打树枝
这时候的炊烟,舒缓如身子落座后的那声叹息
谁家的饭菜开始香了
早就黑下来的巷子,响起亮光一样的脚步声
这个黄昏,一切都在回家
锄头,镰刀,水桶,篮子,箩筐
还有粮食,蔬菜,独轮车,手扶拖拉机
即使是白河桥那边的火车
它走路的样子,也是一个人急急回家的样子
历史来源
「邱」源出 ;
一:以丘亦作邱。《说文通训定声》引东汉应劭《汉书.楚元王传注》云:邱,姓也。后世为避孔子(名丘)的名讳,将丘加邑旁改写为邱字。
二:以地为氏,据《风俗通义》所载,周代姜太公受封于齐国,建都营丘(在今山东省临淄县),其后有丘氏。
三:据《后汉书.乌桓传》所载,东汉时,东胡别支乌桓部落亦有丘氏。
四:为南北朝时鲜卑族复姓所改。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北魏献文帝七分国人,以次弟豆真析为丘敦氏,魏孝文帝时改为丘氏。
家族名人
邱处机
丘迟(464~508)
字希范,南朝齐梁间乌程(今浙江省吴兴县)人。八岁能属文。梁武帝尝任之为中书郎,待诏文德殿。帝尝着连珠,群臣继作者数十人,丘迟所撰,词采丽逸,为一时之冠。
邱行恭
唐代洛阳人。 善骑射。 贞观年间(627~649)讨高昌有功,诏斫石为人马,立像于昭陵阙前以旌之。 官至冀,陜二州刺史。
地望分布
河南洛阳 浙江吴兴县
《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韦应物。其古诗全文如下: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前言】
《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此诗前半首写作者自己,即怀人之人;后半首写正在临平山学道的丘丹,即所怀之人。全诗不以浓烈的字词吸引读者,而是从容落笔,浅浅着墨,语淡而情浓,言短而意深。整首诗格调古朴雅致、安闲恬淡,给人玩味不尽的艺术体验。
【注释】
⑴邱二十二员外:名丹,苏州人,曾拜尚书郎,后隐居平山上。一作“邱二十二员外”
⑵属:正值,适逢,恰好
⑶幽人:幽居隐逸的人,悠闲的人,此处指邱员外
【翻译】
怀念您啊,在这悲凉的秋夜;我独自散步访咏叹凉爽的.秋天。空山寂静能听到松子落地声,我想您也在思友而难以成眠。
【鉴赏】
这是一首怀人诗。前半首写作者自己,即怀人之人;后半首写正在临平山学道的邱丹,即所怀之人。首句点明季节是秋天,时间是夜晚,而这“秋夜”之景与“怀君”之情,正是彼此衬映的。次句紧扣上句,“散步”是与“怀君”相照应的,“?天”是与“秋夜”相绾合的。这两句都是写实,写出了作者因怀人而在凉秋之夜徘徊沉吟的情景。接下来,作者不顺情抒写,就景描述,而把诗思飞驰到了远方,想象所怀之人在此时、彼地的状况,是前两句的生发,也是前两句诗情的深化。从整首诗看,作者运用写实与虚构相结合的手法,使眼前景与意中景同时并列,使怀人之人与所怀之人两地相连,进而表达了异地相思的深情。
陆机在《文赋》中指出,作者在构思时,可以“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也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这些话说明文思是最活跃的,是不受时空限制的。因此,在诗人笔下,同一空间里,可以呈现不同的时间;同一时间里,也可以呈现不同的空间。象王播的《题木兰院》:“三十年前此院游,木兰花发院新修;如今再到经行处,树老无花僧白头”,就属于前者。而这首韦应物的怀人诗,则属于后者。现代的电影艺术,有时采用叠影手法来处理回忆与遥想的镜头,有时使银幕上映出两上或两个以上的画面,使观众同时看到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空间或时间里出现的不同场景。这首诗运用的手法正与此相同。它使读者在一首诗中看到两个空间,既看到怀人之人,也看到被怀之人,既看到作者身边之景,也看到作者遥想之景,从而把异地相隔的人和景并列和相连在一起,说明千里神交,有如晤对,故人虽远在天涯,而想思却近在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