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下有一知己,可以不恨。
2、智慧的价值,就是教人笑自己。
3、人生的大骗子不是两个,而是三个:名、利、权。
4、文明可以改变爱情的方式,却永远不能扼杀爱情。
5、人生在世,还不是有时笑笑人家,有时给人家笑笑。
6、在艺术作品中,最富有意义的部分即是技巧以外的个性。
7、你只要说出你的真意,世界上似乎不会没有与你同感的人。
8、要真正了解一个人,只要看他怎样利用余暇时光就可以了。
9、最合于享受人生的理想人物,就是一个热诚的、悠闲的、无恐惧的人。
10、一个人彻悟的程度,恰等于他所受痛苦的深度。——林语堂《吾国吾民》
11、生活所需的一切不贵豪华,贵简洁;不贵富丽,贵高雅;不贵昂贵,贵合适。
12、金钱能使卑下的人身败名裂,而使高尚的人胆壮心雄。——林语堂《有不为斋随笔》
13、平淡而有奇思妙想足以应用之便可成天地间至文。——林语堂《林语堂散文》
14、我们对于人生可以抱着比较轻快随便的态度:我们不是这个尘世的永久房客,而是过路的旅客。
15、一般人不能领略这个尘世生活的乐趣,那是因为他们不深爱人生,把生活弄得平凡、刻板,而无聊。
16、一个学者是像一只吐出所吃的食物以饲小鸟的老鹰;一个思想家则像一条蚕,他所吐的不是桑叶而是丝。
17、生活的智慧在于逐渐澄清滤除那些不重要的杂质,而保留最重要的部分--享受家庭、生活文化与自然的乐趣。
18、幸福:一是睡在家的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饭菜。三是听爱人给你说情话。四是跟孩子做游戏。
19、理想的人并不是完美的人,通常只是受人喜爱,并且通情达理的人,而我只是努力去接近于此罢了。
20、人生不过如此,且行且珍惜。自己永远是自己的主角,不要总在别人的戏剧里充当着配角。——林语堂《人生不过如此》
21、在这城市的春天,人心已经发霉,志向也已染了痨瘵,流水已充塞毒热的微菌,柳絮也传布脑膜炎的小机体。——林语堂《萨天师与东方朔》
22、苏东坡是大事聪明,小事糊涂。但构成人生的往往是许多小事,大事则少而经久不见。——林语堂《苏东坡传》
23、中国最崇高的理想,就是一个人不必逃避人类社会和人生,而本性仍能保持原有的快乐。——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24、人生在世,幼时认为什么都不懂,大学时以为什么都懂,毕业后才知道什么都不懂,中年又以为什么都懂,到晚年才觉悟一切都不懂。
25、世上无人人必读的书,只有在某时某地,某种环境,和生命中的某个时期必读的书。我认为读书和婚姻一样,是命运注定的或阴阳注定的。——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26、中国人得意时信儒教,失意时信道教、佛教,而在教义与已相背时,中国人会说,“人定胜天”。中国人的信仰危机在于,经常改变信仰。
27、没有幽默滋润的国民,其文化必日趋虚伪,生活必日趋欺诈,思想必日趋迂腐,文学必日趋干枯,而人的心灵必日趋顽固。——林语堂《一夕话》
28、写诗的目的并不在于写出不朽的佳作。一个人写诗只不过是为了记下一段有意义的时刻,或记下个人的情感以及帮助人们来享受自然。
29、艺术应该是一种讽刺文学,对我们麻木了的情感、死气沉沉的思想,和不自然的生活下的一种警告。它教我们在矫饰的世界里保持着朴实真挚。
30、我认为智慧是在于明确地知道自己不是什么--例如,我们不是神--以及一种愿意面对现实生活的态度。换言之,智慧包括:对生活的智慧和常识。
31、享受悠闲生活当然比享受奢侈生活便宜得多。要享受悠闲的生活只要一种艺术家的性情,在一种全然悠闲的情绪中,去消遣一个闲暇无事的下午。
32、作家的笔正如鞋匠的锥,越用越锐利,到后来竟可以尖如缝衣之针。但他的观念的范围则必日渐广博,犹如一个人的登山观景,爬得越高,所望见者越远。
33、最恳切最庄严的时候是在她怀抱婴儿或搀着四五岁小孩行走的时候;最快乐的时候则如我所看见的一幅西洋画像中一般,是在拥抱一个婴儿睡在枕上逗弄的时候。
34、一本古书使读者在心灵上和长眠已久的古人如相面对,当他读下去时,他便会想象到这位古作家是怎样的形态和怎样的一种人,孟子和大史家司马迁都表示这个意见。
35、那些有能力的人、聪明的人、有野心的人、傲慢的人,同时,也就是最懦弱而糊涂的人,缺乏幽默家的勇气、深刻和机巧。他们永远在处理琐碎的事情。他们并不知那些心思较旷达的幽默家更能应付伟大的事情。
36、古教堂、旧式家具、版子很老的字典以及古版的书籍,我们是喜欢的,但大多数的人忘却了老年人的美。这种美是值得我们欣赏,在生活是十分需要。我以为古老的东西,圆满的东西,饱经世变的东西才是最美的东西。
37、一个人如果抱着义务的意识去读书,便不了解读书的艺术。这种具有义务目的的读书法,和一个参议员在演讲之前阅读文件和报告是相同的。这不是读书,而是寻求业务上的报告和消息。——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38、尘世是惟一的天堂。我们都相信人总是要死的,我认为这种感觉是好的。它使我们清醒,使我们悲哀,也使某些人感到一种诗意。它使我们能够坚定意志,去想办法过一种合理的真实的生活,它使我们心中感到平静。一个人心中有了那种接受最坏遭遇的准备,才能获得真正的平静。——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39、让我和草木为友,和土壤相亲,我便已觉得心满意足。我的灵魂很舒服地在泥土里蠕动,觉得很快乐。当一个人优闲陶醉于土地上时,他的心灵似乎那么轻松,好像是在天堂一般。事实上,他那六尺之躯,何尝离开土壤一寸一分呢?
40、读书使人得到一种优雅和风味,这就是读书的整个目的,而只有抱着这种目的的读书才可以叫做艺术。一人读书的目的并不是要“改进心智”,因为当他开始想要改进心智的时候,一切读书的乐趣便丧失净尽了。——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41、西湖的诗情画意,非苏东坡的诗思不足以极其妙;苏东坡的诗思,非遇西湖的诗情画意不足以尽其才。一个城市,能得诗人发现其生活上复杂的地方性,并不容易;而诗人能在寥寥四行诗句中表现此地的精粹、气象、美丽,也颇不简单。——林语堂《苏东坡传》
42、偶尔他们的船驶过一个孤立的茅屋,只见那茅屋高高在上侧身而立,背负青天,有时看见樵夫砍柴。看那茅屋孤零零立在那里,足可证明居住的人必然是赤贫无疑,小屋顶仅仅盖着木板,并无瓦片覆盖。苏东坡正在思索人生的劳苦,忽然瞥见一只苍鹰在天空盘旋得那么悠然自在,似乎丝毫不为明天费一些心思,于是自己盘算,为了功名利禄而使文明的生活受到桎梏铐镣的夹锁,是否值得?在高空飘逸飞翔的苍鹰正好是人类精神解脱后的象征。——林语堂《苏东坡传》
43、苏东坡能够到处快乐满足,就是因为他持这种幽默的看法。后来他被贬谪到中国本土之外的琼崖海岛,当地无医无药,他告诉朋友说:“每念京师无数人丧生于医师之手,予颇自庆幸。”——林语堂《苏东坡传》
44、我喜欢春天,但是它太年轻;我喜欢夏天,可是它太骄傲。所以我最喜欢的还是秋天,因为秋天树叶刚呈嫩黄,色调比较柔和,色彩比较丰富,又染有一丝的忧愁和不祥之兆。它金黄的多彩所要说的不是春天的纯真,也不是夏天的威猛,而是老成的持重和慈祥的智慧。它知道生命的有限所以知足,因它既知道生命的有限,又阅历甚丰,从而绘成了无与伦比的缤纷:绿色象征生命和力量,橙色象征称心的满足,而紫色象征顺从和死亡。月亮照耀着它,反映着月光,树梢显得苍白,然而当落日抚着它,余辉照亮着树梢,它仍然可以嫣然欢笑。清晨的山风吹过,瑟缩的叶子愉快地飞舞到地面。你不知道落叶的歌是欢笑的歌唱,还是诀别的哀吟。因为这就是初秋的精神,就是平静、智慧与成熟的精神,能够以微笑面对悲哀,能够赞赏那使人清醒的冷风–这就是秋之精神。——林语堂《吾国与吾民》
45、我向来认为生命的目的是要真正享受人生,我们知道终必一死,终于会像烛光一样熄灭是非常好的事。这使我们冷静,而又有点忧郁;不少人并因之使生命富于诗意。但最重要的是,我们虽然知道生命有限,仍能决心明智地诚实地生活。
1、小生愿自此仗剑天涯,为姑娘斩尽一世喧哗。
2、待我长发及腰,坐看君怀她笑。
3、寻倩影,入人海,转眼间,少白头。茫茫天际,惘然若失。
4、君心已殇,吾现及时,缘分即此,自此终生。
5、惊觉相思不露,原来只因入骨。
6、你是通往西南方向的风,从来不为任何人停留。
7、你本无意施恩,我却钟情觅半生。
8、晚风路过醋坛吹散了酒香,我记得你所有模样。
9、青梅枯萎,竹马千军万马未乱我半分心跳,最后竟败给你浅浅一笑。
10、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11、小生不才,做不了姑娘的盖世英雄,愿做一俗人,走马看花,一身正气,浪荡天涯。
12、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13、转身,一缕冷香远,逝雪深,笑意浅,来世你渡我,可愿?
14、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15、秋千院落眷斜晖,何事春风入帘帏。深庭锁户沉香满,落花满地无人归。
16、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
17、浮世万千,吾爱有三,日月与卿,朝为日,暮为月,卿为朝朝暮暮。
18、不求与君同相守,只愿伴君天涯路。
19、公子,可否为我执手天下,如果能,我便为你倾尽年华。
20、苍茫大地一剑尽挽破,何处繁华笙歌落。
21、淡了红尘繁华,舍了年少韶华,瘦了尺寸年华,薄了指尖芳华。
22、点一盏灯,听一夜孤笛声,等一个人,等得流年三四轮。
23、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
24、待半世烟尘昔日故人容颜已旧,我定会洗尽铅华与你天长地久。
25、几杯浊酒,等故人,几把玄琴,奏情深。
26、执笔流年,笑看白翎如恍;泪过千行,醉话一纸墨殇。
27、卿心不改君别恋,话不见,空有朱颜面,望来世若成双燕,世人羡。
28、陌上伊人夜独醉,何人轻拭相思泪。
29、若你早与他人两心同,何苦惹我错付了情衷。
30、若是如此,在下当是误了小姐前程,在下先给小姐赔个不是。
31、姑娘留步,吾心上之人唯汝。
32、敢问姑娘是否愿意同小生谈一场风花雪月的事?
33、我的画还未圆满,君可愿,为这副画添上最后一笔?
34、知君仙骨无寒暑,千载相逢犹旦暮。
35、小女用尽一生运气,只愿公子此生前程似锦。
36、而我一介草民怎得姑娘垂青,空有满腹的.诗文却难以表我心。
37、一场寂寞凭谁诉。算前言,总轻负,世人醉,醉生梦死世情,世人痴,痴心不悔生爱。
38、青山不及你眉长,水清不似你目澈。
39、不懂心动,只是看到你好看的眉眼,就好像看过了万水千山。
40、谁应了谁的劫,谁又变成了谁的执念。
41、你在南在北,遇见多少归人,摔碎几盏酒杯,可曾还记得我是谁。
42、私心期盼你的情有独钟,皮囊下却没能与众不同。
43、千山万水,一人跋涉;暮雪千山,只影独行。
44、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45、纵是年少风流可入画,却是自成风骨难笔拓。
46、南风未起,我遇见你,南风微起,各奔东西,原来我们的爱情,只是一阵风吹的记忆。
47、风告诉我,它等了千年的岁月,蹉跎成画卷中的一滴墨晕。
48、离宴欢歌笙箫间,把酒一泯化思烟。
49、看流年飞逝,沉默不语,这场戏终究是我负了你。
50、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51、绝尘路,断谢昔日繁华舞宴,泯灭情愁,憔悴落容颜。
52、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53、小女子不才,没能得让公子喜欢,想杀那人,却因公子喜欢,从此以命护她。
54、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55、见君一眼,倾卿一心,误我一生,伤我一心。
56、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57、来碗孟婆汤,忘掉前世的思怨。
58、只愿与你像旧时老友,春来赏花秋浓煮酒。
59、若小女子白发苍苍,容颜迟暮,你会不会,依旧如此,牵我双手,倾世温柔。
60、六道轮回惊寰宇,奈何桥上看红尘。
61、我愿提笔三千,护你一世情缘,我愿剪掉长发,与你浪迹天涯。
62、饮浊酒,兴词放下,醉一夜,忘却叹人生,尽欢。
63、听风无忧,落雪成眠,一季飘零,一季浅舞。繁星落城,漫若浮光。
64、世间虽苦,却苦不过你,你再好,也是别人的归途。
65、为你我放弃一生风流,为你我拾起满身温柔,为你我踏遍世间阁楼,降低所有要求。
66、宁可不做帝王,也要佳人陪在我身旁。
67、黄道吉日,俊郎俏女,红衣着身,跪地拜堂,同系红绫,相视而笑,共赴黄泉,白头偕老。
68、血染空城巷,味弥长安城,世人皆惊恐,唯有一人除。
69、花开三千,风吹万里,思君如绸,千丝成匹,相思成疾,药石无医。
70、待我长发及腰时,公子可遵守诺言,定护你。
苏东坡好句摘抄
所谓华美靡丽的风格,可是说就是堆砌艰深难解之辞藻与晦涩罕见的典故以求文章之美。
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
深深印在他写的每一行诗上,正如我所看见的他那两幅墨竹上那乌黑的饱墨之光。
在势如奔马的狂波中逆流而上,在沿江的岸边一步步俯首躬身向上跋涉而行。
元气淋漓富有生机的人总是不容易理解的。
出外旅行的人,极其所能,也只有把自己的安危委诸天命,因为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归根结底,我们只能知道自己真正了解的人,我们只能完全了解我们真正喜爱的人。
延缓年老展长青春的第一条规矩,是避免一切情绪上的烦扰。
今日苏堤横卧湖上,此一小小仙岛投入水中的影子,构成了“三潭印月”,湖边垂柳成行,足以证明苏东坡在设计风景方面的奇才。
我们用他自己的话说,他过去生活的态度,一向是嫉恶如仇,遇有邪恶,则“如蝇在食,吐之乃已”。
苏东坡好段摘抄
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真诚的友谊永远不会特别表白的。真正的好朋友彼此不必通信,因为既是对彼此的友情信而不疑,谁也不须要写什么。一年分别后,再度相遇,友情如故。
苏东坡是大事聪明,小事糊涂。但构成人生的往往是许多小事,大事则少而经久不见。
天下之理,戒然后有慧,盖慧性圆通,必从戒谨中入。未有天君不严而能圆通觉悟也。
此一巨大的扁圆石头,呈苔绿色,背上满是晶莹的小水珠。青蛙尾尽处为一石洞,其中发出清脆的潺湲之声。
苏东坡是大事聪明,小事糊涂。但构成人生的往往是许多小事,大事则少而经久不见。
苏东坡说:“古之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必仕则忘其身,必不仕则忘其君。”这是孟子对孔夫子参政态度的概要结语。
灵魂之自在确与身体之自在有关联。人若不能控制身心,便不能控制灵魂。
苏东坡若回到民间,那他就犹如在水中的海豹。在陆地上拖着鳍和尾巴走的海豹,只能算是半个海豹。
中国的农民和生意人都落入王安石新政的陷阱里了。他们只有两条路走:一是遇歉年,忍饥挨饿;一是遇丰年,锒铛入狱。
所以知道一个人,或是不知道一个人,与他是否为同代人没有关系。主要的倒是是否对他有同情的了解。归根结底,我们只能知道自己真正了解的人,我们只能完全了解自己真正喜爱的人。
苏东坡能够到处快乐满足,就是因为他持这种幽默的看法。后来他被贬谪到中国本土之外的琼崖海岛,当地无医无药,他告诉朋友说:“每念京师无数人丧生于医师之手,予颇自庆幸。”
西湖的诗情画意,非苏东坡的诗思不足以极其妙;苏东坡的诗思,非遇西湖的诗情画意不足以尽其才。一个城市,能得诗人发现其生活上复杂的地方性,并不容易;而诗人能在寥寥四行诗句中表现此地的精粹、气象、美丽,也颇不简单。
苏东坡今生的浩然之气用尽。人的生活也就是心灵的生活,这种力量形成人的事业人品,与生命俱来,由生活中之遭遇而显示其形态。正如苏东坡在潮州韩文公庙碑中所说:“浩然之气、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矣,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狱,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此理之常,无足怪者。”
谈论到苏东坡,我们就不能避免“气”这个字。因为每个文学批评家综括苏东坡的`个性,必用孟子所说的这个“气”字。“气”本是普通字,是空气,是气体,是大气,是精神,是力量,是运动,是闷在心里的恼怒。在《孟子》里,“气”是哲学的概念,类似柏格森所说的“生气勃勃”,是人格上的“元气”。使伟人和匹夫显然不同的,往往是精力元气上的差异。在孟子的哲学上,“气”是伟大的道德动力,更简单说,就是人求善、求正义的高贵精神,这种精神,人人皆有,是与生俱来的。人在世上生活下去,这个“气”可因得其陶冶营养而增长强大,亦可因消减而衰弱。
偶尔他们的船驶过一个孤立的茅屋,只见那茅屋高高在上侧身而立,背负青天,有时看见樵夫砍柴。看那茅屋孤零零立在那里,足可证明居住的人必然是赤贫无疑,小屋顶仅仅盖着木板,并无瓦片覆盖。
苏东坡正在思索人生的劳苦,忽然瞥见一只苍鹰在天空盘旋得那么悠然自在,似乎丝毫不为明天费一些心思,于是自己盘算,为了功名利禄而使文明的生活受到桎梏铐镣的夹锁,是否值得?在高空飘逸飞翔的苍鹰正好是人类精神解脱后的象征。
苏堤和西湖之与杭州,正如美女花容月貌上的双眸。我常想,倘若西湖之是空空的一片水——没有苏堤那秀美的修眉和虹彩般的仙岛,一画龙点睛增其神韵,那西湖该望之如何?几百年来的中国游客,春季到来之时,向西湖蜂拥而至,度蜜月者,在湖上泛舟垂钓,或在垂杨之下的堤上散步,以消磨时光。有名的西湖十景包括东岸上的柳浪闻莺;另一景是在湖上的小岛上,由苏东坡兴建的,叫“三潭印月”。的确是,湖的四周没一个角落不使游客觉得美丽出奇而感到荡气回肠的,晴天也好,在与众也好。
晚辈高声朗读经典,老辈倚床而听,抑扬顿挫清脆悦耳的声音,老辈认为是人生的一大乐事。这样,父亲可以校正儿子读音的错误,因初学者读经典,自然有好多困难。就好像欧阳修和后来苏东坡都那样倚床听儿子读书,现在苏洵也同样倚床听他两个儿子的悦耳读书声,他的两眼注视着天花板,其心情大概正如一个猎人射了最后一箭而未能将鹿射中,仿佛搭上新箭,令儿子再射一样。孩子的目光和朗朗之声使父亲相信他们猎取功名必然成功,父亲因而恢复了希望。
“处贫溅易,处富贵难。安劳苦易,安闲散难。忍痛易,忍痒难。人能安闲散,耐富贵,忍痒,真有道之士也。”每一个革命在未得势之前,能表现出最大的力量与团结;但在既已得势,既已清除反对力量之后,则开始由内部的纷争而分裂,终至崩溃。在力图推翻别人时,人性中的精华发挥作用;在企图控制别人时,则人性中之糟粕发挥作用。
晚辈高声朗读经典,老辈倚床而听,抑扬顿挫清脆悦耳的声音,老辈认为是人生的一大乐事。这样,父亲可以校正儿子读音的错误,因初学者读经典,自然有好多困难。就好像欧阳修和后来苏东坡都那样倚床听儿子读书,现在苏洵也同样倚床听他两个儿子的悦耳读书声,他的两眼注视着天花板,其心情大概正如一个猎人射了最后一箭而未能将鹿射中,仿佛搭上新箭,令儿子再射一样。孩子的目光和朗朗之声使父亲相信他们猎取功名必然成功,父亲因而恢复了希望。
【延伸阅读——苏东坡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他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嘉祐二年(1057)进士,任福昌县主簿、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召直史馆。神宗元丰二年(1079)知湖州时,以讪谤系御史台狱,三年贬黄州团练使,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后量移诸州。哲宗元祐元年(1086)还朝,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九年,又被劾奏讥斥先朝,远贬惠州、儋州,元符三年(1100),始被召北归,卒于常州。著有《东坡全集》一百十五卷,今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