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唯美句子 > 描写开封鼓楼的唯美句子 正文

描写开封鼓楼的唯美句子

时间:2025-08-05 05:47:19

误撞撞在了菊展刚结束。

那一年临时起意想去开封,于是约了朋友一起前往。

到时已是黄昏,站在深秋的街头,沁凉的寒意兜头罩来,有些瑟瑟。找了一处落脚点后就开始粗粗打量起了开封。

各种造型的菊花粉妆起了整座开封城。盛装的开封经一个月的风霜,略现疲惫。满街的菊花,有些已显败萎,明丽中透着些微枯颓,如娇艳的美人渐至迟暮,少了由内在涵养而溢出的朝气蓬勃。

开封是一座现代又古韵的城市。地处河南省中东部,是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城市之一。也是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亦是清明上河图的原创地。因此,这是一座融合着时尚与厚重底蕴的城市。

开封的夜是梦幻而温馨的。当暮色四合,仿古的街衢轮廓渐渐被霓虹的缤纷勾勒出来,在越来越浓重的夜色里突兀地横亘而出,那份朦胧又清晰似海市蜃楼。期间亭台楼阁,迤逦从容,使夜色下的开封显得古色古香美轮美奂。

鼓楼的夜市却是热闹的。开封小笼灌汤包、桶子鸡、双羊肠等闻名小吃诱的人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摩肩接踵的人潮车流形成的喧闹声此起彼伏,相比城中其他景区的清冷,仿佛一个是人烟稠密的江南,另一个却是北方沉睡了的僻镇。一个是着了古装的现代潮女,另一个是深锁秀闺的寂寞佳人。

如此,能让人迢迢而来的不仅仅是绝色傲人的菊花和小吃,更多的是这座城所孕育的千年风韵,尤其是北宋帝都“八荒争凑,万国咸通”的繁华和富饶,以及人类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城摞城、墙压墙的绝世奇观。

“开封城,城摞城,地下埋着多座城”。当明周王府遗址下又现北宋皇宫时,谁都不知道站在开封的土地上,脚下荡起的尘埃是否也如遗址那样由下往上整齐的排列着开封史上的历朝历代?

龙亭——一座象征开封王气的大殿。雄踞于青砖垒成的高13米基座上,恢弘威严地俯视着匍匐于脚下的`水土臣民,并见证开封的荣辱变迁。

从龙亭公园午门往南,是开封旧城的中轴线。现在繁华的中山路下正是北宋都城的御街。其间,分别叠压着明清两代的路面。这种“路摞路”的景观意味着,虽历经洪水、战乱、政权更迭,以宋都御街也就是现在的中山路为中轴线,开封的市中心从未变过!而且在开封地下3-12米处,自下而上叠罗汉似的摞着6座城池―――除魏大梁城位于今开封城略偏西北外,唐汴州城、北宋东京城、金汴京城、明开封城和清开封城的城墙、中轴线几乎都无变化,从而形成开封独有的“城摞城”、“墙摞墙”、“路摞路”、“门摞门”、“马道摞马”的绝景。

当四季的风撩开了岁月的迷烟,已有4100余年的开封渐渐从历史的封尘中走出:从夏始,经战国的魏,再到五代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以及金均定都于此,因素称“八朝古都”。

“八朝古都”——开封,这一断续绵延的都城,不仅沧桑,而且悲壮。和其他都城一样在每次政权交替的战争中都要经受更为残酷的刀光血影,尤其悲壮的则是,飘忽失控的黄河一次次用洪水和淤泥生吞活埋着自己的子民!

繁华的城市和生灵随着洪水瞬间消失无痕。洪水过后,劫后余生的人们就在淤泥覆盖的原址上重建家园。一层又一层,不变的是原址,改变的是城池和生生不息居住在这里的人民!

人民是伟大的,开封是不朽的。这样的奇观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纵使闻名于世被火山灰湮灭的庞贝古城和被风沙吞没的楼兰古城也没有这样的顽强和倔强。

坚固雄伟的城墙啊,任修的怎么固若金汤,却无力抵御黄河任性的咆哮,滔滔的急流经年累月地洗涮着黄土高原的皮肤衣衫。草绿雪白妖娆了黄土高原的四季风光,落叶飘零丰腴了开封河淤的土地。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一年年淤泥的沉积,不仅造就了开封独一无二的“地上悬河”,也使得开封在洪水战乱中一次次浴火重生,直至北宋,其发展达到了历史的顶峰。

夜风习习,弦乐遥杳。水岸楼阁,烟柳画桥。置身于清明上河园中,仿佛步入了玉带珠帘、风情万种的水乡江南。

《清明上河图》中的繁华就这样隔着时光的河流浅浅地徘徊,开封清明时节的市井生活在张择端的笔下定格成一幅神态各异、逼真多姿的画卷。画家笔下的每个人物,包括最细微的水波,从落笔的那刻起,其神态就仿若琥珀一样被生动地保留下来。

如果说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对当时帝都汴京细腻的描摹,如雾里看花尚不能勾勒身临其境的切身之感,那么“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的诗句让人有了更形象的想像空间。虽说,这是柳永《望海潮》里写杭州的句子,但林升的“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为开封——古汴京的繁盛做了很好的注解。

而宋人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里如词般的实描又再次佐证了《清明上河图》中当时开封的奢华:“灯宵月夕,雪际花时,乞巧登高,教池游苑。举目则青楼画阁,绣户珠帘。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金翠耀目,罗绮飘香。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八荒争凑,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花光满路,何限春游;箫鼓喧空,几家夜宴。伎巧则惊人耳目,侈奢则长人精神。瞻天表则元夕教池,拜郊孟享。频观公主下降,皇子纳妃。”

“汴京富丽天下无”。北宋把开封推向了极致,以自己的开放和包容亲手把开封铸成为当时世界第一大城市。

而开封又以自己深厚的底蕴为北宋的雅士俊才提供了一个充分发挥才智的平台,使得在一百六十多年的时间里,在中国文明史的长河里,在各个领域中彪炳史册了诸多熠熠星光。

文化:唐宋八大家苏洵、苏轼、苏撤、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六人属北宋。

书法: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及宋徽宗的“瘦金书”。

绘画:苏轼、李公麟、张择端、米芾、米友仁、赵佶(宋徽宗)等人,北宋的山水画最能代表中国画最高的艺术水平。

史学: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哲学(理学):周敦颐、张载、邵雍、程颢、程颐。

科技: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术。沈括的《梦溪笔谈》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等等。

这一切文明繁荣的中心源自古汴梁——开封。

极致的辉煌之后是败落的扼腕叹息!

千年之后,在当时上河园的旧址之上,用现代的文明和高科技正演绎再现着北宋时开封的歌舞升平和烽火硝烟。

徐徐的音乐声中,响起南唐后主“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哀凄的绝唱,北宋王朝在征战杀伐中破茧而出。世事轮回,万头攒动的盛世欢歌“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余音尚存,开封便已兵临城下,“靖康耻,犹未雪……踏破贺兰山缺”的壮烈再次奏响。

历史竟是惊人的相似。

曲终人散,尘埃落定。一轮明月渐渐升起,面对着天际的玉盘皓月,张若虚发出了:“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长问。而人生代代,江月年年。年年的月华里,唯盼人长久!

第一篇:开封鼓楼

钟鼓之声沧桑、浑厚,让我想到一切永恒的东西。我想,这旷野上的回响是一种广博包容的心境。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里,我们肩负着沉重的使命在挣扎中前行。战争的炮火却摧残着文明,践踏着生命,让我们痛心疾首。越来越多的人呼唤和平。

我听到智慧的声音说:“科学无国界,艺术无国界。”其实,生命中深刻的本质同样不存在国界。

玛丽·居里把镭献给了世界,世界献给她永远的爱戴。这是一种最博大伟岸的.互助。这样的境界需要我们忘记争斗,不计较狭溢的“得”与“失”,抛弃个体的私心高远地看世界。这样,人的心灵才能沐浴在暮鼓晨钟的深厚里得到净化。

我是一个柔弱女子,但我的心里常常充溢着勇气。我愿用我的精魂铸一把剑,斩断人们心中的壁垒和国界线上冰冷坚硬的城墙。我愿各种肤色的人亲如兄弟,都能

暮鼓与晨钟,在如水的夜色里,又一次回响在我不眠的心中。朋友,让我们一起许一个美好的愿望吧。

第二篇:开封鼓楼

提到夜市,这是个在夜间做买卖的市场,人们可以在这里贩售杂货,零食,饮品等。它是平民生活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而我的家乡开封汴梁,作为历史上的八朝古都,夜市文化也就起源于此。我们开封最有名的夜市,就非鼓楼夜市莫属了。

鼓楼位于开封市的市中心,每到夜色降临,大大小小的商贩就推着小车准备入场。等到晚上七点左右,夜市摊位就差不多摆好了。这里的重头戏就是各式各样的小吃了。像最有名的灌汤小笼包子,嘴一咬,就从包子里流出鲜鲜的汤汁来,让人们久久不能忘怀包子的味美。还有一些比较著名的小吃,有驴肉火烧,白吉馍,炒鲜奶,烧饼夹菜等等,都是一等一的美味。

除了饮食之外,夜市的另一大特色就是卖各种各样的小商品。毛绒娃娃,指甲剪,溜溜球,琳琅满目,没有你想不到的东西。我们家乡的鼓楼夜市,每晚都会有很多人来到这里,不乏有很多外地游客,可见鼓楼夜市的知名度有多高。

朋友们,欢迎你们来到我的家乡开封鼓楼夜市游玩哦!

第三篇:开封鼓楼

今天下午,我和妈妈一起去鼓楼玩。我们先去参观了古代用来计时的工具,比如:盘香,时辰烛等等。盘香有点像蚊香,但是盘香是被一根绳子吊在一个木架子上的。盘香上有很多刻度,点燃盘香,每烧过一个刻度,就表示过了一段特定的时间。时辰烛和盘香差不多,也是用刻度来表示时间的。

两点半钟,击鼓表演准时开始。那里有二十五面更鼓:一面主鼓,高2。4米,直径1。6米;二十四面群鼓,都是一样的尺寸,但都比主鼓小。敲主鼓的人站在两级台阶上,两手各拿一根敲鼓棒,用力的敲。还有四个人在敲其中的四面群鼓。鼓声浑厚,欢快。

看完击鼓表演,我们就下楼。下楼和上楼一样都要经过一段很陡的台阶。上台阶的时候,我觉得兴致勃勃,一点也不累。下台阶的时候,我感觉左腿发紧,我两手扶住扶手,小心翼翼地往下走。终于下来了,好险啊!

往事悠悠,如水梦幻,时光匆匆的节奏,如一缕清风穿过耳畔,宛如锦瑟之音,奏出交错故事的对点。几番梦回,暗香凝情,岁月流逝的踪迹,寥落凝成行行斑驳的诗句,在指间的缝隙里,若翩翩蝶舞,溅起红尘滚滚,陌了天涯,断了浅缘。芳菲记忆,依着清辉,润湿了秋风里的情怀。月华如水,似一脉清流,悄悄奏起岁月的乐章,秋风徐徐而来,惹醒红尘绮梦。笔尖蘸墨,一泻千里,在横飞的思绪里打坐,任那一帘心事如花曼舞、笔墨的舞蹈,只在半醉半醒之间,好似岁月里的往昔,又回到了最初相约的老地方、秋天。

几经离愁,月落随风,忘不掉那阙清词的绵软柔情,庄雅若兰,像翩跹绵绵的细雨,落入淡淡的花心间,眼眸里的忧伤,如细花浅草与我共舞红尘,孤单的肩膀,是不是在听寂寞地诉说?那些被故事染红的眷恋,留下了一串串灰色痕迹。那幕转身遗落的清泪,溶入雨滴洒落在大地,负了一曲秋思,负了一眼胭红,泪水抚着流年的瑶琴,挂在幽幽的嫩叶上,倾听徐风吟唱,碎落了满城忧伤。那挥之不去的忧郁,苍老了容颜,凄苦了痴情,凉了一纸惦记,瘦了一腔缠绵。

浅笑风生,伤词万卷,我,在更深灯灭处凝眸,我,在恨雨愁烟中回眸,我,在深夜灯火阑珊处寻你。徘徊在潘杨湖畔,拼凑若影若现的心事,写尽了雪月风花,写尽了冬去春来,写尽了高山流水,却终是不见你的回眸,我以为,守着一段记忆,就守住了那份真挚的感情;此时,眼眸里再次浸满潮湿,唯有一声向晚的叹息;烦躁,喧嚣的尘世,扰了魂的寐息,风恋落花独悠悠,独倚翰园旧凉亭,笔锋回转处,情字何解,又有谁知我深陷在天波桥、彷徨?拥着已寒透的心,让醉墨亮起的花蕾,婉约一场桃花宴,坐在梦里,聆听遍地花语,泪湿青衫。

心思缥缈,心事几重,却终是免不了柔肠一寸断。忧伤的绝句,律律点缀,如同季节的秋天,寂寞的烟圈,吐诉着忧伤的怀念,空荡荡的心房,缺憾的找不到,那一种等待许久的感觉。流年无情,只要多年后翻阅这些浅浅的文字时,希望心里还有你的痕迹,有你在我记忆里的影子,如开着昙花的短暂,填充我枯竭的心房。然而,岁月辗转,听到了雨的淅沥,听到了夜的低泣,听到了心的叹息,却再也听不到那熟悉的声音,哪怕只是一声轻轻的喃呢。

携着清风,怜影难抚,一路走来,脚下凌乱不堪的.步伐中,体会了世间的酸甜甘苦。如今的我,眼眸恍惚,游走在漠然的沧桑里,疲惫却无能为力,喜欢在寂静的夜里写文,拿烟酒充斥空虚的灵魂,也许算是一种无能为力的寄托,也许是生命行程里的一处繁华,或许有太多的苍凉,凄冷的感觉,该逝去的依然逝去,花开花谢,该苍老的依然苍老,春去春回都是无法改变的。自此,在开封这座围城里,在自己的旮旯里,写下温柔的笺卷,铭刻在秋风里,陪伴那交错的细碎流年。

故事里,太多熟悉的背阴,躲在已逝的光阴里,时间无情的捻辗着,幸福的瞬间总是那么短暂。曾经走过的街角,好似在这个秋雨绵绵的季节里,还留有残缺烟影,依旧那么的美丽;曾多次在回忆的城池中, 把这场流年里的花事,安放在冷笺里,浅语轻描 ,用清浅的颜色,描画成落寞穿行的轮廓。那些与时光有关的碎念,在某一时刻里,轻易拾起,才发现,原来残缺的早已经不存在。你走那天,我一夜未眠,想不到,咫尺的幸福在转瞬间、被分割成天涯之间的顾盼。

霓虹残照,美景依旧,夜晚、灯光辉映的汴京鼓楼旁,坐在我们来过的小吃摊,醉意与香烟缠绕,我仰望飘渺的星空,倾听流年的琴瑟,任秋风给我无尽凄凉,排遣在这个幽静岑寂的夜里;让秋风,携带浅简的语句,记录那年美丽的邂逅,无论天涯遥远、岁月再长,我心依旧,痴守独终的情愫,与时光对坐,徜徉在在散文里,永远唱着那首不老的歌。在感情的记忆里,走过萧瑟年华,在每一个孤单而悲伤的断肠处,角落旁,怀念这份不老的情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