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唯美句子 > 三都水族文化唯美句子 正文

三都水族文化唯美句子

时间:2025-05-06 22:33:04

端午故事

太阳刚刚升起。我慵懒的穿上衣服,一转身,看见地上一盆江米,挨着一堆捋得整整齐齐的粽子叶——原来今天是端午节啊!

洗了脸,坐在小凳上。看着姥姥娴熟地包着一个又一个的粽子,不禁也心痒起来。“姥姥,我想包一个粽子。”“行,但是你会包吗?”“没问题!看都看会了~”

我自信满满的拿起粽子叶,学着姥姥折成筒的样子,再放进一把江米,封上口。眼见就要成功,可是在这个关键的时刻,粽子叶裂开了……江米逃脱了粽子叶的束缚,纷纷滑回盆里,我还没反应过来,的,已经只剩几粒江米了。我只好重新包。吸取了上次的教训,我对挑选粽子叶也上了心。姥姥的粽子叶里,有去年用过的,比较软和,也有今年新买的,很硬邦。我想,大概硬的比较容易裂开吧,于是就选用了去年的粽子叶。可是由于太软,已经没有了韧劲,轻轻一碰便裂开了口子,我又一次失败了。是我判断失误?我半信半疑的拿起了新粽子叶,可是因为太硬,使劲一折——断了。面对这样的事实,我无语了。这时,姥姥的一句话令我茅塞顿开:“傻孩子,你不会两样搭配着用吗?”我照姥姥的话去做,果然好了许多。

不料,“刚出狼穴,又入虎口”,在添加江米的问题上,我又遇到了困难。粽子叶折成的筒下面有一个小洞,总是会漏出江米。我正焦头烂额,忽然瞥见姥姥总是先用一小点江米严严实实堵住那个口,再添江米,我也学着姥姥的样子做,果然不再漏米了。

虽然主要的问题都解决了,但是还有一些小问题,我慢慢克服,终于弄出了粽子形状的一个东西。接下来该捆马莲了。我在捆的过程中,由于太用力,粽子叶又裂开了。我赶忙又贴了一张粽子叶,当“补丁”,然后重新捆马莲。很长的马莲,我还是觉得不够,又接了一段上去,给我的小粽子来了个“五花大绑”。一个崭新的粽子诞生了!

粽子入锅了。怀着期待和忐忑的心情,我等了几个小时。说期待,是因为这是我第一次自己包粽子,说忐忑,就是害怕我的小粽子在几个小时的过程中熬不住,变成一锅粥。

终于,粽子出锅了。在那么多的粽子里,就属我那个带着小补丁、五花大绑着的粽子最显眼了。我不禁期待起自己的粽子来。扒开粽子叶,洁白的米粒露了出来,粽香四溢。虽然很小,可尝了一口,还是美味无穷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多好啊!

这就是我的端午故事,就让它伴着棕香结束吧。同时期待你的故事哟。

过端午节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在我们四川把端午节叫端阳。农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现在端午节是国家的法定节假日。老师告诉我们端午节还被列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不仅如此日本人,韩国人也要隆重过节呢。

端午节吃什么呢?当然要吃粽子啰。

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我知道是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他是战国时期楚国人,被排挤而流放,于是他投汨罗江表示自己的爱国忠心与清白。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老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到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后世每逢端午人们还要举行划龙舟比赛。

老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糯米捏成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有了吃粽子的风俗习惯。

今年的端午我们家是怎么过的呢,让我来慢慢告诉你。

一大早,奶奶就叫我一同去采药,她说“这一天百草都是药”因为这一天许多人都把采来的草药捆成一把一把卖给城里人,我和奶奶穿过池塘,走了很远的山路才扯了一些野陈艾,水菖蒲,药味很浓烈。我们要拿回去挂在屋门上晾干,今后熬水沐浴,对蚊叮虫咬止痒驱痱子很有效哟。奶奶还说:“过去还有香炉草,可以用来熬水,大人小孩喝了都去身上的毒气”原来端午节还有这么多科学知识。

现在,看看我们是怎样包粽子的。我们农村很少去买现成的粽子,要吃得新鲜就要不怕辛苦,自己动手嘛。首先要泡糯米(我们这边也叫酒米)淘洗干净,泡三个小时以上,如果觉得吃起来太黏太腻,也可以加入少量洗干净的饭米一起浸泡,泡好的米似乎真的有一种酒香,实际上,醪糟也是要用酒米的。

包粽子的粽叶可以用往年晒干的,也可以去采摘一些新叶,粽叶用热水烫过洗净晾干备用,四川人包粽子有白味的`,煮好放白糖吃,比较正宗。但也可以包豆沙,腊肉等,甚至有辣味的咸粽子。包粽子有点像我们美术课上老师教的做菱角,酒米不能弄太多,粽绳要捆得松紧合适,以提起来不散为合格。

少数民族的五月五习俗

满族的端午节

满族过五月端五是为了忻福禳灾。相传很久以前,天帝派人下凡体察民情。五月初五,天帝的使臣扮成卖油翁吆喝道:“一葫芦二斤,二葫芦三斤。”大家争先抢购,只有一个老头不仅不买,还告诉老翁账算错了。等油卖完,者翁尾随那个不买油的老头,说:“你是好人,今天晚上瘟神降瘟灾,你在自己房檐上插上艾蒿,可以躲过瘟灾。”老头听后就挨家挨户告诉所有的人,家家插上艾蒿,瘟神无法降瘟灾,人们都得救了。五月端五满族讲究房檐上插艾蒿以防病,还讲究到郊外踏露水,据说用这天的露水洗脸、头和服,可以避免生疮疖、闹眼病。

水族端午节

水族有吃素的习俗。据传水族的远祖从江西迁到贵州三都地区,在此开荒种地,创家立业。某一年的秋后,远祖的四个儿子来探望,远祖上楼取肉款待他们时,不慎失足坠楼而身亡。自此以后,水族从端节的第一天开始,只准吃素,直至端节结束后才能吃荤。

纳西族端午节

纳西族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清晨,家家要吃糖枣糯米饭,喝雄黄酒。门前插白篙、三根葛蒲及两根大麦穗。长辈要给十五岁以下的孩子绕扎五色棉线,称“续命线”。男孩绕左腕,女孩绕右肮。续命线需戴一月的时间,等到六月二十七日火把节最后一天才解下烧掉。节日里,集市上还摆设药摊,出售各类名贵药材。妇女们则绣织小香包、小钱包、布娃娃、扇套、笔套等手工艺品。

傣族粽包节

傣族民间节日。流行于今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部分地区。夏历五月初五日举行。节日里,未婚青年男女身着盛装,在村边树下围成一圈唱情歌。然后,小伙子把粽包掷给自己所看中的姑娘,若姑娘也有意,就拾起粽包,双双到附近僻静处谈情说爱,至日落西天时才离去。

藏族采花节

藏族传统节日。流行于甘肃与四川交界的博峪一带。时在农历五月初五,“六 · 一”乐翻天,节期两天。也叫。女儿节。俗传很久以前当地荒芜一片,是一位莲芝姑娘教会了人们种地,教会了人们采花治病。后来,莲芝姑娘在五月初五上山采花时失足摔死。人们为了纪念她,就逐渐形成了采花节。采花节的主要活动是抢水、采花和祝福。节日的早晨,人们要抢泉水洗身、饮用,俗说这一天太阳未照的泉水洗浴可以得到吉祥、饮用可祛除疾病。接着,青年男女身着盛装,带上美味佳肴,到四十里外的阿里坎山上去采花。出发时,全村男女老幼欢歌送行,采花者则表达采花的决心和愿望。到达采花坪,姑娘采花,小伙砍柴、支锅、搭棚,傍晚开始歌舞,直到半夜方休。第二天返回村寨时,姑娘头上插鲜花、戴花环,背满筐鲜花草药。到村口时,全村齐聚村头,鸣枪致意,送酒送馍,祝贺采花青年归来;采花姑娘则向各户赠送礼物(葱花稠香柏),并祝福。

1、去三都澳的路上,窗外的风景实在是美不胜收,山连着山,细雨飘飘,烟雾缭绕,云在半山腰游动,树木庄稼郁郁葱葱,没有秋的感觉,完全是春的气息,用春意盎然再确切不过了。这种美,不是简单的具象的美,更有一种抽象的美,非得你身临其境地去感受不可。

2、三都澳历史悠久、弛名海外,是闽东沿海的“出入门户,五邑咽喉”。三都澳的风景更是闻名遐迩、举世无双,让人流连忘返。三都澳的美,不比泰山的雄伟壮丽,不比西湖的雕琢粉饰,而是一种自然的美、朴素的美。

3、三都澳这美景,是无声的;这美景,是阔大的;这美景,是沁人心脾的,是浸染人心的。我的元神已经与这大自然的美景融为一体了;我的元神已经遨游于这大自然中。

4、初到三都澳,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浩瀚”。看,那一望无际的海面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波光粼粼,起伏的微波,犹如一缕缕湛蓝的绸带随风飘拂。在那714平方公里的海域内,大大小小的岛屿、礁石星罗棋布,

5、三都澳最引人注目的是螺壳岩。这块礁石形似螺壳。“螺壳”内被奔腾不息的微波冲刷着,长年累月的就露出一个庞大的窟窿,造就了这块形象逼真的螺壳岩。历经数百年,任凭风吹雨打依然如故,堪称三都澳一大奇观。

6、走进三都澳,云在山中绕,天与山相接,树叶上甘露,欲滴而未滴,空旷而宁静,淡雅而悠闲。此景,怎能不与云为伴?此情,还管它世间喧嚣?此情此景,怎能不吟诗赋词?我要在雨中前行,与云为伴,与花私语……

7、我们到了海边,我迫不及待地蹦下车。我们坐上了一艘快艇,快艇飞驰在辽阔的大海,只见海面上白浪翻滚,浪花一朵接着一朵,像许多调皮的小朋友在水里嬉戏。向远处望去,隐约看见几艘大船在航行,还有一些海鸥在天空中飞翔。

8、我的思想遨游于三都澳这美妙的大自然中。空旷的山,濛濛的雨,飘荡的云,娇嫩的草,还有我思想的野马在另一个时空中任意驰骋,时间是静止的,空间是无限的大,舒心而自由。

9、我站在窗着,置身三都澳,近看三都澳,远眺三都澳,领略三都澳的美景。我为三都澳的美倾倒!我惊诧于三都澳的美!

10、我惊诧于三都澳的美。那天晴空万里,碧波荡漾,海是蓝的,天也是蓝的,水天相接,仿佛另一个世界似的。今天雨刚停,海面上还有雾气,所有的船只都已经靠岸,海岛若隐若现,有一种朦胧美。

11、三都澳的美是抽象的。没有置身其中,你无法感受三都澳的'美,不是文人墨客能轻易描写出来的,那是一般风景区具象的美而已。你非得身临其境去感受不可,只有你亲身走进三都澳,你才知道三都澳的美究竟美在哪里。

12、三都澳的美是历史的。三都澳是天然深水良港,十九世纪末,英、美、法、德等十几个国家在这里有领事馆、办事处或公司,“美孚石油”就是从这里进出。以至于许多欧美民众,知三都澳,而不知福建,甚至不知中国。

13、走进三都澳,历史的气息穿越时空隧道向你流淌而来,文化的蕴含如品饮美酒令你进入充满激情、浪漫、温馨的时空。历史的美、文化的美,是无以言表的。

14、三都澳的美在于岛。岛是错叠有致的,远山远景散布于苍茫之际,交错连绵,横亘于海天之间,低矮如练,在水面上飘荡着,加上海的波涛,岛好象在不停的移动交流,隐隐约约中有一种会说话的动感。

15、三都澳岛与岛空间的阔度正好是你视觉最舒适的范围。如果不是神来之笔,一定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造化。

16、三都澳的美在于水。三都澳的水,如妙龄女子,晶莹透彻,柔情万丈,捧着,怕化了,喝了,不忍心。三都澳海面宽阔而出海口很小,纳数十条大小江河汇聚而成,流往东海,那种感觉只能用“万流聚止”来形容。

17、三都澳的水闻名于世是因为这里水深湾阔,航道优良。郭沫若留下脍炙人口的“良港三都举无双,水深湾阔似天湖”的诗篇,使“海上天湖”成为三都澳的一张名片。

18、三都澳的美在于山。三都澳的山,好似这世间的美男子,又似天上派来的神兵天将,护卫着三都澳的一切。山之清秀,无以比拟;山之青蓝,仿佛能在水面上滴出蓝靛;山之伟岸,让你不得不佩服自然之神奇。

19、三都澳的美在于空气。空气是透明的,清新的空气能穿透你的所有思维空间。微风拂过,婉若腼腆的少女,妩媚而温柔,又如淡妆的少妇,闻不到又感觉得到的淡淡的十分素雅的香。

20、三都澳的美缘于这空气,而三都澳的空气是因为三都澳的山、三都澳的水、三都澳的一切。走进三都澳,你会被空气浸染得五蕴皆空,通体透明。

21、在三都澳,海风会吹得你飘飘欲仙,海水总显得那样的朦胧秀丽,满目青山近在咫尺,海鸥在你头顶展翅,又寻一望无垠的远方飞去。笑回首,于葱茏翠绿中升腾起一种神思与古意。我为三都澳的美倾倒!

22、走进三都澳,领略夕阳西下的风光。只见万道金光辉映在海平面上,水光反照,而山更显翠绿欲滴,岛是渐行渐近,又渐行渐远,交互辉映,一片光芒的世界,何等的熠熠生辉,如果不是人间桃源,那一定是神仙境界了。

23、畅游三都澳,海在我们的脚下,又那样的缥缈旷远。坐在快艇上,更感到时空诡异,蕴藏着无数的神奇,那些青翠秀丽的岛屿,枕着波涛,仿佛梦幻之岛,我们是在龙宫行走,还是在仙界遨游?我们是在海上飞行。

24、三都澳看着热闹,却并不喧哗。花草树木,清清静静地生长,安安静静地开放,小虫子们总是忙个不停,鸟儿不时掠过,还有无数的鱼,自然而和谐地融为一体,空气也变得通透舒畅,它们用自己的法则演绎千年的沉默,在地球上固守着一个小小的生态家园。

25、闪电爱的山是属石头的,花草树木只是它的外衣,山石被时光和风雨击成碎块,依然在山与海、天之间留下一道坚硬的刻线。默默无言的处世,几十亿年不变的是坚毅、清晰与忠义,护卫着三都澳。这就是山的性格吧。

我的老家三都县,位于黔南少数民族苗族自治州的东南部。你们可别小看了三都,三都可是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呢!都柳江穿城而过,一座座山峰连绵起伏,良好的生态环境孕育了勤劳的水族人民。在三都县的姑鲁寨有一处奇特的地质景观——“产蛋崖”,每隔数十年就会掉落出一些与恐龙蛋外形相似的“石蛋”,我们称它为“石头下蛋”。“产蛋崖”产生的原因还没有定论,有专家推测这形成于五亿年前,由碳酸钙分子在特定化学作用下渐渐凝聚在一起结核而成。随着亿万年的地质运动,这些“石蛋”暴露于地表,最终因风化和流水侵蚀的作用而逐渐从崖壁上脱落。

端节是水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端节是在年底、岁首的谷熟时节举行,以庆贺丰收、辞旧迎新,节期是农历的八月至十月。端节批次最多,现在为分7批,首尾间隔约五十天,保留着水族古代氏族部落庆谷熟、过新年的遗风。端节主要活动为祭祀和赛马。“除夕”“初一”两顿饭忌荤食素,但不忌鱼虾。

节日期间,铜鼓声此起彼伏,悠扬的歌声和芦笙调从早到晚回荡在翠竹掩映的竹楼里,水乡山寨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端节、是水族斗牛舞、铜鼓舞、芦笙舞等多民间艺术的起源、传承、发展的重要文化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