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毕业后,兰考上了师范,毕业后分配到一个边远小镇,在一所小学任教。
那个小镇,仅有一条泥泞道路通往县城,没有客车,不通电,打电话只有去乡政府,用一台手摇电话机向外层层转接,才能进行通话,一想到这些,就使人感觉到那儿生活是多么清苦。可是,这个地方充满着神秘感,也具有诗情画意。春天一到,满山遍野开满了浅紫色的马兰花,淡淡的散发着清香,默默的生长在乡村。
兰到那儿,正是马兰花开放的时节,她喜欢养马兰花,看到马兰花不娇不艳,不急不躁,从心底就喜欢马兰花。尤其喜欢马兰花生长在乡村,开放在乡村,和她相似。说实话,兰从小就喜欢马兰花,看到马兰花,好像看到了乡亲,看到了爹娘那慈祥的笑脸,是那样的亲切,淳朴,善良。
兰参加工作的第一站就在这个小镇,以后有几次进城的机会都放弃了。她热爱自己的工作,爱这儿的学生,天真、活泼;看到这儿的村民,是那样的憨厚、老实巴交的,如果她走了,感觉有悖于自己当年报考师范的初衷。于此,她在这儿一干就是十多年,说起来长,也不是很长,说起来短,也不是太短。就在这山沟僻壤度过了十多个春秋,一直到现在还在这儿坚守。她教过的学生接近上万人了。许多学生已经成家立业,为人父、为人母了,有的已经叫不准姓名,但学生却能清晰得记起她的点点滴滴。学生的孩子也成了她的学生,蓦然一回望,才发觉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
记得一次,班上的一个学生家庭困难,面临要辍学,她通过各种渠道,联系爱心人士,冒着大雪,爬山路,步行20多里,走到学生家中,陪着爱心人士去实地考查。后来这个学生考取了县一中,再后来考上大学,都是这些爱心人士不断的在资助。可以说是兰成就了这个学生,成就了这个学生的家庭,否则,这个学生的人生道路将会是另一种选择。
在乡村,兰收获了学生的成绩带来的喜悦,收获了省级的各种奖励,收获市县级的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也收获了多次市省级的课题研究成果奖。可唯独……收获了迟迟的爱情,她是工作狂,加班加点,从不知疲倦,对工作是百分百的热情,个人事情有时就忘记了关顾。时至今日,兰的同学的孩子们都上了初中,而她在个人问题上才刚刚起步。她单薄的身躯,扛起工作和生活的重担,对比是那样的明显,显得很不协调。
“5·12”地震时,兰带头向灾区捐钱捐物,自己也上交数目不小的一笔“特殊党费”,支援灾区。在雨雪冰冻灾害中,同样以各种方式,向灾区捐献自己的爱心。只要哪儿有灾情,虽然不能亲自去现场救灾,可是她都会用捐助这种方式来支援灾区。这个举动,赢得了全校师生刮目相看,打心底竖起大拇指。
其实兰在那个地方工作,吃的苦只有自己知道,人都是肉长的,那样不累的道理,累了,说给别人有何作用?不如自己慢慢消化,自己的事要自己干。就这样,兰一直在农村小镇教学一线工作,到现在都是单位的中坚力量,与她共事过的教师走了一批,来了一批,走了一批,来了一批,总共有多少批,她都记不清了。她在单位干的工作很多,样样工作都在行,干的`也很出色,被同事们称之为“老黄牛”,默默无闻的干着平凡的事业,用心酿造着良心工作。
兰的丈夫在另一个地方工作,孩子和丈夫在一起,一到周末,学生和教师都回家了。而此时,兰最难心,也是最纠结的时候。作为母亲,哪有不牵挂孩子理由?可是兰回家路途邀远,来去就要两三天,无形中增添了她几许忧愁。特别是夜半山更来电话,说孩子发烧生病,焦急的心如热锅上的蚂蚁。可是这些她又能如何呢?只有把这种焦虑,化为无限的牵挂,遥寄给远方的孩子,希望孩子早日恢复健康,平安无事。不知不觉泪水从两颊流下,打湿了她的心,一夜无眠。她也记不清有多少个这样的夜晚了,只有努力工作,全身心的投入到里面,冲淡这种思念,心里才好受一点。
兰在多少个这样失眠的夜晚,独自在想,人的生命和花一样,尤其觉得她就是马兰花,开放的花朵不娇艳,引不起人们的注意,可是生在乡村,长在乡村,对乡村这片土地情有独钟。
今春,满山遍野的马兰花次第又开放了,淡淡的,紫紫的,散发着屡屡清香,默默的生长在乡村,显得是那样淳朴,善良……
朝花夕拾优美词句摘抄
1、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了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2、人生就像一座山,重要的不是它的高低,而在于灵秀;人生就像一场雨,重要的不是它的大小,而在于及时。
3、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4、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1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5、阴间,倘要稳妥,是颂扬不得的。尤其是常常好弄笔墨的人,在现在的中国,流言的治下,而又大谈“言行一致”的时候。前车可鉴,听说阿而志跋绥夫曾答一个少女的质问说,“惟有在人生的事实这本身中寻出欢喜者,可以活下去。倘若在那里什么也不见,他们其实倒不如死。”于是乎有一个叫作密哈罗夫的,寄信嘲骂他道,“……所以我完全诚实地劝你自杀来祸福你自己的生命,因为这第一是合于逻辑,第二是你的言语和行为不至于背驰。”
6、我总要上下四方寻求,得到一种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即使人死了真有灵魂,因这最恶的心,应该堕入地狱,也将绝不改悔,总要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
7、生活,就是面对现实微笑,就是越过障碍注视未来;生活,就是用心灵之剪,在人生之路上裁出叶绿的枝头;生活,就是面对困惑或黑暗时,灵魂深处燃起豆大却明亮且微笑的灯展。
8、每看见小学生欢天喜地地看着一本粗细的《儿童世界》之类,另想到别国的儿童用书的精美,自然要觉得中国儿童的可怜。但回忆起我和我的同窗小友的童年,却不能不以为他幸福,给我们的永逝的韶光一个悲哀的吊唁。我们那时有什么可看呢,只要略有图画的本子,就要被塾师,就是当时的“引导青年的前辈”禁止,呵斥,甚而至于打手心。我的`小同学因为专读“人之初性本善”读得要枯燥而死了,只好偷偷地翻开第一叶,看那题着“文星高照”四个字的恶鬼一般的魁星像,来满足他幼稚的爱美的天性。昨天看这个,今天也看这个,然而他们的眼睛里还闪出苏醒和欢喜的光辉来。
9、生命是盛开的花朵,它绽放得美丽,舒展,绚丽多资;生命是精美的小诗,清新流畅,意蕴悠长;生命是优美的乐曲,音律和谐,宛转悠扬;生命是流淌的江河,奔流不息,滚滚向前。
10、不知怎地我们便都笑了起来,是互相的嘲笑和悲哀。他眼睛还是那样,然而奇怪,只这几年,头上却有了白发了,但也许本来就有,我先前没有留心到。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布鞋,显得很寒素。谈起自己的经历来,他说他后来没有了学费,不能再留学,便回来了。回到故乡之后,又受着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可容。现在是躲在乡下,教着几个小学生糊口。但因为有时觉得很气闷,所以也趁了航船进城来。
1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12、人呢,能直立了,自然是一大进步;能说话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能写字
13、但是她懂得许多规矩;这些规矩,也大概是我所不耐烦的。一年中最高兴的时节,自然要数除夕了。辞岁之后,从长辈得到压岁钱,红纸包着,放在枕边,只要过一宵,便可以随意使用。睡在枕上,看着红包,想到明天买来的小鼓刀枪泥人糖菩萨……然而她进来,又将一个福橘放在床头了。
14、人生似一束鲜花,仔细观赏,才能看到它的美丽;人生似一杯清茶,细细品味,才能赏出真味道。我们应该从失败中、从成功中、从生活品味出人生的哲理。
15、她教给我的道理还很多,例如说人死了,不该说死掉,必须说“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应该走进去;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拣起来,最好是吃下去;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此外,现在大抵忘却了,只有元旦的古怪仪式记得最清楚。总之:都是些烦琐之至,至今想起来还觉得非常麻烦的事情。
16、生活是一位睿智的长者,生活是一位博学的老师,它常常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为我们指点迷津,给我们人生的启迪。
17、人生是美好的,又是短暂的。有的人生寂寞,有的人生多彩,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人生追求;人生是一条没有回程的单行线,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所有时光前行。
18、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19、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纸张很黄;图象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20、人生如一本书,应该多一些精彩的细节,少一些乏味的字眼;人生如一支歌,应该多一些昂扬的旋律,少一些忧伤的音符;人生如一幅画,应该多一些亮丽的色彩,少一些灰暗的色调。
21、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的了。他们便给新生讲演每个教授的历史。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22、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象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23、毕业,自然大家都盼望的,但一到毕业,却又有些爽然若失。爬了几次桅,不消说不配做半个水兵;听了几年讲,下了几回矿洞,就能掘出金、银、铜、铁、锡来么?实在连自己也茫无把握,没有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的那么容易。爬上天空二十丈和钻下地面二十丈,结果还是一无所能,学问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了。所余的还只有一条路:到外国去。
24、正月十四的夜,是我不肯轻易便睡,等候它们的仪仗从床下出来的夜。然而仍然只看见几个光着身子的隐鼠在地面游行,不象正在办着喜事。直到我敖不住了,怏怏睡去,一睁眼却已经天明,到了灯节了。也许鼠族的婚仪,不但不分请帖,来收罗贺礼,虽是真的“观礼”,也绝对不欢迎的罢,我想,这是它们向来的习惯,无法抗议的。
25、大家一怔之后,便容光焕发地互相告语,并且研究这刺客是谁,汉字是怎样三个字。但只要是绍兴人,又不专看教科书的,却早已明白了。这是徐锡麟,他留学回国之后,在做安徽候补道,办着巡警事物,正合于刺杀巡抚的地位。
26、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27、生活是一部大百科全书,包罗万象;生活是一把六弦琴,弹奏出多重美妙的旋律:生活是一座飞马牌大钟,上紧发条,便会使人获得浓缩的生命。
28、当我失掉了所爱的,心中有着空虚时,我要充填以报仇的恶念!
29、我们现在走的是一条狭窄险阻的小路,左面是一个广漠无际的泥潭,右面也是一片广漠无际的浮砂,前面是遥遥茫茫荫在薄雾的里面的目的地。
30、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存留。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
31、广州的天气热得真早,夕阳从西窗射入,逼得人只能勉强穿一件单衣。书桌上的一盆“水横枝”,是我先前没有见过的:就是一段树,只要浸在水中,枝叶便青葱得可爱。看看绿叶,编编旧稿,总算也在做一点事。做着这等事,真是虽生之日,犹死之年,很可以驱除炎热的。()
32、生活如花,姹紫嫣红;生活如歌,美妙动听;生活如酒,芳香清醇;生活如诗,意境深远,绚丽多彩。
33、夜间独坐在会馆里,十分悲凉,又疑心这消息并不确,但无端又觉得这是极其可靠的,虽然并无证据。一点法子都没有,只做了四首诗,后来曾在一种日报上发表,现在是将要忘记完了。只记得一首里的六句,起首四句是:“把酒论天下,先生小酒人,大圜犹酩酊,微醉合沉沦。”中间忘掉两句,末了是“旧朋云散尽,余亦等轻尘。”
34、生命的美丽,永远展现在她的进取之中;就像大树的美丽,是展现在它负势向上高耸入云的蓬勃生机中;像雄鹰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搏风击雨如苍天之魂的翱翔中;像江河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波涛汹涌一泻千里的奔流中。
35、人生的路漫长而多彩,就像在天边的大海上航行,有时会风平浪静,行驶顺利;而有时却会是惊涛骇浪,行驶艰难。但只要我们心中的灯塔不熄灭,就能沿着自己的航线继续航行。人生的路漫长而多彩:在阳光中我学会欢笑,在阴云中我学会坚强;在狂风中我抓紧希望,在暴雨中我抓紧理想;当我站在中点回望,我走出了一条属于我的生之路。
近段时间一直在学习别人怎么写散文诗,那些优美动人的词句就是我学习的目标,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把看过喜欢的诗做了记录,并写下
【一】梦里,常有一朵荷花摇曳
——风铃草《荷花,荷花(散文诗)》有感
我对荷花的热爱可能来自于周敦颐的《爱莲说》,但“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句子实在太过理性;又可能是来自徐志摩的《沙扬娜拉》,只是这句“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恰似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未免显得有点轻浮。
是的,我爱荷花,即便是在旧日的时光里翻拣荷花凋零的断章,我也要把她重新组合成一个清新的梦。今晚,月色很好,就“在若有若无的月影里翻拣最初的相遇,翻拣着你手掌里那些羞赧的相思。”我很感谢作者,让我遇见了《荷花,荷花》,让我可以欣赏到荷花“安静的站在一隅,幽幽的吐出荷花的香味。”才不用去梦里寻觅一朵荷花的踪迹。
也许,我的解读已经背离了作者的本意,荷花或者是作者心仪的女子,“水墨染风骨,亭亭自妖娆。”“从此就挂在我的眼角眉心,从此就住进了我的心底。”“荷花,你就是我十万波光里最惹人怜爱的那朵。”看到这里,只想祝福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了。
好吧,现在起,那朵让我们魂萦梦牵的荷花已经盛开,就让我们一如既往的去热爱吧。荷花,一直在我们梦里、心里摇曳,这就够了,不是吗?
【二】遇见你是一场宿命的跋涉
——读枫林溪语《爱已无痕【散文诗】外两首》有感
“遇见你是一场宿命的跋涉”,很唯美吧,是不是也会觉得很经典,并沉醉其中?其实,这样的句子在枫林溪语的《爱已无痕》里可以说俯首皆是。比如说:“你如风而来,融释了擦肩的邂逅。你如风而去,柔皱了一池斑斓。”“借一曲高山,与你共赴爱的城池。”“你却融释了我生命里最脆弱的心弦。”“在孤独中行走,碎了一地独白。”“而你,却在阳光的背后给了我温柔的一刀。”
也许吧,对于爱情我们都有各自的领悟,如果能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那该多好,一切都将完美无暇。可惜的是,世间并没有那么多的如果,两个相爱的人还是会因为不同的原因分手。当“你悄无声息的离去,带走了冬季最后一丝余温,从此我的世界如此的凄清寒凉,一地凌乱的花瓣静谧所有的灵动。”还好,“我”并没有因为“你”的决绝而心生恨意,痛过之后,“我”在想“如果遇见你是一场宿命的跋涉,我应感谢上苍对我的怜悯。”
很喜欢枫林溪语的这种表达方式,作者的文笔功夫也是上乘。总的来说,这个组章是很吸引眼球的,只是作者用了太多的华丽词句,反而让人觉得那份感情少了点真挚而多了些矫饰。
【三】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
——读山南菊《净土》有感
不知为什么,看完山南菊写的《净土》,我就想到了这句佛语“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
一个女人,安闲的端坐在窗前,一枝又一枝的修剪向日葵,然后插进花瓶。山南菊的画静美极了,向日葵纯净的明黄透着对生命的热爱,女人微微勾起唇,一股幸福的味道溢了出来。
这也是我想要的生活,我对自己说。
当繁华落尽,我们开始厌恶这个世界的喧嚣,“心灵的梵唱被拥挤的人潮淹没。”我们渴望安宁,于是希望“于偏僻的荒野,筑一间小屋,捡拾淌过心灵的音符。”
接下来,作者不遗余力地描写了在荒野小屋里我们可能感受到的美好,“几粒清脆的鸟鸣划破黎明的纱帘。”“满目的绿,渐渐漫上窗台,隔断了钢筋格子、汽车尾气、工厂黑烟……”“从花园里摘回几朵向日葵。”这是个有花有草的世界,这是个清清净净的世界,这就是我们向往的能洗涤灵魂的净土。
作者在最后写到,“一片安静的海,一片纯澈的海,一片幸福的海。我会终身在这里,守望这片海。”更有点睛之妙,突出了《净土》这个主题。
【四】梦想上场,孤芳自赏最心痛
——读红荆《梦想(组章)》有感
此刻电脑里播放着梅艳芳的《女人花》,一遍又一遍的读着红荆的《梦想(组章)》,不知什么时候,脸上就挂满了泪。
我是个十分感性的人,对红荆笔下的梦想竟感同身受,陷入了无语的地步。女人如花花似梦,女人“不止一次的想到你,想到那些花朵。”与其说女人是在想念爱人了,不如说是在同情自己。怜悯自己最美好的年华里,没有遇见一个正确的人,对于花儿来说孤芳自赏才是最心痛的事儿啊。
就算“再也找不到当初的誓言了,”那些“拉近的画面,有一些冷色调,却让人不得不怀想。”这就是女人,拿爱情当生命的全部,梦想很简单,只要在开花的季节遇见你,别出意外,一切按部就班就好。
只是当爱情遭遇种种磨难之后,女人还是没有放弃,还在“种植梦想,”一遍又一遍的询问“到时候我会盖一幢小木屋,那么,你会来吗?”
那么,你会来吗?女人朝朝暮暮地等候着有心人来入梦,当你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能不能协助女人完成她的梦想?
因为执着,所以心痛“往后的日子里,会有多少向往,在黑夜里滋生。”这样的向往终究是无奈,“发酵的总是那些还没有安顿好的记忆,贴近心间的声音。来自一个遥远的城市,在那里,守望花开花落。”被放逐的爱情还能回归原来的模样吗?
我不知道这样的回忆,是不是只有女人会有,“那朵花,被风吹落。满地的花瓣,多像你我的故事,抖落一地。华丽的舞台,却无法承载一个完美的结局。”当爱情走远,女人亦不能继续卑微,只是“形同陌路,会是怎样的一种心境,无法言说。”
【五】寻寻觅觅,彼岸青藤依旧
——读小弥漫《青藤》有感
在这炎炎夏日里,陡见得青藤二字,便心生凉意,透心的舒爽。于是我毫不犹豫的点击,准备阅读这篇由小弥漫写的《青藤》。大致一瞥之下,才发现这散文诗写得还有点长,九个小节,差不多两千字吧。在这个流行速食的年代,能让我静下心来阅读上千字的文章,全是因为引人遐想的青藤了。
于是,安下心来,静静地在作者的文字里寻觅青藤的身影。作者欲写青藤,开篇却是梧桐,让人心生疑惑,阅读的欲望却是更浓了。只是五段读完,还丝毫不见青藤的踪迹,只有作者被秋的萧瑟困扰着。“孤孤单单的我痴痴傻傻的仰望”梧桐的叶子冷而硬,“在秋的禅静”里叶落归根。因为初秋,我所看见的景色里只有成熟,“连暮色都被染了秋了颜色。”
到底什么时候才写青藤,作者似乎不急,只是娓娓的忆起了青涩的儿时,“生命的枝头总有青果成熟,一袭嗅到儿时的空气,乡音是另一条河流,少年的梦曾经枕在那条河上很多年。”读者也豁然开朗,原来作者的意图并不是着力描写一根令人心动的青藤。
青藤只是意象,每个人的心里都住着自己的青藤,那是青涩的童年、已经逝去的青春、一段青葱的岁月。这样的绿已经过了季节,叫我们去哪里寻觅?“邻家小妞爱情的红苹果,却没有带来我需要的绿。”作者感叹“为缠紧你,我已耗尽所有,一路奔波,一路追随,拒绝着哀伤,也只是缠绕着的一根小小青藤。”
“因为喜欢,所以中弹。”还好作者的老公为她买到了青藤,琉璃店里独一无二的花瓶和青藤,作者笑的同时,我们也笑了,只想在作者唯美的篇章中,祝福每一个心中住有青藤之人。
【六】此《听涛》非彼听涛
——读封期任《听涛》有感
在湘西凤凰有座山,曰听涛山,沈从文先生就长眠在那里。所以每次看见听涛两个字的时候,我最先想到的就是先生以及先生的为人,读完封期任写的《听涛》却又有另一种况味了。
“一种来自胸腔的意念,与起伏的涛声一起。”作者听涛,却听到了自己的心声,汹涌澎湃堪比浪涛阵阵。这是一颗渴望理解,向往自由的心。作者强调“每一个字节,都凝结了一种永不沉没的信仰。
每一个音节,都蕴藏了一种悠远而深邃的意境。”“这是一种生命蹦极的惊呼,这是一种沉闷中的呐喊。”可见作者是多么的希望能得到认同。“尽管这种声音那么弱小,它却穿透了海水的封堵,彰显一种独有的风采。”我想,作者能坚持下去的话,也一定会得到大家的认可。
这首《听涛》气势很足,读起来还是稍有点别扭,好些句子的比喻容易让人产生排斥的心里。比如说“像海鸥长出了腾飞的翅膀,掙断了海豚们无休的羁绊。”我们都知道,海豚是很可爱的动物,能被海豚羁绊,应该是件十分的开心的事,干嘛要学着海鸥长出翅膀飞走呢?这样比喻,终归是弱了些,使作者的感情表达的有些欠缺。如果作者的想象力再丰富些,意象更完美些,感情更强烈些,此《听涛》也会彼听涛一样——不朽。
【七】诗从来就没离开过
——读李新峰《我与一首诗的距离有多么远》有感
读完李新峰的诗,只想告诉他,诗从来就没离开过,一直伴在他的左右,当他逆水行舟,诗也在他的左右推着他走。
“偶有绽放的诗情,带来些许的欢欣,我的世界就明艳起来。我颓废的人生,便有了斗志,便受到鼓舞。”这便是诗的意义,诗人因为内心的丰富而使得眼前的世界变得更加的广阔。
一株虽不娇贵,确也清新的麦冬草,也能引发了作者深邃的思想,“笔会陷入了深深的悲伤。”用诗人的眼睛去看花朵、石头、月,所以“这一切都是造物主留在红尘里的美丽!”怀着诗心从梦中醒来,展开想像,抒发感情,站在了诗的意境里。我们也渐渐明了,原来诗是作者的朋友,孤独的时候,可以帮助他“沉静地守住心中的悲伤。”原来诗是作者的灵魂“很多时候,我与鲜活的文字融合在一起。”原来诗就是作者自己,“我敲打着键盘,会感到疼痛。”
总的来说,这首诗读起来贴近生活,充满了韵律美,内容充实,充分表达了作者复杂而微妙的精神世界,确实是首值得品读的散文诗。
【八】愿意用生命交换的真情
——龍如意《我再也动不了真情》有感
为什么会动不了真情,因为被伤过,体无完肤,还如何动真情?作者说的真情,可能是对某个姑娘付出的爱恋,也可能是对某项工作付出的激情,重点是作者的真情被“一场流言的火烧了”,世界空了,真情也没了,“只吟着昨夜的哀歌”熬日子。
作者站在了失意人的角度,用感性的诗句,把“我”的心态拿捏的十分精准。
首先,作者写我“心里堆满了沙砾和石头”,用沙砾的份量和石头的硬度来表现我的伤心,所以紧接着写像乌云一样散不开的愁绪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第二节,作者继续强调“我在你们面前是聋哑人,甚至没有五官”,聋哑人便不能与外界交流,没有五官便没有表情。我们可以试想想看,一个人不想听也不想说,甚至于面无表情,那只能是伤心欲绝,伤心的程度再次加深。
此篇文章的妙处就在于,作者十分用力的写伤心,并不单纯是为了表达“我”的苦闷心情,而是在苦闷中劝慰自己,进一步表白自己的心迹,“如果可以,把我的头颅变成白马驰骋在四季的疆土。还有我的眼睛,融化在雪山。”这是一段作者愿意用生命交换的真情,其珍贵程度可想而知,不知道你们被打动了没有,反正我是被感动了。
【九】韵味无穷,思想的魅力无处不在
——读朱荣兴《夏的思索》有感
此刻,外面阳光炽烈,读朱荣兴《夏的思索》,恰似炎炎夏日里饮了一杯冰镇美酒,既消暑又回味无穷。
在第一层里,作者先写青草拔节,“蓄意让它生出烈日下的清凉。”;再写“以一片草叶遮额,让火辣射线绿化。”丰富的想象,优美的用词,诗意倾泻而来,“使流淌的血脉依然,恍惚处在清凉地带。”让我忘却了炎炎夏日的酷热,在作者营造的闲适空间信步,
接下来,作者开始了一连串的思索。江水把我沉下去又推到浪尖,原来是以退为进;芦叶摘去一片又生一片,生生不息;远波里,分不清真船和芦船;长江的缺点是因为山压住了江;几个弯子,不过是历史的拐点……语言精辟,意味深远。
最后,作者更是大气磅礴的写到,“我把江水一层层翻阅,尽是犁过的岁月,喝一朵浪花,流进心田的土味。血色的基因,颠倒着调节这个夏天,刚吃的西瓜汁被冲刷得只呈一个个气泡。随一声长长的`回忆,变成零散的击键。顺势给了世界一个回车键。”使得整个篇章充满了灵气,令人赞叹。
【十】乡愁缘何而来?
——读知秋《乡愁,在路上》有感
什么时候起,乡愁这个词开始盛行?乡愁无边,但凡有过远离故土的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一个人在路上行走,难免迷失方位;”既然知道远方迷茫,为什么还要背井离乡?读《乡愁,在路上》的过程中我也开始了深深的思考。
作者一开篇就点明了故乡是个小山村,“迷人的夜色,几声蛐蛐儿叫就拉开了序幕;几处萤火虫就点亮迷失的雾色。”这里充满了原生态,单从风景的角度考虑,那定是十分曼妙的。只是“山村啊山村,病得不轻。房子咳嗽几声,就病病歪歪。”这样的山村已经留不住怀揣梦想的游子,贫瘠的山村实现不了游子想要的人生的价值。于是,“有多少人从这里走出,又有多少人回望过去?”
故乡纵然萦绕心头,有着让人千般舍不去的眷念,却始终留不住游子的步伐,我们热爱故乡,却不得不踏上了去远方的征途。“一个游子的心上布满了离殇。乡愁在路上,一直在路上,在路上迷失了方向,追求空幻的梦想。”这是一份多么无奈的愁绪啊。
在作者层层递进的描述中,我也渐渐明晰,故乡就是拽着风筝的那根线,无论风筝飞多远、飞多高,故乡也一直在默默的关注着,因为故乡有我们的亲人,那是一份难舍的亲情,是剪不断的思念,是血浓于水的深情,是今生今世的命中注定。
【十一】踩在青石板上的韵律你听得见
——读魔泡泡《小街小巷》有感
我刚从洪江古城回来,那种高跟鞋踩在青石板上的韵律还依稀在耳边,我不知道魔泡泡喜欢的小街小巷是不是那个样子的,但我是喜欢的,虽然古城的墙已经很班驳,但平整的青石路面却干净的很,即便达不到一尘不染的地步,却也让人觉得内心有股暖流,只想跟着那青石铺成的路一直走,一直走。
魔泡泡说:“现代的街巷很宽敞,很直,挡不住大雨的清洗。”“现代的街巷很宽敞,也很平整,是太阳底下一面反光的玻璃窗。”是啊,现在的街巷宽了、敞了、直了、平了,却也没了小街小巷的韵味,只是太阳底下一面反光的玻璃窗,那种折射出来的光线是会刺伤眼睛的,你还会喜欢吗?
所以啊,魔泡泡说:“我还是喜欢小街小巷,带着古旧色彩的小巷。”“这里没有尾气,不用给汽车让道,青藤,青色的苔藓,让我很安宁。”在这里,魔泡泡用她那单纯而童贞的思想给我还原了一个印象中的古城,我仿佛看见了她故意在石板路上大力踩踏的模样,又仿佛看见她一步一步小心前进的模样。只因为在小街小巷里,她根本无须担心来往的车辆,想癫狂就可以癫狂,想沉思就可以沉思,小街小巷纯粹到就是简单的人行道,不用担心安全也不用担心危险,小巷至始至终就是一副让人迷恋的模样。
魔泡泡的诗读完了,才发现她是个爱憎分明的孩子,她大声地对外界宣布:“我怕这样的街,我怕这样的城。”直到有一天,她不小心走进了一条小巷,一条还没被撤迁的古旧小巷。她还在担心“我还能在这里保存多久这样的怀旧,尾气已经要强行进入这里了。”
好吧,就让我们一起闭上眼睛聆听吧。听一听青石板上的韵律,然后想一想,你向往的是什么?留恋的是什么?是不是真的要在“小巷外,旧墙外,急着成就钢铁机器人。”
【十二】田地是爷爷一辈子的守望
——读康语惠的《爷爷 . 田》有感
康语惠的《爷爷 . 田》起句干净,明快,直奔主题。“爷爷是田。田是爷爷。”一句话就点明了爷爷的身份是农民,画面感随之而来,我由此想到了小时候学过的那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应该正是爷爷的生活常态,是爷爷每天的生活写照。
“爷爷把自己围了起来,用田埂。在里面反反复复耕着春秋。托着祖辈的衣钵盛满晨昏。”爷爷有着所有农民共有的最朴素的思想,把辛勤耕耘看成了唯一的希望,爷爷舍不得吃穿把进城玩耍也当做了奢望,目的只是希望给孙儿们耕耘出一番新天地。爷爷守望着田地,日夜劳作,慢慢变老,“绳子,落了灰尘,挂在蛛网弥漫的年有韵律屋后。犁,卧在地头,宿在荒草里,与虫子一起念叨着那头老牛。”只是爷爷的心依一直挂在田里。“老了的爷爷下了楼。摸一根拐杖,在夕阳里四处寻拨那一块田。只找到了一个画着裂纹的碗。爷爷倚着拐杖,眯起苍黄浑浊的眼。”
整首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韵律美,是一首经得起咀嚼的诗。只是后段稍微弱了些,如果能强调一下田在爷爷心中的份量那就更好了。
【十三】叶落归秋,花生满路
——读踏雪《叶语》有感
在《叶语》里,作者把自己化身为一片小小的绿叶,“透过返青的枝条,露出羞涩的肢体。”让我们体会到了诗情画意的美。紧接着,作者写道,“我就是一片绿叶,一片已走得很远的绿叶,一片已很疲惫的绿叶,一片已开始思念故土的绿叶……”点明了他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 我看到了故乡,看到了小河边那棵生生不息的老树,看到了那虽已苍老却依然坚强的晃动着的千万枝条,仿似母亲千丝万缕的思念,召唤着远方的游子。我看到了遒劲的躯体上刻上的那岁月的记忆,还有我童年单瘦而调皮得影子……”
第二层里作者用了一连串的看见了,再一次加深了读者的认识,激起了读者的共鸣。使得那种游子归乡的愿望更加的迫切,也更加的符合情理。
第三层,作者强调了是“奔波在钢筋混凝土的城市,”“房子越来越大,而最后属于自己的那一方土地却越来越小……”表露出了一种空虚和无奈的思想。
这样也就自然而然的引出了第四层的感慨,“我就是一片叶子,一片随风飘零、随遇而安的叶子;一片眷恋着故乡泥土的叶子;一片写满人生诗行的叶子。无论我飘得多远多高,终究会化身泥土,融入在母亲的怀抱里,再获新生。”
最后,让我用元曲里的这句:“叶落归秋,花生满路。”做为结束吧,祝福作者早日回到故乡,回到母亲的怀抱。
【十四】给我一个爱你的勇气
——读心旷《月河,情花开了》有感
一个好作品也要懂得推销,题目就是最好的招牌,《月河,情花开了》这首诗的题目就很吸引读者。月河,听起来就是个美丽的地方,在这里,注定会上演一场美丽的爱情故事。情花开了,让人想到了杨过和小龙女,问世间情为何物,缠绵悱恻,令人动容的爱情故事也是所有人都向往的。
诗的第一层,作者由家乡桔园里的一群姑娘,引出了一个 “结着幽怨撑着油纸伞的丁香姑娘”,这个女子诗一样的美好,于是“我”爱上了她,让“我”有了一份“难以割舍的牵挂”,所以“我”想“披着月光骑着白马” 与她“划着轻舟看红霞”成为她的白马王子。
爱情就是这样需要勇气,因为爱了,就会做出很多不寻常的举动来。于是,作者在第二层里,顺理成章的写到“我”踏上了征途,抵达了杏花村。“天空洒了点儿花瓣雨,风微微凉。客栈里的灯,水莲曲一支接着一支盛开。”这是个十分浪漫的夜晚。白马乏了饿了睡了,其实“我”也很累了,独酌之后,在一轮月光里,“我”开始做起了相思梦,梦见了幽怨的丁香姑娘,并和姑娘谈起了月亮河,以及月河里蓝色小调,和“我”对姑娘的浪漫爱意。
第三层,作者继续展开想象的双臂,写“我”终于抵达了月亮河,“看见星星都开成了一朵朵水灵灵的花。”在这里“我”对着月亮河诉说自己对姑娘的相思,把“把写在花瓣的七十七首情诗,随七十七粒红豆一起丢进月河。”月亮河接纳了一切,生出一圈圈优美的涟漪。整首诗营造出了一个非常优美的意境,让人流连忘返。但凡读过诗的人,定会在心里默默夸赞“我”的勇气,会打心眼里祝福“我”的表白能得到恰当的回应。
整首诗首尾相连,充满了绮丽的色彩。特别是最后一句,“七秒后,就恢复了宁静。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耐人寻味。
【十五】总有一抹温暖会浸入心灵
——读高原的《写在寒地黑土(组章)》有感
好的文字是可以一读再读的,高原《写在寒地黑土(组章)》就是这样,值得我们一读再读,慢慢品味。
作者的笔触很轻,诺大的北方,他只选择了一枝红梅,一汪春水,却让我们跟随着他的脚步走进了寒地黑土,这里是作者的故乡,是作者栖息灵魂的地方,作者用诗意的语言极尽赞美之词,那是一份发自内心的,对这片土地最深沉的爱意啊。
“因为我知道她就坐在春天的上方。她的妩媚不过是和春天招一招手,在季节的移交书上盖上猩红的印章而已。”多丰富的想象、多美的句子啊,这种暖便是作者对故土由衷的热爱。
“春水的影子也是洁白的。晶莹剔透不仅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生的操守。”作者写水的洁白,写水的晶莹,更多的却是想唤醒人们注意环境保护,面对着一些无能为力的事,作者渴求“黑黝黝的土地上,树立起五颜六色的旗帜,你还会闻嗅到稻香、花香,以及许许多多不知名的香。”
我想这也是作者最后要表达的思想,只有把对故乡的这份暖意溶进心灵,才会自觉的保护家园、爱护家园、改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