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东古邑,华夏明珠,
山水名区,文化之邦。
东濒大海,波涛浩瀚,
西毗丘陵,烟云苍茫,
北界嵊甬,逾大桥而近苏沪;
南依雁荡,邻温州则连闽疆。
美哉台州,海上名山,
美哉台州,佛宗道源。
天台秀景,峰凸壑凹;
仙居仙境,瀑飞溪鸣。
六代帝王,赐名物于括苍洞;
一代诗仙,吟佳句于赤城山。
缘结唐诗,才士纷来慕山水;
掷地金声,孙绰一赋烁古今。
天台佛影,遥承南宗之脉;
石壁经文,上溯西祖之心。
国清寺梵音缭绕,香客络绎;
神仙居仙气缥缈,游人逍遥。
石梁飞瀑,喷雪撒珠,
石塘渔村,错落有致,
桃渚古城,铭刻戚公抗倭之壮举;
江南长城,尽现伟岸蜿蜒之雄姿。
桃江十三渚,田畦凝碧,
方山南嵩岩,峰峦蓄翠,
划岩山观瀑,耳能闻雷;
景星岩望月,手可摘星。
锦绣黄岩,别有洞天,
浓缩历史,满壁飞仙。
长屿硐天,世界罕见,
大陈岛称,
“海上明珠”,
大鹿岛为,
“东海翡翠”,
两岛相映,呈娇竞美。
大地岩雕,造形奇特;
海滩拾贝,平添逸趣。
佛山海城洞,无一不秀;
海上仙子国,景非浮夸。
山水浙江,于斯为盛焉!
铁皮石斛,誉中华之仙草;
云锦杜鹃,炫满目之丹红。
黄岩蜜橘,色、香、味”之三绝;
仙居杨梅,汁多味而酸甜。
楚门文旦,誉华夏之奇果;
天台笋茹,称绿色之食品。
三门青蟹,热销华东;
临海麦虾,风靡江南。
市树樟树,谓参天之古木;
市花梅桂,透清香之双馨。
民间文化,异常丰富,
地域特色,十分鲜明。
天台佛学,南宗道学,
民俗儒学,山水文学,
声震海内,名扬中外。
“三盘铳”,表演丰富,
“莲子行”,曲调优美。
黄沙狮子,武舞一体;
无骨花灯,华夏一绝。
大田板龙,制作精巧;
临海词调,古韵悠扬。
仙居下汤村,翻开先民七千年之篇章;
玉环三合潭,蕴藏商周干栏式之奇构。
大溪王城,考古探秘东瓯国;
章安古港,孙吴大将征夷洲。
临海龙兴寺碧瓦丹甍,赫然大唐风轨;
府学大成殿轩敞恢宏,堂皇儒家气象。
旧仙真名山称十大洞天,台得其三;
新千年大陆第一缕曙光,温临成双。
华顶峰高万八丈,极目可眺空蒙浩渺之沧海;
括苍周围三百里,逶迤绵接三州七县之桑田。
石梁横空,千秋泻万斛飞瀑;
赤城丹崖,朝暮映七彩栖霞。
韦羌山险绝云霄,壁上留蝌蚪文字;
仙岩洞灵奇变幻,石窟建文山忠祠。
椒江为海港新城,地理优越;
路桥为商贸集市,万贾云集。
黄岩为蜜橘之乡,风光旖旎;
仙居为世外桃源,景色宜人。
天台为南宗祖庭,山水神秀,
临海为海滨邹鲁,文化昌荣。
温岭是高橙之乡,故迹荟萃,
三门是青蟹之乡,水产丰富。
玉环是东海门户,文旦之乡;
市区县并驾齐驱,锐意奋发。
黄金海岸,锦绣之乡;
扶摇直上,再铸辉煌!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其浪漫主义的代表作;他的创作特色在这首诗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该诗作于天宝四年。诗人于天宝三年被排挤出长安后,经梁、宋,到达齐、鲁。当他由东鲁又要南下吴、越时,写了这首诗留别山东的朋友。所以诗题一作《别东鲁诸公》。“梦游天姥吟”是就诗中所写内容自拟的乐府歌行题目,“留别”是点明诗为赠别之作。留别而出之以梦游天姥,在赠别诗中便显出别开生面的意味来。据志书记载:天姥峰在台州天台县西北,就是今浙江天台西北。它同天台山相对,峰峦孤出峭立,下临
全诗可分成三段:
自首句至“对此欲倒东南倾”为第一段。写梦前,梦游天姥山的缘由。从战国以来,就相传东海中有三神山。战国时燕、齐之主和秦始皇都曾派人入海相求,自然毫无结果,因为它本是不存在的东西。诗人把它拉来做陪衬,创造了一个跌
“我欲因之梦吴越”至“失向来之烟
既然是梦,那就多变幻而神奇。梦是虚境,山是实境,诗人使虚实交织,似幻似真,逐次展现出迷离引人的境界。“我欲因之梦吴越”。“因之”指因借越人的谈论天姥。“梦吴越”指梦中由山东向吴越驰去。“一夜飞度镜湖月”。诗人一夜之间,在月光下,飞越了镜湖。镜湖在今浙江绍兴,是从山东到天姥所经之路,因此过镜湖有似真,一夜飞度则为幻。“湖月照我影,送我至
接着写“游天姥”,先外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半壁”指半山腰。神话传说东南桃都山有桃都树,其高大异常,枝与枝相距三千里,上有天鸡。日出先照到此树,天鸡遂呜,然后天下群鸡方叫。因为山高,半山就看到梅上日出,天鸡已开始啼叫,将神话组织入诗,更添神异色彩。半山腰处已经看到大海日出,又传来天鸡的啼声。大家想一下,“半壁”尚如此雄伟壮观,那“绝顶”当如何?
(梦境展开,胜景之一)再看山的实景,首先是洞天外:“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巳暝”。“暝”指天黑。这些静景雄伟陡峭已使人迷醉,由于山路曲折盘旋,没有一准方向,一路上或迷赏名花,或倚石休歇,不觉之间已是夜幕降临时刻。下面由静写动,由看到听,突出山的惊险景象:“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咆”是野兽怒吼声。“熊咆龙吟”是形容“岩泉”即涧水的声音。“殷”形容声音震天。“栗”是感到惊惧而发抖。“层巅”指峰顶。 “熊、龙、岩、泉、巅”景象险怪,通过一咆一吟,显示惊心
(洞天外梦境变幻,胜景之二)描绘洞天仙景:“云青青兮欲雨,水淡淡兮生烟。” “青青”形容雨云浓黑。“淡淡”是水波闪动的样子。“烟”指雾气。先写神奇之境将要出现时的预兆变化,黑云在脚下,青青含雨欲滴,岩泉瀑水则笼罩在夜雾中。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
(梦境高潮,胜景之三)这是个令人神往的地方。至此,诗人的想象已推到高峰。洞天是极乐世界,诗人向往之乐土,追求之理想。我们说李白在不得意时,往往通过这样的境界来表现自己的人生追求。然而,这毕竟太虚幻了,到头来还是觉醒。诗人以“忽魂悸以魄动,
一、想象丰富而奇特,夸张大胆,而不失险怪。
古人说:言而不文,行之不远。诗歌,尤其需要想象。在《梦游天姥吟留别》里,诗人展开想象的翅膀,驰骋在一个奇特的艺术境界中,创造了一个迷离恍惚、雄苛壮丽的美妙意境,使人目
李白诗歌的意象往往是超越现实的。诗人对现实生活不作过细的描写,而是驰骋于广阔的空间,穿插于历史、神话、梦境、幻境和大自然的景物,捕捉许多看来似乎无联系的意象,构成一幅幅惊心动魄的图画,表现跌
二、别具匠心的构思。
《文心雕龙·章句》在论及文章的结构时说:“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这是就文章的一般结构而言。然而诗歌的结构不同于一般的文章。它可以按照诗人感情的需要,进行大幅度的跳跃。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突破了一般留别诗“有别必怨,有离必伤”的.陈规俗套,全然不写惜别之情,而是借“别”抒怀,另有寄托,写成一首惊心动魄、众音
诗人写神仙世界的美好,正是为了反衬现实社会的恶浊;写自己对仙境的向往,正是为了表现对尘世的憎恶。淋漓挥洒、心花怒放的诗笔,写出了诗人精神上的种种历险和追求,仿佛诗人苦闷的灵魂在梦中得到真正的解脱。正是由于这种别具匠心的构思,使得全诗内容丰富曲折、奇谲多变,形象辉煌流丽、缤纷多彩,从而构成了全诗浪漫主义的华赡情调。
该诗虽分成三段,然而彼此关联,不可分割,不仅自始至终,“以气为主,以自然为宗”一气呵成,浑然一体;而且每两段之间都以关键性的诗句作为纽带,加以绾合。例如第一、二段之间,用“我欲因之梦吴越”来承接上文:二、三段之间以“失向来之烟
三、句式参差,节奏缓疾相间。
诗歌和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古代诗歌的语言讲平仄,讲押韵,都是为了创造抑扬顿挫的节奏,以供合乐和应歌。《梦游天姥吟》中这个“吟”字,就是古代长篇歌行的一种诗体,乐谱虽已失传,然而我们今天吟诵起来,仍然感到一种节奏铿锵的音乐美。在平仄上,它不像近体律诗那样严格,句法也没有那样整齐,更不讲究对仗的工稳。在押韵方面,它不是一韵到底,而是换了九次。每一次换韵,都形成一个明显的节奏,在感情上表现—个顿挫,两句一换韵的,显得节奏急促,如“我欲因之梦吴越”二句;多句一换韵的,显得音调舒徐,如“送我至
本篇在句法上也有鲜明的特点:全诗以七言为主轴,错以四、五、七、九言长短句式。有散文式的句式,也有楚辞体的句式。长歌永言,语气荡漾,读之有回肠荡气之效;有的甚至三句构成一个小段,全不讲求对仗,如“别君去兮何时还”三句便是如此。由于其中有—个单句,在音节上造成不稳定感,于是下面二句就夸口而出,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量。由于韵脚的不断变化,句子的长短不一,便形成快慢不同的节奏,起伏跌
四、思想艺术的高度统—。
即使李白作品读得不多,也都知道“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两个警句,它表现了李白蔑视权贵、向往自由的高尚品格,是对封建制度的强烈反抗。中国古典诗歌有一个比兴的传统,在景物描写中讲究寄托,《梦游天姥吟》也是一样。清人陈抗说:“太白被放以后,回首蓬莱宫殿(借指唐代宫殿),有若梦游,故托天姥以寄意。”(《诗比兴笺》)并且解释说“首言求仙难必,遇主或易”“身登青云梯”以下是指“金銮召见”,醉草吓蛮书;“忽魂悸以魄动”以下是说“一旦被放,君门万里。”至于“安能”二句,乃是对高力士之淹表示嗔怒,这一切当然不必指实,但作为作品的主旨是贯串全篇的,只不过是到了篇末作了直截了当的抒发。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形式很难截然分开。请注意,该诗写的是诗人的主观世界,它不是那对现实的描写。思想渗透形象,形象展示思想,两者融合无间,表现了思想艺术的高度统一,这是《梦游天姥吟留别》主要成就所在。
(第一首)
春光邀我步云端,翠绿屏围一水连。
古木层层迎远客,重峦隐隐泻飞泉。
朝天神笔描三阙,枕月佳人梦万年 。
回首苍茫无限意,青峰错落夕岚间。
(第二首)
谷秀峰奇传有仙,心存巧幸欲逢缘。
缆车刚过飞天险,栈道又惊深涧悬。
神在无中生幻觉,客迷富氧润心田。
风光都说这厢好,劲鼓翁婆争向前。
(第三首)
天上人间神仙游,云海松涛群峰秀,
将军遥望美人睡,神笔一挥醒狮吼。
清奇险幽飞泉流,步云天梯栈道走,
神州航母观音佑,南天-顶撼九洲。
(第四首)
幽谷重峰赴眼前,方知此地适居仙。
银河倾倒常垂壑,神笔削来可画天。
涧底层林飞彩鸟,崖间幽洞起青烟。
诚思修业深山里,相伴云泉一万年。
(第五首)
云舒仙岭望无端,气贯天崖惊道难。
轮廓岚烟弥壮阔,层林葱郁洒波澜。
登梯半壁家何在?横渡双峰铁索寒。
蝌蚪篆书承古意,战国岩画傲然还。
(第六首)
雾绕空山九曲肠,神工鬼斧费思量。
双峦架日三分短,椽笔画天一线长。
羞女飞云添火热,瑶池碎玉溅冰凉。
莫愁得道无甲子,报晓金鸡欲放腔。
(第七首)
人说仙居风景好,奇禽异兽隐神家。
双峦拱日穿迷雾,一柱飞天舞彩霞。
万仞青峰争险峻,千寻白练斗芳华。
扶摇云路陟琼阁,幽曲涧泉奏乱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