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优美句子 > 描写鹧鸪天的优美句子 正文

描写鹧鸪天的优美句子

时间:2025-05-14 17:57:56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心情悲凉,产生了随遇而安的思想。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宋代: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释

⑴鹧鸪天:词牌名。

⑵林断山明:树林断绝处,山峰显现出来。

⑶翻空:飞翔在空中。

⑷红蕖(qú):荷花。

⑸古城:当指黄州古城。

⑹杖藜 :拄着藜杖。杜甫《漫兴九首》其五:“杖藜徐步立芳洲。”藜:一种草本植物,这里指藜木拐杖。

⑺殷勤:劳驾,有劳。

⑻浮生:意为世事不定,人生短促。李涉《题鹤林寺僧舍》:“偶经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译文

远处郁郁葱葱的树林尽头,有耸立的高山。近处竹林围绕的屋舍边,有长满衰草的小池塘,蝉鸣缭乱。空中不时有白色的小鸟飞过,塘中红色的荷花散发幽香。

在乡村的野外,古城墙的近旁,我手拄藜杖慢步徘徊,转瞬已是夕阳。昨夜天公殷殷勤勤地降下一场微雨,今天又能使漂泊不定的人享受一日的爽心清凉。

赏析

此词上片写景,下片刻画人物形象,描写人物的心理状态。开头两句,作者以推移镜头,由远而近,描绘自己所处的特殊环境:远处有郁郁葱葱的树林,树林尽头,有座高山清晰可见;近处,丛生的'翠竹,象绿色的屏障,围护在一所墙院周围。这所墙院正是词人的居所。靠近院落,有一池塘,池边大约由于天旱缺水,满地长着枯萎的衰草。蝉声四起,叫声乱成一团,令人烦躁不安。在这两句词中,竟然描写出林、山、竹、墙、蝉、草、池塘七种景色,容量如此之大,在古典诗词里也是不多见的。这里呈现的景象,跟词人熙宁十年(1077)任徐州知州时所描写的景象迥然不同。那时作者写下的词句是:“麻叶层层檾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那是一种奔腾奋发、蒸蒸日上的景象。而“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则完全是一种杂乱、衰萎的景象,显得苍白无力,缺乏生机。词人为何会描写出此等景象呢?原来,词人在徐州任知州时,政绩卓著,深得民心,所以他当时写的词作,充满着积极奋发的精神。后来,他受到打击,被贬到黄州,充任团练副使,处境十分艰难,才能无从施展,被迫过着隐退生活,所以心情苦闷,精神不振。这就无怪乎他的词章变得这样凄清苍凉了。

三、四两句,含义更深邃。从词句上看,这两句描写得比较优美:在广阔的天空,不时看到白鸟上下翻飞、自由翱翔,满池荷花,映照绿水,散发出柔和的芳香。意境如此清新淡雅,颇有些诗情画意。“红蕖”,是荷花的别名。“细细香”,是说荷花散发出的香味不是扑鼻的浓烈香气,而是宜人的淡淡芳香。如果不是别的原因,这样的境界的确是修身养性的乐土。然而,对于词人来说,他并非安于现状,有心流连这里的景致。他虽然描绘出白鸟翻空,红荷照水的画面,但这和他倾心欣赏杭州西湖那种“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美丽景色,是不能相提并论的。透过这样一幅画面,读者能够隐隐约约看到词人那种百无聊赖、自寻安慰、无可奈何的心境。词的下片,作者又用自我形象的描绘,作了生动的说明。

下片前三句,是写太阳在即将落山的时候,词人拄着藜杖在村边小道上徐徐漫步。这是词人自我形象的写照。但他表现的究竟是怎样的形象呢?是老态龙钟,还是病后的神态?是表现自得其乐的隐者生活,还是百无聊赖、消磨时光的失意情绪?读者仔细玩味,自然会得出正确的答案。

最后两句,是画龙点睛之笔。词句的表面是说:天公想得挺周到,昨天夜里三更时分,下了一场好雨,又使得词人度过了一天凉爽的日子。“殷勤”二字,犹言“多承”。细细品评,在这两个字里,还含有某些意外之意,即是说:有谁还能想到几经贬谪的词人呢?大概世人早已把我忘却了,唯有天公还想到我,为我降下“三更雨”。所以,在“殷勤”两字中还隐藏着词人的无限感慨。“又得浮生一日凉”,是词中最显露的一句。“浮生”,是说人生飘忽不定,是一种消极的人生哲学。《庄子·刻意》篇说:“其生若浮,其死若休。”苏轼的这种消极思想,就是受庄子思想的影响。“又得浮生一日凉”中的“又”字,分量很重,对揭示主题,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表现词人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地消磨岁月的消极情绪。

总观全词,从词作对特定环境的描写和作者形象的刻画,就可以看到一个抑郁不得志的隐者形象。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抒发自己雨后得新凉的喜悦。提供了苏轼《鹧鸪天》鉴赏及阅读训练答案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作者: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鹧鸪天》鉴赏

此词上片写景,下片刻画人物形象,描写人物的心理状态。开头两句,作者以推移镜头,由远而近,描绘自己所处的特殊环境:远处有郁郁葱葱的树林,树林尽头,有座高山清晰可见;近处,丛生的翠竹,象绿色的屏障,围护在一所墙院周围。这所墙院正是词人的居所。靠近院落,有一池塘,池边大约由于天旱缺水,满地长着枯萎的衰草。蝉声四起,叫声乱成一团,令人烦躁不安。在这两句词中,竟然描写出林、山、竹、墙、蝉、草、池塘七种景色,容量如此之大,在古典诗词里也是不多见的。这里呈现的景象,跟词人熙宁十年(1077)任徐州知州时所描写的景象迥然不同。那时作者写下的词句是:“麻叶层层檾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那是一种奔腾奋发、蒸蒸日上的景象。而“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则完全是一种杂乱、衰萎的景象,显得苍白无力,缺乏生机。词人为何会描写出此等景象呢?原来,词人在徐州任知州时,政绩卓著,深得民心,所以他当时写的词作,充满着积极奋发的精神。后来,他受到打击,被贬到黄州,充任团练副使,处境十分艰难,才能无从施展,被迫过着隐退生活,所以心情苦闷,精神不振。这就无怪乎他的词章变得这样凄清苍凉了。

三、四两句,含义更深邃。从词句上看,这两句描写得比较优美:在广阔的天空,不时看到白鸟上下翻飞、自由翱翔,满池荷花,映照绿水,散发出柔和的芳香。意境如此清新淡雅,颇有些诗情画意。“红蕖”,是荷花的别名。“细细香”,是说荷花散发出的香味不是扑鼻的浓烈香气,而是宜人的淡淡芳香。如果不是别的原因,这样的境界的确是修身养性的乐土。然而,对于词人来说,他并非安于现状,有心流连这里的景致。他虽然描绘出白鸟翻空,红荷照水的画面,但这和他倾心欣赏杭州西湖那种“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美丽景色,是不能相提并论的。透过这样一幅画面,读者能够隐隐约约看到词人那种百无聊赖、自寻安慰、无可奈何的心境。词的下片,作者又用自我形象的描绘,作了生动的说明。下片前三句,是写太阳在即将落山的时候,词人拄着藜杖在村边小道上徐徐漫步。这是词人自我形象的写照。但他表现的究竟是怎样的形象呢?是老态龙钟,还是病后的神态?是表现自得其乐的隐者生活,还是百无聊赖、消磨时光的失意情绪?读者仔细玩味,自然会得出正确的答案。最后两句,是画龙点睛之笔。词句的表面是说:天公想得挺周到,昨天夜里三更时分,下了一场好雨,又使得词人度过了一天凉爽的日子。“殷勤”二字,犹言“多承”。细细品评,在这两个字里,还含有某些意外之意,即是说:有谁还能想到几经贬谪的词人呢?大概世人早已把我忘却了,唯有天公还想到我,为我降下“三更雨”。

所以,在“殷勤”两字中还隐藏着词人的无限感慨。“又得浮生一日凉”,是词中最显露的一句。“浮生”,是说人生飘忽不定,是一种消极的人生哲学。《庄子·刻意》篇说:“其生若浮,其死若休。”苏轼的这种消极思想,就是受庄子思想的影响。“又得浮生一日凉”中的'“又”字,分量很重,对揭示主题,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表现词人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地消磨岁月的消极情绪。总观全词,从词作对特定环境的描写和作者形象的刻画,就可以看到一个抑郁不得志的隐者形象。

《鹧鸪天》阅读练习答案

(1)这首词上片写的是 (季节)雨后院落周围 的景色。

(2)有人认为这首词体现了作者被贬黄州之后苦闷、抑郁的心境,也有人认为本词表现了作者贬居黄州后自得其乐的隐逸生活。请结合下片中刻画的人物形象及表现手法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1)夏末(秋初),幽狭淡雅(清新)

(2)①苦闷、抑郁的心境下片写太阳在即将落山的时候,词人拄着藜杖在村边小道上徐徐漫步。最后两句画龙点睛,词句的表面是说:天公饶有情意似的,昨天夜里三更时分下了一场好雨,又使得词人度过了一天凉爽的日子。“殷勤”二字,运用拟人手法,说天公殷勤送来凉雨,却含有自嘲的酸辛,隐藏着词人的感慨。“又得浮生一日凉”中,“凉”,双关,既指天气凉爽,又指生活无聊,“浮生”,是说人生飘忽不定,是一种消极的人生哲学。“又”字,分量很重,对揭示主题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表现词人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地消磨岁月的消极情绪。刻画了一个抑郁不得志的隐者形象。

②闲适、自得其乐下片写作者太阳西下时手拄藜杖缓步游赏,表现他自得其乐的隐逸生活。这三句似人物素描画,通过外部形象显示其内心世界。最后两句,是画龙点睛之笔。词句的大意是:天公饶有情意似地,昨夜三更时分下了一场好雨,使得他又度过了凉爽的一天。“殷勤”二字,是拟人化手法。两句抒发了作者乘兴游赏的自得其乐、盎然喜情。

描写诗词的唯美句子

1、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3、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王冕《白梅》

4、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5、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6、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7、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

8、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9、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10、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己《早梅》

1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1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13、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李白《怨情》

14、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15、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

16、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王冕《墨梅》

17、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杜耒《寒夜》

18、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张旭《桃花溪》

19、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20、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21、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黄巢《题菊花》

22、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23、为赋新词强说愁。——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24、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25、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xx《卜算子·咏梅》

26、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

27、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

28、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xx《卜算子·咏梅》

29、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30、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李商隐《赠荷花》

31、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32、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张旭《桃花溪》

33、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王维《田园乐七首·其三》

3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35、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6、槛菊愁烟兰泣露。——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37、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38、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39、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徐俯《春游湖》

40、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41、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锦瑟》

42、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张籍《秋思》

4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4、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45、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

46、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47、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48、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49、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苏轼《定风波·三月七日》

50、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51、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

52、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53、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54、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其一》

55、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56、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57、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58、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59、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五》

60、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61、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62、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63、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64、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65、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66、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67、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68、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69、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xx《卜算子·咏梅》

70、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71、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刘著《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72、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73、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74、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75、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风波·三月七日》

76、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77、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

78、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风波·三月七日》

79、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80、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

81、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辛弃疾《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

8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83、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84、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85、乡梦不曾休,惹甚闲愁?忠州过了又涪州。——左辅《浪淘沙·曹溪驿折桃花一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