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 shi liao
【意思】:做建筑、筑路、雕刻等材料用的岩石或与岩石相似的物质,包括天然石料(如花岗石、石灰石)和人造石料(如人造大理石、水磨石、剁斧石)。
石料造句:
1、工业废料、腐锈的钢管、废弃的铁块、木料与石料是他雕塑的主要原料。
2、那时候孟斐斯大部分都被遗弃,并成为了周围城池的石料供应源地。
3、海洋生物的化石嵌在石壁上,在一块腐烂的泥土里我们找到了一块马蹄铁。这是几世纪前一匹在这里搬运石料的马留下的遗物。
4、差不多到了1917年,石料切割机和建筑抛光器的兴起宣告了这美国石刻艺术的`短暂兴盛期已然完结。
5、古老的谷仓和鸽子房是用当地的石料建造的。屋顶用瓦铺就,而地面是瓷砖打造。
6、接着到了1966年,博物馆新建了弗里达希夫沃伯格纪念雕塑园来展出其中约200件用石料、红土和铁块制成的作品。
7、直到二十世纪,这些大矿洞和隧道还在开采建筑石料。
8、在巴黎南部200公里以外的勃艮第森林地区,一座名为Guedelon的城堡正在建设之中。图中的马车是工地运送石料的交通工具。
9、但从那以后,这个每年可开采几百吨石料的地方变成了农民们的蘑菇种植园。
10、可是,就在这时,山区的那个石匠却见广缘和尚上门来催运石料。
11、市民王先生装修新房,用了不少大理石,然而,近来他发现,自己买来的石料竟是染色的。
12、其二,长城建筑在险峻的山脉之巅,在没有现代化机械的古代,人们是如何将数量如此之大的石料、砖瓦和石灰搬运上去的呢?
13、相当于石料生产线和制砂生产线的结合。
14、燧石是当地的建筑石料,全然不显坚锋,却带着柔和的灰色,与许多村舍上爬满的粉红、嫩黄、大红的玫瑰,正是完美的映衬。
15、他们的主要工作主要是:钻孔采油和气体开采,或者开采矿物、石料、沙子和沙砾。
16、本文对填筑体的工后沉降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探讨,验证了高填方填筑体应优先采用石料的结论。
17、石料作为一种填料,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工程实践,尤其是在公路路基工程中。
18、狭义的宝石则专指可用于制作贵重首饰的石料。
19、你看它的石料。
20、摆放块石时,石料应大面向上,缝隙相互错开。
21、其它瓦、石板、砖及其类似品,水泥制、混凝土或人造石料制,不论是否加强者均在内。
22、端锚,水泥制、混凝土或人造石料制,不论是否加强者均在内。
23、钢渣,作为一种工业废渣,具有和天然石料一样的强度和具有微膨胀性,已慢慢在道路建设中投入使用。
24、料丝灯在国内更著名,假玉、宝石和珍珠,也能配合特种石料烧出,十分逼真。
25、建筑或土木工程用预造结构组件,水泥制、混凝土或人造石料制,不论是否加强者均在内。
26、建筑用砖块和砖,水泥制、混凝土制或人造石料制品,不论是否加强者均在内。
27、其他竞争性材料如石料、砖、金属和塑料管都是从易被竭尽的矿产资源中提取的。
我的家乡泰顺廊桥作文【1】
我的家乡在泰顺,那里的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空气宜人,特别是每年放暑假我们一家人都喜欢回泰顺避暑,晚上睡觉都不要开空调,可舒服了!
说起泰顺最美的是我们泰顺的廊桥,具历史调查,泰顺境内保存完好的唐、宋、明、清代的木拱廊桥共有30余座,其数量之多、工艺之巧、造型之美以及与周边的环境之和谐,在世界的桥史上称一绝,是《清明上河图》中虹桥结构再现,座座廊桥如瑰宝般镶嵌在群山之间,引起了国内外专家的关注,同时也迎来了泰顺特色旅游的热潮。
我去过最多的就是泗溪廊桥,那里还有石头矴步,它可以浮在水面,这是过河的好工具,这也是我最喜欢廊桥的一部份。
那里的水清澈见底,深不见底。桥的旁边靠着一棵千年古树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像草原哨兵一样。那里可以买的到民间工艺品。还有农家乐,农家土特产……
大家有时间记的也去泰顺廊桥玩。
我的家乡泰顺廊桥作文【2】
我的家乡在泰顺,那里的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空气宜人。每年放暑假,我都会像一只飞出鸟笼的鸟儿一样,扑扇翅膀,急急忙忙,离开蒸笼似的温州,飞回家乡泰顺避暑。在泰顺,晚上睡觉都不要开空调,凉飕飕的,爽死了!不像温州,暑假,仿佛在烤箱里一样热得难受。所以,如果不是每年九月开学,我都不想来温州。
说起泰顺,最美的是我们泰顺的廊桥。据历史调查,泰顺境内保存完好的唐、宋、明、清代的木拱廊桥共有30余座,其数量之多、工艺之巧、造型之美以及与周边的环境之和谐,在世界的桥史上称一绝,是《清明上河图》中虹桥结构再现。座座廊桥,如瑰宝般镶嵌在群山之间,引起了国内外专家的关注,同时也迎来了泰顺特色旅游的热潮。每到旅游旺季,大批的游客潮水般来到泰顺。平时,来泰顺的游客也是络绎不绝。
在泰顺,我去过最多的就是泗溪廊桥。那里最著名的桥有溪东桥和北涧桥。
溪东桥为木拱廊桥结构,横跨东溪之上,中为三间高起楼阁,两头翼角飞挑,似盘龙卧虎,颇有吞云吐雾之势。桥下溪水清澈见底,鱼虾成群。桥的四围,青草如茵,野花五颜六色,非常美丽。桥的一侧是一抹远山,仿佛在远眺,近处是两座较高的山峰,分别叫狮子峰和将军峰,双峰对立,仿佛在竞争险峻似的`。在魏巍远山的衬托下,溪东桥仿佛美丽的仙女一样,更显的秀美,轻灵。
北涧桥,桥长50多米,宽6米左右,高10米左右,座落于三溪汇合处的古渡口。桥面呈曲拱状,上建桥屋数十间;桥头两侧各建有厢房数间。整座大桥青砖碧瓦,雕梁画栋。桥头翼侧石阶处,有几个人都合抱不过来的千年古樟一棵,枝繁叶茂,蓊蓊郁郁,参天耸立。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像威武的哨兵一样,默默守卫着这古朴的廊桥。暮色苍茫下,树荫避天,香味弥远,衬托着北涧桥分外肃穆典雅。
那里还有石头矴步,是我们这里特有的一种桥,它可以浮在水面,这是过河的好工具,也是我最喜欢廊桥的一部份。山环水绕,兜兜转转间,一条较宽的溪流蓦地横在眼前,怎么过去呢?不用急,也不用怕,放眼望去,潺潺的水流中间,整齐地排列着一个个长方形的小小石墩,组成一座美丽的“断桥”,把河两岸联通起来。溪水清澈碧绿湍急,冲过石墩处激起一线雪白的小浪花,伴着小溪的欢唱,非常可爱。在暑假里,我常常提起裤子,走到河中心,站立在桥上大声唱歌,欢笑。也有一些贪玩的小女孩,学我们男孩子的样子,提起裙摆,跨上石墩,可步至中流便踌躇起来——水流有点儿大,便有些怯意,在那里仿佛风摆柳一样摇摆起来,我们便大呼小叫起来。有酷的,会唱起“你是我的小苹果,小呀小苹果,怎么爱你都不够……”笑够了,我们会弯下腰来,蹲下来,耐着性子,摸鱼抓虾。有时候,运气好,也会抓到一两条小鱼小虾,我们便装到随身带的小瓶子里,带回去养起来。泰顺人情绵厚,民风淳朴。每逢“断桥”,有胆小的游客,当地人或者导游都会主动伸出援手,紧紧护着,手拉手渡河过溪。
碇步,又称石碇步或水碇步,俗称碇步桥,是一种简易桥梁,坚固实用,省时省力。和一般的桥梁相比,碇步很低,因为是实打实的挨着地面,中间没有任何空隙,所以,它是最结实的,不会崩塌。据说,碇步都取材于溪滩上的非常坚固的蛮石。所以,石材一般也不会朽蚀,风化,剥落,若非被洪水冲毁,它将永存世间。泰顺所有石头矴步桥,所有石墩之间的间隔尺度,不长不短,正好是行人的脚步间距,一尺左右。据村里老人说,最早的碇步出现于唐代。千余年来,碇步就这样默默静卧在家乡泰顺无数的溪流之中,任流水轻轻漫过一千年的岁月。
在泰顺,还可以买的到各种精致的民间工艺品,物美价廉,游客往往纷纷慷慨解囊,留作纪念。除此之外,还有农家乐,农家土特产……让人流连忘返。
大家有时间记,有兴趣去泰顺廊桥玩的,可以招呼我一下,我可以当导游哦。
大理石拼音
【注音】: da li shi
大理石解释
【意思】:大理岩的通称。一种变质岩,由粒状方解石和白云石等组成,一般是白色或带有黑、灰、褐等色的花纹,有光泽,多用做装饰品及雕刻、建筑材料。我国云南大理产的最有名,所以叫大理石。
大理石造句:
1、他们正从山坡上采大理石。
2、大楼底层的外墙砌上了一层大理石。
3、巧妙配置的灯光把大理石雕像映衬得栩栩如生。
4、在此例中,某个搜索“大理石”的人可能不了解这些区别,因此对搜索结果感到混淆。
5、大理石是由本项目的创作者亲自挑选的'。
6、他们的手指会掠过那些我们曾经深爱着的、现如今被刻入大理石和石碑的亲友的名字,并对这些人的生活感到好奇。
7、他说,如果他愿意的话,他甚至可以接受大理石。
8、这桌子是大理石做的。
9、我们小组另一个惊人的发现是,被替换下来的半宝石白色大理石被丢弃到了泰姬陵外面。
10、他的艺术家雕刻了巨大的大理石雕像,外面还包上黄金和宝石。
11、他创作要用一大批的材料,像青铜、大理石。木头、还有甚至是骨头。
12、她步出电梯,进入到那铺着大理石的大厅。大厅很凉爽,空荡荡的没有一个人,值班的警卫正好去休息一会儿。
13、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苏格拉底更加丰满,有血有肉,而不只是个大理石半身雕像。
14、浴缸由一种聚酯和大理石的复合材料制成,并且用美国白栎木制的木框架支撑。
15、但在口头辩论结束后,记者们和摄影师们聚集在最高法院门前的大理石广场,采访与案件有关的律师们。
16、巨大的高压输电线可以沿岸建起,正好位于这个大理石圣殿的上方。
17、尤其是运用最新的渲染、纹理贴图、光线追踪和光能传递技术,你可以使一个物体真像是大理石或者橡胶或者凡是你所想到的物体所制成的。
18、请注意,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的大理石,每种类型可归入单独的子分类。
19、他的脸上和衣领上到处是血,在黑色大理石表面出现了不断蔓延一汪黑血,黏糊糊的像油一样。
20、建造这座白色大理石纪念碑及其广阔的花园花了20年。
21、宏伟的阶梯也是由镶嵌着精美马赛克玻璃,石头和珠母层大理石铺设而成的。
22、于是女王就坐在德贝郡的大雨之中,直到伯爵找来工人挖走了所有组成黑白格子的大理石。
23、另一个重大发现是,陵墓的白色大理石和红色砂岩结构正在销蚀。
24、然而,第二天当公主和国王坐在一起,用她的小金盘吃东西时,她听到外面大理石台阶上传来奇怪的声音。
25、这张被称为“蓝色大理石”的地球照片由阿波罗17号于1972年拍摄,以非洲和南美洲为主要表面特征,被认为是传播最广的照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