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优美句子 > 描写山西五台山的优美句子 正文

描写山西五台山的优美句子

时间:2025-05-01 21:14:00

篇一:五台山的景色描写

五台山,又称清凉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在国内首屈一指,名扬天下.五台山的五座主峰,高度都在海拔3000米上下.五台山顶气魄宏大,顶天立地.五座台顶环围的腹地台怀,寺庙林立,殿宇层叠,楼阁峥嵘,佛塔并寺.这里,高山以古寺作幽雅的饰品,古寺凭高山添雄浑的气韵.

盛夏,五台山更是一派生机勃发,万木争荣的景象.松柏苍翠,百草浓绿,野花铺锦,庄禾笼青,牛驴骡马在台顶牧游,群鸟在亭塔楼阁上空飞翔.台怀腹地各具风采的寺庙建筑,置于郁郁青青的五座台顶下,宛若大翡翠盘里聚着的宝珠.清晨,台怀寺庙集群区东侧的清水河,飘起一条白雾的长带,向台顶飘去;傍晚,站在台怀寺主庙集群区,有时见台北顶鸿门云遮雾障,向山底压来,有时又见孤雾飞升.特别出现在似雨非雨的天气里,真是"山色空蒙雨亦奇",游动的雾将牌楼的殿堂托起,红围墙在白雾中若隐若现.此刻美,就在那若有若无之中了.五台山雄伟高大的山峰,多姿多彩的古建筑群和那充满佛地风情的美丽的画卷,古往今来,不知吸引着多少文人墨客高僧来此游览观赏和弘扬佛法.

篇二:五台山的景色描写

今年,我和妈妈去了河南焦作的云台山。云台山是一个很美的地方,处处生机盎然,云雾缭绕,真可谓是一个世外桃源。

第一站我们去了谭瀑峡。谭瀑峡又名小寨沟,相传为隋末农民起义英雄刘武周和唐太宗李世民的安营扎寨之地。沿着曲折的山路上山,大约走到在山的三分之一处,有一块寿桃石。它的外形很像一个桃子,在它的左边有一个缺口,传说是孙悟空在偷吃仙桃时咬了一口后扔下来所成。继续向上爬,大约在五分之四处有一块唐王试剑石:这是一块长方形的石头,被两座小山夹在半山腰,在它中间有一条笔直的裂缝,关于它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当年李世民兵败被困在小寨沟,他手下的姬康便给了他一把宝剑,说如果李世民能把山腰上的石头劈开,则统一天下有望;反之,则一事无成。后来李世民真的把它劈开了,于是便真的统一了天下。谭瀑峡还有许多这样的地方,譬如龙凤壁、蝴蝶石、点将台等。

第二站,我们去了红石峡。红石峡又名温泉浴,被世人称“为中原第一景”。红石峡中的崖墙是由四亿多年前奥陶纪石灰岩构成的。蛇曲盘延,就像是大自然造就的一个“天然长城”。沿着陡峭的阶梯向下走,有一块含羞石:那是一块庞大的石头,终年只露出一角,就像是一位害羞的姑娘总是以一面来迎接往来的游客。离含羞石不远,有一块岩石名曰“相吻石”。关于相吻石还有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呢。传说,白龙王和黑龙王是死对头,但白龙王的孙子和黑龙王的孙女却相恋了,由于他们的祖父反对,它们便相吻着从天上落下,化成石头。以示它们的决心。

第三站我们去了茱萸峰。想必大家都知道唐朝伟大的诗人王维吧,他就在登临此峰时写下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千古绝句。茱萸峰因王维而远近闻名,再加上奇美的自然风光,更是使千万游人流连忘返。

云台山的旅游结束了,但这次旅游却让我增长了见识,还让我懂得了保护自然的重要性,真是受益匪浅啊!

篇三:五台山的景色描写

记得初到五台山,它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柔与刚的结合,也就如此,我从心底里热爱着它。

初春,似一位顽皮的小孩,又似一位亭亭玉立的姑娘。呵呵,这儿摘一朵红花,那儿摘一朵蓝花,兴致勃勃地奔向大地母亲,为她装饰,为她撷上最幸福的.花朵;又好像突然间明白了什么,安静地张望着大地,还时不时柔情的打扮着自己。

盛夏,耳边传来的是幽幽的山谷鸟语。鸟儿们快乐地飞翔在五台山的腰间,乐得她合不拢嘴。她们仿佛在说:“台山姐姐给我们跳支舞吧!”台山红着脸说:“那你们可要给我伴舞哦!”

好一座柔情的五台山,大家可别忘了它可是刚柔并济的哦!

后秋,满山的枫树为台山披上了黄金的衣裳,他回顾着那段红色的历史,不禁落泪了,“自古逢秋悲寂寥”那些残酷的腥杀场面她都经历了,能不这样吗?但她还是挺过来了,坚强地为人类展示着自己那永不凋谢的灵魂,它正豪迈地迈入世界。

初冬,台山披上了厚厚的白棉袄,熟睡着。时不时睁开惺忪的眼睛,张望着大地,然后又欣然入睡……

曾经,武松大闹五台山,那场面五台山一定看着,就这样,历史铸就了一个英雄……

这就是他的刚强。审遗的成功让我更加热爱它了,去欣赏它,发现它,它也向全世界展示着自己,它的千古历史,也将永远被载入史册

五台山,请允许我为您吟唱一首赞诗,发自内心的高歌:

雄鹰展翅翱翔

伟业从此发扬

五台雄雄崛起

山显不败之毅

篇四:五台山的景色描写

今年暑假,我和爷爷奶奶去了五台山。

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圣地之一,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我们住在台怀镇的宾馆里。

早晨,我们去了黛螺顶。黛螺顶在台怀针中心的寺庙集 群区。被台内五峰紧紧怀抱。黛螺顶、菩萨顶、寿宁寿、灵应寺在四周的山脊,山顶上坐落,与腹地巍然高耸的白塔相呼应。从山下仰望,只见巍巍高山的半山腰间耸起一座小山,山顶寺宇围在树木之中,常有烟雾缭绕。小山形如大螺,盛夏草木萋萋,呈一片黛青,才称山顶寺宇为大螺顶,又称黛螺顶。它建于明成化年间,明万历年间与清康熙、乾隆年间都曾重修和补修。

第二天,我们去了显通寺、菩萨顶和塔院寺。显通寺是五台山的首刹,它始建成于东汉永平十一年,距今一千九百七二余年,为中国历史上第二座寺市庙。

菩萨顶创建于北魏孝文帝时,称大文殊院。明永乐初年改建成易名大文殊寺,俗称菩萨顶,明万历年间重修。菩萨顶占地九千一百平方米,有殿堂一百一十多间,布局紧凑而有变化 ,大寺院中又分几处小院落。

塔院寺为大华严寺阁院,明永乐五的修大塔始建寺,寺宇居高临下,从大牌楼上山门步步登高。天王殿、大慈延寿殿、藏经楼雄居大白塔前后。左伽兰、右祖师分建成二侧。寺内有山海楼、文殊塔、转龙藏、佛足碑和清帝玄烨、转龙藏、佛足碑和清帝玄烨、弘历留下的古迹。1948年3月22日在西北战场人民解放军转入进攻形式后,等中央领导人从延安出发,东渡黄河、垮跃同蒲、穿鸿门岩、登五台山,上长城岭、过龙泉关、驻西板坡,指挥布置了“三大”战役,彻底打垮了蒋家王朝,取得了全面胜利。

在方丈院住宿一晚,留下了光辉足迹。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山西省德育教育基地。

我爱五台山的风光,我爱五台山这座闻名遐迩的佛教圣地。

武烈河边丽正门,行宫不再属皇尊。

武烈河边丽正门,行宫不再属皇尊。

夕阳返照影流东,点点寒鸦过远峰。 渔叟罢竿收诱饵,牧童吹笛弄秋风。 好词好句日光隐隐见苍海,山色青青耸碧空。 万壑千崖增秀丽,往来人在画图中。 松涛夹道寻山径,柳影垂波觅水村。

一卧秦观无客盏,三生杜牧有芳樽。

日中观月文津阁,所幸人间四库存

一座喇嘛庙,胜抵十万兵&”是清朝乾隆帝歌颂承德避暑山庄围墙外寺庙

山庄景点,有&“三六洞天,七二福地&”之说。至乾隆十九年止,仅康乾两帝命名的就有七二景;而山庄最后建成是乾隆五十七年,若加上前期所建的大批风景,就多不胜数了。清帝到此,虽为避暑,但都过完中秋及&“木兰秋狝&”后才返京。赏秋的景点。

避暑山庄面积宽大,要是只有一天工夫,如下线路可以席卷山庄内的大部门精华:丽正门—内午门—恬淡敬诚殿—四知书屋—烟波致爽殿

五台山·顾炎武

东临真定北云中,盘薄幽并一气通。

欲得宝符山上是,不须参礼化人宫。

菩萨顶·康熙

四十余年礼世伽,本来面目是天家。

清凉无物何所有,叶斗峰横问法华。

送牧堂上人游五台·孔尚任

层崖翠接蔚蓝天,百丈清风待皎然。

古雪难消山北面,春莺懒到寺东边。

经包渡水何妨湿,衲袖穿花更觉鲜。

不比人间行路苦,离情也废一霄眠。

清凉纪游:入山·雍正

清凉境界梵王宫,碧染芙蓉耸昊穹。

万古云封五顶寺,千株松纳四时风。

盘迥鸟道珠幡里,缭绕炉烟画障中。

石立俨然如接引,疑逢青髻化身童。

清凉山·乾隆

雪蹊历历度桥踪,白玉层梯认碧松。

春月景殊秋月景,下方钟和上方钟。

得教触目清裁别,间复翘心□韵重。

只有清凉无改度,迎人翠掩五云峰。

黛螺顶·乾隆

峦回谷抱自重重,螺顶左邻据别峰。

云栈屈盘历霄汉,花宫独涌现芙蓉。

窗前东海初升日,阶下千年不老松。

供养五台曼殊象,(门者)黎疑未识真宗。

笑题明月池·乾隆

盘转山腰至山寺,苍松怪石清绝伦。

寺额明月池三字,寻胜笑昔题非真。

一泓(木宛)大隐石罅,日间那乃瞻水轮。

设云无乃孤名也,却是刻舟求剑人。

僧伽歌·李白

真僧法号号僧伽,有时与我论三车。

问言通咒几千遍,口道恒河沙复沙。

此僧本住南天竺,为法头陀来此国。

戒得长天秋月明,心如世上青莲色。

意清净,貌棱棱,亦不减,亦不增。

瓶里千年舍利骨,手中万岁胡孙藤。

嗟予落泊江淮久,罕遇真僧说空有。

一言忏尽波罗夷,再礼浑除犯轻垢。

游五台·陆深

五云常覆五台端,天近清都特地寒。

涧道千年冰未化,林梢一夜雨初干。

黄河紫塞依依见,碧殿朱楼面面看。

万壑千岩清未了,更从高处望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