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种子课文内容
一粒种子睡在泥土里。他醒过来,觉得很暖和,就把身子挺一挺。
他有点儿渴,喝了一口水,觉得很舒服,又把身子挺一挺。
春风轻轻地吹着。种子问蚯蚓:“外边是什么声音?”
蚯蚓说:“那是春风。春风在叫我们到外边去。”
“外边什么样儿?也这么黑吗?”
“不,外边亮得很。”蚯蚓一边说,一边往外钻,“我来帮你松一松土,你好钻出去。”
种子听了很高兴,又把身子挺一挺。
春风在唱歌,泉水在唱歌,小鸟在唱歌,小孩子也在唱歌。种子听见外边很热闹,连忙说:“啊,我要赶快出去!”
种子又把身子挺一挺,眼前忽然一亮,啊,好一个光明的世界!
一粒种子课文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一粒种子》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主题单元为“植物”的第二篇精读课文。这是一篇科学知识的童话,运用拟人的手法,用生动的语言准确描绘出春天种子发芽的过程,同时说明了种子发芽的条件:①合适的温度(春天);②疏松的'土壤(借用蚯蚓松土);③水;④空气。全文共9个自然段。
教学目标:
1.认读“挺、喝、渴”等11个认读生字,规范书写“粒、种、点”等7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和”。
2.继续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和能力,学习观察生字书写的间架结构,注意培养正确的写字习惯。
3.学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结合插图展开想象,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种子的生长过程和条件。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多音字“和”。学习观察并练习书写生字。
2.了解种子的生长过程和条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认读文中“挺、喝、渴”等12个认读生字和“粒、种、点”等7个书写生字。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种子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同学们,世界上这些漂亮的花草,挺拔的树木(课件演示)都是由一粒粒小小的种子生长而来的。它们在合适的温度中,在肥沃的土壤里,吸收着空气中的氧分和水,经过自生的努力变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美景。生命是多么的神奇啊!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一块去看看一粒种子的成长过程吧。(师板书——一粒种子)
2、请你们一块儿来读读课题吧。
二、情境识字,学写生字
1、同学们借助汉语拼音自由读课文,画出自己读不准的字音,同桌互读、注意正音。
2.自由读课文,一边读课文,一边画出文中的生字,用自己最常用的方法来认识它们。
3.再读生字,想一想,如果你是小老师,你想提醒大家要注意些什么。
4.检查自读的情况。
(1)检查认字的情况。
①小老师带读并提示注意点。
②抽读字卡。
③开火车读。
④老师适时、个别总结:
a. 出示字卡: 渴、喝 ,(认读并总结怎样分辨这对双胞胎)
借助儿歌:渴:渴了要喝水,三点水;
喝:喝水要用嘴,口口口;
b. 形象记字:松:树旁有位老公公
粒:大米立起来叫做粒
种:禾苗摆在中间叫做种(zhòng);
中间的禾苗叫种(zhǒng)子
(2)指导书写生字
a.说说“赶”的笔顺,观察它在田字格的位置,这个字要怎么写才好看,教师范写,学生模仿。
b.学生自己观察“声、音、光”这三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说一说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才能把字写得漂亮。指名板演,大家评议。
c.学生独立书写6个生字,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提醒学生注意执笔和书写姿势。(1)笔顺(2)易错笔画(3)横竖虚线的占格
d.写好的字在小组中互相评论。
e.你们的字写得可棒了。种子宝宝太高兴了,瞧,它们都高兴得长大了一些。那长大的种子宝宝你们还能认识吗?同桌之间互相读读,如果你的同桌读准了,请送他一个顶呱呱。
(3)检查会认的字
a.同桌互相认读要求认识的12个生字
b. 展示:把你在学这课中最难记的字向大家展示一下。学生说一个字时,就出示这个字,请这个孩子当小老师带其他同学说,其他同学就这个字进行补充。
①当说到“和”字时:引导“和”有两个读音。当读 huo 能组什么词?哪句话中有这个词,读一读。
②“声”和“生”对比,用“生”组词。
③出示“站”,对于这个字,你有什么问题要问?(生自己提问题,自己请其他同学帮着解决。)
出示“松”字,你是怎样记“松”的?和“松”字意思相反的字是什么?用“松”字组一个词。
用你的字卡和同桌互相检查,互相帮助,互相评价。
(4)检查读文情况。
①开火车读课文。(一人读一自然段)
②男女同学比赛读。
③个别学生展示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字词。学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结合插图展开想象,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种子的生长过程和条件。
一、复习字词,学文铺垫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许多种子宝宝,这节课我们再来和他们交交朋友。
2、开火车读生字、词语。泥土 醒过来 暖和 挺一挺 舒服 声音 往外钻 松一松 泉水 热闹 连忙 赶快 光明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大家刚才读的很认真,如果能把这股子认真劲用在对课文的学习上,我相信种子宝宝一定会非常乐意和你们成为好朋友的。我们把这些生字宝宝放到课文中再来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将课文读流利。
2、生自由读文
3、刚才我听到有几位同学读得又准确又流利。我想请他们站起来,一块儿把课文读一读。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结合字词,品读感悟
1、听老师读一读,大家思考:种子是怎样看到外边的世界的?课文里几次写到种子“挺一挺”?用线划出。
2、全班交流:
第一次“挺一挺”(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组内朗读第一节
(2)做动作,演一演
第二次“挺一挺”(学习课文第二小节)
(1)指名读第二小节。
(2)演一演
(3)种子觉得很舒服,会说些什么?
第三、四次“挺一挺”(学习课文第三—九小节)
3、默读3—7节:这几节写谁和谁的对话?
4、介绍“蚯蚓”:你听说过蚯蚓吗?它有什么特点?
5、板书:松土(空气)
6、学生字:咱呢
7、分角色朗读
8、学习八、九小节
“暖和”读一读用动作表示暖和。再读读带有“暖和”的这句话。
“喝了口水”读一读。对比“喝”和“渴”口诀:有“口”就要喝,有“水”还是渴。
9、多可爱的小种子啊,我都到你们对它情不自禁的赞叹声了。就请你们再次读课文,带着对小种子的爱去读,相信你一定能发现一个全新的充满生命活力的小种子。
10、是啊,春天这么热闹!课文中是怎么描写春天热闹的景象的呢?
(1)自由读划出写春天热闹的句子
(2)种子听到外面这么热闹,他怎么说?
比较句子:我要出去!
啊,我要赶快出去!
11、思考问题:通过刚才的学习,聪明的小朋友你们知道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水、空气、阳光)
12、小结:小作者根据种子发芽需要温度、水分和空气三个条件。用拟人化的写法写了这篇科学通话。四个“挺一挺”叙述了种子发芽生长的全过程。
四、读写结合 ,拓展练习
完成“说一说”
种子钻出地面以后,会看到什么呢?加上动作,说一说,写一写。
板书
1、一粒种子
暖和(温度) 挺一挺
喝水(水分) 又挺一挺
松土(空气) 又挺一挺
又挺一挺
《种子》讲的是在交采集的树种时,有个小女孩儿交的树种虽然不多,但粒粒饱满,显然是精心挑选的,表现了小女孩儿做事认真的特点和纯朴、诚实的个性,表达了作者对这位小女孩儿的赞美和喜爱之情。下面是小学课文种子原文。欢迎阅读。
讲桌上堆放着洋槐(huái)树籽(zǐ),有浅黄色的,有豆绿色的,还有紫红色的……籽粒里掺(chān)杂着荚皮和角柄。虽然这些树籽不太起眼,但毕竟是孩子们用一双双小手捡来的,是他们的劳动成果,更何况他们每个人采的树种还挺多呢!我扫视了全班同学一眼,准备说点儿什么……
这时,走上来一个小女孩儿。她穿着一身素雅的秋装,显得落落大方,又略带羞涩(sè)。小女孩儿走到我跟前,冲我抿(mǐn)嘴一笑,低下头,把手伸进裤兜(dōu)里。
“怎么,没采到?”我问。
“不,可是没有他们那么多。”她的脸刷地红了,撩(liāo)起上眼皮看了我一眼,惭愧地站在那儿。
“那,你采的呢?”我又问。
她从兜里掏出一个小葫芦,又从兜里掏出一张纸,在桌子上展平,然后凝望着那小葫芦的嘴儿,小心翼翼地往外抖。一颗,两颗,三颗……我看着她倒出来的树种,不由得心里一动。那种子一般大小,有如饱满的黑豆,每一颗都闪着乌亮的光泽。
我想她一定是用那双小手挑了又挑,选了又选,树种才能如此一般大小,闪闪发光!我被一颗虔(qián)诚的童心感染了,心里充满温暖。望着她那俊(jùn)秀的脸颊(jiá)、专注的神情,我仿佛看见在茫茫的山川原野上,一棵棵洋槐树正在茁壮成长,为辽阔的大地撑起一柄柄绿色的大伞。
“就这么一点儿。”她摇晃一下小葫芦,抬起头来。我们的目光正好相遇。我笑着点点头。她害羞地一笑,轻轻掠了一下额前乌黑的短发,拿着小葫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我扫视了一下全班同学,发现几十双眼睛都在注视着那白纸上不多的洋槐树籽。我小心翼翼地把这些树籽包起来,唯恐丢失一颗。
《种子》课文内容详解
本课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在交采集的树种时,有个小女孩儿交的树种虽然不多,但是粒粒饱满,很明显是精心挑选的,表现了小女孩儿做事认真的特点和纯朴、诚实的个性,表达了作者对这位小女孩儿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课文开始讲同学们交的树种都挺多。这些树种“有浅黄的,还有豆绿色的”,是从颜色上说种子不成熟。“掺杂着荚皮和角柄”是说种子不纯,杂质多。面对这样的种子,“我”没有责备他们,而是用欣赏的目光看待孩子们的'劳动成果。
课文的第2至第8自然段主要讲一个小女孩儿交的树种虽然不多,却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先描写了小女孩儿的外貌、神情和动作。从“略带羞涩”“低下头”可以看出,小女孩儿有些不好意思,感到愧疚。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从小女孩儿说的话中了解到,原来是她采的树种“没有他们那么多”。“脸刷地红了”“惭愧地站在那儿”表明小女孩儿因为采得不如同学多而深深自责。接着讲小女孩儿交树种。作者细致地描写了小女孩儿是怎样交树种的,“掏出”“又从兜里掏出”“展平”“凝望”“小心翼翼地往外抖”等一连串动作描写,将小女孩儿那种认真、专注的样子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了。再写小女孩儿交的树种是怎样的,“那种子一般大小,有如饱满的黑豆,每一颗都闪着乌亮的光泽。”颜色乌黑发亮,粒粒饱满如黑豆,说明每一粒种子都是成熟的。接着讲作者推想小女孩儿是怎样捡树种的,“她一定是用那双小手挑了又挑,选了又选”,对待捡树种这件事是那么虔诚,那么认真,那么专注。作者进而又联想到“一棵棵洋槐树正在茁壮成长,为辽阔的大地撑起一柄柄绿色的大伞”。作者通过写自己的推想和联想,衬托出小女孩儿为植树造林、绿化祖国尽心尽力,赞扬了小女孩儿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最后通过描写小女孩儿朴实的语言“就这么一点儿”和“害羞地一笑,轻轻掠一下乌黑的短发”的神情、动作,表现了小女孩儿纯朴的个性。
结尾部分讲“我”和全班同学深受感动。“几十双眼睛都在注视着那白纸上不多的洋槐树籽”,这“注视”的目光里包含着佩服,包含着赞扬。“我小心翼翼地把这些树籽包起来,唯恐丢失一颗”,表现了“我”激动、欣慰的心情,表达了对小女孩儿的喜爱之情。
课文中两处用上“小心翼翼”,第一处写小女孩儿抖树种的动作,体现了对树种的珍视和做事的专注;第二处写“我”包树种的动作,既说明“我”对树种的珍爱,又表明了“我”对小女孩儿美好品德的珍视。
本文通过讲交树种这件事,刻画了一个做事认真、诚实、纯朴可爱的小女孩儿形象。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情描写细致、生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原文
讲桌上堆放着洋槐(huái)树籽(zǐ),有浅黄色的,有豆绿色的,还有紫红色的……籽粒里掺(chān)杂着荚皮和角柄。虽然这些树籽不太起眼,但毕竟是孩子们用一双双小手捡来的,是他们的劳动成果,更何况他们每个人采的树种还挺多呢!我扫视了全班同学一眼,准备说点儿什么……
这时,走上来一个小女孩儿。她穿着一身素雅的秋装,显得落落大方,又略带羞涩(sè)。小女孩儿走到我跟前,冲我抿(mǐn)嘴一笑,低下头,把手伸进裤兜(dōu)里。
“怎么,没采到?”我问。
“不,可是没有他们那么多。”她的脸刷地红了,撩(liāo)起上眼皮看了我一眼,惭愧地站在那儿。
“那,你采的呢?”我又问。
她从兜里掏出一个小葫芦,又从兜里掏出一张纸,在桌子上展平,然后凝望着那小葫芦的嘴儿,小心翼翼地往外抖。一颗,两颗,三颗……我看着她倒出来的树种,不由得心里一动。那种子一般大小,有如饱满的黑豆,每一颗都闪着乌亮的光泽。
我想她一定是用那双小手挑了又挑,选了又选,树种才能如此一般大小,闪闪发光!我被一颗虔(qián)诚的童心感染了,心里充满温暖。望着她那俊(jùn)秀的脸颊(jiá)、专注的神情,我仿佛看见在茫茫的山川原野上,一棵棵洋槐树正在茁壮成长,为辽阔的大地撑起一柄柄绿色的大伞。
“就这么一点儿。”她摇晃一下小葫芦,抬起头来。我们的目光正好相遇。我笑着点点头。她害羞地一笑,轻轻掠了一下额前乌黑的短发,拿着小葫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我扫视了一下全班同学,发现几十双眼睛都在注视着那白纸上不多的洋槐树籽。我小心翼翼地把这些树籽包起来,唯恐丢失一颗。
相关阅读:《种子》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这是一篇优美的童话,文字优美,语言活泼,在教学中教师可营造出春天快乐、清新的氛围,引导学生在读中悟、读中学。同时采用朗读、表演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课堂上的师生互动,让学生在快乐中学、轻松中学。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自主认识本课的生字,正确、工整地书写要求会写的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与表演的过程中感受种子破土发芽的情景,体会种子旺盛的生命力。
3.初步了解种子发芽出土与适当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阳光有着密切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
2.在朗读与表演的过程中感受种子破土发芽的情景。
教学准备
教师:
1.指导学生动手做一做:在小瓶里装上泥土,播下种子,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并用画配
文字的方法记录下来。
2.收集电视影片中种子破土发芽的镜头。
学生:用小苗的图形制作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寒冷的冬天过去了,温暖的春天来到了。几阵春风,几场春雨,唤醒了沉睡的种子。瞧,他们吮吸着甘露,伸着懒腰,破土发芽了。(播放春回大地、种子破土的画面,突出种子发芽的画面。)
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揭示课题:是呀,春天到了,雪化了,草绿了,花开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睡了一冬的种子也该发芽了。让我们走进春天,一起去观察种子破土发芽的景象吧。
二、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勾画出生字新词。
2.开火车认读生字,师生正音。
3.在小组内展示自己已经认识的生字,并读给学习伙伴听。
4.出示自己制作的生字卡片,小组交流每个人的识字方法,并选择好的'方法向全班推荐。
5.进行组词扩词练习,积累词语“几阵”、“几场”、“雪被”等。
6.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巩固识字。
三、朗读课文,感受“种子发芽”的过程
1.自由读课文,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好好读一读。
2.学生说说自己喜欢读的段落,教师根据学生的喜好,集中筛选,决定学习顺序。
3.教师预设:学习篇3~7自然段。
(1)学习篇3~5自然段。
出示春天的美丽画面,感知春天的美丽。
教师启发学生自由发言:春天的景色多美呀,你们想出去干什么呢?
是呀,我们大家都想趁着美好的春光好好地玩一玩。可是,种子却还躲在地里,不出来呢!你们会怎样劝种子快出来呢?那么,土地妈妈是怎么做的呢?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相关的句子,让学生扮演土地妈妈的角色读一读。
教师启发学生想想种子在干什么,在小组里和伙伴说一说。
指名读课文,交流评价,齐读。
(2)指导学习第6~7自然段。
①在土地妈妈的催促下,种子是怎样做的呢?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6自然段。
②看看种子发芽时做了哪些动作,用笔勾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③再试着读一读,最好配上动作,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④集体评价,说说谁的表演最成功。
⑤再次播放“种子破土发芽”的镜头,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⑥说说种子钻出地面以后看到了什么。
(出示“他们看到了,看到了,还看到了。”学生练说。)
(3)学习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师激情引入:破土的种子说了什么?做了什么?让我们一起读读吧。
看到这么美的景色,种子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是呀,种子也认识到自己错了,起来得太迟了。那么,他以后会怎么做呢?
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4)再读课文第3~7自然段,进一步体会种子的勃勃生机。
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学习方式。可以绘声绘色地朗读,可以自己看着课文做动作表演,还可以一边诵读课文,一边表演种子发芽的过程。(也可以由老师扮演土地妈妈,学生扮演种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了课文,你觉得种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教师小结,教育学生向种子学习,知错能改,并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4.自读课文1~2自然段,结合自己亲身观察的种子发芽的情况,说说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
5.教师总结归纳:种子发芽需要适当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阳光。
四、巩固生字,指导写字
1.读一读要求写的字,看看哪些字不要老师提醒,自己就能写好。
2教师重点指导写好“没、孩子”,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示范书写,学生练写。
3学生描红,练习写其他的字。教师进行个别的辅导。
4交流评议,学会欣赏别人和自己写得漂亮的字。
五、个性练习
1自己选择几粒种子,亲手种一种,并做好记录,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2上网查一查种子发芽的相关资料,与同学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