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拼音,写词语。(4分)
yú chǔn tān huàn wān yán dǒu qiào( )( )( )( )
pénɡ pài miǎn tiǎn jǐn shěn jīnɡ jí( )( )( )( )
二、补充词语,并解释所填字的意思。(6分)
争先( )后——( ) 面面相( )——( )
自强不( )——( ) 名不( )传——( )
如雷( )耳——( ) ( )头丧气——( )
三、我会选。(5分)
1、下面哪篇不属于写人的文章。()
A、《永远的歌声》 B、《稻草人》 C、《詹天佑》 D、《老人与海》
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写的是( )
A、泰山的壮观景象 B、庐山的壮观景象
C、黄山的壮观景象 D、华山的壮观景象
3、下面哪个故事不是三国故事()
A、赤壁大战 B、草船借箭 C、三顾茅庐 D、负荆请罪
4、“扬长避短”中“扬”的意思是()
A、举起、升起 B、飘动、飘荡 C、发扬 D、传播
5、“她对生活没有特别大的奢望——全家人健康、幸福,就是她唯一的,也是最大的企盼了。”这句话中的破折号表达的意思是()
A、解释、说明 B、话题的转换 C、声音的延长
四、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语段中的错误。(5分)
这里景色秀丽,村前是一个大池塘,塘水清如明镜,篮天白云倒映着水中,塘中荷花点点;竹林中山雀,画眉和小鸟对唱,鸣声清脆悦耳,村后是一清翠的竹林,到过这里的们都说它真像一副漂亮美丽的风景画。
五、判断题。(10分)
1、“当日东南风起甚紧”,中的“甚”是“甚至”的意思。( )
2、在不知道“蔺”的读音时,用部首查字法最方便。( )
3、“曹操”是《水浒传》中的人物。( )
4、“我需要努力。”与“我不得不努力”表达的意思基本是相同的。( )
5、“敌视、憎恶、怨恨、埋怨、不满”是按程度由深到浅的顺序排列的。( )
6、“上学”中的“上”与“下乡”中的“下”都含有去的意思。( )
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唐朝伟大的民族英雄文天祥说的。( )
8、“川流不息、阴谋鬼计、聚精会神、拨苗助长、纷纷扬扬”这组词中有两个错别字。( )
9、“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这句话中两个“幸福”的含义相同。( )
10、《秋天的怀念》、《花边饺子的爱》以及《为了五美元的礼物》都是写伟大的母爱。( )
六、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4分)
“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两个“幸福”分别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积累与运用。(10分)
1、“自相矛盾”这个成语来自寓言故事,我还能写出四个这样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河大合唱》是由______________写的词,_______________谱的曲。
3、我能默写一首托物言志的诗。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4、劝戒朋友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可用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书房里可以贴上这样一句名人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回顾本学期学习的课文,我感受很深__________和__________使我认识到,无论在天涯海角,祖国永远是我们心中的最爱;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__________________的忠诚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幸福生活的渴望,使我感受到童话世界原来这样精彩。(请在括号里填上相应的课题)
7、《将相和》这篇课文一共讲了三个故事,按课文先后顺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题中的 “将”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相”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八、口语交际。(5分)
小明吃完早餐,拿出餐巾纸擦完嘴巴,随手把纸扔在了地上。小军看见了,笑着说:“你还真讲究个人卫生的呢。”小明听了,红着脸捡起纸团扔进了垃圾厢。
小军的言外之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军还可以这样对小明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听了小军的话,小明应该这样来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仔细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练习。(21分)
(一)课内阅读(6分)
矛与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1、解释带点的字。(2分)
其人弗能应也。 弗:___________ 应:______________
誉之曰 誉:________________ 曰:________________
2、“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应读出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语气。(2分)
3、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二)课外阅读(15分)
“成”与“功”
失败者对于成功,一方面是羡慕不已,另一方面是急躁不安,巴不得一口吃成个大胖子。殊不知成功是由“成”与“功”两个字组成的,成是功的积累。叫做“功到自然成”。
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20年临池学书,洗笔把池水都染成黑色了,才有在书法上炉火纯青的造诣。功是成的基础,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必须要经过艰苦的奋斗,这个过程也就是功的积累过程。
一滴水从屋檐上掉下来,重重地落在石头上,“啪”的一声炸出一朵火花,可是石头上看不到丝毫的痕迹。然而,经过一年,两年……坚硬的石头终于被水滴滴穿。
如果成功很容易,无需奋斗就能达到的话,如果成功不是需要功的积累,不需要努力攀登的话,那成功就会变得廉价,成功就失去了它原有的耀人的色泽,那我们还要成功干吗?
李时珍跋山涉水,遍尝百草,数十年如一日地收集整理,笔耕不息,才有药学巨著本草纲目 的问世司马迁游历名山大川,博览经典秘籍,遭受宫刑,忍辱负重,笔耕不辍,才有 史记 的诞生
在走向成功的路上,既无捷径,也没有宝葫芦,所以()坐着羡慕别人“成”,()站起来积累自己的“功”。须知,任何一朵鲜花的盛开,都需要花苞长期孕育;任何一枚勋章都要成功者付出相应的`代价。成功是自私的,它绝不会将辉煌施舍给懒汉,成功又是公平的,它会毫无保留地将满天的的灿烂星光照在坚持不懈的奋斗者身上。
1、请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1分)
2、请你为第5自然段的空白处加上适当的标点。(2分)
3、按要求写词语。(2分)
写近义词:艰苦——( )爱慕——( )
写反义词:需要——( )廉价——( )
4、用“——”划出文中的反义词,并改写成陈述句。(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仿照“任何一朵鲜花的盛开,都需要花苞长期孕育;任何一枚勋章都要成功者付出相应的代价。”也来写一句话。(2分)
仿写:任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文章内容填空。(2分)
“成”和“功”有着密切的关系,成是功的_____________,功是成的__________。成功对于懒汉来说是__________________,对于奋斗者来说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
7、短文列举了哪些人物的事例说明“功到自然成”?分别用一句话作简要的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水滴石穿”对你有什么启示?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的启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轻松习作。(30分)
题目: __________我想对你说。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
2.中心明确,内容具体。
3.字数在450字以上。
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4分)
yú chǔn tān huàn wān yán dǒu qiào
(愚蠢 )(瘫痪 )( 蜿蜒)( 陡峭)
pénɡ pài miǎn tiǎn jǐn shěn jīnɡ jí
(澎湃 )(腼腆 )(谨慎 )(荆棘)
二、补充词语,并解释所填字的意思。(6分)
争先(恐 )后——(害怕 ) 面面相(觑)——(看 )
自强不(息 )——(停止 ) 名不(虚)传——(虚假 )
如雷(贯)耳——(贯:贯穿,进入 ) (垂 )头丧气——(
1、下面哪篇不属于写人的文章。(B )
A、《永远的歌声》 B、《稻草人》 C、《詹天佑》 D、《老人与海》
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写的是(B )
A、泰山的壮观景象 B、庐山的壮观景象
C、黄山的壮观景象 D、华山的壮观景象
3、下面哪个故事不是三国故事(D )
A、赤壁大战 B、草船借箭 C、三顾茅庐 D、负荆请罪
4、“扬长避短”中“扬”的意思是(C )
A、举起、升起 B、飘动、飘荡 C、发扬 D、传播
5、“她对生活没有特别大的奢望——全家人健康、幸福,就是她唯一的,也是最大的企盼了。”这句话中的破折号表达的意思是(A )
A、解释、说明 B、话题的转换 C、声音的延长
四、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语段中的错误。(5分)不好意思,不会打修改符号
这里景色秀丽,村前是一个大池塘,塘水清如明镜,篮(蓝)天白云倒映着(在)水中,塘中荷花点点;(村后是一清翠的竹林,)竹林中山雀,画眉和小鸟对唱,鸣声清脆悦耳,(村后是一清翠的竹林,放前边)到过这里的们都说它真像一副(幅)漂亮美丽(任意去掉一个)的风景画。
五、判断题。(10分)
1、“当日东南风起甚紧”,中的“甚”是“甚至”的意思。(x )
2、在不知道“蔺”的读音时,用部首查字法最方便。(对)
3、“曹操”是《水浒传》中的人物。(错)
4、“我需要努力。”与“我不得不努力”表达的意思基本是相同的。( 错)
5、“敌视、憎恶、怨恨、埋怨、不满”是按程度由深到浅的顺序排列的。( 对)
6、“上学”中的“上”与“下乡”中的“下”都含有去的意思。(对)
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唐朝伟大的民族英雄文天祥说的。( 错 南宋)
8、“川流不息、阴谋鬼计、聚精会神、拨苗助长、纷纷扬扬”这组词中有两个错别字。(对 )
9、“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这句话中两个“幸福”的含义相同。(错)
10、《秋天的怀念》、《花边饺子的爱》以及《为了五美元的礼物》都是写伟大的母爱。(对)
六、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4分)
“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两个“幸福”分别指:_第一个“幸福”的意思是小女孩临死时是幸福的,她是在看到许多美丽的东西的幻觉中死去的,这从“嘴上带着微笑”可以看出;第二个“幸福”的意思是小女孩死了就幸福了,就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了。这两个“幸福”的实际意义就是受罪和死亡。
2、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___父母对自己的两个极端的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_______
七、积累与运用。(10分)
1、“自相矛盾”这个成语来自寓言故事,我还能写出四个这样的成语:
_守株待兔__、__亡羊补牢__、__自相矛盾__、___掩耳盗铃___。
2、《黄河大合唱》是由_______光末然、_______写的词,___冼星海____________谱的曲。
3、我能默写一首托物言志的诗。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4、劝戒朋友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可用诗句____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____。
5、在书房里可以贴上这样一句名人名___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_。
6、回顾本学期学习的课文,我感受很深__________和__________使我认识到,无论在天涯海角,祖国永远是我们心中的最爱;____《索溪峪的野》__和____《迷人的张家界》___让我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__________________的忠诚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幸福生活的渴望,使我感受到童话世界原来这样精彩。(请在括号里填上相应的课题)(这个很抱歉,对课文不够熟悉,无法作答)
7、《将相和》这篇课文一共讲了三个故事,按课文先后顺序,分别是___完璧归赵____、____渑池之会______、___负荆请罪___。课题中的 “将”指的是___廉颇_____,“相”指的是___蔺相如__。
八、口语交际。(5分)
小明吃完早餐,拿出餐巾纸擦完嘴巴,随手把纸扔在了地上。小军看见了,笑着说:“你还真讲究个人卫生的呢。”小明听了,红着脸捡起纸团扔进了垃圾厢。
小军的言外之意是:你不讲究集体卫生。
小军还可以这样对小明说:“ ___请保持环境卫生______。”
听了小军的话,小明应该这样来回答:“__我错了,今后一定改正。__
九、仔细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练习。(21分)
(一)课内阅读(6分)
矛与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1、解释带点的字。(2分)
其人弗能应也。 弗:__不能__ 应:__回答__
誉之曰 誉:____夸奖____ 曰:___说___
2、“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这句话的意思是__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__,应读出___嘲弄、讽刺___的语气。(2分)
3、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是___寓意是说话办事要说实话,办实事,不要违背了事物的客观规律__(2分)
(二)课外阅读(15分)
“成”与“功”
失败者对于成功,一方面是羡慕不已,另一方面是急躁不安,巴不得一口吃成个大胖子。殊不知成功是由“成”与“功”两个字组成的,成是功的积累。叫做“功到自然成”。
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20年临池学书,洗笔把池水都染成黑色了,才有在书法上炉火纯青的造诣。功是成的基础,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必须要经过艰苦的奋斗,这个过程也就是功的积累过程。
一滴水从屋檐上掉下来,重重地落在石头上,“啪”的一声炸出一朵火花,可是石头上看不到丝毫的痕迹。然而,经过一年,两年……坚硬的石头终于被水滴滴穿。
如果成功很容易,无需奋斗就能达到的话,如果成功不是需要功的积累,不需要努力攀登的话,那成功就会变得廉价,成功就失去了它原有的耀人的色泽,那我们还要成功干吗?
李时珍跋山涉水,遍尝百草,数十年如一日地收集整理,笔耕不息,才有药学巨著《本草纲目 》的问世,司马迁游历名山大川,博览经典秘籍,遭受宫刑,忍辱负重,笔耕不辍,才有 《史记 》的诞生。
在走向成功的路上,既无捷径,也没有宝葫芦,所以(与其)坐着羡慕别人“成”,(不如)站起来积累自己的“功”。须知,任何一朵鲜花的盛开,都需要花苞长期孕育;任何一枚勋章都要成功者付出相应的代价。成功是自私的,它绝不会将辉煌施舍给懒汉,成功又是公平的,它会毫无保留地将满天的的灿烂星光照在坚持不懈的奋斗者身上。
1、请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1分)(已填上)
2、请你为第5自然段的空白处加上适当的标点。(2分)(已加上)
3、按要求写词语。(2分)
写近义词:艰苦——(艰难 )爱慕——(倾慕 )
写反义词:需要——(多余 )廉价——(昂贵 )
4、用“——”划出文中的反义词,并改写成陈述句。(1分)
___是反问句吧,那我们还要成功干吗?改为:我们就不用要成功了。
5、仿照“任何一朵鲜花的盛开,都需要花苞长期孕育;任何一枚勋章都要成功者付出相应的代价。”也来写一句话。(2分)
仿写:任何___一次发明的成功__都___需要发明者千百次的努力;
任何___一个奖牌____都___要运动员付出无数的汗水________。
6、根据文章内容填空。(2分)
“成”和“功”有着密切的关系,成是功的__积累__,功是成的__基础_。成功对于懒汉来说是__遥不可及__的,对于奋斗者来说又是___必然的______的。
7、短文列举了哪些人物的事例说明“功到自然成”?分别用一句话作简要的概括。(3分)
王羲之,20年临池学书,才有在书法上炉火纯青的造诣
李时珍历尽艰辛,写成《本草纲目》
司马迁忍辱负重,写成《史记》
8、“水滴石穿”对你有什么启示?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的启示。(2分)
只要坚持不懈,细微之力也能做出很难办的事
十、轻松习作。略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景物进行描写,在小学时就接触过这方面的内容,但在同学们刚才的习作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你们一遇到景物描写时,往往一写到 “这里的景色多美啊!”“眼前的美景太迷人啦!”其实,眼前的景色到底有多美,多迷人,别人还是不知道。结果造成笔下的景物千篇一律,空洞、乏味,毫无个性。,所以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教给学生写景状物的知识和写作技巧。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探讨景物描写的方法,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
2、过程与方法:运用景物描写的方法进行景物描写的训练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用“有情”的眼睛看景物,激起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情感。
4、教学重点、难点:学会对景物进行生动的描写。
四、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情景教学、小组讨论
课时安排: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激情导入:(电脑出示春、夏、秋、冬四季的优美图片。)
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不仅有轻盈的春柳,火热的夏花,还有羞涩的秋叶,纯洁的冬雪,它们时时刻刻都吸引着我们的目光,牵动着我们的情思,那么我们怎样用文字将这些美景很好地展现在文章中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如何让我们笔下的景物更动人。
设计意图:运用“情境再现”法,出示春夏秋冬四季的美丽画面,调动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写作欲望,从而导入本课的学习。
先来看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请一位同学为大家读一下。(电脑出示教学目标) 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一)什么是环境描写?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环境描写的对象和全文写景与局部写景的区别。 自然环境描写(又称景物描写)如:日月山川、风霜雨雪、花草树木等 社会环境描写 如:节日风俗、风土人情、街市面貌、居室陈设等
(二)赏析语段是如何描写景物的?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意在让学生通过具体语段分析总结归纳写景的主要方法。
学生活动:朗读语段,分析总结。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些的颤
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的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节选自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分析内容:
1、仔细观察,抓住事物的特征来写。(抓特征)
2、动静结合,相映成趣。(有动有静)
3、从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觉器官来描写景色。(多角度)
4、层次分明、写静景由低到高、由远及近;写动景由高到低。先写整体,再写局部。(有层次、有顺序)
5、从语言特点上,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运用生动、形象、准确的动词和形容词;运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等结构句式。(用修辞和句式)
总结归纳:景物描写的要点
1、抓住景物特征
2、选好观察角度
3、安排描写顺序
4、运用多种技巧(形色态味、感官、修辞、动静)
5、务必融情于景
概括景色特点的词有哪些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能用准确典雅的四字短语概括景物特点。屏幕展示。 清丽俊美、雄浑壮美、空旷辽远、幽静凄美、孤寂冷清、恬静优美、萧瑟凄凉、夏日炎炎、秋高气爽、银装素裹、生机勃勃、春意盎然 、重峦叠嶂 、山清水秀、 绿草如茵 、争奇斗艳、 繁花似锦 、 风清月朗 、水天一色 、万木争荣 、风景如画
(三)观察景物的方法有几种?
设计意图:让学生掌握观察景物的方法。
(1)定点观察法
定点写景在固定的地点进行观察、描绘景物的方法叫定点写景法。
(2)移步换景法
就是不固定立足点与观察点,而是一边走一边看,依次把看到的景物写下来。
(四)写景技巧
设计意图:重温经典,让阅读与写作相结合,既是对阅读内容的巩固,也是对写作的引领。评议课例,对写景技巧的判定分析。仿写练习,对写景技巧的运用,以此提高写作水平。
学生活动:朗读经典,评议课例,仿写实践。
技巧1:描景物,显特征(通过描写景物,以此突出景物特点)
1、重温经典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的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
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散步》
2、评议课例
夜晚是寂静的,虽然有几只虫子在"唧唧"地叫,但那也只能衬托出夜
的寂静.庄稼,高粱啦,玉米啦,满身撒满水珠。那饱满的种子仿佛马上就要裂开,发散出成熟的气息,偶尔还能听见那些庄稼们"咯吧咯吧"拔节的声音。
参考答案他抓住了秋夜的"静"。秋夜所独有的"秋虫"的叫声,"秋庄稼
"的气息,拔节的声音来进行生动的描写,不但静中有动,动中显静,同时使读者如身临其境感受到了秋夜独有的气氛.
3、看图景仿写练习:清晨。
技巧2:用感官,多角度
用感官感受景物并捕捉景物独特的.地方。如颜色,数量,形状,声音,
姿态,气味等,用生动的语言把它描述出来,让景物具有立体感。
1、重温经典
两岸的豆麦“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2、评议课例
河底的水草所散发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嗅觉,触觉,视觉——调动多种感官
(——实写和虚写相结合、运用修辞)
----《社戏》
技巧4 动静结合法:
1、重温经典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2、仿写练习:看图景写句子
(五)言之有序:抓准景物的特征按一定的顺序展开描写。
1、重温经典
紫红的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象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象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2、评议课例:
读下面的段落回答问题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夏天,树木长得郁郁葱葱,树叶密密层层,像一把绿色的大伞。秋天,白桦的叶子由绿变黄,枫树的叶子仿佛是燃烧的火焰;秋风吹来,落叶像彩色的蝴蝶在空中飞舞。冬天,纷纷扬扬的雪花飘落下来,落光了
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哪些冬夏长青的松柏树上,对着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
以上的这段话是按照___顺序写出景物的变化的。请在文中圈出表示顺序的词。
小结归纳:抓住景物的特点按一定的顺序描写
空间顺序 :从上到下 、 从左到右、 从内到外、从东到西 、从近到远 、 时间顺序: 从春到冬 、 从早到晚
逻辑顺序: 从主到次、由整体到局部
(六)言之有情:景物描写中要融入情感。
“一切景语皆情语”,这就告诉我们,写景的终极目的是表达感情。情景结合则是景物描写关键所在。
(七)写作实践
一、选择你最喜欢的景和物,写一个片段。想好再下笔,把语句写得连贯、顺畅。不少于200字。如我家的果园、灿烂的桃林、美丽的小溪 、漂亮的池塘、迷人的田野、 新村焕彩、梦幻般的湖金色的田野等等(看谁写得又快又好!)
提示:
1、注意观察景和物的细节(形状、色彩等)抓住其总体特点。
2、可以借鉴今天学习的写景方法。
一、学生情况分析
从学习态度来看,大部分学生学习认真,上课能专心听讲,课后按时完成作业。但从学期初表现来看,学生发言不够积极。还有四分之一的同学基础较差,对自己也缺乏信心,知识欠账多(如:曹骏、王子凡、孙启博等)。个别学生脑子反应较慢、能力较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冯璐、朱新颖等),对学习缺少兴趣。同时,也有部分学生存在一定的家庭原因:父母由于工作忙碌,对孩子的培养没有目标,没有要求,使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行为习惯,导致学习成绩较低(如:王泽坤、王新羽等)。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后进生的学习,使他们逐步赶上大部队。
针对上述情况,要想提高复习效果,必须更加注重夯实基础,以基础训练为本,加强
二、复习的内容
(一)基础知识
1、汉语拼音
(1)内容:汉语拼音是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重要工具。包括:字母表、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声调、音变、隔音符号、拼写规则等。
(2)目标:要
(3)方法:要着重复习读拼音写词语和句子。读拼音写词语、句子的关键,是拼读后,要先想出语义,然后正确地写出有关的汉字。
2、汉字
(1)内容:汉字笔画、笔顺、偏旁部首、间架结构、同音字、多音字、形近字、多义字、查字典。
(2)目标: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字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3)识字重在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基本的字义;能在具体语音环境中运用汉字,会用字典、词典识字。写字重在有正确的姿势和良好的习惯,书写正确、端正、整洁。
3、词语
(1)内容:包括词语的理解、词语的感情色彩、词语的归类、词语的搭配、反义词、近义词、多义词、成语归类、成语的积累与运用。
(2)目标:要求学生能正确地理解所学词语的意思,而且大部分能在口头和书面中正确地运用。要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的。要注意积累词汇。
(3)方法:词语是语言的最小单位。掌握的词语越多,阅读的速度就快,表达的意思就越正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中,对词语的积累非常重视。要求学生积累的词汇,主要是指在课文中所学到的词语。
4、句子
(1)内容:包括句子的类型、句式的变换、缩句和扩句、关联句、歧义句、修改病句、排列句序、标点符号、修辞。
(2)目标及方法:一个句子能清楚地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要求学生掌握四种基本的句式: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
认识句子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反问等。要能恰当地运用比喻,把话写得生动一点。
认识复句。要求能用关联词语造句,在句子中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要能正确地修改病句。病句的类型主要是:用词不当、句子成分残缺、前后重复和矛盾等。复习时,要安排修改一段话的练习(标点、字、词、句等)。
扩句和缩句。扩句,是在句子中添加恰当的词语,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加清楚。缩句,是把句子中附加成分删去,使句子简洁明了。在复习的时候,要讲清要求和方法。
句式变换。把字句和被字句。陈述句与反问句。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肯定句与双重否定句。肯定句与感叹句。不改变愿意。
整理句序。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比如总分、时间先后顺序、工序等。
修辞手法。能辨别修辞手法,会仿写。
5、标点符号
内容、目标及方法:能正确地运用句号、逗号、顿号、冒号、问号、感叹号、双引号、书名号、省略号。认识分号和破折号。标点符号,只要求能正确地运用,不要求说出其作用。
(二)阅读
1、内容:包括写人、叙事类文章阅读,写景、状物类文章阅读,童话、寓言类文章阅读,说明文阅读。
2、目标:
在新《课程标准》中,共提出了11点要求,其主要的是:
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
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有关词句的意思;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
关于阅读复习要求,作一些说明:
(1)句子意思的理解。
(2)给自然段划分层次。
(3)分段和概括段落大意。
(4)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5)回答问题。
3、方法:要针对问题作答,回答要全面,句子要连贯。问题从性质来看,有三种类型:是什么?怎么样(怎么写)?为什么?从回答问题的要求来看:有的问题的答案必须是求同的,或者说答案是唯一的;有的问题的答案是多元的'。如:你读了以后,受到什么启发?这类问题应该是多元的。重在培养回答问题的方法、能力。
背诵。主要是第十二册课本中要求背诵的课文,课后提出背诵自己喜欢的内容,一般是要求背诵课文中重要的部分。默写,课本中规定的内容、日积月累部分、课后诗词积累。
(三)写作
(一)口语交际:我以我口说我心。包括:复述、转述、发表意见、简单发言和主体演讲五种形式。要注意交际的态度,学会倾听,善于表达,学会应对。
(二)习作:我以我手写童年。
1、内容:
2、目标及要求:
从习作的类型来看,有写记叙文,也有写应用文。
从习作的形式来看,有记实性的习作,写自己平时所见、所闻和所想;有想像性的习作,包括看图作文、续写等。
从习作的内容来看,有写人、记事(记叙一次活动)、有写景。从习作的命题形式来看,主要有三种:全命题、半命题、自由命
不管哪一种命题形式,习作的内容都有一些具体的要求。一定要求学生认真地阅读习作的题目和习作的所有提示。
三、复习目标
1、继续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如端正书写、感情朗读方法、认真完成作业等习惯。
2、继续巩固汉语拼音,熟记26个字母并会运用。
3、准确认读生字,将课本“词语盘点”中的词语做到会默写,少数词语必须按要求熟练造句。
4、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熟练运用口语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5、培养良好的朗读、默读习惯,能读懂课文,理解课文中心,掌握写作方法;将课本(含练习上要求背诵的)中要求背诵、默写的课文及片段逐一落实,做到熟练背诵,能按照要求进行默写。
6、继续培养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和课文内容。
要学会联系上下文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句子的本领;掌握句子的不同表达方法,体会句子的感情色彩;认识夸张的修辞方法和表示选择、条件关系的复句;会修改常见的几种病句。
7、能阅读程度适合的少儿读物,了解其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叙述其主要内容。
8、加强学生的习作能力的培养,注重其审题、布局谋篇等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不拘一格、大胆想象、幻想,写出自己内心的想法、感受,真正做到“言为心声”。
9、从学生的角度看,我们要特别注意差生,多帮助他们一点,从而提高及格率。从整个学习内容来看,阅读和作文是重点。在阅读的复习中,句、段的理解、主要内容的归纳是重点。在作文复习中,怎样把话写通顺是重点。从学生学习的方式来看,探究性的学习是重点。提出自己需要了解的问题,是探究学习的关键。
四、复习难点:联系上下文理解问题能力培养和习作写作的具体叙事写作方法指导。
五、复习措施
1、对照《新课标》和研究县近几年命题趋势、特点,认真钻研教材,结合学生以前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对症下药”认真备、上好每一堂复习课。
2、重视思想教育,学习态度教育,做好班级管理,引导好班级学风、班风。
3、多参考教育教学
4、不单纯看重学生的测验成绩,要注重其方法的培养,要使其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真正授学生以渔。
5、分类性复习:从大的方面分,可以分为:基础知识、阅读、写作等三部分。
6、讲练结合。在整个复习阶段,要以学生自己的复习为主,要以练习为主,但是老师必须作适当的提示、归纳。在一堂课上学生应该有口头的练习,又有笔头的练习。
六、实施步骤
复习初定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汉语拼音、识字写字、词语、句子、口语交际、阅读、习作为单位,以练习为重点,分门别类进行复习。将全书中的知识进行归类,循序渐进,适度练习测验,力争学生融会贯通,熟练掌握并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安排如下:
11周:汉语拼音、识字写字。
第一课时:声母、韵母、整体认读、声调符号。(重点)
第二课时:拼写规则(重点)、隔音符号、轻声、儿化、音变。(了解)
第三课时:字母表、音序查字法。(重点)大写字母的用法。(了解)
第四课时:汉字笔画、笔顺、间架结构。(重点)
第五课时:偏旁部首,查字典。(重点)
第六课时:多义字、同音字、多音字、形近字。(了解)
12周:词语、句子(1)
第一课时:词语的理解(重点)、词语的感情色彩。(了解)
第二课时:词语的归类、词语的搭配(了解)
第三课时:近义词、反义词、多义词(了解)
第四课时:成语归类、成语积累与运用。(重点)
第五课时:俗语、谚语、歇后语、
第六课时:句子的构成、句子的类型(了解)、缩句和扩句。(重点)
第七课时:句式转换:被字句与把字句、陈述句与反问句、双重否定句与肯定句、肯定句与感叹句(祈使句)。(重点)
第八课时:句式转换: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重点)
13周:句子(2)
第一课时:标点符号。(重点)
第二课时:修改病句。(重点)
第三课时:整理句序。(重点)
第四课时:修辞手法。(重点)
第五课时:句子仿写。(重点)
14周:阅读
第一课时:写人、叙事类文章阅读。
第二课时:写景、状物类文章阅读
第三课时:童话、寓言类文章阅读
第四课时:说明文阅读。
15周:口语交际。
第一课时:复述
第二课时:转述
第三课时:发表意见
第四课时:简单发言
第五课时:主题演讲
16周:习作
第一课时:作文的题目类型
第二课时:立意选材。
第三课时:思路结构。
第四课时:如何写文章开头。
第五课时:如何写文章结尾。
第六课时:如何写看图作文。
第七课时:如何写给材料作文。
第八课时:如何写命题想象作文。
第九课时:如何修改作文。
第二阶段,①以课文综合复习内容为载体,适当练习测验,加深学生的巩固与理解。②古诗词复习(穿插在每周的复习里,不单独复习)(17周)
第三阶段,全面检测,查漏补缺。在前两个阶段的复习基础上,对全册教材的语文知识进行全面检测,用相关模拟测验题进行测验,找出学生仍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指导、讲解,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解决疑难问题。(18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