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优美句子 > 优美的句子匆匆的课文 正文

优美的句子匆匆的课文

时间:2025-05-07 06:56:57

《匆匆》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下面语文迷网为大家整理了匆匆的好词好句,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 匆匆好词

1、确乎:的确。

2、涔涔:形容汗、泪等不断往下流的样子。

3、潸潸:形容流泪不止的样子。

4、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

5、游丝:蜘蛛所吐的丝,飘荡于空中,故称游丝。

6、空虚:里面没有什么实在的东西,不充实。

7、伶伶俐俐:聪明灵活。指十分聪明。

二 匆匆好句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2、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巧巧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3、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4、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5、“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6、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它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它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

匆匆

朱自清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附】《匆匆》 学案设计

发布时间:2017-1-20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学习目标

1. 我能学会本课生字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 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语言的优美,积累语言。

3.我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语句精读,体会到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懂得应珍惜时间。

学习过程:

一、初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读了课题,我脑中产生了这样的问题:

2.我能带着问题,带着对课题的质疑,静心读文。读了课文,我知道课文主要写了:

二.再读 学会本课生字词

头涔涔 泪潸潸 伶伶俐俐 徘徊 挪移 蒸融 游丝

1、 我能理解的词语有:

2、 我能运用的词语是:

三.精读 品析课文

默读课文,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时间匆匆,一去不复返”呢?在文中画出你认为写得优美的语句,并批注你的体会。

1.细读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提出问题--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时间匆匆,一去不复返”呢?在文中画出你认为写得优美的语句。

2.细读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具体说明,时光飞逝,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时间匆匆,一去不复返”呢?在文中画出你认为写得优美的语句。

A (2自然段)

B(3自然段)

C(4自然段)

3.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的匆匆的?你从哪些词句体会出来的?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

4.仿写: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 )的时候,日子从( )过去。

5.细读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课文最后一段写了什么?与开头什么关系?

五.展示(一课时)

五.达标检测

1.看拼音写词语

nuó yí zhēng róng pái huái

( ) ( ) ( )

2.学了课文,我想用一句话(或格言或警句)表达我的感受。

《匆匆》是人教版第十二册第四组的一篇课文,是朱自清先生早期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作者把抽象、空灵的时间当作具体、形象的事物来描写,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稍纵即逝的时间的留恋、无奈和痛苦之情,也表现了作者不甘虚度一生的强烈愿望。文章文质兼美,情感浓郁,作者很注意运用修辞手法,文中用长短一致,节奏整齐,对仗工整的排比句,描述了显示季节更替的诗意化景物和时间的悄然流逝;又用一组长短不一,节奏跳跃,口语色彩很浓的设问句感叹日子的飞逝无痕。整句与散句的结合,不但具有一种音乐的美感,而且显得既典雅又朴实。

如何让学生感悟匆匆流逝的岁月,体验作者丰富的情感,品味语言文字的优美,得到读写迁移的训练?请看下面的教学片段。

[片段一]

(课件出示燕子轻飞、垂柳依依、桃花盛开的画面,配上轻柔的音乐。)

师(导语):同学们,微风轻抚,桃红柳绿,燕子呢喃,好一派迷人的春色啊!年轻的朱自清先生望着这充满生机的春景,感慨万千,写下了这样富有诗意的句子——(字幕显示: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师:请你们伴着优美的轻音乐,自由朗读这两句话,体会作者描写的巧妙。

生(读后):我觉得第一句写得特别优美,作者抓住了燕子、杨柳和桃花这三样景物写出了春天的美丽与充满生机,让人不由地产生喜爱之情。

生:我还发现了这句话中用了三组反义词,分别是“去——来”,“枯——青”,“谢——开”,可见作者遣词造句十分讲究。

师:作者为什么把春天的景物写得这么美呢?

生:是为了拿燕子、杨柳和桃花这三样景物与时间进行对比,体现时间的一去不复返。

师:你们能不能仿照第一句的写法也写一句话呢?

生小练笔。

师:谁来展示你写的句子?

生:白天过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树木被砍了,有再长的时候;东西用完了,有再买的时候。

师:你们觉得这句话写得怎样?

生:这三个分句用词不够讲究,句子不够优美,而且第二分句说到“树木被砍了,有再长的时候”似乎在诱导我们可以随意砍树,思想不够健康。

生:太阳西落了,有再次升起的时候;河水结冰了,有再次奔流的时候;碧草枯萎了,有再次青翠的时候;百花凋零了,有再次争芳的时候。

生:太阳落了,有再升的时候;海水退了,有再涨的时候;月儿缺了,有再圆的时候。

师:这两句写得好多了,我们来欣赏欣赏。

生:江林的那句话抓住太阳、河水、碧草、百花来写,富有诗情画意,虽然几组词还构不成反义词,但用得挺准确的。

生:叶嘉写的句子可以跟朱自清先生写的相媲美了。因为太阳、海水和月亮都是属于大自然中比较永恒的景物,而且“落——升”,“退——涨”,“缺——圆”这三组反义词也用得十分贴切、巧妙。

师:同学们,只要我们留心生活,多读多练,也会写出很美的句子的。现在,让我们回到课文中来,结合自己对时间的感悟,把这两句话有滋有味地读出来。

[片段二]

(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师:作者从七个方面写出了日子的来去匆匆。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这几句话,找出你认为写得特别好的句子,谈谈你的理解和感受。

生:我觉得这句话写得特别好。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作者从洗手、吃饭和默默这三个方面写出了日子过得很快。

师:你这是从内容上体会日子的来去匆匆。能从语言表达上想想吗?

生: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十分整齐,但又朴实易懂,写出了时光在每个平凡的瞬间,在不经意间悄然流逝。

师:是呀,日子总是在不经意间悄然流逝。二十四岁的朱自清先生觉得八千多个日子都是在洗手、吃饭、睡觉、叹息等等中溜走。聪明的`孩子们,你们也有四千多个日子从手中溜去,这些日子是怎样溜走的呢?赶快拿起笔来,仿照作者的写法,写上一句你的日子是怎样来去匆匆的。

生小练笔。

生1:看电视的时候,日子从眼边过去;玩耍的时候,日子从身边溜走;讲话的时候,日子从嘴边溜去。

师:你们觉得这句话写得怎么样?

生2:“眼边”不太准确,可以改为“眼前”。还有,后面两个分句都用“溜”,有点重复,可以把第一个“溜”改为“逃”。

生3:在玩耍的时候,从身边滑过;在看电视的时候,从眼前飘过;在看书的时候,从脑海里逝去。

师:大家有没有听出来,吴天写的句子漏了什么?

生4:每个分句都漏了“时间”二字。

师:这句话有没有写得好的地方?

生5:三个动词“滑”、“飘”、“逝”不重复,而且写出了时间的轻巧、灵活,消失得无影无踪。

生6:在走路的时候,时间与我擦肩而过;看电视时,时间从我眼前溜过;做作业时,时间从我的笔尖下滑过。

师:请大家来评价一下,这句话写得怎样?

生7:“擦肩而过”和“滑”写得特别好。

师:好在哪里?

生8:这两个词用得准确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时间流逝的特点——稍纵即逝,无声无息。

[评析]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本课出自大家之笔,语言生动形象,修辞丰富多样,句子整散统一,节奏鲜明活泼,是学生语言积累和运用的极好范例。

为了充分利用文体,实现文本超越,我在学生多元解读文本,感悟岁月匆匆的基础上,努力创设读写结合的情境,给予学生两次练笔的机会,尽情抒发内心感受和生活经验,并通过点评、欣赏、激励,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吸纳有效的评改,得到积累、运用语言的有效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