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怀着好奇的心情踏上了长廊。长廊很长,一眼望不到头,长廊的顶有二百七十三个五彩间隔,每个间隔里都画着五彩的画。
2、长廊,虽然没有华丽的装饰,只有简单的扫把、水桶、拖把…,但一到了下课,愉快的谈笑声及欢乐声又将充满那属于我们的小天堂──长廊。
3、这条长廊长七百多米,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这么独特的风景,您一定没有见过吧!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4、颐和园内最引人瞩目的便是这条长廊。长廊一共728米,273间。漫步长廊,旁边的景物全都尽收眼底。
5、长廊很长,一眼望不到头,长廊的顶有二百七十三个五彩间隔,每个间隔里都画着五彩的画。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6、山脚下建了一条长达728米的长廊,犹如一条彩红把多种多样的建筑物以及青山、碧波连缀在一起。
7、刚进颐和园的大门就来到了久负盛名的长廊。长廊全长728米分为273间,是中国第一长的长廊。他曾在1990年的“奥蒂斯大会”中获得了世界十大长廊之一名号。
8、长廊,是摆放扫具的地方,也是我们的花园。
9、长廊非常漂亮据石碑上介绍,长廊总长度为728米,共有273个间隔,是乾隆专门为***妈欣赏昆明湖的雨景而建造的。
10、这就是大殿,我们绕过大殿就可以来到长廊。长廊又叫画廊,一共有237间,长达728米。每间的槛上都有一幅画,每幅画都有一个美丽的故事。
11、走进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了有名的长廊。这条长廊有7百多米长,分成273间。看!这每一间的横涧上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在这几千幅画中,没有那两幅是相同的。
12、又有一条举世闻名的长廊。它全长七百二十八米,共二百七十三间,是我国古建筑中最长的廊。廊间每根坊梁上都有彩画,一共竟有一万四千余幅。
13、出了乐寿堂,来到了著名的长廊。长廊全长728米,用柱子分成273间。每一间的顶上都雕有画,上千幅画中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14、我们来到了颐和园长廊。其长廊是吉尼斯之最,长廊长782米,廊上彩绘精美,计有1400多幅。
15、我们首先来到的是颐和园有名的长廊。看,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多美啊!这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共有273间。
16、颐和园的长廊,也是全中国最大的画廊,廊上面全是精美的雕刻:有婀娜多姿的仙女;有高大强壮的骏马;琮有壮丽的山峰和流水,
17、踏上皇家园林颐和园最具代表景物的长廊,我便惊叹建筑师的妙手和画师的如椽巨笔。别致、幽雅、古色古香,是这条匠心独运长廊的特征。
18、而我总是安静地站在一旁,用心的感受同学之间与世太平的气氛,并且研究、推测哪个同学的心情与平常不同,或是望着那些来回奔波的老师们。
19、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
20、让我们走进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那里有美丽的景色等着我们去看。这是颐和园里很有名的长廊。
21、一条气势雄伟的长龙又盘旋在了我们的眼前,定眼一看,原来是一条曲折蜿蜒的`长廊,这长廊古香古色,很是好看。一阵风吹过,我好像听见了龙的怒吼声;一束阳光照过,我好像看见了龙在展示他的绝技--神龙摆尾。说这条廊子是龙,实在是形象:以一座小巧玲珑、别具一格的亭子为准,亭子是龙头,那弯弯曲曲、不知去向的长廊便是龙身,可是,龙尾却一直不肯露面,像一位害羞的姑娘用面纱遮住了自己的脸。这可真是“神龙见首不见尾”呀!
22、然后,我到了长廊,它是一条很长的走廊,上面的两边都有不同的花鸟画和一些神话故事的图画。
23、微风拂过,菡萏和着风声浅吟低唱,露水在如玉盘的荷叶上来回滚动。再向远望,满眼的荷花淡淡地微笑,风声如水汩汩,诉说着古色古香的拙政之园,诉说着如诗如画的古韵苏州。
24、长廊与教室虽然只隔一道墙,但两者的意义却有极大的差别。在我们的教室里因空间狭窄,所以顶多只能聊聊天、说说话,是个较拘谨的地区,但如果是在长廊,活动范围变宽、变大之下,我们可以做的事也较多元化。
25、竹声如萧,悠远神秘的乐曲又如水般柔柔倾泻;落英缤纷,娇嫩柔美的花瓣又如舞者翩然起舞。穿过一扇扇石拱门,眼前一处换一景,这处的山突兀嶙峋,那儿的石玲珑诗意,像是大自然的能工巧匠独具匠心的一笔。
26、不知不觉间我们来到了目前世界上最长的人工长廊,长廊上雕龙画凤,神态各异,美不胜数,廊间不时飘出古乐声,有一种穿越古代的感觉。
27、我抬头望去,这四座亭子造型各异、各不相同,分别是:春、夏、秋、冬亭。每座亭子里都有每个季节明显的代表性事物,真可谓琳琅满目、五花八门呀!我又来了劲儿,这儿跑跑,那儿看看,不得安稳。我发现,春亭的窗棂、屏风上雕刻的喜鹊花纹尤其好看,他们象征着喜上眉梢、富贵吉祥、出门见喜。亭子的顶上也分别雕有不同的图案,十分精致,于是,我变静下心来,仔细观察着每一处图案。
28、颐和园长廊是慈禧在园内过生日时接受贺拜的地方,共273间,全长728米。它北靠万寿山,南临,在上漫步,可以欣赏湖山的景色!
29、园林的东边有一个庭院,庭院里栽满了鲜花,开的花朵不是很大,从远处看星星点点,颜色有黄、红、白。还散发着阵阵清香,庭院里装修的富丽堂皇。园林的西部主要是假山。假山重峦叠嶂,设计的十分逼真,给人的感觉,好像是在真山里游览,栩栩如生。园林的北部有个小树林,里面种有竹子、杏树、桃树、铁杉等等。夏天在此遮凉避暑是最好不过了。
30、在宽大的长廊,虽有着如士兵般整齐排列的扫具以及四个大型蓝色塑胶桶摆放在旁,但活动空间依然很大。下课时,一群特爱玩线上游戏的男生坐在长廊的窗台上,吱吱喳喳兴奋的讨论着昨晚他又如何被陷害、如何战胜怪兽。诸如此类。而在走廊的另一角,一群女孩正望向学校前自由路上熙熙攘攘的车辆,边寻找名 贵房车,边聊着昨晚电视连续剧或综艺节目的内容和自己的想法。
31、北京的园林建筑在细微之处见匠心。一段曲廊,一丛阶边的小草,一组精妙的雕刻,无不在烘托气氛中起着微妙的作用。例如颐和园中的长廊,有一华里长,分成十几段,每段房棱上的彩绘,或山,或水,或人,或物,或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竟无一相同。一幅“嫦娥奔月”的彩绘,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绘画者也许吸取了敦煌壁画里飞天图案的艺术精华,很有些“吴带当风”的味道,耐人细细地玩味。
32、顺着小路一直往前走,就来到了闻名于世的长廊。据说,这是慈禧太后为了观看昆明湖上的景物而建造的。
33、清晨,阳光洒在带有露水的竹叶上,如同为竹子编织一件金丝做的衣裳。地上的小草也披上了雨露的衣裳,显得格外娇嫩,更加生机勃勃。一只蜘蛛正在拨动它的网为竹林伴奏,蚂蚁正在围着它们的食物跳舞,小鸟在枝头高歌,蟋蟀在草丛中竖起了翅膀。
34、我来到了长廊,看到长廊的顶上,有着各种各样的画,有画人物的,有画风景的,总之,每一幅画都有自己的特点,而且,没有一幅画是相同的。
35、北京周围的山水既有北方的粗犷,。又具南方的秀丽,这正是建造园林的好地方。在依山傍水的地方,建一座庙宇,半山腰修一个亭子,湖中建一座水榭。这时可极少讲究对称,但考虑色调对比却十分周到:山上的亭子要用大红和金黄的彩绘,水榭要灰暗些,庙宇要建得红墙绿瓦,显得庄严、肃穆。
36、北京园林的色彩大多为金黄或大红,色彩明丽。有时,在万绿丛中见一道飞檐,黄绿相间,相映成趣。大多数宫殿者哺着琉璃瓦,大红色的棱、柱过于庄重,而幽雅倒显得欠缺。也有例外的,潭拓寺的大殿都是由灰色方砖铺地,墙壁也都是灰暗的,同周围的景色浑然一体。“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古朴淡雅,别具风采。
37、以长廊沿线、后山、西区组成的广大区域,是供帝后们澄怀散志、休闲娱乐的苑园游览区。前山以佛香阁为中心,组成巨大的主体建筑群。
38、园林是美丽的。夜晚,雨点下在园林的小河里,如同一首轻快的乐曲。丝丝缕缕的月光洒在小河上,如同闪耀的灯光,为在小河里畅游的小鱼增添了几份美丽。
39、这个园林很美,它因庭院里的花和树、竹子而出名,故名做亭香园林。庭院里的的花香扑朔而来,在这里面散步,使人忘记一切烦恼,树林里的树木,高大挺拔,很茂盛,颇有田园之意啊。在园林的后面有座亭五山,站在上面远看园林,犹如一副优美的图画,它的布局统一,即使不是站在亭五山上看,也是一副优美的图画,这样美的园林,谁不赞美?
40、我最喜欢的地方就属长廊了。长廊好像彩带一样,把各个景点紧密地连接起来,它是我国古建筑和园林中最长的走廊,长廊还是一条优美的画廊,走廊间的每根梁上都绘有彩画,共14000余幅,各不相同。彩画色彩鲜明,内容多为山水、花鸟以及四大名着中的情节。它还被收进吉尼斯纪录呢!
41、突然,我的目光又被一座怪石林立的假山吸引了过去,那座假山还真是有趣,千疮百孔的,像是一位患了皮肤病的老爷爷。由于这些天天上的仙女老是哭泣,假山上已经有一些大大小小的水洼,又像一位刚洗过澡的壮男。
42、是花繁草茂满园的华丽,是翠竹落英山石的雅致,是鱼戏绿波花浓的和谐,是出水芙蓉连天的古典。苏州的园景,有如持伞而过的江南少女,凌波微步,充满诗情画意的古韵。
43、来到了著名的长廊。长廊全长728米,用柱子分成273间。每一间的顶上都雕有画,上千幅画中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44、狮子林是元代园林风格的代表,以假山石闻名。假山石的特点是石峰玲珑透瘦,多且好,最高的当然是“狮子峰”了,它为诸峰之霸,合乎“透”“漏”“瘦”三大要求。这奇特的技艺,简直让人无法想象,其中所体现出来的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实在惊人。
前两年就听说我的老家海阳有一个神奇的山谷,这个山谷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在那里生长着一片北方最大的竹林,另一个就是人们用竹子建成了世界最长的竹长廊。在这个暑假我不仅目睹了这片美丽的竹林还登上了竹长廊的顶峰,收获了许多许多。
七月的午后,烈日依然照耀着大地,我们驱车行驶在山间公路上,看着恬静的小山村,呼吸着夹杂着泥土味和花香气息的空气,一下子就忘记了炎热的盛夏、忘记了城市的喧嚣。在郁郁葱葱的山峦中,我看到了一条金黄色的大龙沿着的山势蜿蜒伸展开来,噢!那一定就是竹长廊啦!此刻,我已来不及仔细欣赏满山遍野的绿竹,三步并作两步直接走向竹林的深处。心里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登上这条世界上最长的竹长廊的最高峰。
当我来到长廊的`起点时才发现,这个长廊与我们平时在公园里见到的长廊还真是不一样呢!整个建筑没有使用木材、水泥、钢筋,甚至没有一颗钉子,而是巧妙利用了竹子优良的韧性,一个个台阶都是用竹子编制相连而成,对设计师的佩服之情油然而生。一开始,当大家踩着富有弹性的台阶、听着脚下发出吱吱的响声、看着四周满目的翠绿、闻着青草的芳香,都觉得开心极了!可是没爬一会儿,妈妈的呼吸就变得急促起来,走上几步台阶就要停下来休息一会儿。这时,几个下行的游人边走边说着;全部都是一样的台阶,实在没啥看头!在一旁的妈妈听了他们的话,喘着粗气对我们说道:你们先走吧!我在后面慢慢的跟着,能爬到哪儿算哪儿吧!从妈妈的话语中我感觉到她有放弃的念头,我紧紧的跟在她的身边,并对她说到:也许上面的风景会很好看呢!为了不扫我的兴致,妈妈也只好硬着头皮继续前行。走着走着,又有一群人从我们的身边走过,已经疲惫不堪的妈妈赶忙向人家问道:还要爬多少台阶才能到顶啊?那个人叹了口气对妈妈说道:根本望不到头啊!上面还有好几千个台阶呢!妈妈听后像泄了气的皮球,蔫了。说道:你们向上爬吧!我就坐在这里等你们了!说完一屁股就坐到竹条凳上再也不肯动了!看到妈妈的模样真是把我急坏了!心想一定不能让妈妈掉队。我一边爬着一边对妈妈说:山顶上一定会有更好的风景,我们还等着你拍照呢!妈妈,加油,很快就能要看见顶峰啦! 在大家的相互鼓励下,妈妈鼓足力气,迈着沉重的脚步一步一步往上爬着。
我们终于登顶啦!一阵阵清风吹过,让人心旷神怡,不觉暑气顿消。放眼望去,气象万千,远处连绵起伏的山峦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嫩绿、浅绿、深绿、墨绿交织在一起像潮水般涌入你的眼帘,山脚下碧绿的湖水就像一块无暇的翡翠镶嵌在大地上;再往上看,蓝蓝的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似乎离我们是那样的近,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在这次的登长廊过程中,让我懂得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当你遇到困难时,也许只需要小小的坚持,就能向成功迈出一大步,就能
欢宴良宵好月,佳人修竹清风。 —— 吴文英《风入松·麓翁园堂宴客》
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 —— 白居易《村居苦寒》
莫将画竹论难易,刚道繁难简更难。 —— 李东阳《柯敬仲墨竹》
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 郑燮《新竹》
寒飞千尺玉,清洒一林霜。 —— 憨山德清《咏竹五首》
西风稍急喧窗竹,停又续,腻脸悬双玉。 —— 阎选《河传·秋雨》
风动仙人鸣佩遂,雨余净女添膏沐。 —— 陆容《满江红·咏竹》
见碧水丹山,黄芦苦竹。 —— 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霜戟列丹陛,丝竹韵长廊。 —— 李世民《元日》
窗前竹叶,凛凛狂风折。 —— 张淑芳《满路花·冬》
并竹寻泉,和云种树,唤做真闲客,此心闲处,不应长藉邱壑。 —— 辛弃疾《念奴娇·赋雨岩》
细读离骚还痛饮,饱看修竹何妨肉。 —— 辛弃疾《满江红·山居即事》
负草堂春绿,竹溪空翠。 —— 张辑《疏帘淡月·寓桂枝香秋思》
疏篱护竹,莫碍观梅。 —— 辛弃疾《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
薄袖欺寒脩竹暮。 —— 刘镇《玉楼春·东山探梅》
玉树犹难伸,压倒千竿竹。 —— 环山樵《薛宝钗·雪竹》
无复绿
书简漫消新岁月,渔竿不厌旧沧浪。 —— 沈周《周较书宗道主吾塾自吾弟以...》
空回首,佳期误。 —— 张宁《满江红·题碧梧翠竹送李阳春》
寻苗裔,湘江曲。 —— 陆容《满江红·咏竹》
想翠竹、碧梧风采,旧游何处。 —— 张宁《满江红·题碧梧翠竹送李阳春》
青山可买,小结屋三间,开一径,俯清溪,修竹栽教满。 —— 宋自逊《
一丛萱草,数竿修竹,几叶芭蕉。 —— 石孝友《眼儿媚·愁云淡淡雨萧萧》
空掩袖,倚寒竹。 —— 蒋捷《贺新郎·梦冷黄金屋》
坐荫从容烦暑退,清心恍惚微香触。 —— 陆容《满江红·咏竹》
日暮九疑何处?认舜祠丛竹。 —— 文廷式《好事近·湘舟有作》
此君已觉垂垂老,稚子今看稍稍长。 —— 沈周《周较书宗道主吾塾自吾弟以...》
竹疏斋殿迥,松密
一别清风又十霜,重来三径未全荒。 —— 沈周《周较书宗道主吾塾自吾弟以...》
几多惆怅,情绪在天涯! —— 顾
华表月明归夜鹤,叹当时、花竹今如此。 —— 吴文英《金缕歌·陪履斋先生沧浪看梅》
村舍外,古城旁。 —— 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未成林,难望凤来栖,聊医俗。 —— 陆容《满江红·咏竹》
蜡炬风摇帘不下,竹影半墙如画。 —— 项鸿
性孤高似柏,阿娇金屋。 —— 陆容《满江红·咏竹》
野竹交淇水,秋瓜蔓帝邱。 —— 司马光《送云卿知卫州》
问华胄,名淇澳。 —— 陆容《满江红·咏竹》
竹边荷外再相逢,又还是、浮云飞去。 —— 赵以夫《鹊桥仙·富沙七夕为友人赋》
如啼恨脸,魂断损容仪。 —— 顾
一丛萱草,几竿修竹,数叶芭蕉。 —— 石孝友《眼儿媚·愁云淡淡雨潇潇》
谅无要津用,栖息有馀阴。 —— 柳宗元《巽公院五咏·苦竹桥》
且留他、素管候冰丝,重相和。 —— 张宁《满江红·题碧梧翠竹送李阳春》
竹树带飞岚,
又却是,风敲竹。 —— 苏轼《贺新郎·夏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