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雕花剪纸与其它地方的剪纸相比较,主要在刀法上独具高超技艺,讲究的是“握刀要正,下刀要顺,开片要严,行刀要匀”。破工(俗称插刀)尤为精巧。艺人用雕刀在剪纸作品适当的部位,一刀一刀地插出放射形的图形来,或者以插刀走边,对人物的须发、服装,动物的禽羽、兽毛的纹式进行美化,具有浓厚的装饰风格和浓郁的乡土气息,深得民众喜受。
2、剪纸根植于民间,其“关系民俗,反映民风,深含民情”,和其他民俗一样,记录着传统民间广大民众的生命体验,寄托着他们的情感憧憬。剪纸艺术的基础农耕文化,这种文化是通俗文化,靠口头传承,不像中国传统的儒道等经典文化是通过书本传播的。剪纸艺术的.传播途径更接近神话传说这类靠记忆的、靠人们自发地进行口头表达。可以说,一部剪纸史亦是一部记录2000余年来中华民族广大民间民众的生命体验史和风俗演变史,其本身就是民俗生活的反映,为民俗所需要。
3、民间剪纸在山西是一种很普遍的群众艺术,那些年过半百的老大娘和纯朴俊秀的姑娘,常常借助一把小小的剪刀或刻刀,弯曲自然、运转灵活地在纸上镂空剪刻成花样,装点着自己的生活。新春之际,当你走进晋西北的村落院户,看到远处黄色的土丘,眼前灰色的窑洞,似乎觉得这里的颜色太单调了些。但是,你再看看窗户上,那色彩纷呈的窗花和各色图案,那迎风飘动的门笺,那碗橱、粮囤、畜栏等处寓意吉祥的各色纸花,你定会由衷发出赞叹,好像感受到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4、民间剪纸的表现语言不是简单的平铺直叙,而是托物
1、由于地域的风俗习惯、历史文化等的不同,全国 各地剪纸存在不同的风格,而广东佛山剪纸就是其中的一种。佛山剪纸历史悠久,源于宋代,盛于明朝时期。从明代起佛山剪纸艺术在民间广泛流传,并远销南洋各 国。佛山剪纸按其制作原料和方法的不同,分别有铜衬、纸衬、纸写、铜写、银写、木刻套印、铜凿、染色、纯色等九大类。剪纸分为阴刻和阳刻两种不同的剪纸表 现方法,可以剪人物、花草、动物等。
2、剪纸是中国的民间艺术瑰宝,是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看了让人羡慕不已,啧啧称赞。剪纸太精美了!它体现了民间艺人的心灵手巧,他是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展示,是民间传统文化的结晶。我也想像民间艺人一样剪出一副精美绝伦的剪纸作品,送给外国的小朋友,让他们了解中国的剪纸艺术,让剪纸成为中外文 化交流的桥梁。
3、“咔嚓、咔嚓”,听,多么清爽的声音,不一会儿,一个个鲜活的性命便跃然于纸上,这就是中国民间的一种艺术—剪纸,它宛如一朵清新、朴素的玉 兰花,虽然普通,但人们总是被它个性的魅力所吸引。它时而装饰在农家小院的木窗上,时而点缀在古色古香的门楣上,又时而粘帖在厚重的木柜上。鲜红的纸张上 方刻画着一个又一个的人物、动物或植物,无论它在哪里,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4、蔚县剪纸是全国唯一的一种以阴刻为主的点彩剪纸,素以刀工精细,色彩浓艳而驰名,所谓“阳刻见刀,阴刻见色,应物造型,随类施彩”而成。蔚县 剪纸当地俗称“窗花”,大部分出自世世代代不知名的农民艺术家之手,种类有戏曲人物,鸟虫鱼兽,还有对农村现实生活的描绘等,这些作品构图饱满,造型生 动,色彩璀璨,浑厚中有细腻,纤巧里显纯朴,把它贴在纸窗上,透过户外阳光的照射,分外玲珑剔透,五彩缤纷,显得特别的鲜灵活脱,别具着一种欢快,明朗, 清新的情趣。
5、剪纸是我国民间文化艺术瑰宝之一。这些色彩缤纷。形象生动。风格迥异。美不胜收的剪纸深受我的喜爱!每个生动的剪纸背后,都有一个神秘精彩的 故事。“以象寓意”、“以意构象”来造型,同时,又用比兴的手法创造出来多种吉祥物,把约定成俗的形象组合起来表达自我的'心理。追求吉祥的喻意。
6、星期天,我在书上欣赏着精美的剪纸作品。不禁心血来潮,也想试试剪一个作品。我挑了张简单明了的剪纸作品仿照着剪起来了。伴随着轻微的“沙 沙”声和雪花般的碎纸片,可爱的小姑娘“活”了,美丽的花“开”了,飞翔的小鸟“唱”出了动听的歌谣。一个在葡萄藤下伏案读书的维族小姑娘跃然纸上,使我 飞向了想象的王国。
7、剪纸的普遍在于当地的民俗,根据各地民俗的不同而各异。在我们这里,剪纸又称窗花或剪画,新妇出嫁,嫁妆上面必须贴上大红剪纸,让喜字配着大 红洒金的朝凤;新年来临,剪纸也必不可少地贴在洁净的窗上,这时的剪纸作品,则以金鸡报晓和年年有鱼迎接春光。与绘画不同的是,剪纸不太看重绘画,它 看重的是剪纸者的生活情趣与刀功,图案绘出之后,尽管绘画不太逼真,剪出的作品还有几分稚气,只要内容具备了一定生活情趣,作品同样受到人们的喜爱。当 然,图案画的越好,剪出的作品会越精美,更有艺术鉴赏与收藏的价值,作为一种镂空艺术,其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亦是无法替代的。
8、受剪纸工艺的限制不宜采取完全写实的手法,只能采用突出表现对象轮廓特征的手法,运用变形、夸张,以突出表现对象的特征。因此夸张和变形成为 剪纸中最常用的表达语言之一。夸张变形是人类创造性劳动的成果和智慧的结晶,无论是仰韶文化的彩陶纹饰,殷商青铜器的图形纹样,还是秦汉的石刻艺术,都是 以艺术夸张之美来显示其永恒的艺术魅力。
(第一首)
一把剪刀,几张红纸。
纸随剪转,心随纸动。
目之所至,手吐霓虹。
精美图案,跃然而出,
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活灵活现,精美绝伦。
如春蚕吐丝,似笔走蛇龙。
传人间之大美,启智慧之灵性。
何也?陕北剪纸!
陕北剪纸,历史悠久,
流布广泛,载生命之厚重。
古朴传神,根植于本源沃土;
浑厚隽永,数千年薪火传承。
特色鲜明,承汉唐之高风;
多姿多彩,彰华夏之文明。
受传统文化,之熏陶,
称之人类历史,活化石;
积历史文化,之滋养,
谓其华夏文明,之表征。
融江南剪纸工巧细致,
写实秀美,之特点,
具塞北剪纸粗犷大气,
写意豪放,之神韵。
位居国内,五大剪纸之首,
保留中国本源文化,之本真;
与彩陶符号、贺兰岩画、
汉画像石绝妙相似,
是最具活力,文化之遗存。
真乃民间艺术之瑰宝,
实是农民心声之结晶。
虽为平面图画艺术,之记录,
则是陕北妇女,内心世界之涌动。
小小剪纸啊,剪出大世界,
剪出陕北风,剪出中华魂!
(第二首)
山花剪纸,享誉中外。
张氏长俊,师承剪纸泰斗仉凤皋;
冯骥才赞赏其人:“剪艺高超”;
业内同仁共誉:“神剪快刀”;
即兴表演,纸上练兵;
纸屑飞落,云烟盈纸。
剪宁津风情,构图巧妙,
细腻灵动,纸间经纬,
韵味悠长,方寸之地,
纳万千气象,慧心巧出天下意;
剪人间万象,惟妙惟肖,
巧夺天工,民俗民风,
妙趣横生,丈幅巨制,
凝天地物象,神剪尽现古今情。
剪纸溯源,始于上古。
黄河流域,先民制陶,
陶豆圈足,花纹镂空;
民间工艺,雕、镂、剔、刻,
金箔剔透,绢帛添彩;
吕氏春秋,桐叶封弟,
剪叶为圭,言而有信。
蔡伦制纸,造福后人;
暖水濯足,幡纸招魂;
折纸剪纸,渐成风俗;
春节元宵,窗花彩灯;
结婚洞房,龙凤团花;
剪纸艺术,终登大雅之堂。
山花剪纸,商标著名;
文化遗产,世代传承;
看今朝,山花剪纸,
艺剪天下,花好月圆,
喜上眉梢;望明日,
山花剪纸,推陈出新,
龙凤呈祥,锦上添花!
(第三首)
剪纸艺术,源远流长。
群众性广泛,地域性鲜明。
多元文化,水乳交融。
地域不同,大同中存小异;
风格各异,共性中含个性。
绥米剪纸,融黄土艺术,
与汉画像艺术,于一体,
造型奇特,浑厚圆润。
曲多直少,美感鲜明。
画面壮观,大气恢弘。
神府剪纸,受草原文化感染,
粗犷豪放,洒脱不羁,
变异夸张,诡异斑斓;
三边剪纸,手法工巧,
图案玲珑。温婉俏丽,
洒脱而优雅,俊秀而隽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