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诗经》中有很多描写女性美的作品,其中最引人、最新奇的并非以鲜花等植物或以星月等天体来比喻女性美,而是以
【关 键 词】《诗经》/女性美/昆虫/生态美学/农耕社会/女性观
众所周知,《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然而,它又不仅仅是一部诗集,它还可以说是我国先秦时期的一部百科全书,里面包含着文化的、历史的、美学的等多种多样的信息。所以,研究历史的人会引用《诗经》,研究民俗的人会引用《诗经》,研究文化、研究美学的人也会引用《诗经》。可以说,《诗经》是一面多棱镜,它折射出来的光,可以映照多个学科的研究。
说到《诗经》中的美,可谓丰富多样,有服饰美、音乐美、劳动美,还有描写人的美。在描写人的美中,最引人瞩目的是《诗经》对女性美的表现。据民国时期学者谢晋青的统计,在十五“国风”里,与妇女问题有关的作品有85首之多,其中,描写最多的是恋爱问题,其次是描写女性美以及女性生活的。[1]105-108可见《诗经》中描写女性美的作品早就引起了关注,但书中对此并未详细研究和分
对于女性美,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都有十分丰富而绚烂多彩的动人描写,这些描写有许多共通的地方,本文以讨论《诗经》中的女性美描写为主,略微涉及日本古典诗歌与中国古诗中相似或相同的比喻、描写。
一、中国和日本古诗中的花、月与女性之美
说到女性美的表现,我们很容易就能想到《诗经·周南》中的《桃夭》,全诗如下: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
桃之夭夭,其叶
正如程俊英、蒋见元所说的,这是一首“贺新娘”的诗[2]15,诗歌以春天盛开的桃花比喻出嫁的新娘,全诗色调明朗、格调活泼,洋溢着喜庆的气息。
以花来表现女性之美貌,今天已经不觉得新鲜,因为用的次数多了、时间长了。其实,自《桃夭》之后,历代还有很多以花比喻女性美的作品,简直不胜枚举。单就《诗经》来说,以花体现女性美的诗歌就有不少,除了上述《桃夭》之外,还有如《诗经·郑风·有女同车》,这首诗分别以“舜华”“舜英”来比喻女子容貌之美。舜,即木槿,“华”同花,指花朵,“英”也是指花。《郑风》里还有《出其东门》也是以花来体现女性美的,诗以“荼”(指英荼)的柔美来比喻女子。另外还有《野有
体现女性之美,除了我们非常熟悉的花草等植物外,还有以日、月和星星等天体来比喻女性美的,在《诗经》中有《东方之日》《月出》和《绸缪》等,其中比较典型的是《陈风·月出》: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兮。舒忧受兮。劳心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通常认为这是一首月下怀人的诗歌,以月光的皎洁明亮来比喻女子姣好的容貌。
虽然以日、月、星星等天体来展现女性美的使用频率没有以花来比喻这么高,但是后世诗歌中也不乏此例,比如李白的诗歌就有不少以日来描写女性的美,因笔者曾
此外,日本和歌中也有许多以花等植物、以月等天体来比喻女子之美的,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万叶集》中大伴家持的作品了。当我们看到大伴家持的《暮
春の苑くれなゐ
にほふ桃の花
した照ゐ道に
出で立つをとめ[4]146
这首和歌的大意是说:春天的花园,花香弥漫,桃花盛开,红艳艳地映照着园中小路,路上,立着一位红艳的少女。①虽然大伴家持并没有直接用到“像”、“如”等表示比喻的词语将二者联系起来,但是少女与桃花的互相辉映却是不言而喻,令人印象深刻。大伴家持还有一首和歌,是写弯月、写美人的,原诗如下:
振仰けて
若月見れば
一目見し人の眉引
おもほゆゐかも[4]144
诗歌大意是说:我仰头远望,那弯新月,仿佛似曾相识,是什么呢?哦,原来是她,弯曲的双眉。②这首诗表达的是男女相思爱慕之情,但是写得如此含蓄优雅,比《诗经·月出》要委婉几分。在日本文学中,月亮的身影常常可见,中西进说:“在《万叶集》中,月是十分美丽动人的。”[5]和歌中有对月的多种描写,并大多与恋情联系在一起,此外还有星星的描写等等。可见,无论是用花,还是用月亮来比喻女性美、传达相思情,在中外古诗中是常见的现象。总之,我们对这些已不觉得新奇了。
那么,《诗经》中最新奇、最吸引人的比喻是什么呢?是以昆虫比喻女子之美。
二、
以昆虫来体现女性的美,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诗经·卫风·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
这首诗是“卫人赞美卫庄公夫人庄姜的诗”③,诗共有二十八小句,每七小句可视为一小段,第一小段首先介绍了庄姜的身份,并对她的形体作了粗线条的描绘。从诗中可以看出,庄姜身材修长,她穿着华贵的锦衣,并披着外罩(即
我们注意到,这一小段的前面五个小句是静态美的描写,其中,涉及了三种昆虫。这三种昆虫分别在这两个句子中:“领如
[《尔雅》]
今天,这种比喻几乎已经不用了,因为今人对于昆虫的看法与古人大不相同,现代女性要是看到天牛幼虫,大都会吓一跳,并避而远之,但是我们的祖先却用它来比喻女性脖子的修长洁白,可见今人对于昆虫的看法和感情与古人十分不同。所以从现代审美的角度来看,以天牛幼虫来比喻女性脖子之美,显得尤为新奇,并很引人注意,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审美现象。
古人除了用天牛幼虫来比喻美女脖子之外,还用
[毛《传》]
又,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虫三·蚱蝉》中说:“
除了额头用昆虫来“
对
[《尔雅》]
由于《
三、蝎子与女性美的赞扬
《都人士》这首诗,通常认为是写一位男子在仰望着自己心中爱慕的贵族女子时,用充满爱意和欣赏的笔调对女子的衣着、体貌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全诗如下:
彼都人士,狐裘黄黄。其容不改,出言有章。行归于周,万民所望。
彼都人士,台笠缁
彼都人士,充耳
彼都人士,垂带而厉。彼君子女,卷发如
匪伊垂之,带则有余。匪伊卷之,发则有
对于这首诗的主旨,有很多说法,比如《毛诗序》认为旨在讽刺,朱熹《诗集传》则认为是怀旧诗,而程俊英、蒋见元则认为这首诗写的是“都人士”(男,即诗人本身)和“君子女”(女,名为“尹吉”)的互相欣赏与思慕。无论持何种看法,各家都不否认这首诗重在描写人的外貌和服饰,程俊英和蒋见元更是明确指出其中描写的重点和细节:“诗人如何写尹吉呢?重点是在她的头发上着墨。她的头发是密直的,两
这就涉及了本文所要论述的重点,“卷发如
“
古人根据自己眼睛所看到的蝎子的形状,用简单的线条把它描绘下来,就变成了一个象形文字。“
从上面的文字图片我们很容易注意到:它们的尾巴(即文字的下半部分)都是翘起来的,呈一个小小的弧形,弯得很自然、很漂亮。这是古人根据蝎子的尾巴形状描画下来的。从中可以看出古人对蝎子天生翘起的尾巴很感兴趣,他们注意到了蝎子的这个特点,并认为这是美丽的。日人渊在宽的画里,把蝎子的尾巴画得有些僵直,[7]285与徐鼎书中的蝎子画有着明显的不同,这也许可以反映出日本人和中国人对蝎子尾巴翘起的审美感受很不一样,正可以从侧面说明中国古人觉得蝎子尾巴翘起之美。《毛诗名物图说》是这样解释“
[《左传》]蜂
《说文》曰:“
周汛、高春明考证认为:“史前社会的妇女,一般不懂得挽
据上所述,可知《都人士》中发端翘起“如
大家都知道,蝎子的尾部是天然翘起的,而人类的头发要是想弯出一个稍稍向上翘的、两边都对称的
另一方面,我们都知道,蝎子有毒,所以今人对蝎子往往是避而远之,而文学中的蝎子,通常也被用作恶与毒的象征。古人也很早就认识到了蝎子的毒性,《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中有这样的一句话:“君其无谓
有人认为《都人士》旨在讽刺,那么,“卷发如
其实,对于这一点,闻一多早有精彩的发言:
但是,如果你肯推敲下去,你也许要疑心,一位公孙是何等的尊严,被比作一条野兽(狼),不嫌亵渎吗?这又是你现代人的过虑了。比如我说,有一位女郎,居然美到这样:脖子细长细长的,像一条某种白色幼虫,或者头发的样式像蝎子尾巴似的往上钩着,这不要把你吓得连汗毛都竖起来?可是,当诗人唱着“领如
所以,我们看到,《诗经》不仅用了蝎子尾巴翘起来比喻、赞美女子弯着的
四、古代农业生态环境中的审美思想及其特质
众所周知,先秦时代是以农业生产为主,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吃的、穿的、用的几乎都直接来源于大自然,并通过自己的劳作而获得。不仅是老百姓,士大夫也要参加一定的农业生产劳动,正如有的学者指出的那样,“农业是周人的兴国之本,故周人对农业尤为重视,周代统治者不管是上层的贵族,还是下层的小吏,就连天子每年都要亲自参加几次劳动”[10]38。书中引用了《礼记》等书中的一些相关记载作为证明材料,本文就不重复引用了。由此,我们可以肯定,《诗经》的作者无论是上层贵族,还是普通民众,都在农业生产劳动中熟悉了大自然的生态环境,久而久之,便对大自然产生感情。从《诗经》中对大自然的丰富而生动的描写,我们也可以看出这一点,比如,有学者指出“多用草木虫鸟是《诗经》名物选择上的一大特点”[10]33。没有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熟悉,又怎能写出如此之多的自然名物呢?先秦时代的人们朝夕和大自然相伴,对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感到十分亲切,他们用自然名物比拟人,用天牛幼虫,用
美国学者彻丽尔和弗罗姆于1996年合作编辑出版了《生态美学读本:文学生态学的里程碑》(The Ecocriticism Reader: Landmarks in Literature Ecology),标志着生态文艺学的崛起。(11)生态文艺学提倡诗人“自然写作”,呼吁创作者和研究者发掘内在于文学作品中的大自然价值和精神意义。而在生态文艺学研究方面,《诗经》具有很高的价值,从以上对女性美与昆虫的论述中我们已经看出了这一点。《诗经》的作者从大自然中获取美感,获得审美的愉悦,并且以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虫鸟作为镜子,以映照人的美丽,从这些花草树木虫鸟中,我们看到了古人的审美观,他们的审美和大自然息息相关。总之,《诗经》中的生态美学是值得研究、值得肯定的。
另外需要提一下的是,古人用蝎子、天牛幼虫、雉等动物比喻、赞扬女性的外貌美,除了与古代以农业生产为主的生活环境有关之外,还与当时的女性观念有很大关系。
在农耕社会男性的眼里,女性的外貌美并不是最重要的,关于这一点,早在民国时期就已经有学者发现并指出过:“中国古代妇女最美之德,就是能和男子分工治事,男治外,女治内,虽贵妇人也须亲自织布养蚕之事物……中国妇女结婚后的第一任务,而为人人称羡者,则为生育问题。所谓母以子贵,能生得满堂儿女,就可以称得夫人太太,否则任如何美,亦只是薄命佳人。所以又可以说中国的女性美,不全以才貌,而以生育机能的优劣为标准了。……(所以《
由此可见,《诗经》中哪怕是以花来比喻女子,其目的也不仅在取花之艳丽,而是重在花可以结果,可以多叶,可以
话说回来,对于《诗经》时代的这种女性观,今天有学者进一步指出:“周人把生殖放在婚恋的基础位置。从《国风》的很多婚恋诗中可以看出,女子并不是以美貌,而是以其生殖能力吸引男子……祝贺新婚的诗中以桃实、
所以,《诗经》以昆虫来比喻、赞扬女性美,《诗经》包含丰富的生态美学审美思想,其原因,除了农耕时代人与大自然朝夕相处、关系和谐紧密之外,还有古代男性对女性的观念这一原因:在《诗经》时代,女性的容貌美并不是当时的男性最看重的,而生育能力和劳动能力,才是他们最为重视的。
收稿日期:2013-02-28
注释:
①此段译文是笔者根据书中解释意译的。对这首诗,日本学者中西进先生也曾略微谈及,参见《智水仁山:中日诗歌自然意象对谈录》,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版,第220页。
②此诗歌大意系笔者据日文解释意译而成。
③关于这首诗的主旨,可参考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
④[宋]罗愿
⑤[宋]陆佃
⑥[宋]陆佃
⑦[宋]罗愿
⑧[宋]罗愿
⑨
⑩[宋]罗愿
(11)关于生态文艺学的发展及其在国内的传播情况,可参考王喜绒等著《生态批评视域下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参考文献】
[1]谢晋青.诗经之女性研究[M].上海:商务印书馆,1924.
[2]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
[4]筏
[5]中西进,王晓平.智水仁山:中日诗歌自然意象对谈录[M].北京:中华书局,1995: 45.
[6]徐鼎.毛诗名物图说[M].王承略,点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7]萧旅.古绘诗经名物[M].渊在宽,绘画.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
[8]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
[9]周汛,高春明.中国历代妇女妆饰[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7.
[10]吕华亮.诗经名物的文学价值研究[M].合肥:安
[11]闻一多.诗经研究[M].成都:巴蜀书社,2002: 59.
关于学会孤独演讲稿范文5篇1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孤独是一种境界,能享受孤独更需要一种勇气。
我,一个慢热,喜欢交朋友怕孤独的17岁的女孩。对于这个“尴尬”的年龄阶段,只有不断的交朋友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感。而我害怕孤单,无论做什么事总要有人陪,生活中却总少不了一个人的时候。一个人走路时,我会双手抱臂,那样会觉得是一个拥抱,会温暖。这样的我对身边的朋友或是我认为是我的朋友来说,是性格的古怪,用她们的话来说就是“占有欲太强、太粘人,没有给别人足够的空间”。但我只是害怕孤单,想找一个人真心陪伴我,好朋友不就应该常常在一起吗?
这时,我明白了。得不到便要接受。有人陪伴时,一起快乐的玩,没人陪伴时,还是喜欢抱臂一个人快走,只是少了许伤心。
一个人走路我会听歌,一个人坐着我会享受阳关,一个人吃饭我会味道饭菜的香味,一人的一个人我已习惯也乐在其中。
对。我喜欢上了孤独,喜欢上了这种感觉,当孤独来临时我会用自己的方式迎接。当夜深人静独自一人的时候,我会坐在阳台,欣赏夜景,倒一杯水,放一两朵菊花,加一点糖,搅拌,细细地品味自己的心境,缓缓地敲打着自己心底那份淡淡地思念;看着夜色,欣赏那份诗境中的美好,皎洁的月光如轻纱般披在身上,灵魂被月光洗礼。有时沉醉,沉醉在这孤独的回忆中。孤独,有时候更像一杯水,没有杂质,没有污秽,是一种清静幽雅的美。当沉静在孤独中时,能让自己平和,冷静,让有一种聆听自己心的感觉。
渐渐的我觉得生活中其实可以一个人享受的人、物有很多,一杯水、一本书、一种心情,坐在自己的位置倾听别人的快乐,家人的烦恼,我明白我内心壮大了、成熟了。
现在的我想说“孤独”一种清静优雅的美,沉浸在孤独中能让自己平和、贤静,聆听自己内心的感觉,如果现在的你无助、烦躁、迷茫。那我要告诉你是该“孤独”了。享受别样的美,领悟孤独。品各种味道,学人生百态。孤独时一种境界,也需要一种勇气。
关于学会孤独演讲稿范文5篇2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一眨眼,一瞬间,时间又过了一天,春天夏焰秋枫,铺陈了冬夜。我们在各自的小路上匆匆行走,一直未曾停留,不经意在某个路口相遇,于是我邂逅了孤独。时间越久,感情也越沉淀,也许,孤独也是一种享受。
五千年的岁月悠悠,逝去的是如风往事,有多少人诠释了孤独?又有多少人在轻唱孤独?从初一到初三,我见证了陶渊明的孤独,他一生清廉,前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坚躯毅魄,后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逸致闲情。这无疑是孤独的,却也是一段不平凡的人生。即使没有人明白他为何孤独,即使没有人与他为伍,他也不在意。“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这不正是在用孤独诠释他的人生意义吗?他是在享受孤独!
享受孤独,诠释自己人生的意义;享受孤独,让别人欣赏自己存在的价值。
裸露的暮色,似夜半海棠的嫣红,船帆张开了它硕大的心事,海岸上游移的波光点亮了心中孤独的灯,是谁,在轻唱孤独?乌江岸边,一串串激动人心的语句从她嘴里蹦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无情的战火,使她与家人颠沛流离。然而,她从未怯懦。她虽为女子,却“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她甘受孤独,因为她决意要在孤独中爆发,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让众人看到她存在的价值,她就是一代女词人——李清照。
古人落幕,反观自己,又何尝不孤独?但我明白,现在的孤独是为了将来更强大而蓄势、爆发!我会永不言弃,好好享受孤独,努力学习,让自己的成绩有更大的飞跃,踏上理想的康庄大道。是啊,孤独何尝不是一种享受?你说呢?
关于学会孤独演讲稿范文5篇3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以前,我总以为寂寞非常可怕,因为我害怕孤单,觉得在寂寞中会迷失方向,甚至迷失自我;在经历了那次难忘的挫折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在生活中,有时是需要一些寂寞的。如果太喧嚣、太浮躁,就容易忘记自己的责任。只有在寂寞中才能冷静思考,才会更加坚强地面对困难。
那是刚上初一时,我感觉我的成绩还行,所以根本没有认真学习……不知不觉半个学期过去了,考试结果公布后,我很难过:成绩一落千丈。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恶劣成绩,我不知所措。接下来的几天里,我的情绪非常低落,极力回避父母那关切与询问的目光,常常把自己关在屋子里。
那些日子我想了很多,认真总结了失败的原因,并定下宁缺的目标,贴在书桌上。从此,尽管我的生活里少了和伙伴们嬉戏的笑声,单亲写投入学习的日子依然过得很充实,很快乐。那时,我终于体会到甘于寂寞产生的不可思议的魔力,品味到了战胜寂寞而产生的无穷力量。我终于明白:成长的环境很复杂,生活的烦恼也很多。一个人在生活中,不可能一帆风顺,或多或少都会遇到挫折与失败。这时候,我们应该甘于寂寞,在无边的寂寞中寻找失败的原因,寻找真正的自己。
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也许会因为一点小小的成功而沾沾自喜;或者会因为一次意外的表扬而得意忘形……但别忘了告诫自己:生活需要一些寂寞。要知道:寂寞不等于孤独,它是一种精神境界,是追求宁静的心灵。
也许,寂寞同快乐一样,快乐可以常在,寂寞也会如云般的顷刻消散,寂寞不是孤独,而是快乐的调味剂,正是由于寂寞,我们的生活才会如此的多彩!
关于学会孤独演讲稿范文5篇4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孤独是什么?周国平认为,孤独是人的一种宿命,但我想,孤独并不是理所当然,即使一个人被迫或主动在远处眺望熙熙攘攘,当他不选择靠拢时,那并非是他不爱喜乐繁华,而是他拥有一种沉静的态度。
人是群居动物,天性如此。然而那些特立独行的人,偏偏用孤独造就了自己的伟大,用孤独诠释了自己的峥嵘,恰似赫胥黎所说的那句话:“越伟大,越有独创精神的人越喜欢孤独。”
“从来学问欺富贵,真文章在孤灯下”,仿佛是这句诗最贴切的注脚一样,钱钟书远离浮世的喧嚣,两耳不闻窗外事,埋头于自己的文学世界。为了保持最纯净的创作状态,他从不应酬,也不追名逐利,沉淀多年,终于推出了世人瞩目的《管锥编》。这本“天书”生于寂寞,却如同黄钟大吕,响彻滚滚红尘。他如此特立独行,甘于独处,在孤独中审视自身,关注社会,从不渴望功成名就。但,人们甘愿将他推上无上的王座,为他献上荣誉的赞歌。倘若,他迷恋人群中的欢乐,害怕偏居一隅,又怎能让灵魂得到盛放?享受孤独是一种能力。一个人时,世界往往安静下来,擦出激烈的思想火花——火花闪烁,那样的时刻从此照耀着人类文明的天空。
初中时,我是一个“无恶不作”的学困生,成绩始终徘徊在班级后十名,我却不觉有何不妥,仍旧沉迷于宴游遐玩。某天的一个偶然,我看到一同学独自在教学楼一角读书,他疲惫不堪却光芒万丈,我光鲜亮丽却狼狈不堪。掩藏在鲜花繁锦中的空虚如雨落般击中我的心脏。霎那间,我想起了大家对我的议论,他们说我绝对不可能考上省重点中学。于是,我像林清玄一样立誓——“我的人生不可以被保证。”我与从前划清界限,三月份时离开学校,在家中苦读一百零五天。没有了狐朋狗友的陪伴,没有了忘乎所以的放纵,墙壁上贴满了知识点,枕下是一本本教参……经过刻苦的努力,我终于如愿进入理想的中学,进入了我的同学没有进入的重点班。
白驹过隙,忽然而已。这件事已经过去三年了,但那段孤独的日子仍会激励着我继续前行。一百零五日的静寂,造就了我后来的不同凡响。正是在堆满学习资料的斗室中,我不断让自己透明化,找准位置,定好方向,然后只顾风雨兼程。生平第一次体味到,孤独是那么美好。在没人注意的角落里,我也可以坚强地活着,并且为真正的自己而活,活得比以前精彩得多,而不是如米兰·昆德拉笔下的那些人一样,为无意义狂欢喝彩。此后,我便接纳了独处,喜欢一个人在雨中漫步,喜欢一个人去老家的北沙河,蹲在河堤岸上,挽着裤脚,看着江流水涌思考。
学会了在独处的'人,才能明白永恒的意义。孤独便是伟大、永恒、而又无上的荣光:科比能享受孤独的凌晨灯光与星光,所以他成功了;康德能享受如自鸣钟般枯燥规律的生活,所以他成功了;高更能坦然面对世人愚昧无知的质疑,为了追求艺术去到最荒无人烟的远方,所以他成功了……孤独是高贵的,是灵魂的映射,享受孤独具有迷人的普世价值:无论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孤独中坚守本心,不彷徨,不沉郁,才能光明正大的取走宙斯的金苹果、美狄亚的金羊毛,才能雕刻出自己的丰碑。
纪伯伦说过,孤独,是忧愁的伴侣,也是精神活动的密友。黑暗寂寞兮?枯燥乏味兮?只需你一个华丽的转身,只需你细品孤独的芬芳,你会发现,明媚温暖的阳光早已洒满周遭。享受孤独吧,用双手成就你的梦想,在无人陪伴时踏上巅峰!
关于学会孤独演讲稿范文5篇5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孤独就像余光中心头的那缕乡愁,总在有月亮的晚上想起;孤独就像诗仙送友的那杯美酒,总在分别的时刻溢满心怀;孤独又像清照手中的那抹菊花,总在一个人的夜晚哀叹……
孤独是一种愁肠百结的情感,它往往伴随着伤感和寂寞,它来时,最强悍的人也会被打倒,它来时,总会让孤独的苗子从心底缠绕到喉咙。人们往往因害怕而躲避着它,在一般人的心中,它是个不太好的词汇,而我却坚信,孤独是一种境界。
孤独的第一境界:使人心静如水。一个人独处时,那安静的氛围里不只是静谧的孤独愁丝,还有足以使你心情平静的针剂,使你不喜亦不忧。孤独在此刻的外在作用是使人安静,内在表现则是促人思考总结和感悟,或思考人生,或怀念旧人,或思索未来,皆因人而异。因此,孤独时无须大叹寂寞而应尝试平静内心,就像暮雨沙沙,无须滂沱只须湿透草地,而对孤独只需领会,不可深化成寂寞忧伤,保持孤独时的平和是对孤独最好的感悟。
孤独的第二境界:享受孤独,奋发有为。记得有人曾对我说过:学习应耐得寂寞,忍得了孤独。初听时还正上初中,不能顿悟,今日之思方略有所感。不是每个人都耐得住孤独,但伟大的人必定品尝过孤独的苦酒。西方乐圣贝多芬一定是孤独的,但却在无声世界里创造了最不朽的曲章;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忍辱负重十余载,他一定是孤独的,但却完成了复国大业;钢琴王子周韵清苦练钢琴日日夜夜,他一定是孤独的,但却成就了自己不凡的梦想;郭晶晶承受与金牌失之交臂的打击,她一定是孤独的,但却在孤独中成就了她今天跳水皇后的殊荣。享受孤独,在孤独中奋发有为,在孤独中成就梦想。
心怀孤独,它可以使你平心静气。心怀孤独,它可以让你品味最初的苦,回报的却是最后的甜,孤独不是消极而是深沉的思悟。心怀孤独才能定下目标不随波逐流,才能在生命的最低谷谱出如乐圣那般激昂的乐章。
那么,即使月亮又起,孤独的乡愁之感不是也有一种美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