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满怀喜悦之情描写了盛夏时节乡间田野里即将丰收的景象和孩子们在其间无拘无束地玩耍嬉戏的情形,展现了乡村孩子天真、纯朴、可爱的形象,全文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情趣。
课文以麦哨的声音为线索,全文首尾呼应,行文流畅,意韵悠长,暗示着孩子们的童年生活也如同那麦哨的声响,欢快、柔美,悠远、绵长。本文的语言生动优美,比喻、拟人手法运用得形象传神,细细读来既有画的意境美,又有音乐的韵律美。
教学目标:
1、认识“畔、兜、穗”等8个字。
2、自主读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田园风光的美好和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3、感受语言的丰富与优美,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品味优美语言,丰富语言积累。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田园牧歌
1、板书课题:给这两个字分别组一个合适的词,想想麦哨是什么(用麦秆做成的哨子)
2、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听听吹响麦哨的声音是怎样的看看课文几次写到“麦哨”是怎样描写的
3、交流,读通相关段落(课文第一、二、七、八自然段)。读准多音字“和”、“应”。(提示:这两个字意思相近,可以组成一个同样意思的新词“应和”。)
4、读了课文,谁能来模仿吹响麦哨的声音(提示:吹得短促,吹得悠长,与同桌合作“应和着”吹一吹,忽高忽低。)
5、变化丰富的麦哨声就像一曲曲风格不同的田园牧歌,我们听着有什么不同的感受(提示:短促的麦哨声是一曲欢快的乐曲,悠长的麦哨声是一曲柔美的乐曲,而相互应和着的麦哨声就像一曲合奏曲。)
6、有感情地朗读描写麦哨声的段落。
7、学习写法。麦哨声一呼一应,你呼我应,此起彼伏,欢快柔美。你还发现什么也前后呼应着(小结:课文首尾两次写到“麦哨”。你呼我应,让我们一直沉浸在麦哨所吹响的田园牧歌里。)
二、赏田园画意
1、为什么孩子们的麦哨声吹得那么欢快、那么柔美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的其他段落,去欣赏乡野生活里的“欢快”与“柔美”的画面。
2、学生自读自悟,把“欢快”与“柔美”标注在相关的句子边。
3、随机交流所欣赏到的“乐”与“美”和画面,边交流边指导朗读,读出相应的感受。
(1)孩子们衣服美:“白竹布衬衫小凉帽,绣花兜肚彩头巾。”
①看图品味:碧蓝的湖水边,茵茵绿草地上,孩子们玩耍割草,就像是绿草地上盛开了无数美丽的花儿,好一幅色彩艳丽的画。
②随机板书:碧湖,绿田,孩子,色彩斑斓的画
(2)田野里花果美:“前几天,田野里还是鹅黄嫩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①哪些颜色映入你的眼帘(圈划:鹅黄嫩绿、浓阴、金黄、黑白相间、雪白、浅黄色)
②这些颜色是一起出现的吗(圈划:前几天、转眼间)
③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好一幅变幻无穷五彩纷呈的画。)
④随机板书:油菜,蚕豆,稻花
(3)田园里丰收乐:“前几天,田野里还是鹅黄嫩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①哪些词语让你看到了丰收的景象(圈划:到处、密密的.、一蓬蓬、丰满、齐刷刷。)
②重点品味“擎”。(与举、托相比,“擎”字更显出果实的丰满,突出麦子的自豪与献礼般的郑重。)
③你又从哪里感受到了丰收的欢乐跳动的音符奏出的是什么乐曲(好一曲欢庆丰收的歌。随机板书:欢庆丰收的歌)
(4)小伙伴游戏乐:男孩子跑到铺满青草的土坡上面,翻跟头……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
①看图想象说话,在这天然的草垫子上,孩子们会怎样快乐地游戏(例:只见小牛来了个倒竖蜻蜓,还倒立着“走”起路来,两条腿在空中一颠一颠的,引得妞妞直拍手。哎哟,不好了,他手一软支撑不住,一头栽倒在草地上。不过,没事,那柔软的“垫子”让他乐得打起滚来。)难怪“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②随机板书:翻跟头,竖蜻蜓,小伙伴们乐开花
(5)茅茅针滋味美:“……一股甘甜清凉的滋味很快从舌尖直沁肺腑!”草地是天然的垫子,那茅茅针呢(是天然的绿色饮料)
三、抒田园诗情
1、同学们,刚才我们品味着课文,仿佛看到了乡间田野里即将丰收的景象和孩子们玩耍嬉戏的情形,那快乐美好的田园生活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你再仔细读读课文,一定会发现课文中的好多词句也像麦芒一样齐刷刷的,也是那样的美。
2、学生自读,寻找有规律的词句,交流美的语句,诵读积累喜欢的词句。(通过师生对读、同桌对读等形式读出句的节奏美,积累词句)
一声呼,一声应玩累了,喊渴了密密的鼓鼓的嚼嚼,吮吮你呼我应,此起彼落一张张一朵朵一蓬蓬那么欢快,那么柔美白竹布衬衫小凉帽,绣花兜肚彩头巾。(重叠与对称)
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排比句)
3、作者用极富诗情画意的语言为我们制作了一部田园风光片。其实那让人向往的田园景色何止这一些呢诗人刘定安用一首首短诗向我们展示了江南田园美景。(学生自由诵读)
惊飞油菜地里/几只鹧鸪/哨音竟沾住了几片白羽《麦哨》
又是一场雨/好多人被淋湿/湿润的清晨和黄昏/原上草色迷离/雨伞长出叶子/蘑菇戴上斗笠/炸雷翻滚在牛角上/少年心事在风里飞《在雨季》
像我来时一样/油菜花在拂晓开放/凝露的风/在三月的轻烟里/吹过有梦的村庄《三月》
4、课外作业:请同学们选用这一单元中欣赏的词句,尝试着写几句诗,赞美田园景色。
板书设计:
24*麦哨
碧湖,绿田,孩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
油菜,蚕豆,稻花,一曲欢庆丰收的歌;
翻跟头,竖蜻蜓,麦哨声声,小伙伴们乐开怀!
麦哨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1、认识“畔、兜、穗”等8个字,读准“和、应”等几个多音字的读音。
2、自主读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田园风光的美好和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3、通过感悟和积累优美的词、句、段,培养学生语感。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看词猜义。
1.板书课题。
2.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麦哨》,麦就是——(麦子),哨呢——(口哨),麦哨就是(取一节快成熟的麦秆拉一道缝做成的哨子)。
二、整体感知,模拟麦哨。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课文哪些地方写到“麦哨”吹响了?在麦哨声中我们还看到了些什么?(后一问题视学情调整:其他段落写了些什么?)
2.交流,
1)出示相关段落(课文第一、二、七、八自然段)。
2)提示这里有两个多音字,一个读(“和”)、一个读(“应”)。自己读一读,等会儿请同学按课文的要求来模拟模拟这麦哨的声音。
3)指名读,
听老师的要求“一声呼,一声应”地读。读后师小结:这就叫做“一声呼,一声应”。也叫做“你呼我应”,还可以说成“应和”。
吹得欢快些、柔美些。
4)很有意思的麦哨声吧,让我们男女分工读这两段话,读出情趣。
5)小结:在这两段里,我们不仅听到了那欢快柔美的麦哨声,也让我们走进了一个季节,什么季节?(麦收时节)
6)在这欢快柔美的麦哨声中,在这个麦收时节,我们还看到了些什么?(点明段落,读通读顺。)
三、品田园美景,与孩子同乐。
1.其实,老师小时候也生活在农村,经历过农村生活,放牛、赶鸭、割草、摘桃……这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有时回来后全身脏兮兮的,还感到很累。但作者笔下的农村生活满是美景,满是快乐。请你倒仔细再来读读,作者是怎样把这份快乐传达给我们的?你在哪里体会到了,把那句话划下来,并把“欢快”与“柔美”标注在相关的句子边。
2.放开交流。
3.课文对田野美景写的非常详细,就让我们先来看描写地最为详细的这一自然段。
1)出示。“前几天,田野里还是鹅黄嫩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2)它为我们展现了怎样的景象,用一句话来概括。(田野里怎么样啦?哪些庄稼结果了?什么丰收了?)
3)庄稼结果了。课文里用这样一句话来写,出示:“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
自由读读,你还能看到些什么?(颜色变幻很快。)(如感悟不出师生对读。)
难怪前面说“前几天,田野里还是鹅黄嫩绿,芽苞初放。转眼间,到处都是浓阴。”
4)小结:这节写庄稼结果了,但作者的描写就像放电影一样为我们展现了田野里的美景。让我们也把眼前美景来放一遍电影,有感情朗读。
5)刚才,我们从作者的语言当中体会到了田野上那色彩斑斓、变幻无常的景象,这段文字,你又能感觉出什么来呢?
出示:麦田换上了耀眼的浅黄色新装。每根麦秆都擎起了丰满的穗儿,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引导体会作者的心情。(欢快喜悦)读出作者心中的那一份喜悦。
6)看似非凡的乡村美景,在作者的笔下,我们由衷地感受到了那一份柔美和欢快。就让我们再来看一遍作者所描绘的乡村美景。师配乐范读。
7)生配乐齐读。
4.听着同学们的朗读,展现在老师眼前是碧湖,绿田,孩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油菜,蚕豆,稻花,一曲欢庆丰收的歌。让我们来看看课文的其他段落,你是否也能体会到作者在字里行间所传达的那一份快乐。
1)出示第三、五、六自然段。
2)自由读后,交流:从哪里感受到了欢快?
3)引导体会。
A、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多沾满露珠的月季花。(纵然满头大汗,作者仍感到美,那是作者喜欢孩子们啊!)
B、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城里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
!(就是那青草地,作者却欢喜地不得了,在上面玩啊,闹啊,不觉累。)
C、剥开叶片,将茅穗儿连同茎轻轻抽出,把茎放进嘴里嚼嚼,吮吮,一股甘甜清凉的滋味很快从舌尖直沁肺腑
(哪怕是野草,吃在嘴里也感到甜美无比!)
4)感情朗读。
5)小结。孩子们玩地真欢快啊,他们有的吃,有的玩,无忧无虑。翻跟头,竖蜻蜓,麦哨声声,小伙伴们乐开怀。
四、抒田园诗情
1.同学们,刚才我们品味着课文,仿佛看到了乡间田野里即将丰收的景象和孩子们玩耍嬉戏的情形,那快乐美好的田园生活,那带着作者浓浓情感的语言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试着也以一首小诗来感受作者的诗情画意。
《麦哨》是人教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略读课文。描写了盛夏时节乡间田野里即将丰收的景象和孩子们在其间无拘无束地玩耍嬉戏的情形,展现了乡村孩子天真、纯朴、可爱的形象。这篇课文,不仅文质优美,而且韵味隽永,值得品味感悟。通过教学,收获颇丰,有可取之处,也有不足之处。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激励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我设置导语:“同学们,你们去过乡下吗?你们在乡下都玩些什么?”这样调动了孩子的生活经验,既引领孩子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了农村的生活情趣,又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有助于学生进入课文学习,理解意境。接着,我又以麦哨为引子,介绍了麦哨的做法,孩子们对文本产生了期待,对学习《麦哨》一文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2. 以生为本,合作学习。《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因此,在《麦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都努力立足于学生实际,关注到学生的学。小组合作学习:画出文中优美的句子,在旁边批注出感受或体会,然后在小组交流。让学生充分地阅读文本,自主学习,从交流中丰富自己的体会。为了让所有的孩子在读中有所提升,我放慢教学节奏,为孩子们创设读的平台,有自由读、默读、齐读、小组读、男女生读等,让学生在读中学,读中悟。
3.学习修辞方法,加强运用。在教学文本时,根据学生的自读自悟随机教学,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点,而在重点句、段的学习中各有侧重,体现
不足之处:
1.由于本周事情比较多,没有做到精心备课,准备不是很充分,
2. 学生的点评和组织能力方面还需下功夫,自己在课堂中的语言过渡也要自然,有激情,引导要恰到好处。
3.虽然采取了小组合作,但没有体现出来,学生理解浅显,老师也没有做到引导。
通过这节课,我深深感到了自己在阅读课文教学中还有很大的欠缺,对教材的把握、教学环节的精妙设计等都还需细细钻研和揣摩,这将是我以后教学努力的一个方向。
《麦哨》优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畔、兜、穗”等8个字。
2、自主读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田园风光的美好和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3、感受语言的丰富与优美,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4、学习作者运用排比的句式,抓住色彩描写的写法,进行仿写练笔,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品味优美语言,丰富语言积累。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课文插图和课文重点语句段落)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导入课文
1、出示课文插图:看,这是什么地方?你看到的是怎样的情景?
(这是美丽的乡村,田园上,远处的麦子黄了,近处的绿草地上,几个孩子在快乐的玩耍着。)
2、欣赏到如此美丽的乡村美景,你想了乡村孩子的生活吗?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乡村孩子的生活,去倾听他们那一声声欢快柔美的麦哨吧!
(这节课我们学习24,《麦哨》板书课题)
3、看课题,什么是麦哨?看到课题,你想说什么?
(麦哨是用麦秆做成的哨子,课文写了什么内容?为什么以麦哨为题?课文写的是怎样的麦哨声呢?课文还写了什么内容?与麦哨有关吗……)
4、好,我们带者这些问题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整体感知,听田园欢歌。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
2、同学们,都预习过了吗?把你学会的生字词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吧。
3、学生交流后汇报
出示本课生词课件:看看认识他们吗?(学生自由汇报对生字的成语的积累,发现的多音字,读!另外还有几个难把握的字音的词;全文共8个自然段)
4、检查读文情况,了解文章的结构。
下面老师请几名同学读课文,大家边听边思考:课文几次写到“麦哨”?作者是怎样描写的呢?
5、交流,读通相关段落,边读边画出描写麦哨声音的词语。
6、读了课文,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麦哨声吹出来?(提示:吹得短促,吹得悠长,我们男女生合作着吹一吹,这哨声应和着,忽高忽低)
7、变化丰富的麦哨声就像一曲曲风格不同的田园牧歌,我们听着有什么不同的感受?(短促的麦哨声是一曲欢快的乐曲,悠长的麦哨声是一曲柔美的乐曲,而相互应和着的麦哨声就像一曲合奏曲。)
8、有感情朗读描写麦哨声的段落。你能读出这麦哨的欢快、柔美吗?
9、学习写法。麦哨声一呼一应,你呼我应,此起彼伏,欢快柔美。那么,你还发现什么也前后呼应着呢?
10、小结:课文首尾两次写到“麦哨”。这种首尾呼应,让我们一直沉浸在麦哨所吹响的田园牧歌里。
三、细读品味,赏田园画意。
1、过度:为什么孩子们的麦哨声吹得那么欢快、那么柔美?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的其他段落,去欣赏乡野生活里的“欢快”与“柔美”的画面。
2、请大家自读自悟,边读边把“欢快”与“柔美”标注在相关的句子边。
3、随机交流所欣赏到的“乐”与“美”和画面,边交流边指导朗读,读出相应的感受。
《麦哨》优秀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重点识记“嚼、裹、肺”等字形。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3、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孩子自读自悟乡村生活的欢快、柔美,能有感情朗读。
难点:体会乡村生活的欢快、柔美,和我们这些整天忙忙碌碌的现代人相比较,他们才是真正的生活的主人。
【教学准备】
课件、麦哨(实物)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引课题
1、播放课件,观看乡村生活的场面:同学们,第六组课文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清新淳朴的乡村生活画面,你们喜欢吗?课前老师从网上搜了一段录像,让我们再一次走进乡村生活 。
2、交流自己对乡村生活的印象或感受:怎么样?谁愿意谈谈你对乡村生活的印象或感受?
3、导入新课,解释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本组的最后一篇课文,这也是一篇略读课文,相信你读后一定会对乡村生活有更深的体验。请大家齐读课题————《麦哨》。什么是“麦哨”?(出示实物)老师特地做了一些麦哨,准备奖给那些专心听讲、用心体会的同学,你有信心得到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你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借助注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文中几次写到“麦哨”?是怎样描写的?
2、检查生字学习情况,看课件个别读生字新词。说说有哪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或是自己发现很特别、很有趣的字。注意“嚼、裹、肺”的读音与字形。(卡片)
3、检查读课文情况,按自然段个别读,及时正音。其余同学边听边思考上面的问题。
4、交流初读收获
(1)指名读描写“麦哨”的相关段落(课文第一、二、七、八自然段)。读准多音字“和”、“应”。
(2)读了课文,谁能来模仿吹响麦哨的声音?
(提示:吹得短促,吹得悠长,与同桌合作“呼应”着吹一吹,忽高忽低,再请两组同学演示吹。)
(3)变化丰富的麦哨声就像一曲曲风格不同的田园牧歌,我们听着有什么不同的感受?(随着学生回答,板书:欢快柔美)
(短促的麦哨声是一曲欢快的乐曲,悠长的`麦哨声是一曲柔美的乐曲,而相互应和着的麦哨声就像一曲合奏曲。)
(4)男女生合作有感情朗读描写麦哨声的段落。(配乐)
(5)学习写法:麦哨声一呼一应,你呼我应,此起彼伏,欢快柔美。你还发现什么也前后呼应着?
(小结:课文首尾两次写到“麦哨”。你呼我应,让我们一直沉浸在麦哨所吹响的田园牧歌里。)
三、细读课文,点题明理
1、为什么孩子们的麦哨声吹得那么欢快、那么柔美?请小组同学轮读课文的3—6自然段,讨论课文描写的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些?
2、小组内交流(湖畔割草的孩子淳朴可爱,盛夏的田野美丽亲切,孩子们活动丰富多彩和天然饮料“茅茅针”。)
3、指名读读、谈谈,进一步了解乡村生活的欢快、柔美。
(服饰美、景色美、味道美、丰收乐、玩耍乐)
四、赏读课文,品味语言
同学们,刚才我们品味着课文,仿佛看到了乡间田野里即将丰收的景象和孩子们玩耍嬉戏的情形,那快乐美好的田园生活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你再仔细读读课文,一定会发现课文中的好多语句也是那样的美。
1、默读课文,画出你做喜欢的部分,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2、交流: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谈感受,随机指导朗读。
⑴ 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这是一个比喻句,这里把“孩子们的脸蛋”比作了“一朵朵晶莹剔透的月季花”,这样形象生动的语言,会产生一种意境的美)
⑵ 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这是一个排比句。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将一个五彩斑斓的田间世界再现出来,同时也蕴涵着一种丰收的喜悦)
(3)每根麦秆都擎起了丰满的穗儿,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麦田正演奏着丰收的乐曲,这曲子令人欣喜。结合画面进行朗读指导)
(4) 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城里的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简直”表示完全如此,这里运用对比、比喻的手势形象地写出了草地的茂密、柔软,也写出了孩子们的玩耍是那样地贴近自然,更写出了作者由衷的赞叹。阅读时,要读出赞叹的语气)
小结:本文语言优美,细细读来既有画的意境美,又有音乐的韵律美。而这欢快柔美、悠远绵长的麦哨声,不正如孩子们那无拘无束、多姿多彩的童年生活吗?
五、课外拓展,丰富语言
1、老师带来自编的一首小诗,听老师读,大家再一起来读读。
2、作业
(1)把你喜欢的描写生动的句子,积累到“读书笔记”本上。
(2)阅读选读课文《可爱的草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