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优美句子 > 祖先的摇篮优美句子 正文

祖先的摇篮优美句子

时间:2025-04-27 19:22:45

祖先的摇篮课文内容

爷爷说:

那原始森林

是我们

祖先的摇篮.

真有意思,

多大的摇篮呀,

一望无边,

那浓绿的树阴

遮住了蓝天。

我们的祖先,

可曾在

这些大树上,

摘野果,

掏鹊蛋?

可曾在

那片草地上,

和野兔赛跑、

看蘑菇打伞?

那时候

孩子们

也在这里

逗小松鼠、

采野蔷薇吗?

也在这里

捉红蜻蜓、

逮绿蝈蝈吗?

风儿吹动树叶

"沙沙!沙沙!"

那回忆

多么美好,又那么遥远……

苍苍茫茫的

原始森林,

祖先的摇篮!

地久天长,

永远永远

不被污染,

文明的起点,

神圣的

天然博物馆!

祖先的摇篮教案: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动词的准确运用。

教学难点:

懂得为什么说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

教具准备:

课件、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

一、资料展示,引入新课

1.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让学生充分了解感受原始木森林的美丽神秘。

2.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儿美丽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

3.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

4.齐读课题。理解“祖先”和“摇篮”

二、初读课文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读文的.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

(1)把课中出现的生字圈起来读一读。

(2)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标上自然段号。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

三、理解课文

1.学习1、2自然段。

(1)全班读1、2自然段,说说祖先的摇篮是什么样子?

(2)指导朗读,从中体会摇篮的大。

2.小组合作学习3、4自然段。

(1)婴儿在摇篮中生活、成长,那我们的祖先在原始森林这摇篮中又是如何生活的呢?小组讨论讨论,把表示动作的词用横线画出来。

(2)学生汇报。

动作的词有:摘、搭、打、点、逗、采、捉、逮。

(3)男女生分读。

(4)我们祖先还在森林里做什么?引导学生理解省略号的作用,并展开想像说一说。

3.祖先们在这里留下什么?

(1)引读第五至七自然段。

师:“浓绿的树阴下”生:“留下……”

师:“宽阔的草地上”生:“回荡……”

师:“林中的小路”生:“弯弯曲曲……”

(2)课件播放图片,师深情朗诵8、9自然段。

(3)齐读五至九自然段。

四、赏析句段

1.说说你最喜欢哪一段或哪一句?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4.配乐读课文。

五、拓展延伸,激发想像力

1.学完了课文,你也展开自己的想像,来画画这美丽的摇篮吧。想想我们的祖先可能在这里做什么?

2.全班交流,适当点评。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连”。

板书设计:

动人的传说

祖先的摇篮

天真的童谣

《祖先的摇篮》优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2、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课前准备:录音机、舒缓的音乐磁带、字词卡片

一、导入

1、配着舒缓的音乐进入新一课的学习?板书课题。配乐朗诵诗歌。

2、听完诗歌,师问学生配着这么美妙的音乐你们想读吗?

二、初读课文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尽情地读文。在读文的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

1、自读课文,用你认为最好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

2、把诗歌读熟。

3、小组合作,组长读字,成员找卡片。

4、认读词语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

5、老师检查认字情况(开火车读生字)

指名朗读课文

三、理解课文

1、请同学们再仔细地读一遍课文,看看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2、把你自己的想法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3、派代表说一说。(教师及时引导、点拨)

教师适时点拨下面几点:

1、摇篮在文中指什么?(祖先生活成长的地方)

2、“我”想到了什么?提炼出表示动作的'词语。“摘、掏、跑、看、逗、采、捉、逮。”让学生模仿祖先的样子做这些动作,体会祖先生活的快乐。感受文中“我”的美好追想。

3、带着你对课文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扩展延伸

1、让我们也展开想象我们的祖先在他们的摇篮中会干些什么?画一画吧!

2、如果我们站在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面前,你会有哪些问题?

五、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4、学生独立描红书写。

《祖先的摇篮》优秀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按要求预习课文。掌握预习方法。

2、自学生字新词。积累相应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教学难点

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预习要求:

(1)朗读课文;

(2)自学生字新词;

(3)思考:“祖先的摇篮”指的是什么,课文大意是什么;

(4)提出疑难问题;

(5)根据需要和可能搜集有关资料;

(6)尝试背诵课文。

二、导入

1、同学们已经预习了第8课《祖先的摇篮》。现在我们来检查一下预习的情况。

(1)朗读课文。齐读。指名读。

(2)检查字词。你在预习课文时遇到了哪些生字新词?你是怎样学习这些字词的?

(3)提出问题。你在预习课文中有什么疑难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2、复习预习方法。

同学们很好地预习了课文。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预习的方法。

(课件显示)齐读。

预习课文的方法:

a)读通课文。

b)自学字词。

c)理解内容。

d)质疑问难。

e)搜集资料。

三、学习课文

1、解题。问:“祖先的摇篮”指的是什么?

看,这就是“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

这是多大的摇篮呀,一望无边,

让我们一起走进那神奇的森林,齐声朗读《祖先的摇篮》。

2、朗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讨论。

(1)指名回答。问:“祖先的摇篮”有怎样美好而遥远的回忆?

(2)小组讨论。问:“祖先的摇篮”怎样才能地久天长,永远不被污染?

4、交流。

预习课文时,同学们搜集了许多人类保护环境、反对破坏生态的资料。大家来交流一下。

我们每一个人都要负起责任来,保护我们祖先的摇篮,让大自然永远美丽。

四、课堂练习

1、词语连线。

注意题目要求:可以多种答案。先在书上试着划一划,然后说一说。

2、背诵课文。

五、课后作业

仿照课文,试着学写一段小诗。用彩色纸抄写出来。

《祖先的摇篮》是冀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4课的课文。下面为大家带来了《祖先的摇篮》课文原文,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原文

爷爷说:

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

真有意思,这是多大的摇篮啊!

那浓绿的树荫一望无边,遮住了蓝天。

我想——我们的祖先,可曾在这些大树上摘野果,掏鹊蛋?

可曾在那片草地上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

那时候,孩子们也在这里逗小松鼠,采野蔷薇吗?

也曾在这里捉红蜻蜓,逮绿蝈蝈吗?

风儿吹动树叶“沙沙,沙沙!”

那回忆多么美好,又那么遥远。

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

作者简介

历任北京新华社工作人员,中共安国县委办公室副主任,《河北歌声》副主编,河北省文化厅研究室副主任、副厅长。河北省歌词研究会首届会长,河北省老年文艺协会第二届主席,中国散文诗研究会副会长。198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相关作品有《红尘思絮》等。曾在美国、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的华文报纸上发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