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优美句子 > 26西门豹治邺优美的句子 正文

26西门豹治邺优美的句子

时间:2025-04-29 09:56:2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

3、领悟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和抓住人物言行来重点描写的表达方法。

4、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渗透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教育。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描写西门豹言行的语句,领悟他破除迷信方法的巧妙和过人的智慧。

教学难点:

体会西门豹破除迷信方法的巧妙和过人的智慧。

备 注:第1课时主要内容

1、收集资料(课文历史背景、身边的迷信活动)

2、学生读通课文,自学生字词。

3、理清课文层次,感知大意

4、结合课前预习提示和课后问题,在自己感受深的地方作上记号,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读课题质疑,整体感知

1、教师板书:西门豹治邺,(再次提醒学生注意豹的写法)

导入:同学们已经把课文读了好几遍,用心读了就一定有收获。

“邺”是怎样的一个地方,为什么会这样?

2、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3、引导学生抓关键句子:“这都是给河伯娶媳妇闹的”、“倒是夏天雨水少,年年闹旱灾”。结合上下文相机理解两个“闹”的不同意思。

4、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认为治理邺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西门豹是怎样来理治“邺”这个地方?

二、分角色朗读,自主探究

1、分角色朗读课文1-9自然段,注意引导学生进入人物角色,读出感情。

人物说话时,课文都没有写他们的神态,请你想一想,该怎样读?为什么?

2、请同学们自己默默地读1-9自然段,静静地想一想西门豹问的这四个问题及背后的意图。

3、学生交流,教师板书:弄清真相

三、抓关键语句,深度感悟

过渡:西门豹该怎么办?

1、学生默读课文10-12,勾画出描写西门豹言行的语句,交流并反复朗读。

2、“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请同学们透过西门豹的言、行,体会他当时真实的想法。在勾画出的.句子下面写上自己的理解。

3、学生先读描写西门豹语言行为的句子,再联系上下文说自己的理解,在互动交流中深入理解句子背后的意思。

4、问题探讨:

A、思考:从西门豹表面的言行上看,他也相信有河伯,有吗?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请用课文中的语句证明你的观点。

教师在学生的探讨交流中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西门豹方法的巧妙:

将计就计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既惩治首恶,又教育百姓

B、你有什么其他好办法解决西门豹遇到的这个问题?

C、这个故事发生在人们普遍相信有鬼神的古代,遗憾的是我们的身边还有一些迷信活动。你的身边有哪些?西门豹的做法或许给了你启发,你准备用什么方法破除这些迷信?

5、造成“邺”这个地方“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还有一个原因,西门豹又是怎样解决的?

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找出答案。

相机板书:开凿渠道

四、情景写话,表情达意

1、请同学们轻声地通读一遍课文,想一想西门豹治邺的整个过程。

2、根据以下情景,选择一题完成。

A、西门豹刚到邺看到的是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几年后,邺这个地方又是怎样的景象?

B、一年后的某一天,西门豹又与那位老大爷见面了,他们又进行了一次对话,请发挥你的想像,写一写。

C、假如西门豹来到我们的身边,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3、教师参与指导。

4、交流。

板书设计:

西门豹治邺

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弄清真相

惩治首恶,教育百姓

开凿渠道

魏文侯时,西门豹为邺令。豹往到邺,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长老曰:“苦为河伯娶妇,以故渐贫。”豹问其故,对曰:“邺三老、廷掾常岁赋敛百姓,收取其钱得数百万,用其二三十万为河伯娶妇,与祝巫共分其余钱持归。当其时,巫行视小家女好者,云‘是当为河伯妇。’即娉取。洗沐之,为治新缯绮縠衣,闲居斋戒;为治斋宫河上,张缇绛帷,女居其中,为具牛酒饭食,行十余日。共粉饰之,如嫁女床席,令女居其上,浮之河中。始浮,行数十里乃没。其人家有好女者,恐大巫祝为河伯取之,以故多持女远逃亡。以故城中益空无人,又困贫,所从来久远矣。民人俗语曰:‘即不为河伯娶妇,水来漂没,溺其人民’云。”西门豹曰:“至为河伯娶妇时,愿三老、巫祝、父老送女河上,幸来告语之,吾亦往送女。”皆曰:“诺。”

至其时,西门豹往会之河上。三老、官属、豪长者、里父老皆会,以人民往观之者三二千人。其巫,老女子也,已年七十。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立大巫后。西门豹曰:“呼河伯妇来,视其好丑。”即将女出帷中,来至前。豹视之,顾谓三老,巫祝、父老曰:“是女子不好,烦大巫妪为入报河伯,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即使吏卒共抱大巫妪投之河中。有顷,曰:“巫妪何久也?弟子趣之?”复以弟子一人投河中。有顷,曰:“弟子何久也?复使一人趣之!”复投一弟子河中。凡投三弟子。西门豹曰:“巫妪、弟子,是女子也,不能白事。烦三老为入白之。”复投三老河中。西门豹簪笔磬折,向河立待良久。长老、吏傍观者皆惊恐。西门豹曰:“巫妪、三老不来还,奈之何?”欲复使廷掾与豪长者一人入趣之。皆叩头,叩头且破,额血流地,色如死灰。西门豹曰:“诺,且留待之须臾。”须臾,豹曰:“廷掾起矣,状河伯留客之久,若皆罢去归矣。”邺吏民大惊恐,从是以后,不敢复言为河伯娶妇。

西门豹即发民凿十二渠,引河水灌民田,田皆溉。当其时,民治渠少烦苦,不欲也。豹曰:“民可以乐成,不可与虑始。今父老子弟虽患苦我,然百岁后期令父老子孙思我言。”至今皆得水利,民人以给足富。十二渠经绝驰道,到汉之立,而长吏以为十二渠桥绝驰道相比近不可欲合渠水且至驰道合三渠为一桥邺民人父老不肯听长吏以为西门君所为也贤君之法式不可更也。长吏终听置之。故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泽流后世,无绝已时,几可谓非贤大夫哉!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豹往到邺,会长老

会:会集

B.弟子趣之

趣:催促

C.烦三老为入白之

白:告诉

D.长吏终听置之

置:安置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与祝巫共分其余钱持归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B.始浮,行数十里乃没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叩头且破

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

D.当其时,民治渠少烦苦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7.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而长吏以为/十二渠桥绝驰道/相比近不可/欲合渠水且至驰道合三渠为一桥/邺民人父老不肯听长吏/以为西门君所为也/贤君之法式不可更也

B.而长吏以为十二渠桥绝驰道/相比近/不可/欲合渠水/且至驰道合三渠为一桥/邺民人父老不肯听长吏/以为西门君所为也/贤君之法式不可更也

C.而长吏以为/十二渠桥绝驰道/相比近不可/欲合渠水且至驰道合三渠为一桥/邺民人父老不肯/听长吏/以为西门君所为也/贤君之法式不可更也

D.而长吏以为十二渠桥绝驰道/相比近/不可/欲合渠水/且至驰道/合三渠为一桥/邺民人父老不肯/听长吏以为西门君/所为也/贤君之法式/不可更也

8.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门豹任邺县令,刚到邺县,他就会集地方上德高望重的人,问他们有关老百姓痛苦的事情。

B.西门豹将女巫及弟子等多人投入河中,从此邺县的官吏和老百姓再也不敢提起为河伯娶媳妇的事了。

C.西门豹征发老百姓开挖十二条渠道,把黄河水引来灌溉农田,老百姓都积极响应,建成了泽被后世的水利工程。

D.这篇文章写西门豹治邺,写了他破除迷信和兴修水利两件事,刻画出西门豹有勇有谋,敢作敢为的形象。

9.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

(1)是女子不好,烦大巫妪为入报河伯,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3分)

(2)须臾,豹曰:“廷掾起矣,状河伯留客之久,若皆罢去归矣。”(3分)

(3)民可以乐成,不可与虑始。今父老子弟虽患苦我,然百岁后期令父老子孙思我言。(4分)

参考答案

5.D 置:放弃

6.A【解析】A两个都是介词,跟,和。B副词,就;副词,却,竟然;C副词,将要;副词,暂且D代词,那;副词,还是。

7. B

8.C“民治渠少烦苦,不欲也。” 老百姓开渠稍微感到有些厌烦劳累,就不大愿意

9.(9分)

(1)这个女子不漂亮,麻烦大巫婆为我到河里去禀报河伯,需要重新找过一个漂亮的女子,迟几天送她去。(3分。“是”“好”“后日”各1分。)

(2)廷掾可以起来了,看样子河伯留客要留很久,你们都散了吧,离开这儿回家去吧。(3分。“须臾”“ 状”“若皆罢去归矣”各1分。)

(3)老百姓可以和他们共同为成功而快乐,不可以和他们一起考虑事情的开始。现在父老子弟虽然认为因我而受害受苦,但百年以后希望父老子孙会想起我今天说过的话。(4分。“可以”“患苦”“期令”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魏文侯时,西门豹任邺县令。他到邺县,会集地方上德高望重的人,问他们有关老百姓痛苦的事情。这些人说:“苦于给河伯娶媳妇,因为这个缘故,本地民穷财尽。”西门豹问这是怎么回事,这些人回答说:“邺县的三老、廷掾每年都要向老百姓征收赋税搜刮钱财,收取的这笔钱有几百万,他们只用其中的二三十万为河伯娶媳妇,而和祝巫一同分那剩余的钱拿回家去。到了为河伯娶媳妇的时候,女巫巡查看到小户人家的漂亮女子,便说‘这女子合适作河伯的媳妇’。马上下聘礼娶去。给她洗澡洗头,给她做新的`丝绸花衣,让她独自居住并沐浴斋戒;并为此在河边上给她做好供闲居斋戒用的房子,张挂起赤黄色和大红色的绸帐,这个女子就住在那里面,给她备办牛肉酒食。这样经过十几天,大家又一起装饰点缀好那个像嫁女儿一样的床铺枕席,让这个女子坐在上面,然后把它浮到河中。起初在水面上漂浮着,漂了几十里便沉没了。那些有漂亮女子的人家,担心大祝巫替河伯娶她们去,因此大多带着自己的女儿远远地逃跑。也因为这个缘故,城里越来越空荡无人,以致更加贫困,这种情况从开始以来已经很长久了。老百姓中间流传的俗语有‘假如不给河伯娶媳妇,就会大水泛滥,把那些老百姓都淹死’的说法。”西门豹说:“到了给河伯娶媳妇的时候,希望三老、巫祝、父老都到河边去送新娘,有幸也请你们来告诉我这件事,我也要去送送这个女子。”这些人都说:“好。”

到了为河伯娶媳妇的日子,西门豹到河边与长老相会。三老、官员、有钱有势的人、地方上的父老也都会集在此,看热闹来的老百姓也有二三千人。那个女巫是个老婆子,已经七十多岁。跟着来的女弟子有十来个人,都身穿丝绸的单衣,站在老巫婆的后面。西门豹说:“叫河伯的媳妇过来,我看看她长得漂亮不漂亮。”人们马上扶着这个女子出了帷帐,走到西门豹面前。西门豹看了看这个女子,回头对三老、巫祝、父老们说:“这个女子不漂亮,麻烦大巫婆为我到河里去禀报河伯,需要重新找过一个漂亮的女子,迟几天送她去。”就叫差役们一齐抱起大巫婆,把她抛到河中。过了一会儿,说:“巫婆为什么去这么久?叫她弟子去催催她!”又把她的一个弟子抛到河中。又过了一会儿,说:“这个弟子为什么也这么久?再派一个人去催催她们!”又抛一个弟子到河中。总共抛了三个弟子。西门豹说:“巫婆、弟子,这些都是女人,不能把事情说清楚。请三老替我去说明情况。”又把三老抛到河中。西门豹帽子上插着簪,弯着腰,恭恭敬敬,面对着河站着等了很久。长老、廷掾等在旁边看着的都惊慌害怕。西门豹说:“巫婆、三老都不回来,怎么办?”想再派一个廷掾或者长老到河里去催他们。这些人都吓得在地上叩头,而且把头都叩破了,额头上的血流了一地,脸色像死灰一样。西门豹说:“好了,暂且留下来再等他们一会儿。”过了一会儿,西门豹说:“廷掾可以起来了,看样子河伯留客要留很久,你们都散了吧,离开这儿回家去吧。”邺县的官吏和老百姓都非常惊恐,从此以后,不敢再提起为河伯娶媳妇的事了。

西门豹接着就征发老百姓开挖了十二条渠道,把黄河水引来灌溉农田,田地都得到灌溉。在那时,老百姓开渠稍微感到有些厌烦劳累,就不大愿意。西门豹说:“老百姓可以和他们共同为成功而快乐,不可以和他们一起考虑事情的开始。现在父老子弟虽然认为因我而受害受苦,但可以预期百年以后父老子孙会想起我今天说过的话。”直到现在邺县都能得到水的便利,老百姓因此而家给户足,生活富裕。十二条河渠横穿御道,到汉朝建立时,地方官吏认为十二条河渠上的桥梁截断了御道,彼此相距又很近,不行。想要合并渠水,水渠将至驰道时,把三条渠道和在一起,架一座桥梁。邺地的百姓不肯听从地方官吏的意见,认为那些渠道是经西门先生规划开凿的,贤良长官的法度规范是不能更改的。地方长官终于听取了大家的意见,放弃了并渠计划。所以西门豹做邺县令,名闻天下,恩德流传后世,没有断绝停止的时候,难道能说他不是贤大夫吗?

两千多年前,西门豹管理邺(今河南安阳市北,河北临漳县西)那个地方时,通过调查,了解到那里的官绅和巫婆勾结在一起危害百姓,便设计破除迷信,并大力兴修水利,使邺地重又繁荣起来。下面是《西门豹治邺》的教材理解,欢迎参考!

主要内容

这篇讲读课文讲的是两千多年前,西门豹管理邺那个地方时,通过调查,了解到那里的豪绅和巫婆勾结在一起危害百姓,便设计破除迷信,并大力兴修水利使邺地重又繁荣起来。

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写两千多年前,西门豹治邺时,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故事,刻划了西门豹有勇有谋,敢作敢为,与民做主,为民除害的形象。

段落结构

全文共十四个自然段,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段(第1—9自然段)讲西门豹向老大爷了解当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摸清了“河伯娶媳妇”的底细。

第二段(10—13自然段)讲西门豹怎样破除迷信。

第三段(第14自然段)讲西门豹发动群众兴修水利,庄稼获得了好收成。三层也可以这样分:

第一段(1—8自然段)写西门豹调查了解邺这个地方的情况。

第二段(9自然段)写西门豹决定对策。第三层(10—14自然段)写西门豹采取行动。这一层次再分两个层次,先详写除“神”害,后略写修水利,除旱灾。

写作方法本文在写作技巧上最大的特点是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全文中写的最详的是第一段。四问四答,每一次问答都是两个自然段。第一问,是因为他初到邺地,不了解情况所以问事、“怎么回事”。以了解“田园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第二问是意在找出作恶的坏人。第三问是弄清受害者是谁。第四问是了解河伯娶媳妇的结果。从中得到了可靠的事实根据,也找到了如何对付的巧妙办法。

至于如何定计,文章却写得十分简略,以吸引读者阅读下文的兴味。第二段写破除迷信比较详细,而第三段写兴修水利则比较简单,因为“神”害难破,水利易修。除“神”害,不但要打击巫婆和官绅头子,更重要的',要教育广大群众以至巫婆的女徒弟和其他的官绅。显然,比较复杂。而兴修水利,只要群众觉醒了,比较好办一些。

教材重点

全文重点写西门豹如何破除迷信。写西门豹将计就计,惩处邪恶、教育群众的场面尤为精彩。如“西门豹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另外选一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西门豹这样说是为了找个理由把巫婆投到河里。说这个姑娘“不漂亮”,并不是西门豹真是这样认为,而是故意装做认真给河伯娶媳妇,用这些话做借口。“麻烦”是表面上对巫婆说的客气话,实际上是要把巫婆投向河里。如“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等了一会儿”并不是真要等巫婆从漳河里出来,而是做出等一会儿的样子。“还不回来”,并不是西门豹认为巫婆能回来,而是故意这样说,表面上做出以为巫婆能回来的样子。“麻烦”是表面上对官绅头子说的客气话,实际上是严厉惩办这个官绅头子,把他投进漳河里去。

教材难点

这篇课文比较长,教学中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如果学生概括能力还不够好,教学时可以在逐句逐段读课文时便分为三个段指导学生理解,教学第一段着重帮助学生理解西门豹和老大爷的对话,使学生能清楚河伯娶媳妇的来龙去脉。教学第二段,要启发学生思考:西门豹如何对待河伯娶媳妇的,他的做法为什么能达到破迷信的目的。教学第三段要启发学生体会怎样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二、教学建议

1.这是一篇历史故事,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的。

教学中,可以把理解的重点放在事情的起因和经过上。要指导学生弄清西门豹向老大爷提出了那四个问题以及老大爷怎样回答的,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还要着重指导学生了解西门豹破除迷信的经过,帮助学生弄清西门豹是怎样用事实教育老百姓的,同时体会西门豹过人的才智和谋略。

2.“思考·练习”第一题是理解课文内容的题目,可结合讲读课文完成。

第二题是指导分段、归纳段意的练习,可在初步了解每个自然段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找一找课文的哪些自然段是分别讲那三个意思的,然后根据这样的三个意思,练习给课文分段。在深入理解每段内容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归纳段意。

3.“思考·练习”3是理解词语和句子的练习。

这三个句子都表现了西门豹将计就计、假戏真做,惩治恶人的过人才智。理解这三个句子要注意联系上文。比如第一个句子,联系上下文,上文讲西门豹听百姓述说巫婆用河伯娶媳妇的骗局图财害命,下文讲西门豹设计惩治恶人,就知道西门豹并非真的相信河伯灵验和要去送新娘,而是准备利用官绅和巫婆的骗局来惩治他们。“还真灵”,是正话反说。再如,“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联系上下文可以理解,这里不是讲这个姑娘长得不美,而是以此使姑娘免遭迫害。“我要选个漂亮的,”不是真心要重新选更漂亮的姑娘,而是以此为借口让巫婆向河伯“通报”,惩治宣传迷信,迫害妇女的巫婆。由此看出西门豹善于抓住巫婆的弱点,不动声色地惩治邪恶,保护老百姓,足见西门豹过人的才智。又如,“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等了一会儿”,是西门豹假戏真做的一种姿态。既然让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照理该回来了。“麻烦”,是客气的说法,实际软中带硬,把官绅的头子投进河里,达到惩治邪恶的目的。

4.关于字词。

“绸”是翘舌音。“选、早、烦、灌”是前鼻音,“荒、姓”是后鼻音。“荒”中间是“亡”。“跪”右边是“危”。“溉”注意右半部的写法。

战国: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公元前475—公元221年)。

邺:古地名,在今河南安阳北。

荒芜:田地因无人管理而长满野草。

人烟稀少:指居住的人很少。

巫婆:以装神弄鬼替人祈祷为职业的女人。

官绅:指旧时地方上有权有势的人。

徒弟:跟从师傅学习的人。

担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面如土色:脸上没有血色,形容极端恐惧。

开凿:挖掘河道、隧道等。

灌溉:把水输送到田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