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心向佛,
忘了红尘烟火,
去寻找梦境,
在现实中的化身。
一枕薄衾,
素墨清身。
微凉春秋岁月尘,
寸心捻做残影魂,
瑟了温存。
素手扶旧琴,
冷墨对清笺。
不说烟雨煮酒,
只言红豆,
熬冷赤子心。
忘了昨年,
弹拨柔情千缕琴。
清欲寡欢,
素心革面。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修心不修口,
人生如梦,
坚持到梦醒时分,
人生如戏,
我必倾情入戏,
其实做到也不难。
窗楞吱吱响,
风吹过,
斑驳的树影,
摇曳在窗玻璃上,
已是秋天。
临窗而坐,
任阳光穿透,
风中枝叶洒落身上,
暖暖的已没有,
一丝燥热。
手心里一颗颗,
捻动着佛珠,
听窗外叶落的声音,
邂逅这安静的一天。
佛珠已被,
我捻的发亮。
我还期待它挂瓷,
包浆,变色,开片,
散发出,
带有灵性的光。
时捻时停,
不急不躁,
非刻意而为。
这是一个,
漫长磨砺的过程。
捻动时手需是干净的,
周围需是无尘的,
心也随之静下来。
捻动佛珠,
触摸心性。
不经历风雨,
怎么见彩虹,
铁杵成针,
也需磨砺。
以戒为师,
待轻狂少年,
磨去棱角,
待圆滑炼就成圆通,
待愚妄摔打成,
自知之明,
自立于世,
达己达人。
(二)
我是佛前的,
一朵青莲,
沐浴着,
清幽的梵歌,
静静的绽放在,
忘忧河上,
听风,
看雨,
醉月。
世间的百态,
冷暖自知,
为何忘忧河上的清流,
洗不尽我的忧恼?
佛说前世的缘分,
今生必定还,
他怎么会明白,
等待的岁月那么长。
人走茶凉的寂静,
枯树风中摇,
给我一杯,
绿幽幽的`梦婆汤,
忘却前世那些,
绵长的忧郁,
奈何桥上的游魂,
为何低吟着悲伤?
是剪不断,
一世的情愁,
还是无奈于安排?
我愿化蝶去凡间,
采集那份甜蜜,
佛用手中的一颗佛珠,
度我过桥。
原来我来只为寻找,
那颗晶莹的泪珠,
当我找到了,
我又是,
佛前的一朵青莲。
1、这里,环境清幽,离家不远,我却不常去,这次算是头一回吧!天气还算安分,没有阴晦和雨落,晴好的晌午,一个人,一个包,简单到一无所有,就这样与佛再次接触。仿佛,木鱼声在召唤着我,一步步前行。
2、迎着裹带了香气的清风,跨入寺门。参天大树掩不住白马积聚的灵气,殿宇楼阁隐不住来自天竺的灵光,寺院被笼罩在这善净的气与光之中;东楼悬钟,西楼架鼓,晨钟暮鼓之声在青瓦上空奋力飞腾,悠扬飘荡,它要将这清心梵音送至人间,唤醒真善美。
3、抬头望庙顶,令人眼花缭乱。那一个个佛爷凸起的脸也宛如夏季夜空数不清的星斗,它们神态各异,千姿百态。夕阳西下,漫步于寺庙之中,聆听深沉而悠远的钟声,感受诗人落榜之时之情之景,别有一番意境。
4、我知道佛祖无法保佑我们每一个人,只有自己心底澄清,才是拯救自己唯一的办法。但,我还是虔诚地又去了一次寺庙,弥补那次在灵隐寺的仓促。少华山上的潜龙寺,一年到头,香火就春日的四五月比较旺,来膜拜的不一定都是香客,很多是旅游的过客,他们也只是短暂的停留,看看热闹。
5、这座寺庙不大,庙顶上铺满了琉璃金碧辉煌,屋脊上雕刻了好多仙人,栩栩如生。远远望去,普先禅寺就像天宫一样。那一排排一栋栋的建筑物映入我的眼帘。我迫不及待地跨进大门,啊!这里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建筑物上雕刻着各种各样的图案,颜色鲜艳夺目。
6、世人痴心向佛,真正为了佛而求佛的人能有几个?让沉思引领着步履去追寻另一处情境,登上了清凉台。清凉台是中国佛经的起始的端点。细碎的阳光从禅房两两相望的瓦檐遗漏下来,像是陡落一束束经年的旧事。寻觅清凉台,亦是寻觅普照在庙宇间的佛法,还有沉没于流光中的`古韵。清凉台为摄摩腾、竺法兰翻译佛经之处。
7、花寺的院子比较小,更显得院中的几棵菩提树硕大无比。虽然已是深秋了,但它们还是那么挺拔苍翠。俯瞰南完寺全景,庙廓绿树环抱,花草簇拥,还有那栩栩如生的摩崖雕像,使我感到如坐云端,遨游于仙境,无限快活。
8、如果你悟不透纷扰的世俗,就在思想里种植一株菩提吧,它无须开花,也无须结果,只是在精神的境界中永远留有一颗淡定的禅心。清凉,清凉,清凉能击退灵魂的浮躁,清洗出人的善良本性来;清凉,清凉,清凉能抵抗世俗的浮躁,清洗出社会的和谐来。香烟缭绕,佛号声声;法乐阵阵,清风习习。朋友啊,请你放慢那匆忙的脚步,登上寺院最后那座高高的清凉台,深深地体味一下吧。
9、比起喧闹的城隍庙,静安寺,则是一个特立于繁华闹市中的佛门净地,人们排着长长的队,只为在那颗由整木雕琢而成的观世音菩萨像前三叩大拜,以祈求平安别看叫静安寺,但它是上海很繁华的地方。殿中供奉的释迦牟尼佛像高三点八七米,宽二点六米,重一万一千公斤,可是中国最大的玉佛像哦!
10、菩萨顶在灵鹫峰上,从峰下仰望,菩萨顶前108级陡峭的石阶成45度角向上延伸,如悬挂在空中的天梯。沿一百零八级石阶缓缓而下,一个照壁醒目的红色“佛”字在眼前拉近,字体铿锵有力。即使是心性狂野、豪放不羁之人,在此对佛的敬畏之情也会由然而生,心中的狂傲也会收敛,这或许就是它的独特魅力。
11、古老的司徒庙,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面临碧波万顷银光闪耀的西太湖,背靠诸峰连绵重岩叠翠巍峨高大的邓尉山。园中有相传为汉朝大司徒邓禹亲手栽植的四棵古柏。登上石阶,只见屈子祠就坐落在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之中,周围的树木花草为这座雄伟壮丽的祠庙增添了无限的光彩。
12、走进寺门,跨过门槛,在前面有一尊释迦牟尼的塑像,样子不好看,我便朝他做了个鬼脸。旁边有几个和尚一边念经,一边打坐。妙果寺墙上还有“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大字,一看就知道有一些年头。这些建筑物的木桩经过时间的侵蚀,有一些外皮已经剥落,显得十分破旧。
13、柴门之内,她们虔诚端坐,执佛珠一串,朗声念完《心经》一遍,即用手指拨过佛珠一颗。长长一串佛珠,全都拨完了,才拿起一枚桃木小梗,蘸一蘸朱砂,在黄纸关牒上点上一点。黄纸关牒上印着佛像,四周都是密密麻麻的小圈,要用朱砂点遍这些小圈,真不知需多少时日。
14、夏日午间,蝉声如潮,老太太们念佛的声音渐渐含糊,脑袋耷拉下来,猛然惊醒,深觉罪过,于是重新抖擞,再发朗声。冬日雪朝,四野坚冰,佛珠在冻僵的手指间抖动,衣履又是单薄,只得吐出大声佛号,呵出口中热气,暖暖手指。
15、那一次,去灵隐寺,本没有多少虔诚的心,大殿里不许照相,我匆忙而进,绕着佛像环顾一周,森严的气氛,让我怯然而退。与佛,我只有一步之遥,就是这一步却无法走近。我不敢怠慢佛祖,怕他的笑容洞悉了我所有的心思,让我无地自容。
夜以继日潜伏在身体
或者血液分岔处,血管稔生的虔诚
千军万马般
点燃心中层叠的苍茫
一路蔓延开的云朵朵,反复舒展之势
不绝于耳,满肚子的滔滔
吞吐成氤氲萦绕的青山
从信仰的中间架起一道横梁
释放心中的戾气,重新
聚集眼神的.清澈铸造一把利剑
用以攀登一轮布满禅机的落日
拾掇起比火苗更为炙热
屋檐之顶的烟火,谱写一曲梵歌
滴穿珠玑的亘古不灭
爐火打开的悯念
试图擦去手腕上连串的脉动
慌乱拨开的意马心猿
驮动一炊跟着一炊的流年,撬开
一脸沉寂的天空,从四面八方
投落滚动着思想的石头
树立起一座座万人朝圣的庙宇
一道佛光穿透镰月之芒
地壳之软,指引万蚁齐集庙顶
蜿蜒不止的山海经
爬上眉梢站在橙色之上
隐约可见一条盘古的河流
贯穿一颗颗赤诚之心
颤栗的山河,立马化去一千尺的韧冰
坦开一世的暖,融化无数倒立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