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海河夜景游是天津最有特色的旅游亮点之一。经过提升改造,海河夜景魅力无限。坐船看夜景,可欣赏流光溢彩的“八桥十景”,以及津湾广场等特色建筑的灯光夜景。
夜幕下的海河两岸,美景连连。“八桥十景”,桥桥醉眼,景景迷人。最好看的有耳闸公园、古文化街、老龙头车站等。
耳闸公园,位于新开河与子牙河交汇处,毗邻三岔河口,是海河上游的第一座公园,也是海河边面积最大的公园。河边汉白玉雕刻的“天石坊”,比北京颐和园里的石舫规模还大,它与不远处的“天津之眼”摩天轮共同构成了海河边一道独特的风景。
古文化街,原是祭祀海神和船工聚会娱乐的场所。 19xx年修建成包括天后宫及宫南、宫北大街在内的古文化街, 两端有巨型仿古牌楼, 街道两边近百家店铺, 富有浓厚的历史味、文化味和天津味。
老龙头车站,也称天津东站,经过改建、扩建,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升级为多种交通运输方式于一体的立体交通枢纽。
个把小时的游船夜景,看得人眼花缭乱。导游的讲解与游人的喝彩声、惊叹声、闪光灯交织在一起,仿佛把人带进了美仑美奂的童话世界……
【第2篇】
八月的夏日天气闷热。正是游览海河夜景的最好时间,我们一行五人驱车来到大悲院码头,准备从这里出发,游览海河两岸风景优美的夜景。
我们登船时这里的游人早已坐满了整个船舱。有一位年轻的男导游带着我们开始了我们的海河观摩夜景之旅。
游轮开得很慢,为的是让观者近距离的.观看两岸的美丽壮观的夜景,只听见人们手里的相机不停地按着快门,还不时的发出赞叹声。我们的数码相机不能照出满意的效果,只好望景声叹了。
从天津三岔河口到塘沽入海口,海河上排列点缀着24座桥梁。这些桥梁造型不同,各具特色,不仅是两岸交通及经贸文化交流纽带,也凝聚了天津历史的深厚底蕴,同时,海河上的“一桥一景”还是一条绚丽多彩的观光带。
狮子林桥的桥面处理上,将首次采用彩色沥青,在灯光处理方面更是别具一格,其夜晚效果尤为壮观。为不影响狮子林桥的整体景观,狮子林桥旁的煤气管道将改为河下穿过。作为狮子林桥标志的桥头四座石狮已经修葺一新,并在桥上不同部位新增大小狮1177只。如今这1184只狮子雕像使这座桥成了名副其实的“狮子林” 。
金汤桥位于建国道西端与水阁大街之间的海河上。桥名金汤是取“固若金汤”之意。桥长76.4米,总宽10.5米,面积8022平米。是天津市现存最早建造的大型铁桥之一。铁桥建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比解放桥早建约20年。 。整修后的金汤桥成为供人们通行和游玩的步行桥,车辆不能通行。今天的金汤桥焕然一新,将钢桥和玻璃完美地结合起来,体现了刚柔并济、古朴与时尚相映成趣的和谐之美,吸引了大批游人前来赏玩。
游轮从海河上的北安桥下穿过。始建于1973年的北安桥宽24.6米,桥头雕塑采用西方古典表现形式,桥两端的桥柱上分别是中国传统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寓意四方平安。
大沽桥的设计构思为“日月双拱”,由两个不对称的拱圈构成,大拱圈面向东方,象征着太阳,小拱圈面向西方,象征着月亮。
解放桥是一座全钢结构可开启的桥梁,建于1927年。桥长97.64米,桥面总宽19.5米。它不仅是天津的标志性建筑物之一,也是沟通天津站地区的枢纽桥梁。
一座座形态各异的桥,在灯光的装扮下显得光彩夺目,这些桥不仅方便了两岸的交通,更给夜晚添了一道道美丽的风景。
登上"天下第一关"城楼,南眺渤海,白浪滔天,烟波浩渺;北望长城,蜿蜒起伏,气势磅礴。在那连绵起伏的城墙上,每隔半里或一里,就有敌台高耸,台上的箭窗宛如一只只睁大的眼睛,注视着祖国的山河和原野。在城楼上,俯瞰附近座座敌楼、烽火台,凝视楼内兵器盔甲和青龙偃月刀的寒光,顿时感到关高城重,壁垒森严。
这是一道多么厚重的历史之门啊!这道门,在地域上把京东大地分成了关内、关外。明清时代,数百万计的"流民"——流放犯从这道门里迈着沉重蹒跚的步子,一步三回头,走向了塞外苦寒地。近现代社会,又有"下关东"之说,多少贫苦的农民,怀着新生活的渴望,背井离乡,走向关外。他们深情回望的目光中,该有多少悲怆与凄凉。
北望燕山苍苍莽莽,长城顺山脊昂首直上;南瞰渤海浩浩荡荡,老龙头直奔海浪而去。伫立在城楼之上,似乎站在历史的交接点上,听到了古城战场上的炮声、人喊马嘶声、箭簇呼啸声……
在山海关上,我们首先看见了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城楼,那块大大的.横匾依然高高地挂在箭楼上,那字依然雄壮,可惜我不是什么文豪墨客,不懂得欣赏这字,也不敢莽自评价,记得中学时候,读过峻青先生写的《雄关赋》这篇文章,对山海关可是慕名已久,但是,真正到了跟前,却不禁有一点失望,起码它不像想象中的那么雄伟,那么气势磅礴。当时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登上城台远眺,北望长城蜿蜒山间,南眺渤海波涛浩淼,正如古诗所说,「曾闲山海古榆关,今日行经眼界宽,万顷洪涛观不尽,千寻绝壁渡应难」。
来到山海关景区,见到四周被高高厚厚的城墙包围,恍如穿越时空来到古战场,一座孟姜女哭倒长城处,使我们仿佛听到了当年孟姜女那撕心裂肺的哭声。进入景区,一座高高的城楼矗立在不远处,一泓清澈的湖水镶嵌在城里,给这座古老威严的城堡带来一丝柔美。沿着湖边的小路,走进厚厚的城门,四周又是一座四四方方的城堡,叫瓮城,而这城门就是当年人们闯关东时的必经之路,进入瓮城,四周高高的城墙上守卫者居高临下、万箭齐发,要想从这里闯过去,真是难上加难,著名的成语"瓮中捉鳖"就是出自这个典故。在围墙的四周上方,每隔不远,就有一个排水口,导游介绍说那是古时人们为把城墙上的雨水收集到城里而不让其流走所建,那个经典的成语"肥水不流外人田"出自这个典故。
"天下第一关"景区位于山海关城中心,建于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是万里长城东起点的第一座重要关隘,雄居天下,因而得名。天下第一关建在镇东门平台之上,楼身两层,关楼上悬明代著名书法家萧显所书"天下第一关"匾额。城楼气势雄伟,是山海关城的东门,又称镇东楼,俗称箭楼。其地处要隘,雄关紧扼要塞,成为华北通往东北的要冲,是山海关城的标志性建筑。这里曾多次发生重大历史事件:吴三桂引清兵入关、直奉大战、长城抗战第一枪等。古人称颂为"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这里位置优越,文物众多,风光秀丽,是旅游者向往的游览胜地。站在关楼北望,角山、长城、古堡、烽火台历历在目。南沿长城远眺,老龙头依稀可见。老龙头是万里长城最东端,澄海楼巍峨高踞城头,乾隆御笔"澄海楼"和明大学士孙承宗书"雄襟万里"楼匾居高临下,直俯大海。自澄海楼筑有―石城逐级而下伸入大海,站在石城终端楼平台上四眺,海天一色,无边无际,气象万千。山海关附近还有燕塞湖、孟姜女庙、九门口长城和碣石宫遗址、长寿山等景区。
从城楼上不同角度俯瞰四周,风景或古朴、或壮丽,令人心旷神怡。雄伟的燕山山脉在蓝天的衬映下巍峨挺立。宽阔的城墙上,军旗猎猎,身边仿佛有疾驶的战马掠过。城楼的背面有一面巨大的鼓,据传是抗击外来入侵者时击鼓射箭用的。站在城墙上,我沉思着、想象着当年擂起战鼓时万箭齐发的壮观场面。
山海关古称榆关,也作渝关,又名临闾关。明朝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徐达中山王奉命修永平、界岭等关,在此创建山海关,因其倚山连海,故得名山海关。
山海关是明长城的东北起点,境内长城26公里,位于秦皇岛市以东10多公里处。距今已有六百年的悠久历史。它北倚群峦叠翠的燕山之麓,南临烟波浩淼的渤海之滨;长城纵贯期间,雄关紧扼要隘,形势险峻如虎踞龙盘;历史上作为著名的军事要塞,自古为兵家的必争之地。
山海关的城池,周长约4公里,是一座小城,整个城池与长城相连,以城为关。城高14米,厚7米。全城有四座主要城门,并有多种古代的防御建筑,是一座防御体系比较完整的城关,有"天下第一关"之称。以威武雄壮的"天下第一关"箭楼为主体,辅以靖边楼、临闾楼、牧营楼、威远堂、瓮城,东罗城、长城博物馆等长城建筑。其规模之大,为长城沿线各关口所没有,只有西端的嘉峪关可与之相比。
山海关是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存的山海关关城和附近长城、城堡、墩台都是明代建筑。明代城墙建筑基本完好。主要街道和小巷,大部保留原样,特别是保存众多的仍有一批四合院民居使得古城更加典雅古朴。如果把万里长城比作一条蜿蜒巨龙的话,那么山海关就是这条巨龙的咽喉。
仰望城台上高高耸立的两层箭楼,民族传统的建筑风格尽显雄健壮美的阳刚之气。高悬在二层屋檐正中的巨匾"天下第一关"五个大字每字高达1.6米,笔力顿挫凝重,雄劲浑厚。其中"一"字一笔,不显淡薄;繁体"关"字笔画虽多,不显臃繁。匾额的艺术风格与关山险隘的建筑格局十分谐调,使整个城楼显得更加奇伟俊秀。它是明朝当地进士肖显书写的。现在,原匾收藏在箭楼内,楼外悬挂的是公元1920年摹刻的。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
写暑假的作文1
暑假在悄然之间已然到来,快乐的暑假生活也来到了。
我在暑假里去了很多地方,其中最使我记忆深刻的是去山海关和长城的起点——老龙头。
我们全家来到了山海关景区。刚一进景区,就看见了一座大城门,城门上有两个大字——迎旭。
进去之后,看见了一个牌楼,名叫“进士坊”。再往前走,就又能看见一个牌楼,写着“维藩首善”四个字。就在这牌楼的后面就是我们期盼已久的“天下第一关”——山海关。我仰望着山海关,眼前是雄伟壮观的城楼。宽大的城门,足有七八米高;再往上是高大而结实的城墙,给人一种磅礴的气势;城墙的上面则是一个两层的阁楼,上面是红色的,下面是灰色的,再衬托着蓝色的天空,更显现出山海关雄伟的气势。我看着这些,心中不禁赞叹道:我国古代人民是多么伟大呀!
之后,我们又驱车来到了老龙头——长城的起点。沿着海边的沙滩小路,我们先来到了一个叫“海神庙”的水上建筑,门前是一条石路。我怀着好奇的心情走进海神庙。进去正对着有两只神兽,两边是攀着石雕的栏柱,后面是一座很高的宫殿,名叫“天后宫”,让人觉得这里很有灵气。
出了海神庙,我又怀着激动的心情,爬上了老龙头的城墙。刚一上去,就看见了一个阁楼,阁楼的牌匾上写着“澄海楼”三个字。出了澄海楼,就看见了一尊大炮。它伫立在那里,跑口对准了防御的地方,让我不由得想象出当年那些守卫边疆的战士门,舍弃自己的生命,用他们自己的血肉,保卫祖国的情景。
后来,我望着老龙头的龙头那一座塔楼,虽然他不大,但在我的心中却十分高大。我走到塔楼的里面,望着大海,心情是无比的兴奋,我看到了历史,也看到了未来。
写暑假的作文2
暑假开始后,我来到了天府之国——四川。
7月的时候,我来到了雅安市雨城区的碧峰峡。碧峰峡风景优美,空气清新,还有很多可爱的小动物。刚进到风景区内,就有成群的小梅花鹿从鹿圈出来,好像是来迎接我们的。我走上前去,伸出双手去抚摸它们,它们既可爱又亲近人,完全不对人类抱有任何的警惕。它们有的低头吃地上嫩嫩的鲜草,有的喝着山间的清泉,我看到了一幅动物之间和谐而又温馨的画面。
再向风景区深处走去,漫山遍野都是高大的树木,十分养眼。仔细听听,有潺潺流水的声音。果然,我见到了这山中最亮丽的风景——瀑布。清澈晶莹的山泉从山顶一泻而下,声音振聋发聩,场面美不胜收,当然也少不了人们争先恐后的留影,男女老少都叫着嚷着让一同旅行的家人为自己留下和着漂亮的瀑布的合影。
除了有美丽的风景以外,当然还有四川最宝贵的动物,国宝——熊猫。进入熊猫馆,原本以为熊猫那看起来笨拙的胖胖的`身材根本不可能爬树,可没想到熊猫还是个爬树高手呢!目测大概5、6米的大树,熊猫爬了上去,并且来去自如,可真令人刮目相看。熊猫会爬树,还很会吃竹子。熊猫拿起工作人员为它准备的竹子,把鲜嫩的竹叶从有些难咬的竹杆上捋下来,然后把竹杆丢掉,享受它辛苦弄下的竹叶美食。看到这些憨态可掬,胖胖的大熊猫,也着实令人很难想到,刚出生的小熊猫仅仅只有三四寸,熊猫馆里有两三个保温箱,那是小熊猫们的摇篮,看到这些连毛都没有长齐的小熊猫,让人心里顿生怜爱。
离别了这个美丽而又充满欢乐的地方,心里有些许依依不舍,但是也收获,学习到了很多。
暑假是欢乐的,是美好的,也是短暂的。我想每一个人都喜欢暑假,都期待暑假,但我们也都明白,学习,才是我们主要的任务。
写暑假的作文3
令人难忘的暑假又来临了,对于这个暑假,我有许多详细而又周密的计划。
首先,老师布置的作业一定是要完成的,并且做到字迹工整,争取在八月份之前全部搞定。由于我对一些课外补习班没啥兴趣,因此,妈妈没有给我报任何课外补习班。上补习班的时间,便可以去图书馆看一看书或者作一些对身体有益的户外运动,如踢足球、打羽毛球等。
而由于作业七月都写完了,八月便有空闲,当然也不能玩过去了,去外地更不可能,因为我和妈妈约定三门功课一门没考上95,外地旅游计划就要和我说拜拜了,而我语文只考了数学更别提了,才84分,即使有人逼者我去,我也心有惭愧。八月主要进行数学课外习题训练,希望在八月份可以将数学成绩提高上去。
而语文课外知识增加,也是这个暑假的“必修课”之一,作文水平得提高,所以必须要看课外书,而课外书最多的地方也只有书店和图书馆了,我决定在有时间的时候,去图书馆或书店,这样,里面既凉爽,也可以增长平时不曾见过的知识,可真是一举两得的事啊!可是世上的书多的很,想找到好书就如同大海捞针,可这困难吓不倒我,我决定通过上网、查看简介等方法找到好书。
至于英语嘛,背单词和抄句子是不可少的,妈妈还给我买了《英语短文训练》,要求我一天看一篇文章,并借助学习工具,把释义写在一边,一天摘抄一个好句,并把它背下来。
在这种“魔鬼式训练”下,如果可以坚持,我相信,升入六年级,我一定会成为我们班名副其实的“尖子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