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会关注一缕风和另一缕风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我们也不会关注一朵云和另一朵云在形状上的微妙区别,但我们却会关注在我们身边悄悄溜走的一大段又一大段漫长的岁月。这一大段漫长的岁月可能和童年有关,和青春有关,也和我们期待的凄美爱情有关。当然不是所有爱情花朵都可以结出爱情的果实,就像我们有太多的梦想一定要接受现实去验证一样。
我的爱情花朵盛开和挖荠菜有关。1981年4月一个温暖的日子,我在潮白河边的一片空地上挖荠菜,其间我已经开始写诗,并且在报刊发表了一些。我一边挖荠菜,一边想着钟情的诗歌,因为想着我的诗歌,我的内心便充满感动。就在这时她来了,她带着一缕少女的羞涩与宁静悄悄地来了。她说去我家见到了我母亲,母亲告诉她我来潮白河边挖荠菜了,于是她就到潮白河边来找我,果然就找到了我。她这样说时眼睛里就流露着纯真与欢乐的微笑,我因为她的到来而快乐无比。她是我的一个文友,她也是令我们所有文人眼前一亮的耀眼的明珠,她叫潘多儿。潘多儿的美是光彩照人的,她让居住的北方弹丸小城洋溢着梦幻般的色彩。此时光彩照人的潘多儿来到了我的身边,而此时我正在挖荠菜。我告诉潘多儿荠菜是一种非常好吃的野菜,它可以做馅吃也可以炒着吃和凉拌着吃。她听我这样介绍荠菜就说,我也和你一起挖荠菜吧!我说当然好了,于是这一天我和潘多儿挖了很多的荠菜,我将我们一起挖的所有荠菜都让潘多儿带了回去。
过了几日,潘多儿又来找我了。她两眼放光地说,荠菜真的很好吃,它的美味几乎让她所有的亲属都想再吃上一回。她这样说时目光里洋溢着的微笑是灿烂夺目的。我却不无惋惜地说,今年天旱,荠菜可能有些老了。她听我这样说时目光里流淌着深深的绝望,她说所有的荠菜都老了吗?我说当然还会有一些嫩的,潘多儿听我如是说又露出了甜美的微笑。这一天我们又挖了一些荠菜,潘多儿带着这些荠菜临走时还用力地握了握我的手,她说真的谢谢你了。
潘多儿带着我们第二次挖的荠菜走了以后就没有再来,但却给我写来了一封温暖热情的信。她在信中说荠菜的鲜美味道是令人回味无穷的,假如现在有人问她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好吃,她会豪不迟疑地说是荠菜。
鉴于潘多儿对荠菜的喜爱,我又去潮白河边为她挖了一回。我为她送荠菜的这天下午,天空中飘着一些细雨,一树又一树的紫色丁香花在她家门前的空地上次第开放。潘多儿这一天非常高兴,她执意要送我,我们一起走过狭长的小巷,走向东街开满小叶玫瑰的人行道。雨停了,一缕血色残阳从厚厚的云层里挤了出来,潘多儿在血色残阳中显得更加光彩照人。宁静的人行道上不时就有人向她打招呼,她对所有向她打招呼的人都热情地微笑着,并把我介绍给她的朋友们,她说我是一个非常有希望的`青年诗人,她的朋友也对我非常友好。那时是一个理想和激情燃烧的年代,每一个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文学青年都曾热泪盈眶地热爱生活,他们用年轻的生命诠释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在他们青春的脚步走过的地方,有南方的花开了,有北方的雪落了,一张张热爱新生活的笑脸都曾在睡梦中笑醒。
那一天,潘多儿伴我走完了小城的全程。我多次对她说你回吧,潘多儿却笑笑说让我再送你一程吧。最后我们站在一棵绽放紫色花朵的南槐树下,她望着如血的残阳说多美的夕阳呀!我说是的,但我们是朝阳。
如今我和潘多儿都已经走进了人生的夕阳。她已先我一步离开了工作岗位,每天早晨她拿一把长剑去广场练剑。潘多儿早已离开了她曾经钟情的文学。我和她经常在路上见面,我们见面时只是匆匆地点一下头便逃也似的走了,我们都不再提文学,因为文学是我们无法触摸的痛。
每年的四月,潮白河边的堤岸上仍然会生出一些荠菜,这些荠菜从幼年一直到老年都没有人再来采摘,我不知道潘多儿在属于她的每一个日子里还会想到鲜活美味的荠菜不,假如她相信荠菜是世界上最美味的菜肴,那么,在这温暖的四月里她为什么不来采摘荠菜呢。
师生问好。
师:今天,老师给咱同学们带来了一样特殊的礼物,可能大家都没有吃过,老师也没有吃过,大家想尝一尝吗?
生:想!
师:那好,老师就把它送给同学们,谁来帮一帮老师?(学生分发柳叶)
师:这可不是一般的柳叶儿,老师专门用开水煮了好几遍,泡了一整天,希望同学们都能亲口来尝一尝,品味一下这经过加工后的柳叶儿到底是什么味?(学生品尝柳叶)
生:苦,不好吃。
生:涩……
师:虽然柳叶经过了加工,但我们感觉仍然很苦涩,不好吃。那假如有一天,让你拿柳叶来当饭吃,又会是一种什么滋味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宋学孟写的《柳叶儿》,请同学们打到课本的62页。(板书课题)
师:首先让老师给大家讲述一个有关吃柳叶的故事。其实,这个故事就曾经发生在你的爷爷、奶奶,甚至你的爸爸、妈妈的身上。
(《二泉迎月》的旋律响起,教师选取文中作者回忆的部分,采用讲故事的方式进行讲述。)
师:好!故事老师就给大家讲完了,下面给同学们一个自由阅读的时间,你再次去朗读这个故事,再次去感受作者当年的生活经历,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或者有疑惑的地方找出来,待会儿我们一块来解决!
(学生朗读课文,教师进行阅读指导。)
师:故事大家都读完了,那这个故事中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或者有疑惑的地方是哪里?哪位同学说一说?
生:“这时候,太阳出来了,老远老远淡青色的天边上……一个大樱桃,鲜红鲜红,全是肉做的。”我非常喜欢这个句子。
师:能说一说你喜欢的理由吗?
生:因为从这里能够看出作者当时非常的饥饿,把“太阳”都看成了“大樱桃”,还“全是肉做的”。
师:大家同意不同意他的说法?
生:同意。
师:非常好,刚才这位同学给我们读的这句话,描绘的景色很美(教师板书——“美”),那你能看出这是什么时候的景色吗?
生:太阳刚刚出来的时候。
师:对!就是在作者抢柳叶,摘柳叶的时候,太阳出来了,但他并没有留意这一幅美丽的“日出东方图”,而他首先是想到的什么?
生:大红樱桃。
师:并且还是“鲜红鲜红,全是肉做的”,你能想到这是作者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会有这样的联想吗?
生:在饥饿,无食物可吃的情况下。
师:很好!的确,作者非常的饥饿,不管看到什么,他都想到吃的,那这个时候,他如果看到弯弯的月亮,可能会想到什么?
生:香蕉。
生:橘子。(众生笑)
师:是橘子瓣,对吧!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当时人们饥寒交迫、食不裹腹,对作者来说,这时满脑子都是吃的。
师:作者的这一联想充满了天真的想像,但同时也引人深思。
今天,咱们也来展开想像的翅膀,发挥我们的想像力,看大屏幕上的图形,你会想到些什么?(屏幕展示)
生:鸡蛋。
生:西瓜。
生:皮球。
生:盘子。
生:月饼,还有——苹果。
师:再给一位同学一次机会。
生:像眼镜。(生笑)
师:带有圆形镜片的眼镜,是吧?(是),同学们的想像非常的丰富,老师也希望大家永远都有一双善于想像的翅膀,永远翱翔在想像的天空里。
师:刚才,同学们看到老师写到黑板上一个字——“美”(师生齐说出)。其实在本文中景色美的句子不只是这一处,还有一处,把它找出来,告诉大家。
生:“我和三叔一高一矮,一前一后……偶尔传来一两声‘哗啦哗啦’的水响”。
师:看一看前边的那一句话,是不是也是景色描写啊?
生:是。
师:这一段文字向我们描绘了一幅乡村清晨的美丽画卷,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这段文字,领略一下这美丽的景色描写。
(学生朗读)
师:大家感觉是不是非常的“美”(是),的确,这段景色描写朦胧、宁静,充满了诗情画意,那你能看出这是作者在什么背景下看到的吗?
(教师提示:作者是在去干什么的路上看到的?)
生:去摘柳叶的路上。
师:作者这时摘柳叶的感觉怎么样?
生:也很“美”。
生:不怎么舒服。
师:咱们继续往后看,看看作者作者到底摘柳叶时的感受怎么样?(学生阅读课文)
生:作者摘柳叶时,好像非常的痛苦。
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是从“我走过去样头看看,一下甩脱了鞋……树上的露珠滴进脖子,滚下去,通身又是一阵阴凉。”
师:能不能找几个关键性的词?
生:凉飕飕。
师:作者摘柳叶时的季节,大概就是现在这个时候,虽然已是春天,但天气还是有些冷,春暖乍寒。还有其它的词吗?
生:我想说两句话(生笑),我觉得这里景色描绘的很美,大概作者在抢柳叶的路上,还希望将来能过上好日子。
师:说的非常好,是啊!作者也非常的希望能够过上像我们今天这样的幸福生活。
其实,在这一部分中,有很多的词都能看出作者当时摘柳叶时的感受,像:“牙齿咯嘣嘣响”——可见天气何其冷;“冰凉的硬地上”——可见地面何其凉;“肚皮蹭着了树干”——可见作者身上穿的何其薄。所有的这些都让我们感受到了当时人们生活的艰辛。我想:在这美丽的景色中,也一定掺进了作者太多太多的苦涩。(教师板书——“苦涩”)
师:同学们还有其它的疑问吗?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
生:“每当这时,奶奶便不放我出去乱跑……里面的肠子回淌出来。”为什么当时人们的肚皮都会那么薄?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谁来帮她解答一下?
生:因为那个时候人们非常的饥饿,填不饱肚子,所以肚皮都非常的薄。
师:文中还有一句话,也写出了作者当时的肚皮很薄,找出来了吗?
生:“于是我拼了命直吃的肚子圆鼓溜溜的,薄薄的一层肚皮几乎撑得透明。”
师:找得非常好,咱们来齐读这句话。(师生齐读)
从这一句话中,你都了解些什么?
生:作者身体非常的瘦。
生:当时人们饥荒的程度很严重。
生:我想提一个问题,为什么作者拼了命的吃?
生:因为柳叶包子很好吃。
师:可能咱同学们都有这样的体会:遇到好吃的东西,往往要拼了命的吃。可见,“柳叶包子”对于童年的作者来说,一个字——“香”。(师生齐答,教师板书——“香”)
师:由此可以看出在那年月,人们的生活水平是非常的低,连“柳叶包子”都是无上的美味,那还有什么不能吃呢?
师:同学们!还有没有其它的疑问?
生:那时没有吃的,为什么还有葱花和盐呢?
生:当时是生产队供应的。
师:听谁说的?
生:听爸爸妈妈说的。
生:因为葱花和盐只是调料,并不是主食。
师:老师谢谢你,帮助我们大家解决了一个问题。
师:还有疑问吗?
生:“谁说这树太高,没人能爬上去……嘴里哇哇地哭,心里却是美滋滋的。”为什么作者对自己童年爬树的情景记得那么清晰?
生:因为这样可以显示自己上树爬高的本领,主要是为了逞能。
师:,与我们刚才讲的作者摘柳叶时的感受相比,这里作者上树摘柳叶时的心情怎么样?
生:乐。
生:高兴。
师:那我们就用一个字来表示作者的心情——“乐”。(教师板书——“乐”)你是从哪几个词中看出作者很“乐”的?
生:“得意洋洋”。
师:有位同学还有补充。
生:“美滋滋的”。
师:的确,上树可以逞能,作者当然很高兴。那假如就在此时此刻,他的父母就在树下,当他们看到此情此景,又会在想些什么呢?
生:我的孩子连柳叶都吃的这么香,那给他好东西吃的时候会是什么样呢?什么时候能让我的孩子好生活呢?
师:很好,体现了做父母的美好愿望,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过上幸福的生活。谁还有其他的想法?
生:在这个饥饿的年代,真是委屈了孩子。
生:唉!为了这一点柳叶,就要爬到那么高的树上,什么时候就不至于冒那么大的危险,就能过上好日子呢?
师:虽然作者当时心里非常的高兴,但是做父母的心里却是一阵阵的酸楚。
生:我还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在那时全家最乐的是我?
师:这个问题,哪位同学来帮她解答?
生:因为可以上树爬高来逞能。
生:抢柳叶的时候,景色很美。
生:柳叶包子很香。
师:通过三位同学的回答,你明白了吗?(明白了)
对于当时的作者来说,的确“柳叶”带给了他无穷的欢乐,也许对于一个只有八岁的孩子,他还无法感受到当时父母的辛酸,体会不到家庭所面临的处境,真是“少年不知愁滋味”。但我想:多年之后,作者在回忆这段不平常的经历时,他一定会体会到这“乐”中包含了多少的苦涩。但不管怎么样,作者还是要感谢柳叶,为什么?
生:因为柳叶救过作者的命。(众生回答)
师:是啊!在那年月,柳叶救过很多人的命,因此作者对柳叶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于是就有了故事开头的两段。(师生齐读)
师:如果作者今天再去摘柳叶来咀嚼的时候,他一定是嚼在嘴里,苦在心头。
好!这个故事我们就讲到这里,文章也赏析到这里。我们把思绪拉回到现在。学习了这[篇文章,你最想对今天的同龄人说点什么?
生: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每当吃饭的时候,我们都要爱惜每一颗粮食。
生:极普通、极平凡的东西,往往也是最不平凡的。
师:说的很好,很具有哲理性。
生:用自己的长处,给大家做点贡献吧!
生:我觉得: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十分珍贵的,我们应该倍加珍惜。
师:是啊!与作者相比我们是幸福的,我们应该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教师板书——“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其实,发生在那年、那月,这样感人的故事有很多,很多。(屏幕展示)请大家看屏幕,这是张洁写的《挖荠菜》中一个精彩片段,请同学们快速的朗读,找出与《柳叶儿》中“乐”、“美”、“香”表达相同的句子。(学生朗读,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师:谁来把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解答一下?
生:“把它下在玉米糊糊里,再放上点盐花,真是无上的美味啊!”,这是与“香”有关的句子。
生:“大地春回、万物复苏的日子重新来临了!田野里长满了各种野菜……”,这里写出了景色的美。
师:哪位同学还有要补充的吗?
生:我认为:“我甚至可以不时地抬头看看天上吱吱喳喳飞过去的小鸟,树上绽开的花儿和蓝天上白色的云朵。”也是描绘美丽景色的句子。
师:找的非常准确,那与“乐”有关的`句子呢?
生:“提着篮子,迈着轻捷的步子,向广阔无垠的田野里奔去。嫩生生的荠菜,在微风中挥动它们绿色的手掌,招呼我,欢迎我。”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挖荠菜时的喜悦心情。
师:刚才同学们的回答都非常的好。也许在那样的年月,只有冬去春来,田野里长出荠菜,作者去挖荠菜时,才会感到生的自由和欢乐。也许,在那时只有荠菜才真正的属于每一个普普通通的人。
但不管是“荠菜”,还是“柳叶”,拿它们当饭吃的日子,毕竟都已经成为了历史。今天,我们都在吃着美味加营养的饭菜,但我还是希望同学们多听一听当年人们“吃柳叶,吃荠菜”的故事。
(《二泉映月》的旋律响起)
师:当我们要结束这节课的时候,请同学们来看屏幕上的一组画面:(屏幕展示)
展示图片一。(教师旁白:他们衣衫褴褛,站在前面的孩子有的全身不着衣物,并且骨瘦如柴,因而显得头特别的大;每一个人的手上都拿着一堆树叶,本来天真烂漫的童年,在他们的身上却找不到一丝痕迹。)
展示图片二。(教师旁白:这是一位老奶奶,忧郁的表情和充满期待的眼神,让人看了辛酸。)
展示图片三。(教师旁白:这是一群饿死的孩子的尸体。)
展示图片四。(教师旁白:这是与本文有关的一幅图片,一个孩子提着竹篮,爬到一棵枯树上去摘树叶充饥的情形,树上的叶子几乎已被捋光了,但是仅有的几片树叶,还是让孩子看到了对生的希望。)
(众师生都被此情此景深深的打动)
师:画面中的人物并非是远在天边的非洲饥民,而是我们的同胞,这就是发生在那个年代人们的生活状况,看了这些图片叫人难过,但这也同时提醒着我们今日生活的富足充盈,教育着我们更应该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结束语:童年的生活都是难忘的,不管它是与苦难交织,还是同欢乐相伴,它毕竟留下了许多值得我们回忆的东西。和作者一样,我们也都曾经拥有过属于自己的童年,那就请同学们课后拿起笔,回忆、记录自己的童年故事,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有新的感受。
板书设计:
柳叶儿
宋学孟
美 苦涩 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我盼春天的荠菜》是浙江省义务教材小学
教学目标 :
1、了解旧社会农村贫苦人家孩子的苦,财主的恶,感受课文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课文重点词句,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用自然段段意归并法概括段落大意。
设计思想:
由于课文所写的事情发生在旧社会,距现代生活较远,学生体会该文的思想情感有一定难度,我运用探究性学习,创设情境,抓住重点词句品味分析,披文入情,读中悟情。
教学过程 :
一、初步感知课文,提出问题,自行探究。
1、审题激疑:小女孩为什么要盼春天的荠菜?
2、运用自学方法,熟悉课文,了解内容。
3、提炼主线,围绕“我对荠菜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这条主线初读课文,探讨课后题:“我”对荠菜有着“特殊的感情”,从那些词句中看出来?采用变式教学,学习9-10自然段。
人人参与,默读课文,圈圈点点,说说读读议议。总结出两点理由:
A、荠菜味美。B、挖荠菜时坦然的心情是一种享受。
4、再次设疑,根据A和B提出有关问题。小组交流评价,全班交流评价,充分研究讨论后,在罗列的问题中取舍归纳出最值得研究的三个小论题:
(1)、荠菜下在玉米面的糊糊里,真的很好吃吗?那到底是一种什么菜?旧社会里的人们都过着怎样的生活?如有图片说明更佳。
(2)、为什么说挖荠菜是一种享受?财主是怎样的`一种人?
5、指导学生做好课外的
(1)、研究方式:或单独,或与同学合作。
(2)、搜集途径:群众调查,报刊,书籍(《上下五千年》《知识百科全书》)、上网。
(3)、研究成果:合作或独立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以备在课堂上交流。
二、运用研究成果,师生共创情境,体验思想情感。
1、探讨问题1:荠菜真的好吃吗?它到底是一种什么菜?
(1)交流研究成果。
(2)既然荠菜味涩难咽,那为什么作者认为“别提有多好吃”呢?
(3)研读课文2-3自然段。
交流:因为作者非常饿。请找出文中有关句子体会体会她饿到什么程度?
点拨:a、从吃的样子看狼吞虎咽:“一……就……”“一把把”“塞”“更别说”
b、从吃的食物看都是未成熟的野菜野果:“青”“嫩”“才”
c、小女孩为什么会这么饿?(贫穷)
d、请运用研究成果,说说那时的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请学生将搜集的图片放在实物投影仪上讲解,交流成果。)
师补充图片讲解:翻开人类的史册,我们才知道不管在昨天还是今天,饥饿仍然威胁着人类。这是在埃塞俄比亚的难民营里,一个孩子已经衰弱得无法移动去寻找食物了。他快要死去的身体已经成为大群苍蝇的美食。你能想象他此刻最需要什么吗?同样,在炮火纷飞的阿富汗、巴勒斯坦,还有许许多多的儿童像文中小女孩一样饱受饥饿的折磨。谁能饱含感情地读读这两小节呢?指导课文朗读。
正因为如此,所以小女孩看到春天的荠菜才会如此高兴。你能有感情朗读第九自然段里的这些句子吗?出示:“最使人感到饥饿的冬天过去了……别提有多好吃了。”
2、探究问题2:为什么说挖荠菜时的那种坦然的心情可以称得上一种享受?
(1)交流研究成果。
(2)研读4-8自然段,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我因为饿掰了财主家的玉米棒子,被追赶跳入河里,游荡在田野上。)这件事除了“我”还出现了那哪些人物?(财主家的人、妈妈)请结合文中有关句子,淡淡你对这些人物有的评价?组内讨论,全班交流反馈。
师点拨:a、“那家伙立刻拿着粗木棍紧紧追来。”“冰凉的河水呛得我喘不过气来,脑后却传来一阵冷酷的笑声。”
引导学生在读中求悟。抓住“立刻”“紧紧”“冷酷”,说明财主家的人十分凶残冷酷。那财主又是怎样的人?结合搜集的材料谈谈,加深对那个黑暗时代的认识。
b、“我怕妈妈知道,并不是怕妈妈打,而是怕看见妈妈那双哀愁的眼睛。”理解“哀愁”。妈妈为什么而哀愁?身为一个母亲,却眼睁睁地看着孩子受饿、挨打,却无能为力。
c、于是,我一个人游荡在田野上,那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啊?(配上哀愁舒缓的音乐)师感情范读第八自然段。
d、想想,文中写了哪些景物?(羊儿回圈,鸟儿归巢)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景物?抒发了作者此时什么心情?配乐学生有感情朗读。
e、如果你就是文中的小女孩,你会对村口呼唤你的妈妈说些什么?此时你最盼望什么?(向往能过上幸福自由的生活。)
f、所以“我”才会格外珍惜挖荠菜时的坦然心情。(出示)谁能有感情朗读第九自然段中的这些句子:“而挖荠菜时的那种坦然的心情更可以称得上是一种享受……蓝天上白色的云朵。”
3、总结全文:
(1)请选择最让你感动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2)虽然我们生活在幸福的今天,但是我们不能忘记历史。痛苦的过去会让我们更加珍惜美好的今天。同样我们也应该看到,今天的世界还有战争和饥饿,还有许多孩子生活在水深火热中。世界美好的明天要靠大家去创造。
三、学习概括段落大意的新方法:自然段段意归并法。
1、自学单元提示,说说运用归并法的步骤:写大意,分主次,取主舍次或归并。
2、小组讨论概括出第一和第二段段意。
3、全班交流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