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大家来木渎古镇旅游!木渎位于苏州城西南十公里处,距太湖五公里,是太湖十三个风景区,以吴越遗迹、山林石景和木渎古镇为特色,既有山林之胜,又有园林之美。
现在,我们就到木渎古镇上去走一走,看一看。
首先,我们来看这座石牌坊,上坊写着“瑞门入胜”四个字,也就是说,当我们跨进这座吉祥门,就走进了古镇悠远的历史画卷。说起木渎的“古”,我给大家讲一下木渎之名的来历。相传春秋末年,吴王夫差为了取悦美女西施,在这里大兴土木,修姑苏台,建馆娃宫。木材源源而至,竟把这一带的河流港渎全部堵塞,称为“积木塞渎”。“木渎”之名也就由此而来。
这条河道虽然貌不惊人,但在春秋历史上赫赫有名。当年吴王为了讨伐楚国,从陆地上开挖了这条全长230多公里的人工运河,经水路发兵,出奇制胜,取得了“五战五捷”的辉煌战果,由此奠定了吴国的春秋霸主的地位。因为这条运河由伍子胥建议并率众开凿,后人为了纪念他,就称此河为“胥江”。
河边的这条长廊称河棚,全长175米。河棚一面倚河,一面与民居边成一体,为上街卖菜的菜农、船民和过往行人提供方便,夏天不遭日晒,雨天不受雨淋,因而深受欢迎。远远望去,百米河棚显得错落有致,高低不一,仿佛姑苏园林中一道贴水的长廊,风姿绰约,平添了几分美感。
大家看,这儿有两座桥,一座叫“斜桥”,一座叫“邾巷桥”,两桥一横一坚,取袂而筑,相依相偎,因而又称“双桥”。请看。从太湖来的胥江和源自光福铜坑的香溪在斜桥下合二为一,一清一浊,形成一条明显的分水岭,这,就是著名的木渎古十景之一的“斜桥分水”。
木渎不仅是一个水乡古镇,由于镇上私家园林众多,因而又有“园林之镇”的美誉。现在我们要参观的就是以“江南三雕”见长的私家园林“榜眼府第”。
榜眼府第的主人冯桂芬是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政论家,因他在道光二十年(1840年)考中庚子科一甲二名进士,也就是仅次于状元的榜眼,所以人们称他的故居为榜眼府第。
榜眼府第占地约十亩。它的布局为前宅后院,坐南朝北,有照墙、门厅、大厅、楼厅、花园,形成一条纵轴线,是典型的清朝中期江南宅地园林风格。
主人冯桂芬因出生时,正值桂花开放,故得名桂芬。他自幼博览群书,通晓经史,以才学负名乡里,道光十二年,林则徐任江苏巡抚时,识拔了素昧平生的冯桂芬,称他为“百年以来仅见”的人才,并招入抚署读书,收为学生。这一年,冯桂芬刚刚二十三岁。
这是冯宅大厅。名“显志堂”。是主人招待贵宾的场所。堂名是主人当年春风得意时所题,显示了胸中的雄伟抱负。厅内陈设古朴高雅,反映了主人的.儒雅风范。
这里是冯桂芬的书房名“校邠庐”。冯桂芬高中榜眼之后留在京城任翰林院编修,因不满官场的败坏,不久就辞官回乡。在这期间,冯桂芬写下了他的政论代表作《校邠庐抗议》,他针对压片战争时期内忧外患的国情提出了四十条改革建议,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采西学、制洋器”,成为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先声,又被后来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奉为先导。冯桂芬性格刚烈,嫉恶如仇,这副对联“官久方知书有味,才明敢道事无难”,正是对冯桂芬一生仕宦生涯的总结。
郊邻庐的建筑结构较为别致,汇聚了榜眼府内的木雕精华。首先,屋顶为三轩连缀,江南罕见,其次,在结构承重上又有独到之处,两根步柱不落地,用短柱替代,并饰以倒挂花篮,俗称“花篮厅”,既增加了空间,又方便采光,这种集技术和艺术,实用和美观于一体的建筑风格,正是当地香山帮巧匠高超智慧的体现。
这副石雕《盛世滋生图》是我们榜眼府中的第二宝。此画又名《姑苏繁华图》,由清人徐扬在乾隆二十四年(1759)所绘,全长1225厘米,主要描绘了康乾盛世时苏州的繁华景象,具体内容为“一城、一街、一镇、一村”,而木渎占了一村、一镇,因此在民间流传着这祥一句话:“姑苏繁华图,一半在木渎”,木渎当时的繁华可见一斑。
我第一次来到木渎古镇时,被小镇诗情画意、精致、典雅,古朴、宁静的园林水墨长卷风光深深惊艳了。
沿小镇山塘溪旁的街道行走,一座座饱经风雨的石桥披上清润、悠闲的百年风尘。小街游人如织,绝少喧哗。小巷里飘来玉兰花的幽香,当然,有时油炸臭豆腐的气味也如影随形,挥之不去。山塘溪水中,一位船娘娴熟的摇着橹,船上游客不多,可以听到船桨划水的哗—哗声。很快到了严家花园,一进门看到一顶喜庆的大红花轿停在前堂屋内,显示出往昔明媒正娶花园女主人的尊贵身份。往里走,一重重暗红花格木窗遮挡的光线略显暗淡。主人待客的尚贤堂古朴、风雅,里面的座椅年代久远。严家花园的内宅房屋出口与小径回廊曲折相连,院内假山、奇石、荷池、竹林、垂柳、凉亭、月亮门等一应俱全。
院内布局精巧、雅致,凸显小家碧玉、细致入微的设计美感。往往几步一转,步步见景,景通人意,宛如微妙盆景构思,独具匠心雅趣,难怪中国建筑学家童寯为之点赞“虽处山林,而斯园结构之精,不让城市””。越往里走,心里渐渐生出养在深闺人未识、庭院深深深几许的世事感慨。回廊下荷池水面如镜,白色的荷花亭亭玉立,风姿绰约,袅袅可人。院内小径曲折回环,花草丰茂,绿树垂阴,屋檐高翘,既有充足的光照,又利于空气流通,适宜避暑闲话纳凉。院内一角的小树上挂了不少缕缕下垂的红色祈愿布条,许是寄托了严家内宅家眷的`委婉心愿。
花园中心有假山鱼池,水质清冽,满池红鱼随心畅游。而紧靠墙角的假山造型高低错落,外有盘旋石阶登顶,内有通道曲折回环,高不碰头,低处则需屈尊贵体方可通过,兼有暗道水渠与假山外的鱼池相通,实为儿童捉迷藏的绝佳场所。花园院中有院,院院相通,暗门角门月亮门四通八达。假山后有一院面积稍广,视野相对开阔,有亭临于池边,水中游鱼灵动戏水,蓝天绿树倒映清澈池中,景色尤显清净、幽雅。
离开严家花园,很快到了虹饮山房。据说虹饮山房的溪山风月之美,池亭花木之胜当属江南私家花园翘楚,颇受历次下江南游山玩水乾隆皇帝的青睐。入门观之,四合大院视野宽阔,迎面二层阁楼外凸戏台极显主人的豪华、大气排场。我们穿堂进入后花园,眼前数亩的硕大荷池内荷叶田田,几乎覆盖了所有水面,白色、粉色的荷花迎风起舞,各色游鱼戏耍莲叶间,有动有静,煞是好看。院角的亭台高大重叠,曲径通幽,清丽高雅,假山设计朴拙、朦胧,内部通道简单曲折,但均高可轻松过人。走上回廊台阶,二层阁楼内展出了清代的一些官方来往文书、字画等物品。
饶有兴致参观完木渎古镇的清代私家花园,让我产生无限的思绪和邈想。见惯了塞外江南广袤、豪放的大草原高山风光,相比较于江南园林精巧典雅、华美玲珑的百变格局内蕴含着醇香深厚、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底蕴,足见江南经典园林建筑美的曲高和寡、卓尔不凡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