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优美句子 > 秋天的况味优美句子 正文

秋天的况味优美句子

时间:2025-05-05 13:40:38

做阅读题要找寻、读懂文章中关键的词句。特别是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内涵较丰富、形象生动的词句。尤其是文章的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比喻句、连问句、过渡句、抒情议论句,文章的主旨常常隐含其中。

《秋天的况味》原文

林语堂

①秋天的黄昏,一人独坐沙发上抽烟,看烟头白灰之下露出红光,微微透露出暖气,心头的情绪便跟着那蓝烟缭绕而上,一样的轻松,一样的自由。不转眼,缭烟变成缕缕的细丝,慢慢不见了,而那霎时,心上的情绪也跟着消沉于大千世界,所以也不讲那时的情绪,只讲那时的情绪的况味。待要再划一根洋火,再点起那已点过三四次的雪茄,却因白灰已积得太多而点不着,乃轻轻地一弹,烟灰静悄悄地落在铜炉上,其静寂如同我此时用毛笔写在纸上一样,一点的声息也没有。于是再点起来,一口一口地吞云吐雾,香气扑鼻,宛如偎红倚翠温香在抱的情调。于是想到烟,想到这烟一股温煦的热气,想到室中缭绕黯淡的烟霞,想到秋天的意味。

②这时才忆起,向来诗文上秋的含义,并不是这样的,使人联想的是肃杀、是凄凉、是秋扇、是红叶、是荒林、是萋草。然而秋确有另一意味,没有春天的阳气勃勃,没有夏天的炎烈迫人,也不像冬天之全入于枯槁凋零。我所爱的'是秋林古气磅礴气象。有人以老气横秋骂人,可见是不懂得秋林古色之滋味。在四时中,我于秋是有偏爱的,所以不妨说说。

③秋代表成熟,对于春天之明媚妖艳,夏日之茂密浓深,都是过来人,不足为奇了,所以其色淡,叶多黄,有古色苍笼之概,不单以葱翠争荣了。这是我所谓秋天的意味。大概我所爱的不是晚秋,是初秋,那时暄气初消,月正圆,蟹正肥,桂花皎洁,也未陷入凛冽萧瑟气态,这是最值得赏乐的。那时的温和,如我烟上的红灰,只是一股熏热的温香罢了。或如文人已摆脱下笔惊人的格调,而渐趋纯熟练达,宏毅坚实,其文读来有深长意味。这就是庄子所谓“正得秋而万宝成”结实的意义。在人生中最享乐的就是这一类的事。比如酒以醇以老为佳。烟也有和烈之辨。雪茄之佳者,远胜于香烟,因其意味较和。倘是烧的得法,慢慢地吸完一支,看那红光炙发,有无穷的意味。毒片吾不知,然看见人在烟灯上烧,听那微微哔剥的声音,也觉得有一种诗意。

④大概凡是古老、纯熟、熏黄、熟练的事物,都使我得到同样的愉快。如一只熏黑的陶锅在烘炉上用慢火炖猪肉时所发出的锅中徐吟的声调,是使我感到同观人烧烟一样有兴味。或如一本用过二十年而尚未破烂的字典,或是一张用了半世的书桌,或如看见街上一块熏黑了老气横秋的招牌,或是看见书法大家苍劲雄浑的笔迹,都令人有相同的快乐。

⑤人生在世如岁月之有四时,必须要经过这纯熟时期,如女人发育健全遭遇

安顺的,亦必有一时徐娘半老的风韵,为二八佳人所不及者。使我最佩服的是邓肯的佳句:“世人只会吟咏春天与恋爱,真无道理。须知秋天的景色,更华丽、更恢宏,而秋天的快乐有万倍的雄壮、惊奇、艳丽。我真可怜那些妇女识见偏狭,使她们错过爱之秋天的宏大的赠赐。”若邓肯者,可谓识趣之人。

《秋天的况味》阅读题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本文用词精炼,语言优美,从全文来看,主要运用了比喻、排比、拟人、反复的修辞手法描写秋的美丽景色。

B.本文欲扬先抑,先介绍了传统之秋的“肃杀、凄凉”之味,再表达对气象磅礴、成熟温和的秋意秋味的喜爱。

C.本文句式运用颇有特点,既长短句结合,见出语言参差错落之美,又整散错置,于自由灵活中偶见整饬之美。

D.作者在文中将雪茄与毒片做对比,认为毒片的味道比雪茄更烈,在烟灯上烧出的哔剥的声音,颇有一种诗意。

E.文尾,作者借邓肯之语可怜那些识见偏狭的妇女,因为她们只会吟咏春天和恋爱,忽视了秋天的美丽景色。

(2)请简要分析本文首段的作用。(6分)

(3)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况味”在文中所包含的具体内容。(6分)

(4)有人认为本文重在写秋景,有人认为本文重在写人生。你赞同哪种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你的理由。(8分)

《秋天的况味》阅读答案

(1)(5分)选B给3分,选C给2分,选E给1分,选A、D不给分。(A.错误,主要运用比喻、排比,拟人不是主要运用的手法,没有反复; D.“对比”说法有误,文中未将毒片与雪茄对比,“认为毒片的味道比雪茄更烈”则无根据; E.说法不够准确。原文为“她们错过爱之秋天的宏大赠赐”。)

D.作者觉得香烟点燃后的蓝烟缭绕、消散,雪茄点燃后的红光炙发、意味温和,毒片燃炙的哔剥声响颇有诗意。

D.作者用慢火炖肉的声调、老旧的字典等事物来形象、直白地表达对“古旧、纯熟、熏黄、熟练”的事物的喜爱。

(2)(6分)

(1)内容上:

①交代了作者写作此文的背景和缘起:在一个秋天的黄昏,独坐沙发抽烟,看缭烟盘旋,热气升腾,联想到秋天。

②表现作者情感,营造氛围基调:本段娓娓道来,营造了亲切、闲适的气氛,表现了作者此时悠闲的心境。

(2)结构上:照应标题,引出下文。本文首段在全文中起引子的作用。由烟气的飘渺而引起作者的无限遐想,从而引出对秋的感悟。

(每点2分,共6分)

(3)(6分)

“况味”包含的内容:

①一种不同于春天、夏天、冬天的秋林古气磅礴气象(答“古色苍茏之概”得1分)

②是事物古老、纯熟、熏黄、熟练的特点及其带给人的一种愉快感受。

③是事物表现出的一种有万倍的雄壮、惊奇、艳丽的格调(境界)。(答“更华丽、更恢奇的景色”亦对)。 (每点2分,共6分。若只照抄关键词则不能得全分,须概括。)

(4)(8分)

答:(1)看法:我认为重在写人生。(2分)(2)理由:①本文名为写秋,其实是写领略自己人生“初秋”的况味。(3分)②文中写到“人生在世如岁月之有四时,必须要经过这纯熟时期”,就从前文的描写自然之秋的特点和感悟,转到对人生之初秋的感悟和品味。(3分)③并且最后以邓肯的名句作结,更是抒写作者热爱和陶醉人生的“初秋”。显示了作者达观清淡的人生态度。(3分)

(能表明自己观点2分,理由任答两点给6分。)

(若答重在写景,符合文意,表达合理,亦可得分,但不能超过6分。)

进入十月中旬,北方便入晚秋,天公便急着赴初冬的约会,开始真正的冷冽了起来。而应对日益凉寒的室外,室内暖气将热量腾然升起,把室内烘烤得温暖如春。

穿着半袖,坐在温暖的屋子里,窗外却是一派落木箫荣,眼睁睁看秋日远走,虽不至于长声叹息,却仍惹出几分淡淡的怅然来。

随手翻看桌上一本散文集。眼睛在目录上下一扫,居然有好几篇与秋有关的文字。看来,那些文人与季节,与秋,总是有着不同的敏感与偏爱。

一路翻读。

1、林语堂:《秋天的况味》

作者由手上一支吸着的香烟入笔,从袅袅娜娜上升的蓝烟中,引发情绪的况味,进而联想到秋天的意味。又由偏爱的初秋种种色调与韵味的描摹,进一步讲述文章的真况味,人生的真况味。

开篇便用细腻非凡的笔调,淡泊的叙述口吻,在缕缕缭绕的烟霞中,将读者引入到一种极静而温和的思绪里。此温和,皆来源于偏爱的初秋。因何偏爱?因为初秋的全然没有萧瑟之气,成熟不失风韵,“那时的温和,如我烟上的红灰,只是一种熏熟的温香罢了。”

文章的真况味也在于此,抛去浮华,抹去做作,淡而有味,“纯熟练达,宏毅坚实,意味深长。”

人生的真况味更在于此。不再浮燥,不再菲薄,旷达厚重,韵味悠远。

作者细腻的笔触,娓娓道来,将文字散发出独特的色、香、味,给人以感官上的享受,进而去感悟文字中的韵味。写香烟引发的情绪,他用“吞云吐雾,香气扑鼻,宛如佃红倚翠温香在抱情调。”写初秋,他说“月正圆,蟹正肥,桂花皎洁……”写人生,更以香醇老酒,上等雪笳,甚至用一张旧书桌,一本烂字典,一块熏黑的老招牌的朴实笔调做比,让读者从轻松自然的行文中,感觉天地间一个理,一句话,让他准确而从容道出来了。

全文重在一个“味”字。而句里行间无不渗透着一种真味,读起来,意味深远。

2、郁达夫:《故都的秋》

记得第一次看到这篇散文的名字,是在阿眉的`“寂寞秋时”里。但并未找来看。而此时刚读了开篇,便感觉亲切,只因,郁达夫挚爱赞美的,是北国的秋。

你有什么理由,不爱北国的秋呢?

你看,那向北的牵牛花,粉红蓝白,几根疏落的细长秋草,靠墙而立,轻托花腮婀娜轻摆。

那高大的槐树下,满地落蕊,在神清气爽的清晨,脚踏上去,便踩出细细柔柔一秋的诗意。

那低低吟唱的秋蝉,随处随户,不留余力地喧嚷着:秋天来了,秋天来了。

那催促着“一阵秋雨一层凉”的雨,被一阵秋风悄无声息的吹来,旋即,也吹落人们不断的叹息。

还有那些果树,被成熟的果实坠着枝头,红红青青黄黄,沉甸甸地挂在北国的清秋。

牵牛花,槐树,秋蝉,秋雨,秋风,果树,被作者用不紧不慢的语调,组成了一幅恬静殷实生动的秋之画。

作者对北国之秋,爱的表达是直接奔放而浓烈的。即使租一间破屋,袭一身布衫,持一碗浓茶,在一个秋日的清晨,望一块天色,从一片片叶底,数一丝丝日光,也会心满意足的感受十分秋意。

这种挚爱以南国之秋与北国之秋的对比,,尤以开篇和结尾更为突出:“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一个饱含深情而简洁的句子,让人不禁想跟着作者张开双臂,紧紧拥住北国的秋天。

3、何其芳:《迟暮的花》

这不是一篇赞美秋日的文字。而是由一篇有着蓝色的雾的秋夜,一个走进生命的晚秋,拄着手杖的老人,独自倚在一片荒芜的秋园里,与青春,与爱情,与时光进行的一场对话。

开篇以优美诗化的场景描写,勾勒出一位被薄暮拥着的老人。继而以巧妙的布局,在似梦非梦,亦真亦幻的月夜中,让老人倾听到了一场等待了二十年的对话。循声而去,也让读者看到了一段二十年前的爱情故事梗概;一个悬挂在心间,二十年的心结。

一段没有结局的爱情,一段隐藏在心中的花事。

可谁又能说这不是一种幸福的结局呢?

“——带着一种凄凉的欢欣。因为当我想到你在祝福着我的每一个日子,我便觉得它并不是不能忍耐的了。”

能用二十年去淡淡的思念一个人,有牵有念,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在最后一段,作者说,“那一对私语者,是我在二十年前构思了许多但终于没有完成的四幕剧里的两个人物。”那么,是剧里人生,还是人生如剧?……

忽然间想起席慕荣的一句话:在年轻的时候,如果你爱上了一个人,请你一定要温柔地对待他。不管你们相爱的时间有多长或多短,若你们能始终温柔地相待,那么,所有的时刻都将是一种无瑕的美丽。

最后,两句结尾的短诗,不禁心动:

在你的眼睛里我找到了童年的梦,

如在秋天的园子里,找到了迟暮的花……

秋天的园子,迟暮的花。多让人珍惜与感动的句子。

一个秋字,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为它描摹不休。一“禾”,一“火”,庄稼成熟便为“秋”。心上一点秋,便纠结成“愁”。明澈,闲适,淡泊,成熟,热烈,旷达,寂寥,悲凄,箫杀,不同的人,不同的心境,眼里便行走着不同的秋。

今夜,我坐在秋的深处,信手翻阅那些关于秋的墨迹,默默读着,他们眼里的秋天。

农历中的每一个节气,都有着当仁不让的脾气。当时间的指针指向了立秋,天空中竟霎然间澄净的缦幻起来,连那些绵绵的云朵也有形有态了。尤其到了早晨,田野的上空就有了一层薄薄的雾气,迷朦又飘渺。最为让人吃惊的是那一阵一阵涮的人耳根子疼的风声,它们穿过树梢,绕过墙角发出飒飒的声响,吹的人头皮发麻,不免让人惊悚——我们这时聆听到的似悲似切的声音是来自于大自然的万物,还是来自于我们那敏感而多愁的内心呢?我想更多的是因感而生吧。我不理解的是,为什么人们对春天充满了期待,在夏日又步履从容,而唯独把一身凄惶送予秋天?这或许与秋之为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个时节虽然有茂盛的待收获的果实,可是一切又都等待着结束,等待着漫长的冬天的开始。

想起宋玉《九辨》中:“悲哉,秋之为气。”觉得这宋玉太矫情,如果明白世间的一切当来则来,恐怕秋气就没有这样可悲了。

可是,欧阳修却也在某个秋夜发出了:“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的诘问。倒是他的小书童朴实可爱,告诉他这不过是风吹树木发出的声音。

但是,后来人解这二人时,多数都认为他们借写秋气萧索喻自己在君王前的不得志。文人们,尤其有了一定地位的文人总是那么负气和自以为是,那些君王也是有思想的人,想他为什么在关健的时候听从你的意见,别人不采纳你的意见你就气不过了,就咆哮啊,就据理力争啊,这些书呆子们啊,天下是人家君王的天下,天下败了,也是君王们败了,或许这个君王坐不住江山了,还有另一个君王来坐坐,大家分享做皇上的味道岂不是更好?如此说来与宋玉和欧阳修相比,倒是范仲淹的《苏幕遮》因含了一层为天下大众之忧的情怀让人欣喜,毕竟这个范氏站得更高远。而今看看,为天下之忧的人就不在少数,但他们没有任何权利和地位,他们大多是一平头百姓,所以也只不过是枉自忧愁一把而已。

因此,我更愿意在纯粹的意境中解读秋天的况味,感受秋之气韵。读“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含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这样的句子,就象看到一位巨人站在高高的亭台上遥望着原野上苍茫的秋野。于是,我抛弃了词人们的政治,甚至我也抛弃了范氏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我只想感受秋天的这种高远和旷古;感受在碧云天,黄叶地的声色中,秋色如波涛一样连绵不绝向远而去的氛围。这时,所有的果实都在等待着收获,金色的大地一片繁忙。这多么象一个人的生命,当他款款地从朝气勃发的年少走来,走过一个个丰沛的夏季和成熟的丰润,再走进满园的收成,当它香气馥郁地散尽所有的芳华,收藏起最后一颗种粒,你无论如何都得承认秋天的成熟和丰饶的内涵。

我是在这个八月,一身缟素坐在乡村幽静的夜晚来感受这个秋天的。那夜,夜色如水,凉风习习,空气湿润。一声声虫鸣从未知的地方传来,我知道,它们每鸣叫一声,秋天就向前走了一步,秋天的状态就浓郁了一层。年少时在乡村度过的秋天的情形就又一次次出现在眼前。如果这个秋天的雨水很多,那么整个秋天就总会湿辘辘的了。躺倒的禾苗,卷曲的枯叶,变色的植物都有着秋气为尽的喻示。其实,今日的此刻我有无尽的悲伤,但这悲伤只因这麻色的.缟素,而与这微凉的秋天无关,与秋虫的鸣叫无关,与秋风的萧索更无关。相反,我感谢这个秋天,因为它蕴足了浓重的气氛和丰沛的雨水幻化了我心中无限的悲凉之意。

秋气——让我体味到人生走到此时的一种浓浓的洗脱不去的东西。这时,我会自问:我如宋玉一样“独悲”了吗?心中答到:似有,又似无。似有时,是淡然的一缕惆怅;似无时,如冬前田野上空彻骨的浩然之气,有如在落叶不尽的梧桐树下悄然走过,满地的落叶不过是我心中的旗幡罢了。其实,我更看重秋的那份庄重,那份坦然,那份大气。它于人生的时间的圆盘上处于后半圆之首,并未到达尽头。就象我于每天清晨惬意的做着上班前的准备,之后,就在万千个圆形时钟的这个时间象限中走出家门,迎着东山的那个太阳走去,我轻松地感受着脚下干净整洁的道路,感受着夜间的风雨吹摇下来的落叶,感受着那些凋了的花朵在我脚下的等待;我感受着秋天的姿态和远远凝望着的人们,感受着秋天在空中缓慢流动的韵律。其实,我是被秋天的一种浓浓的气息打动了。此时,我更愿意是这个秋天里最具秋之气的一棵将要落光叶子的树木。我或许不是那梧桐,不是花楸树,也不是那柳,我或者都不是那单薄的木槿与丁香。我只是有着秋气的一棵小小的植物,站在秋天的原野上;此时,原野里所有的庄稼都已收割,田园寂寥,大地空旷,天空遥远,而果实充盈着粮仓,我在秋风中一无所求地等着冬天的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