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优美句子 > 平江路的优美句子 正文

平江路的优美句子

时间:2025-05-02 03:40:52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杜荀鹤

一提到苏州,大家该就会想起虎丘,想到园林,想到刺绣,想到昆曲,想到评弹,想到悠久的历史文化。吴衣带水,方寸之地,千古风流,是你不得不相信绝世之美的力量,比倾国倾城来得更厉害,更让人醉心。

苏州是天堂的一半,是一面不老的镜子。世间曾有苏州,世间唯有苏州,寻她,她在这里,不寻她,她也在这里。一个不曾老去的灵魂,踏着光阴而行,我愿在苏州,寻找到与艺术心灵相契合的空间,寻找到那个前世的乡愁。

苏州的方言,亦称之为吴语,盛名于历史,号称“吴侬软语”,俗称“苏白”“苏州闲话”。最大的特点就是软,听起来让人觉得“糯笃笃”,音韵颇为顺耳,以至于有的外地人“情愿同苏州人相骂”以此来达到听很有味道的“苏州闲话”的目的。

苏州的历史是久远的。吴中,作为古吴文化的发源地,从商代末年,泰伯、仲雍避奔江南建“勾吴”算起,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不可谓不远吧!而到了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建造姑苏城,初步形成了后来的平江区范围,平江的历史街区较好地保存了《平江图》中的古城风貌,平江路上的小店,想不进去吃点东西、坐坐都难,在平江河旁,你可以不争朝夕,不争名利,看时光静静地从指尖划过,如若闲来无事,真可以来此坐坐,安安静静地悠然一下午,看看书,喝几杯茶。或许哪一天,在某个巷口,会遇见这样一个女子,身材高挑,轻裹着一袭旗袍,很柔很细地贴紧着爱恋,以绝美的姿态呈现在时光里。那披着肩的长发,在时空的交汇间,可以放进诗,词,书,画,带着阑珊的美丽,在馥郁的季节里,优雅,闲适,恬静。

相城,据说是因为伍子胥在阳澄湖畔“相土尝水,象天法地”“象其地,欲筑成于其”而得名,孕育出了陆逊、沈周、文征明等历史文化名人。来到这里,是不该让自己错过阳澄湖八鲜的,“大闸蟹,桂鱼,白鱼,甲鱼,菱角,莲藕,河鳗,清水虾。”够滋味吧!如果时间充裕,去渭塘逛逛也是不错的,那可是著名的“珍珠之乡”微风拂面,别有一番舒适。

说到苏州,就不能够绕过虎丘,虎丘是苏州古城的象征,构成了苏州的一个文化符号,一个古老的图腾,大文豪苏轼就曾说过:“到苏州而不要虎丘,乃憾事也!”“虎丘”一名来历已有2500年之久,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犯破伤风而逝,葬于此山,如后三日后有白虎蹲踞其墓上,故名“虎丘”山,千年以来,一直享有“吴中第一名胜”的.美誉。时至今天,虎丘还是虎丘,只是塔有点斜,仿佛是千年不变,最早呈现并象征着视觉中的苏州。

沧浪区得名于“沧浪亭”始为吴越王钱穆之子钱元璙的池馆,宋苏舜钦以4万贯钱买下废园,并进行修筑,傍水造亭,题名“沧浪”,并自号“沧浪翁”作《沧浪亭》以述记,同时邀欧阳修作《沧浪亭》长诗,欧在诗中叹曰:“清风明月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于是“沧浪亭”鸣声大著。是啊!在苏州的历史深处,藏着有那么多的文化小典故,不管是拙政园还是狮子林,每一个园林的名称都寄托着主人的理想和诉求。轻触苏州的旧光影,总有一些句子会滴墨成伤,总有一些物什,一些人会在记忆里站成永恒,也总有一份份深情渗染在蓝衫红袖里,恋依不舍。

苏州的园林是中国山水画的立体体现,充满了中国古典艺术的审美情趣,那么匀称,那么和谐,是中国古典园林借景技法和写意技术的精妙范例,在当代中国文化领域中的特殊地位是毋庸置疑的,有着最值得关注的文化积淀。古典园林,作为苏州的城市名片,城市的文化精髓,其优雅,清秀的文化元素,作为古典审美的核心,在快节奏生活的今天,已成为人们心灵的栖息地和情感的精神家园。

来苏州,山塘是不该错过的。七里山塘,千年古加,在华灯初上的傍晚,小楼雕窗,仿佛还是千年前婉约的模样,不知白刺史当年有没有想到,自己一时兴起的开掘,造就了山塘这千古名声。买点小工艺品吧,回家了依旧还可以触摸苏州的风雅,谁不愿意被眼前的美所俘虏呢!逛观前,也该是计划中的一环,作为苏州最出名的老字号商业街,小吃的四大圣地之一,再怎么也得要饱饱口福,吃几块梅花糕,再做一个清冷的梅花梦,若能如此终老,也没什么不好。

踩着时光的韵,是否还记得苏州之约?相逢此刻,从观前到平江老街,似乎有一种时光倒流的错觉,仿佛又回到了诗词的章句里,如此的风月,如此的小桥流水,如此的吴侬软语,似乎有着梦幻般的美。是的,苏州是有灵魂的,苏州的文字是有情感的,需要用心慢慢感受才行。如果我们对苏州能多投放斜凝眸的注视,或许会从远逝的历史当中体会到更丰富的情味。

无疑,苏州是小家碧玉的,听一段咿呀的昆曲或评弹,诉说着如水般潋滟是悲欢离合,想象着千百年来此地,有那么多佳人才子,演绎着荡气回肠的故事。如今,只有小桥流水沉默着依然,可时光还是如此清浅,隐隐约约能看到有佳人在情歌吟唱;寂寥的雨巷里,那带着丁香般闲愁的女子撑着油纸伞,默默而过;三两个书生,笑谈在画船里听雨,坐看灯影水色。

在时光的水墨画景里,美,是可以用来浪费的么?或许这世间,只有苏州才能够回答吧!

《世美堂后记》是明代文学家归有光创作的一篇散文。一起来看看阅读答案,欢迎读者参考!

世美堂后记——归有光

余妻之曾大父王翁致谦,宋丞相魏公之后。自大名徙宛丘,后又徙余姚。元至顺间,有官平江者,因家昆山之南戴,故县人谓之南戴王氏。翁为人倜傥奇伟,吏部左侍郎叶公盛、大理寺卿章公格一时名德,皆相友善,为与连姻。成化初,筑室百楹于安亭江上,堂宇闳敞,极幽雅之致。题其匾曰"世美"。四明杨太史守阯为之记。

嘉靖中,曾孙某以逋官物鬻于人。余适读书堂中,吾妻曰:"君在,不可使人顿有《黍离》之悲"。余闻之,固已恻然。然亦自爱其居闲靓,可以避俗嚣也。乃谋质金以偿鬻者;不足,则岁质贷;五六年,始尽雠其直。安亭俗呰窳①而田恶。先是县人争以不利阻余。余称孙叔敖请寝之丘、韩献子迁新田之语以为言。众莫不笑之。余于家事,未尝訾省②。吾妻终亦不以有无告,但督僮奴垦荒菜,岁苦旱而独收。每稻熟,先以为吾父母酒醴,乃敢尝酒。获二麦,以为舅姑羞酱,乃烹饪,祭祀、宾客、婚姻、赠遗无所失。姊妹之无依者悉来归,四方学者馆饩莫不得所。有遘悯③不自得者,终默默未尝有所言也。以余好书,故家有零落篇牍,辄令里媪访求,遂置书无虑数千卷。

庚戌岁,余落第出都门,从陆道旬日至家。时芍药花盛开,吾妻具酒相问劳,余谓:"得无所有恨耶?"曰:"方共采药鹿门,何恨也?"长沙张文隐公薨,余哭之恸,吾妻亦泪下,曰:"世无知君者矣!然张公负君耳!"辛亥五月晦日,吾妻卒。实张文隐公薨之明年也。

后三年,倭奴犯境,一日抄掠数过,而宅不毁;堂中书亦无恙。然余遂居县城,岁一再至而已。辛酉清明日,率子妇来省祭,留修圮坏,居久之不去。一日,家君燕坐堂中,惨然谓余曰:"其室在,其人亡,吾念汝妇耳。"余退而伤之,述其事,以为《世美堂后记》。

注①俗呰窳:俗习懒惰。 ②訾省:过问,指计算、核查财目。③遘悯:遭受患难。

创作背景

明代中叶,文坛上出现了前、后七子的复古运动,对扫除台阁体的文风有一定作用。但至嘉靖年间,已流为盲目尊古倾向。王慎中、茅坤、唐顺之等人起而抵制,提倡唐宋古文,被称为唐宋派,其魁首实为归有光。时王世贞为文坛宗师,声势煊赫,归有光贬斥说:"盖今世之所谓文者,难言矣。未始为古人之学,而苟得一二妄庸人为之巨子,争附和之,以抵排前人","至于宋元诸名家,其力足以追数千载之上而与之颉颃,而世直以蚍蜉撼之,可悲也"(《项思尧文集序》)。

在诗论上,他也批判复古倾向说:"今世乃惟追章琢句,模拟剽窃,淫哇浮艳之为工,而不知其所为。"反之,他认为那种"率口而言,多民俗歌谣,悯时忧世之语,盖大雅君子之所不废者"(《沈次谷先生诗序》)。他的基本观点是:以《史记》为代表的秦汉文章虽好,但唐宋间名文未尝不佳,前、后七子标榜"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实则泥古成风,走入歧途。他主张"变秦汉为欧曾",属文时应"出于意之所诚"……非特求绘藻之工为文章。

然观美矜炫于世而已"(《答俞质甫书》)。当时,王世贞听到他批评自己"妄庸"后说:"妄则有之,庸则未敢闻命。"但到了晚年,王世贞也感到自己雕饰过甚,不及归有光恬适自然。在《归太仆赞序》中说:"先生于古文辞……不事雕饰而自有风味,超然当名家矣。"还有人把归有光与欧阳修比较,推崇他为明代第一散文家。直到清代。方苞、姚鼐等人,也对归有光交口称赞。

题目

4.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曾孙某以逋官物鬻于人 逋:拖延 B.岁苦旱而独收 苦:为......所苦

C.不足,则岁质贷 质:典押 D.岁一再至而已 再:二次

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3分)

A.四明杨太史守阯为之记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B.惨然谓余曰 素所自树立使然也

C.以余好书,故家有零落篇牍 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D.姊妹之无依者悉来归 父母者,人之本也

6.下列各项中能够直接表明归有光的妻子王氏贤惠的一组是( )(3分)

①一时名德,皆相友善 ②终亦不以有无告,但督僮奴垦荒莱

③以为舅姑羞酱,乃烹饪 ④辄令里媪访求,遂置书无虑数千卷

⑤方共采药鹿门,何恨也? ⑥其室在,其人亡,吾念汝妇耳!

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③⑤⑥ D.①③④

7.下列对文章内容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归有光妻子的曾祖父王致谦是名门之后,为人豪爽洒脱,奇异不凡,在当时很有名,同叶盛、章格交好,世美堂就是由他修建的。

B.本文是归有光悼念去世的妻子王氏的文章。她治家勤俭,孝敬老人,同亲属朋友关系和睦,对丈夫全力支持,十分贤惠。

C.因为归有光喜欢读书,所以家中藏书一旦散失,妻子就让人四处寻找,最后他家里的藏书竟然多达上千卷。

D.归有光的代表作《项脊轩志》采用散文形式,在对生活琐事的平实朴素叙述中渗透了深沉真挚的情感,本文的风格与其相近。

8.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10分)

(1) 然亦自爱其居闲靓,可以避俗嚣也。 (3 分)

(2) 先是县人争以不利阻余。(3 分)

(3)吾妻具酒相问劳,余谓:"得无所有恨耶?"(4 分)

参考答案:

4.A(拖欠)

5.C(A、介词,替,给/介词,被; B、形容词副词词尾,......的样子/代词,这样;C、连词,因为 D、用在后置定语的后面,相当于"的"/用在主语的后面,表提顿)

6.B(①指王致谦、叶盛和章格;⑥间接表现。)

7.C("所以家中藏书一旦散失"与原文不符。)

8.(10分)(1)(3分)然而(我)自己也很喜欢那里环境的幽静、美好,可以避开尘世的喧嚣打扰。("闲靓""俗嚣"及句意各1分)

(2) (3分)开始时,县里的人争着用这样做的害处来阻止我。("先是"、句式、句意各1分)

(3) (4分)我的妻子准备了美酒来慰劳我。我说:"难道没有遗憾吗?"(具、相、得无、恨各1分)

【参考译文】

我妻子的曾祖父王致谦是宋朝丞相魏公的后代。他们家从大名府搬迁到宛丘,后来又迁徙到了余姚。在元朝至顺年间,他们家出了一位在平江路做官的,又因为他们家居住在昆山的南戴,因此,县里的人都称他们家为南戴王氏。王翁他老人家性情豪爽洒脱,奇异不凡,与吏部左侍郎叶盛、大理寺卿章格,都是当时德高望重的人,他们相互之间交情很好,并结成儿女亲家。到成化初年,(王致谦)在安亭江边建了上百间房子,厅堂十分宏伟宽敞,极尽优雅的情趣,又在匾上题了"世美"二字。四明的杨守阯太史为它写作了《世美堂记》。

嘉靖中期,王翁的曾孙因为欠官府的税金要把世美堂买给别人。我正在家中读书,我妻子说:"只要有你在,就不能让人有家园毁坏的悲哀。"我听了这话,本来觉得很伤感。然而(我)自己也很喜欢那里环境的幽静、美好,可以避开尘世的喧嚣打扰。于是,我想借钱来还给那个买主(买下世美堂);钱不够,就每年典押借贷;过了五六年,才还完那些钱。安亭这个地方民风懒惰,土地贫瘠。开始时,县里的.人争着用这样做的害处来阻止我,我就说了孙叔敖请求寝丘、韩献子迁都新田的典故给他们听,众人都笑我。我对于家中的账务,自己从来没有计算、核查过。我的妻子也从来不把情况告诉我,只是叫僮奴们去开垦荒地,在大旱的年成,只有我家的地获得丰收。当稻子成熟的时候,(我的妻子)先用它们酿酒给我的父母品尝,自己才敢尝。

当大小麦丰收了的时候,(我的妻子)先用它们做成美味的酱给公婆,自己才敢用它做菜。祖宗的祭祀、宾客的接待、子女的婚嫁、亲友间的礼尚往来,(她)没有做得不周到的,姐妹中孤苦无依的大都来投奔我,四方往来的读书人没有不照顾住和吃的。有时候碰到不顺心的忧愁事,(她)最后都默默接受没有怨言。因为我喜爱读书,那些旧时的书香人家的零散的书籍,(她)就找邻里去寻找,于是购置的书籍不下几千卷。

庚戌年的时候,我到京城参加会试落榜,走陆路过了十天才到家。那个时侯正是芍药花盛开的时候,我的妻子准备了美酒来慰劳我。我说:"难道没有遗憾吗?"她说:"抛弃功名事,隐居不出仕,有什么好遗憾的呢?"长沙的张文隐去世的时候,我悲伤地痛哭,我的妻子也潸然泪下,说道:"这个世上再也没有了解你的人了!但是张公是有负于你的啊!"辛亥年五月末,我的妻子去世了,是在张文隐去世后的第二年。

又过了三年,倭奴侵犯我国边境,在一天之中多次经过掠夺,然而我的房子却没有毁坏,堂里的书也没有损毁。后来我一直居住在县城,一年才去两次而已。辛酉年的清明节,我带着儿子和儿媳前来祭扫,留下来把损坏的地方加以修葺,长住在这里没有离开。一天,我的父亲闲坐在厅堂里,悲痛地对我说:"房子还在,人却已经不在了,我想起了你媳妇啊!"我退下后对此感到十分哀伤,于是将这些记录下来,写了这篇《世美堂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