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优美句子 > 描苏轼的优美句子赏析 正文

描苏轼的优美句子赏析

时间:2025-05-16 18:25:01

——题记

日落西山,暮色苍茫,秋风卷来丝丝凉意,在空气中肆意蔓延。我站在他必经的城门外,看城楼的轮廓一点点稀释在秋色寒霜中。遥望远处,古道西头,一个身影在踽踽独行,蹒跚的脚步踏过一地的落叶。在他身后,每一片叶子都记叙着他的人生坎坷和精彩篇章。

他走近了,面庞逐渐清晰,神情疲惫而目光炯炯,飘拂在秋风中的是那花白凌乱的胡须。我镇静的等待,等待他的发问。

“你为何选择在秋天与我相遇?”

“四季轮回,秋天是个最为特别的季节,越过了夏的繁华,面对冬的临近而不由的彷徨,所以秋天是再好不过的沉思季节,总结过往的点滴,树立超越冬天的信心。好比短暂人生前依青年,后傍老年,人于是不惑而知天命,许多意外的收获才会呈现在眼前……”

“说得好!”苏轼微捋胡须,含笑点头眉宇间却凝聚一股散之不去的哀愁,“这么说,我应该高兴我步入了人生之秋了,然而我一向积极乐观面对人生,却总是居无定所,瓢泊四方,命运究竟给了我一个怎样的位置?”

我笑了,作为古人,哪能比拟今人的思想,放眼现代,大学士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文采飞扬,早就是名作家了,何必担忧仕途不顺?

“一旦被牵入政坛,卷入这浑浊的洪流中,有思想的人便难以立足。隐退避世固然是一妙法,在文人身上屡见不鲜,难得你空怀一身抱负,却仕途不顺,佩服的是在这辗转漂泊中,你仍葆有一颗清澈豪迈的心,在中秋之夜诵‘明月几时有’,赤壁之畔‘遥想公瑾当年’,密州之林‘老夫聊发少年狂’。用现代眼光看,你的生活是充实而深刻。更佩服你超然物外,不计得失,尽情享受自然赋予的.山间明月和江上清风,这又是怎样的心境。看来,你并没有缺憾,词人和散文家的行列中,不是有你显著的位置吗?”

天边隐有晚归的孤雁,落叶依旧一片片地飘卷在空中,做最后飞翔的美丽,()寂静夜幕中的一切拨动了我的心。万物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纵使不够完美。我又该如何做到深沉地面对人生,面对苏轼的困惑呢?

而苏轼则不停地捋着胡须,微锁眉头,半晌,只见他仰起头,眉头舒展了许多:“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我抬头,夜色渐浓,头顶是广阔的苍穹,那般深邃,高不可测。天幕上,星河浩瀚,偶有流星闪电般划过。我豁然开朗,面对无垠宇宙,人又是怎样的渺小!何必困惑人生的坎坷失意,天空会告诉你一切。

意犹未尽地收回目光,与苏轼对视。从他的双眸中,我又读出了一份悠远的自信。这就是心灵的沟通,超越时空,纵横千古,今人与古人之约,原是如此简单而不凡。我们不约而同地仰天大笑,笑声穿破夜空,惊起夜鸟无数。

《跋东坡墨迹》

年代:宋

作者:许月卿六

海外归来衰鬓皤,浩然之气笔嵯峨。

富贵不淫贫贱乐,万年千载一东坡。

《咏史下·苏东坡》

年代:宋

作者:陈普

方朔优旃岂舜徒,南来谩喜落苍梧。

天津醉裹乾坤眼,只见双程不见苏。

《题东坡画像》

年代:宋

作者:陈必复

东坡先生谪仙人,骑鲸海宇几十春。

麾呵日月斥八极,笑触丰缺天不嗔。

万里归来故无恙,诸公非复先朝臣。

空令后世拜公像,洛阳宫阙今成尘。

《题东坡诗集后》

年代:宋

作者:熊禾

东坡真天人,再拜当敛袵。

千古岷峨英,浩气发耿耿。

用世固磊落,作诗更雄骋。

熙宁化宜更,当国惜已甚。

胡为叫怒呶,使我毛发懔。

九天忠臣心,欲发不暇忍。

雪堂何从容,人事得尽屏。

江山拓胸次,风月动佳兴。

我观此时诗,下语已清永。

晚喫惠州饭,晨夕对蔬笋。

和陶数十篇,习气脱略尽。

岷江几百阻,到海渺万顷。

公诗盖三变,每变辄近正。

少年纵横习,岂意造此境。

偶於玄寂中,佳处得深省。

学道便为真,此语吾敢信。

文固气所充,要在以理胜。

洋洋大雅音,千载叹寥泯。

言诗抑小技,所入宜重慎。

我诗难示人,特此聊自警。

【拓展延伸】

如今,什么男人最抢手,必须要“上得厅堂,下得厨房”。但不要以为只有现代男人会做饭,古代男人同样也会,宋代文学家兼美食家苏轼堪称其中翘楚。

苏轼在杭州做官时,对春笋尤为偏爱。春笋是竹子在春天新生而成的嫩芽,它被誉为春天里的“菜王”,有“蔬菜第一品”之称。苏轼每顿饭必有笋,他还笑言:“无竹使人俗,无肉使人瘦。若要不俗又不瘦,餐餐笋煮肉。”吃春笋的同时,他还特别钟爱喝芡实粥,芡实是睡莲科水生草本植物芡的.成熟种仁,《神农本草经》说其有“补中,益精气,强志,令耳目聪明”的功效。苏轼每日一碗,将其作为自己的养生佳品,他说:“粥既快养,粥后一觉,妙不可言也。”

苏轼一生坎坷,却始终微笑着面对生活,在汴州,还流传着他拼死吃河豚的故事。“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后来,他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在那里,他发明了流传至今的“东坡肉”,还写了一首叫做《猪肉颂》:“黄州好猪肉,价钱等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不料,朝廷里却有奸臣进谗说他成天吃肉享乐,于是,苏轼又被贬到荒凉的岭南惠州。在那儿,他又迷上了荔枝,还写下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佳句。不幸的是,苏轼的诗恰被皇上看到,皇上想,我贬你到惠州不是让你去吃荔枝的,既然惠州治不了你,呵呵,没关系,还有天涯海角,苏轼遭遇到人生中最恶毒的迫害――贬谪海南儋州。

现在的海南是令人魂牵梦萦的旅游胜地,然而千百年前的海南却是个让人闻之色变的地方,毒蛇猛兽遍地皆是,瘟疫时刻威胁着人们的生命,有些人宁愿被杀头也不愿被发配到那里活受罪。然而,苏轼却来了,他来海南时已经过了花甲之年,貌似必死无疑的绝境,却这并没有困住他。原因很简单,他是苏轼。海南的生存环境艰难,苏轼却摇身变成一位野外生存专家,有诗为证:“土人顿顿食薯芋,荐以薰鼠烧蝙蝠。初闻蜜唧尝呕吐,稍近蛤蟆缘习俗。”他还欣欣然地喝着椰汁,然后将椰子壳戴到头上遮挡强烈的阳光,美其名曰“东坡帽”!

苏东坡在《老饕赋》一文里,给我们描绘了他理想中的一桌丰盛筵席:“尝项上之一脔,嚼霜前之两螯。烂樱珠之煎蜜,杏酪之蒸羔。蛤半熟而含酒,蟹微生而带糟。”翻译过来就是猪脖肉、秋蟹、蜜饯、羔羊、蛤蜊、糟蟹,这些都是很常见的东西。可见,苏轼心中的美食不是铺张浪费型的,而是经济适用型的。他一生起起落落,历经风风雨雨,接连遭遇贬官,但他每到一地却能吃得饱、睡得香,足见其随遇而安的豁达心态,令人叹服不已。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一生曲折,旷达传千秋;亘古辉耀,文章成四家。”当东坡的生命携着明丽的色彩,浩浩荡荡地穿空而过;当几纸金墨伴着喧嚣散落,我思索,是一种怎样的神奇而强烈的力量,用旷达塑造英雄;又是怎样一种气概,用豪情冲破了逆流?

风光霁月

枝柯涌流日月精华,花萼孕育出一朵尘世绝唱,他是文人的奇迹,他太出色了。一杆竹管潇洒地涂画,便能镌刻山河,撼动寰宇;多才多艺,超然的风范更能倾倒众生,俯仰万世——那是琥珀般的思绪飞扬,那是旭日喷薄般的才情流转,那是中华文化长卷中瑰丽的色彩一抹。他的诗是一种雄浑的蕴藏,可以令人思接千载,让时空飞腾;他的文是高山流水般的风雅,清新畅达,洗尽浮华。

到处都在传诵他的华章,在文人雅士的青衫拂动间,在晚秋惊鸿的一掠间。仕途顺达,皇上重用,才华横溢,这位天之骄子尽享生命的喜悦。

命途多舛

太耀眼的光芒总是引起小人嫉妒的目光,卑劣的小人们媚笑着走来,历史的阴霾从此要羁绊苏轼一生,“乌台”的暗流褪尽了昔日的荣耀,颠沛流离取代了曾经的风光霁月。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这样的挫折他始料未及,这样的遭遇注定坎坷,因为小人们总喜欢在暗中加害于他。

但苏轼毕竟是苏轼,他能驾一叶扁舟,出没于惊涛骇浪而从容应对,豁达处之。在白露横江、清风徐来之际,他要以自己更为旷达、疏狂的性情和更俯仰万世的思考,来压制内心深处对人生变迁、世事无常的感伤。他猛然间豁然开朗,终于悟出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观之,则万物与我皆无尽也”的哲理。霎时,他的`内心已一片澄明。于是,所有的不幸与困苦,都在这旷达的胸中渺小得如同一缕游丝,一缕轻尘。那些小人不懂,可江上的清风懂了,山间的明月懂了。在这场与邪恶的拔河中,苏轼取得了心灵上的胜利。于是,他远离了喧嚣,回归于清纯空灵;他习惯了淡泊,才情更加俊逸洒脱;他明白了如何应对困难,才能做到宠辱不惊。

繁华落尽见真醇,于是他寄情于优美的诗文,沉淀出不朽的艺术。于是,凄苦得以超越,灵魂得以提升,奇迹得以出现。历史永远记住了这个彻响千古的名字——苏东坡。后记:痛苦的历练往往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面对困难,我们要做的不是用迷雾来遮盖心灵的光辉,不是把困难放大来羁绊人生。放大困难的蛹,永远成不了蝶;放大困难的鸟,决不会在烈火中重生。我们要做的是用心灵的月光照亮黑夜的路,用乐观豁达的浩然之气点化人生旅途中“千里快哉风”的惬意!

苏轼看见了风,这个曾经辉煌的文人因乌台诗案而开始落魄,流落四方,辗转难安。在赤壁的月夜,他心灰意懒,看“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做他那个神鹤翩跹而舞的梦。面对如江水般深沉的失意,他看见风在山顶呼啸、盘旋,然后带着撕身裂骨的阵痛穿过漆黑的荆棘林。刹那间,他心中郁结的块垒、缠绕的苦痛随风而散。挫折、痛苦,唯有忘记。

因此让人顿悟。

于是他逍遥红尘,最终名垂千古。只是,那夜的风,已遗落于岁月,无人见得了。

买镜

黄州赤壁下的游船上,苏轼正在与客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你在照了哪面镜子之后,才决定拥抱‘东方之既白’而鄙视官场仕途的斗争倾轧?”不愧是豪放派祖师,苏轼马上向天一指,“是它!”我抬头一看,见一轮明月高悬苍天,不禁再次泄了气;所谓“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苏轼以明月为镜,明是明了,却又怎么买得下来?懊悔之际,苏轼兀自在身旁说下去:“曾几何时,以为身沉宦海;与月对饮,方知我心依旧。朝暾夕月,落崖惊风;月镜映照出这许多美景,又怎能不令我流连忘返,高歌‘大江东去……’”

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

雨渐渐小了一些,苏轼看看脚下的芒鞋,看看手中的竹杖,这一霎那,他忽然觉得它们比朝靴比官印更可贵。

白天过去是黑夜,晴朗之后遭风雨。无论你怎样左躲右闪都无可避免地要与它们相遇,也许,这就是人生的一种必然吧?既然如此,扬起脸,面对风雨,唱一句:“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吧!那么,黑夜过去是白天,风雨之后见阳光,也就是另一种人生的必然了。

缓缓走着,心情渐渐轻松愉快,小曲儿也不觉间哼唱起来。晚风习习,云散天开,夕阳在西山的头上又露出了艳红的脸。

回过头,沙湖道的小路曲曲折折,在夕阳的余晖中另有一种超然之美。意料之外的一场风雨,情理之中的一份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