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容《桐花》原文
4月25日
长长的路上,我正走向一脉绵延着的山岗。在最起初,仿佛仍是一场极为平常的相遇,若不是心中有着贮藏已久的盼望,也许就会错过了在风里云里已经互相传告着的,那隐隐流动的讯息。
四月的风拂过,山峦沉稳,微笑地面对着我。在他怀里,随风翻飞的是深深浅浅的草叶,一色的枝柯。
我逐渐向山峦走近,只希望能够知道他此刻的心情。有模糊的低语穿过林间,在四月的末梢,生命正酝酿着一种芳醇的变化,一种未能完全预知的骚动。
5月8日
在低低的呼唤声传过之后,整个世界就覆盖在雪白的花荫下了。
丽日当空,群山绵延,簇簇的白色花朵象一条流动的江河。仿佛世间所有的生命都应约前来,在这刹那里,在透明如醇蜜的阳光下,同时欢呼,同时飞旋,同时幻化成无数游离浮动的光点。
这样的一个开满了白花的下午,总觉得似曾相识,总觉得是一场可以放进任何一种时空里的聚合。可以放进诗经,可以放进楚辞,可以放进古典主义也同时可以放进后期印象派的笔端——在人类任何一段美丽的记载里,都应该有过这样的一个下午,这样的一季初夏。
总有这样的初夏,总有当空丽日,树丛高处是怒放的白花。总有穿着红衣的女子姗姗走过青绿的田间,微风带起她的衣裙和发梢,田野间种着新茶,开着蓼花,长着细细的酢浆草。
雪白的花荫与曲折的小径在诗里画里反复出现,所有的光影与所有的悲欢在前人枕边也分明梦见,今日为我盛开的花朵不知道是哪一个秋天里落下的种子?一生中所坚持的爱,难道早在千年前就已是书里写完了的故事?
五月的山峦终于动容,将我无限温柔地拥入怀中,我所渴盼的时刻终于来临,却发现,在他怀里,在幽深的林间,桐花一面盛开如锦,一面不停纷纷飘落。
5月11日
难道生命在片刻欢聚之后真的只能剩下离散与凋零?
在转身的那一刹那,桐花正不断不断地落下。我心中紧紧系着的结扣慢慢松开,山峦就在我身旁,依着海潮依着月光,我俯首轻声向他道谢,感谢他给过我的每一个丽日与静夜。由此前去,只记得雪白的花荫下,有一条不容你走到尽头的小路,有这世间一切迟来的,却又偏要急急落幕的幸福。
5月15日
桐花落尽,林中却仍留有花落时轻柔的声音。走回到长长的路上,不知道要向谁印证这一种乍喜乍悲的忧伤。
周遭无限沉寂的冷漠,每一棵树木都退回到原来的角落。我回首依依向他注视,高峰已过,再走下去,就该是那苍苍茫茫,无牵也无挂的平路了吧?山峦静默无语,不肯再回答我,在逐渐加深的暮色里,仿佛已忘记了花开时这山间曾有过怎样幼稚堪怜的激情。
我只好归来静待时光逝去,希望能象他一样也把这一切都逐渐忘记。可是,为什么,在漆黑的长夜里,仍听见无人的林间有桐花纷纷飘落的声音?为什么?繁花落尽,我心中仍留有花落的声音。
繁花落尽,我心中仍留有花落的声音,一朵、一朵,在无人的山间轻轻飘落。
席慕容《桐花》赏析
席慕容的散文《桐花》,我是在南海出版社出版的她的散文集《透明的哀伤》中看到的。这一篇散文与她在同一本集子中的其他作品不同,不是直接的说出她在平凡世界中感受到的哲理,而是用一种近乎诗的构思来表达她对生活的感想。
初读这篇散文,觉得不太好懂,从题目看,本该是写桐花,但主要笔墨并没有放在描写桐花的形态上,而是放在了作者本人的所思所感上。文章是以时间为线索,分割并连贯章节的。第一章并不写桐花,而是写作者走向“一脉绵延着的山峦”,作者“不知道何处可以停留,可以向他说出这十年二十年间种种无端的忧愁”。可见,作者是一个散步着的行者,而且心怀忧愁。这忧愁是什么?作者并没有明说,但明确地让读者知道了作者心中有着这么一个“结”,并且持续了十年二十年,读者也就跟随着作者产生了一种等待的心里,或至少在读者心中埋下了伏笔。
之后的一章,写的.是征兆。作者在开头仍将自己的感想放在前头,写事情过去之后回顾所得到的认识,这样的倒叙的写法,,其实既是对后面章节的预示,也照应了上一章的“忧愁”。着无端的忧愁是什么?作者在这一章里点了出来:“若不是心中有贮藏已久的盼望,也许就会错过了在风里云里已经互相传告着的那隐隐流动的讯息。”作者因为有着 “贮藏已久的盼望”,才会有以前“无端的忧愁”,才会对林中暗涌的讯息有所感应,于是才会有下文与桐花的邂逅。这里,作者点明了自己在等待,但并不知道等待的是什么,这里再一次埋下伏笔。
接着的一章便是与桐花的相遇,作者在这一章将重点转到了对桐花的描述,但也仍是大笔的、写意的,用各种对桐花的喜爱(各个时代对桐花的描绘)来表达桐花的可爱。在这些描述总,可以看出作者对桐花是十分喜爱的。由于这种喜爱和眷恋,作者进入了一个真实与不真实的境界。作者知道这样灿烂开放的美丽的桐花,是“可以放进诗经,可以放进楚辞,可以放进古典主义也同时可以放进后期印象派的笔端”——桐花的作为美的生命一直活在长长的历史中,被历史上所有可能的人喜爱过,描绘过,赞美过,珍藏过。但是作者也毫不掩饰自己对桐花的喜爱,并为桐花的美、为桐花所接受的珍爱并不独属于自己而感到嫉妒“今日为我盛开的花朵不知道是哪一个秋天利落下的种子?一生中所坚持的爱,难道早在千年前就已经是书里写完了的故事?”——作者是失落的,这证明了作者对桐花的“自私”的爱。作者认识到桐花的美必定曾被历史上许多人欣赏过,赞美过,对桐花的珍爱并不独属于自己,这是真实的;同时,作者希望这样的珍爱是只能为自己所有,这是不真实的;但这种情感又是真实地发自作者“自私”的内心的,于是,这种事实与情感、真是与虚幻叠压在一起,矛盾地表现了作者的热烈的爱。
然后,作者的态度转入平淡。明白了“生命在片刻欢聚之后真的只能剩下离散与凋零”之后,作者不再执着而狂热地留恋着桐花了,而是感谢让桐花在其上生长的山峦,认识到了“雪白的花荫下,有一条不容你走到尽头的小路,有这世间一切迟来的,却又偏要急急落幕的幸福”。幸福不容许永远,因而小路两旁开满的桐花也不得永久,但是以前一只留在作者心中的“紧系的结扣”已经“慢慢松开”,前面提到的等待和盼望已经完满于刚才热烈的相遇中了。但是一个新的结扣又留在了作者心中,作者未提,但读者已经隐约感觉到了。
最后一章中,与桐花相遇的盛况已经过去——“高峰已过,再走下去,就该是那苍苍茫茫无牵也无挂的平路了”。“桐花已落尽”,但是“在漆黑的长夜里”,“我心中仍留有花落的声音”,这新的忧愁,就是对桐花盛开的壮丽景象的永远的怀念。
至此,作者和桐花的相遇的整个过程:等待→预兆(预感)→相遇→相离→追忆(怀念)已经叙事完毕了,但是,重新回头审视文中的一些句子,就会对文章的整体有新的认识。
作者在文中两次提到了“生命”一词:一处在第二章的最后一段“在四月的末梢,生命正在酝酿着一种芳醇的变化……”;另一处在第四章的第一段“难道生命在片刻欢聚之后真的只能剩下离散与凋零?”这里直接认识到的生命是桐花的生命,但是看看最后一章中的某些句子,就可以知道整篇文章并不是只写到了桐花的生命历程:“高峰已过,再走下去,就该是那苍苍茫茫无牵也无挂的平路了吧。”这里,桐花的生命已殒,但作者的思路并没有随之断掉,作者的思路和桐花之间的联系发生了转移。从这个句子看,如果仅仅理解为作者走过了山岗,以后就将一直走在平原上是不妥的,从现实来看,平地上的山岗是很多的,不可能只有一座,这里的山岗和平地是虚幻的。尤其是“苍苍茫茫无牵也无挂的平路”,作者为什么说平路是“无牵也无挂的”的?作者原来在牵挂的是什么?是和桐花的相会?作者难道就这么认定一次和花的相会就足以是一生的牵挂?显然这也是作者的虚写。平原和山岗、和桐花的相会是作者在整篇文章中树立的象征:与桐花的相遇,象征着一个人一生中一直期待的东西;山岗和他两侧的平原象征着人的一生;山峦便是那个最期盼的愿望实现的时间和地点;再说细些,可以把桐花看成是人的一生中最璀璨的时期(也是人一生中最怀念和留恋的时期)。全文对山岗的描述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格,作者在整个过程中都和山岗有对话,对山岗的描写,正如同生活一样:博爱、睿智,但什么都不告诉你,只以他最宽宏的胸怀让你自己去体会,去寻找自己的答案,并且遵循时间的规则,不后悔不挽留一切过去的东西。所以也可以将山峦单独看成生活本身;而对桐花的怀念,自然使人对自己人生巅峰时期的留恋和追忆。这样,整部作品所描述的过程就可以理解成:人生前半期的等待和企盼→人生最辉煌的时期→人生巅峰期后的平稳甚至滑坡→对巅峰期的怀念和追忆→对巅峰一去不回的理性认识。这样整个作品就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从生活的角度来表明作者对生活的感知和认识,而这,是通过桐花、山岗和平原这些外在的象征形象来实现的。
整篇文章,对与桐花邂逅的描写,是从无意识的相遇,到有意识留恋结束的;对生活的描述,是从生活中的等待,到突如其来的相遇,到强烈的情感感知,再到离开时的无限留恋,最后从感觉升华到理性认识,作者不明说地借助桐花和花下的自己给读者演绎了一个生命成长成熟的过程,一波三折,环环相扣而不露痕迹,这正是作者是以的构造的魔力所在。
加赏析的优美句子精选
1) 世上再也没有比时钟更加冷漠的东西了:在您出生的那一刻,在您尽情地摘取青春幻梦的花朵的时刻,它都是同样分秒不差地滴答着。——高尔基《时钟》
赏析:这句话运用比喻象征拟人等手法,写出了时钟的无情,提醒我们珍惜时间。
2) 人行秋色之中,脚下踩的,发上戴的,肩上似有意无意飘坠的,莫非明艳的金黄与黄金。——余光中《左手的掌纹》赏析: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落叶比作黄金,生动形象。
3) 那雪,白得虚虚幻幻,冷得清清醒醒,那股皑皑不绝一仰难尽的气势,压得人呼吸困难,心寒眸酸。——余光中《听听那冷雨》赏析:这句话运用叠字,展现了文字的音韵美,表现了雪的冷艳与凄丽。
4) 那花瓣落地时依然鲜艳夺目,如同一只奉上祭坛的大鸟脱落的羽毛,低吟着壮烈的悲歌离去。——张抗抗《牡丹的拒绝》赏析: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落花比作羽毛,表现了牡丹卓越的风姿。
5) 桔红色的房屋,像披着鲜艳袈裟的老僧,垂头合目,受着雨底洗礼。——张爱玲《秋雨》
赏析: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房屋比作老僧,写出了雨中房屋的淡定和冷清。
6) 时间好比一把锋利的小刀,如果用得不恰当,会在美丽的面孔上刻下深深的纹路,使旺盛的青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的消磨掉.——张爱玲《心愿》
赏析:这句话运用比喻和象征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自己对时间的看法,时间是小刀,生命好不好要看自己把握得好不好。
7) 像一个巴掌,鲜红、鲜红;像一把扇子,平平展展;像一朵盛开的鲜花,永不凋谢!——《秋叶》
赏析:这句话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秋叶的颜色形状和姿态,表现了秋叶和秋色的美好。
8) 几个小伙伴,借着月光画竹影,你一笔,我一画,参参差差,明明暗暗,竟然有几分中国画的意味。——丰子恺《竹影》
赏析:寥寥数笔,写出了几个小伙伴作画的情景,幽默风趣,用笔简练而独到,充满了丰子恺作品独特的魅力。
9) 丽日当空,群山绵延,簇簇的白色花朵象一条流动的江河。
赏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花朵比作江河,语言精致优美,富有感染力,言语间充满了对桐花的喜爱,让读者也仿佛一起看到了这漫山遍野的桐花开放的胜景。
10) 他悲戚地举目遥望苍天,繁星宛若玉色的百合漂浮在澄静的湖面上。
赏析:这句话运用比喻的手法写星星非常传神,把繁星比作百合,突出它的干净纯洁,把夜空比作湖面,写出它的平静美好。然而这样的美景下,我却要死去了,反衬出我的懊悔。
加赏析的优美句子大全
1) 这时,一个鸟儿是一片树叶,一片树叶是一个鸣叫的音符,在寂寞的冬天里,老槐树就是一首歌。
赏析:该句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将停在树枝上的小鸟比作树叶,将鸟鸣比作音符,将老槐树比作一首歌,生动形象的表现出冬天老槐树的热闹、充满生机的景象。
2) 人生如梦。生命从无到有,又从有走向无,生生死死,构成社会和世界。从人生无常这一点来说,人生有如梦幻。因此,一个 人只有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才不枉到这世界上走一回。 “浮生若梦”, “人生几何”,从生命的短暂性来说,人生的确是一场梦。因此如何提高生活的质量,怎样活得有意义,便成了人们的一个永久的话题;“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与永恒的自然相比,人生不过是一场梦。
赏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这大自然的包容中,在这历史的长河中, “人过留迹,雁过留声”,人来到这世界上走一遭,应当留下一点足迹,一点与山河同在的精神。
3) 对于心灵来说,人奋斗一辈子,如果最终能挣得个终日快乐,就已经实现了生命最大的价值。
4) 有的人本来很幸福,看起来却很烦恼;有的人本来该烦恼,看起来却很幸福。 活得糊涂的人,容易幸福;活得清醒的人,容易烦恼。这是因为,清醒的人看得太真切,一较真儿,生活中便烦恼遍地;而糊涂的人,计较得少,虽然活得简单粗糙,却因此觅得了人生的大境界。
赏析:人生的烦恼是自找的。不是烦恼离不开你,而是你撇不下它。 每个人都是幸福的。只是,你的幸福,常常在别人眼里。
5) .我可以把我的友谊在水彩画幅创作的光彩熠熠,衷情中义。也许有一天,当时间流逝,早已不小心掉进了遗忘的心湖。记忆的湖水冲淡了美丽的色彩,淡却了当年的铁胆铮铮之情,笑傲江湖,乘风破浪。那幅画早已变的却是龌龊不堪,不得不令人深深惋惜。
6) 也许是女娲给人类创造了甜美彩画,怕人类不珍惜,加点神水的斑迹,希望给人类带来多姿多彩的画面,在坎坷中锻造人类的灵性吧。
赏析: 真不知是人心暂时停留了人生水彩的保值期,还是岁月冲淡了人生水彩的夺目光环。
7) 幸福是要自己去寻找的,无论你在空间的哪一个角落,在时间的哪一个时刻,你都可以享受幸福,哪怕是你现在正在经历着一场大的浩劫,你也应该幸福,因为你可以在浩劫中看到曙光,能从浩劫中学到很多别人可能一辈子都学不到的东西,当你拥有了别人所不曾拥有的东西那你就是唯一。
赏析:静下心来好好想想你所走过的路,体验过的生活,你就会觉得其实你一直活在幸福的包围圈中。
8) 人生如画,生活本身是一副画,但在涉世未深时,我们都是阅读观画的读者,而经过了风雨,辩别了事物,我们又变成书中的主角,在各自演译着精彩.幸福更是一种感觉,幸福是一缕花香,当花开放在心灵深处,只需微风轻轻吹动,便能散发出悠悠的,让人陶醉的芳香。我们!都有责任!
赏析:每每想任性去做一件事的时候,心中总有个声音在提醒自已,这件事不能这么做,会造成怎样怎样的后果。这就是责任!
9) 生活是爱的海洋,人人都呼吸着爱,感受着爱。生活就像一片夜空,在流星的精彩瞬间,令人感受到壮丽的美;生活就像一涓细流,在穿石的精彩瞬间,令人感受到坚持的美……但人间最美的,是爱。
赏析:运用了比喻形象的写出了“爱”的重要。
10) 抛不完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幽幽……
赏析:运用了排比,营造出静谧的淡淡的忧伤的气氛。
11) 我爱“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那种舞动的劲,带动我青春向上的心灵; 我思“小桥流水人家”那游子的乡愁,牵动我年少的思绪,拨动我心灵的思乡琴弦;, 我悟“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那寂静,那和祥,抚着我年轻狂妄的想法,赋予我冷静的思想。
赏析:运用了排比的手法,将诗词串联起来,表现出对诗词的喜爱。
12) 夜,好静谧,柔和的月光洒了一地银白;夜,好深沉,父亲那时起时落的鼾声犹如一首动人的月光曲,回荡在夜色上空。望着熟睡中父亲的脸,我的思绪也飘向那片圣洁的夜空……
赏析:运用了比喻,有夜空这一景象引出对父亲的思念。
13) 懂得,是一种难言的柔情,入心入肺;是一缕独语的沁香,入骨入髓;是一丝风吹过花丛的飘逸,入眼入喉。懂得,即使不言不语,即使山高水远,彼此的心依然贴近,惺惺相惜没有距离。懂得,是发自内心的心声!
14) 春又来,人已去,风烟残,夕阳晚,樱花开。顷刻散零乱,年光逝,韶华落,飞絮转,不堪看,路漫漫。空梦断零乱,渡忘川彼岸,忘不掉人长叹。古井下月光思念装满,樱花瓣飞过,风幽怨,水清寒,离伤黯,游丝转零乱。
15) 谁在秋水之上,挽一阕明媚的韵律,谁又在浩淼的烟波里,将遗落的相思载满一叶轻舟,穿越时光的层层涟漪,一直知道我与你之间只隔着一条河的距离,能否抵达彼此内心,不仅仅要需要勇气和耐心,还要灵犀相通。时光中静静的守候,如月清宁,如桂馨香。
16) 花开生两面,人生佛魔间。百千夜尽,谁为我,化青盏一座,谁倚门独望过千年烟火。蝶慕花枝,云羞月影,浑不越、咫尺天涯。肆意任高飞,心相系、枕安欹。信得纸鸢难忍别,何愁鸿雁忘思归。
17) 风可以不懂云的漂泊,沙可以不懂海的辽阔,天可以不懂雨的落魄,不是每段爱都一定有结果。烟可以不懂手的寂寞,酒可以不懂喉的寄托,泪可以不懂眼的脆弱,不是每个人都一定会快乐。你可以不懂我的选择,你可以不懂我的难过,因为我知道,不是每种痛都一定要诉说。
18) 有时候,希望时间为自己停下,就这样和喜欢的人地老天荒;有时候,发现身边的人都不了解自己,面对着身边的人,突然觉得说不出话;有时候,在自己脆弱的时候,想一个人躲起来,不愿别人看到自己的伤口;有时候,突然很想逃离现在的生活,想不顾一切收拾自己简单的行李去流浪。
19) 缘起缘落,酒醒终究梦一场,但却无悔,用一切换取你的回眸,残花乱流年,愁肠攒心痛;试着用微笑去听完你们的邂逅,却发现伤痛占满了全世界,而被你捏碎的故事,你还欠我一个结局;;回望过往,一切如梦,看似无痕,却挥散不去;;
20) 有两个人,总是说不在乎对方,却总是恋恋不舍的依恋。有两个人,明明因为对方的一句话伤的很深,却总是无条件的相信对方。有两个人,对方的开心,对方的难过,却总是相互牵绊着。有两个人,明明说要忘记,却总是在不经意之间就想起。
21) 雪花飘落只为那一瞬的美,它无私的滋润着大地,为来年的庄稼带来好的收成;它无私的勾画着春天绚丽的风景,让我们知道春不再遥远,却给自已留下了冰冷的世界,是的,美好的东西总是短暂的,也许正是这短暂的美好成就了永恒。
22) 生活需要面朝大海的开阔,一抹淡然一笑的洒脱。不计较岁月的冷暖,懂得宽容,简单的'面对人和事,用一份从容给生活营造一份安暖。敞开心门,收纳阳光的暖意,随时光同行。剥去杂念,掠去浮尘,让心如水一样透明。打开心灵的羽翼,放飞自己,让心如絮一般轻盈。
23) 闭目想,看见是天下。笔锋落下,含蓄的墨承载畅达。在东坡,白衣荷锄不假。雪满壁,秉的是儒道一家。从容的,看庭间落花。月一轮,记载他所有的牵挂。历八州,少年苍老成华发。西子湖畔,还赋下千年流传。
24) 每个梦回的时刻,那种细致幽柔的情愫,都会从最细微深处涌来,绵延出起伏的记忆,近乎奢侈的聆听你和风细雨的呼吸,迷离在你的目光里,蚕食着自己的柔情,咀嚼着最初的情劫,在寂寥而凄清的意境里,堆积着我的思念,放逐飞花的日子,在你的凝眸中,立杆成影忘却了自己。
25) 等待,与思念之间的角力,已是我余生的宿命。不管你经历多痛的事情,到最后都会渐渐遗忘。因为,没有什么能敌得过时光,不要觉得是生活亏欠了我们,其实是我们不够努力。
26) 谁和谁的相遇是一场意外,谁在灯火阑珊处等待,谁的等待没有未来?曾经万千重语许下的不离不弃,在这扰乱的红尘之中被谁别离了谁?闪烁的星光,刺伤了谁的执着,嘲笑了谁的不堪?
27) 三月的桃花,隐然遥若胭脂雪,十里铺成,山水成渠,仙女何撒霓裳裙,幻影幽香灼其鼻。黄枊含烟,轻丝影自摇,叹红尘旧梦己然成空,风烟是你无奈的归宿,可曾怜杨花意,不可期。清溪素衣,妙手萦萦,砧上巧音断续,点点击心伤,浣沙桥边落燕归。
28) 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朵花的花园;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只鸟的树林;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滴水的湖泊;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颗星星的夜空;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棵青草的沃土;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丁点雪花的寒冬。
29) 这是一群感情细腻,极具敏感的人。那夏日闷热的夜晚吹过的一缕凉风;白雪枝头,那破雪含笑的一点猩红;屋角上沉默不语,在那里网破屡补的蜘蛛;那窗外青青芳草中传来一声悠长的虫鸣。那苍凉的原野上偶见一朵清瘦的小黄花,那贫瘠的山坡上被无数车轮碾过的蜿蜒的车辙,那冲破黎明喷薄而出的一轮朝阳,那黄昏中一双牵手的背影。村舍的炊烟,山间的飞泉,岩石上的小草,海滩上一枚漂亮的贝壳。见到了,都会砰然心动,一一诉诸笔端。
30) 昏暗的雨中,很多屋子亮起了灯,黄黄暖暖的管线被水雾下裹着,生出童话般的意境,美得犹如心跳。倘若思绪也有色彩,我的思绪就刚好与这雨景吻合,浅浅的,淡淡的,安静地低回。而被雨洗过的天空,不知是蓦然敞开了胸怀,还是更加抱紧自己,就像静物,像烙在心上的痕,有种恍惚的冰凉。相比于色彩和画布的温暖,静物的清寂,更容易使人沉陷。
31) 心情是一朵朵凋零的花,飘散在荒芜的记忆里,轻轻抚摸,将它一一捡起用心情,风干成精美的书签,折叠在心的书页里,在黄昏渐浓的时候将它打开,循着那清晰的脉络,我,暖暖地回忆。
32) 虽然身处纷繁,但每个人的内心都渴望有一片宁静之地。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学会接受、面对,更要懂得放下。人生就是走在修行路上,修行需要修心。把心安住下来,不被各种妄象所搅扰牵扯。慢慢便会发现,那片宁静,那片清澈,无须远寻,就在你的心里。
33) 春风柔细,轻轻吹绿了门前小院子的草儿和花枝。穿过花草的香味便是绿到尽头的小河,它静静地流淌着,每天都要经过我家门前。它的水色因为两岸绿树的倒影显得更加油绿,仿佛一条绿蕾丝在阳光中静静的发亮。小雨点打在河面上,每一个波纹都荡漾着小河无限惬意的心情。它微笑着,似乎踏着丰收的大道往东方走去。有时候它会微服私访般走进农民伯伯的稻田和菜园里,和春雨一起滋润脆嫩的幼芽;有时候它会静静地向远方走去,把河边居民衣服上的污迹一一带远;春天的小河是最无私奉献的,也许是春雨感染了它,让它润物无声。
34) 他们都说尘世那么美,相守着你爱的那个谁,白发渔樵老月青山,平平淡淡值得珍贵;他们都说尘世那么美,心中有爱谁和谁会不美,把酒言欢,你斟酌我举杯,和陌陌红尘共醉。相遇,相识,分离,怨别。青春的戏里,一些旋律,一些故事,一些感情,在混搭颜色的背景里,缓缓地交错着。
35) 冬雨就像一位徐娘半老,风韵犹存的中年妇女。进过了春的滋润,夏的洗礼,秋的收获,现在到了冬的寒冷。一连几场冬雨让冬天平添几多寒意,太阳始终不肯露出它的的笑脸,久违的阳光更是让人期待,冬雨却让人看不见希望。
36) 谙花事,懂花语,知花儿一世的绚烂,寂寞的开放,回转的瞬间,荡去了所有的云烟。一如曾经盛开的美丽,几世轮回,在时光的隧道中,花魂飘散,缕缕香魂,染尽感伤。花开,绚烂。花落,寂然。
37) 悲观者说:风是浪的帮凶,能把你埋葬在大海深处。悲观者说:风是船的死神,能把你送到死亡的深渊。悲观者说:风是蜡烛的劲敌,能把一次次燃起的光焰熄灭。悲观者说:风是树的敌人,能把你拨出生命依存的土地。
38) 世间有千万种相遇,而有种遇见叫做一见倾心,红尘中惊鸿的一瞥,你便凝眸在我内心深处,而我为这一眼就开始为你步步沦陷,只想有你温暖的陪伴别无它求,弱水三千取一瓢饮,只想独享你的世界,安静品读。守一份承诺细诉着爱恋,步入你温暖的城池,人的一生有诸多的美好,而我情有独钟的是与你相濡以沫。
39) 有时幸福只是一种感觉,只要用心感受,它时刻萦绕在我们身边。记忆中的很多东西,都会因岁月飘移而渐渐地褪去它们生动的颜色,唯有我们对幸福的孜孜追求,让我们体验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感受到生命的尊贵和庄严。当我们的灵魂和辽阔的宇宙相衔接的时候,我们渺小的存在,就因此而变得深厚和绚丽。
40) 欲相守,难相望,人各天涯愁断肠;爱易逝,恨亦长,灯火阑珊人彷徨;行千山,涉万水,相思路上泪两行;春花开,秋叶落,繁华过后留残香;酒意浓,心亦醉,罗衫轻袖舞飞扬;思秋水,念伊人,咫尺天涯媲鸳鸯;前世情,今生债,红尘轮回梦一场。
我们在看到一些优美的文章,段落,句子都会习惯摘抄积累。下面是关于优美段落加赏析的内容,欢迎阅读!
优美段落加赏析1
1摘自席慕容《桐花》
在低低的呼唤声传过之后,整个世界就覆盖在雪白的花荫下了。
丽日当空,群山绵延,簇簇的白色花朵象一条流动的江河。仿佛世间所有的生命都应约前来,在这刹那里,在透明如醇蜜的阳光下,同时欢呼,同时飞旋,同时幻化成无数游离浮动的光点。
这样的一个开满了白花的下午,总觉得似曾相识,总觉得是一场可以放进任何一种时空里的聚合。可以放进诗经,可以放进楚辞,可以放进古典主义也同时可以放进后期印象派的笔端——在人类任何一段美丽的记载里,都应该有过这样的一个下午,这样的一季初夏。
赏析:
这段话运用生动优美的笔触描绘了桐花盛开的美景,视觉与听觉相结合,动静结合,充满了生机和动感。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把繁华盛开的场景比作流动的江河,把阳光比作醇蜜,将这幅景象刻画得美不胜收。最后的排比句,语势加强,让人感受到桐花盛开时喷发的生命力,仿佛整个山坡都被桐花覆盖了,生命的张力无限延伸。
而作者的想象则充满了浪漫的梦幻。
2摘自张爱玲《秋雨》
雨,像银灰色黏湿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天地是暗沉沉的,像古老的住宅里缠满着蛛丝网的屋顶。那堆在天上的灰白色的云片,就像屋顶上剥落的白色的粉。在这古旧的屋顶的笼罩下,一切都是异常的沉闷。园子里绿翳翳的石榴、桑树、葡萄藤,都不过代表着过去盛夏的繁荣,现在已成了古罗马的建筑的遗迹一样,在萧萧的雨声中瑟缩不宁,回忆着光荣的过去。草色已经转入了忧郁的苍黄,地下找不出一点新鲜的花朵;宿舍墙外一带种的娇嫩的洋水仙,垂了头,含着满眼的泪珠,在那里叹息它们的薄命,才过了两天的晴美的好日子又遇到这样霉气薰蒸的雨天。只有墙角的桂花,枝头已经缀着几个黄金一样宝贵的嫩蕊,小心地隐藏在绿油油椭圆形的叶瓣下,透露出一点新生命萌芽的希望。
赏析:
有的时候不是那么喜欢张爱玲的文字,就像这篇秋雨,别人都会写温暖潮润的气息,而她则写得幽暗而阴森,光是笔触就让人感到寒冷而战栗了。
但也许这正是张爱玲文字的魅力,张扬的,阴暗的,却又是如此真实,探测到人内心的最深处。这篇文章用笔细致,只用了比喻和拟人,就把秋雨写得栩栩如生,又带入了一层沉闷而寂寥的色彩。 于这文来说,充满了灰色、忧郁,黯然,寥落,一种生活无厘头的滑稽,唯一萌芽的一束希望之光,仅是那株低矮的无人问津的桂花树。
3摘自张晓风《初雪》
现在,太阳升上来,雾渐渐散去,原野上一片渥绿,看起来绵软软地,让我觉得即使我不小心,从这山上摔了下去,也不会擦伤一块皮的,顶多被弹两下,沾上一袜子洗不掉的绿罢了。还有那条绕着山脚的小河,也泛出绿色,那是另外一种绿,明晃晃的,像是搀了油似的,至于山,仍是绿色,却是一堆浓郁郁的黛绿,让人觉得,无论从哪里下手,都不能拔开一道缝儿的,让人觉得,即使刨开它两层下来,它的绿仍然不会减色的。此外,我的纱窗也是绿的,极浅极浅的绿,被太阳一照,当真就像古美人的纱裙一样飘缈了。你们想,我在这样一个染满了绿意的早晨和你们写信,我的心里又焉能不充溢着生气勃勃的绿呢?
赏析:
作者充分调动了视觉与触觉,写活了春天的绿色。多处采用比喻,形象生动。喜欢这段话,因为看了就很温暖。这种温暖是从哪里表现出来的呢,我想,就是从那些温暖的字眼里流动出来的,“明晃晃”、“浓郁郁”、“生气勃勃”,因为写给孩子,所以更加诗化和优美。作者笔下的绿色仿佛是活着的,流动的,仿佛在信中就像出现在眼前一样。我也喜欢绿,也喜欢作者笔下的这片绿。它们的生机让人感觉到快乐和希望。
4摘自张晓风《秋天 秋天》
那时候,在南京,刚刚开始记得一些零碎的事,画面里常常出现一片美丽的郊野,我悄悄地从大人身边走开,独自坐在草地上,梧桐叶子开始簌簌地落着,簌簌地落着,把许多神秘的美感一起落进我的.心里来了。我忽然迷乱起来,小小的心灵简直不能承受这种兴奋。我就那样迷乱地捡起一片落叶。叶子是黄褐色的,弯曲的,像一只载着梦小船,而且在船舷上又长期着两粒美丽的梧桐子。每起一阵风我就在落叶的雨中穿梭,拾起一地的梧桐子。必有一两颗我所未拾起的梧桐子在那草地上发了芽吧?二十年了,我似乎又能听到遥远的西风,以及风里簌簌的落叶。我仍能看见那些载着梦的船,航行在草原里,航行在一粒种子的希望里。
赏析:
这段文字用优美的笔触表达了对梧桐叶子的喜爱。“簌簌”的象声词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让读者也能猜到那种场景。“神秘的美感”写出了秋日梧桐的特点,神秘的,优美的,梧桐叶子在作者眼中充满了无穷的魅力和美好,极富有感染力。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梧桐叶子的形态。作者从颜色、形状等各方面做了描写,同时将叶子比作小船,穿上还有船舷,船舷上是梧桐子,让每个读到的人都心驰神往,也想看一看这优美的梧桐树。作者想象力丰富,将秋天的美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优美段落赏析2
韩少华《万春亭远眺》
站在亭台上,向南望去,只见那正阳门两侧,如同春笋般地拔地而起的几十幢大厦,给这古城增添了崭新气派;向东望去,一切在阳光里更显得柔和透明;向西望去,那琼岛上的白塔,经历了地球震动的一场小小劫难,又昂首蓝天,而且素洁如玉;再回身向北看去,那鼓楼和它身后的钟楼,如今虽默默据守在那里,却难免让人联想到几百年间那晨钟暮鼓是怎样标志着孤独每天的生活节奏的;而钟鼓楼背后,那横卧天际的燕山余脉,蓝莹莹的,宛如这古城的一带屏障。
赏析:作者立足于万春亭,向四方的观察方位的转换,十分清楚,其中用“望”“看”很有分寸地表示景物的远近。此外写钟鼓楼背后的燕山余脉,由远而近,景物的组合错落有致,层次清晰。
郁达夫《故都的秋》
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的到很高很高碧绿的天色,听的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自然而然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赏析:这好似一幅风景画。最突出特点就是作者把握住了故都秋天具有特征的景物和景物所具有的特征。无论细描“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还是详绘“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都形象鲜明,逼真如画,渲染了寂静的气氛,达到一种微妙的意境。
碧野《天山景物记》
远望天山,美丽多姿,那长年的积雪高插云霄群峰,像集体起舞时的维吾尔少女的珠冠,银光闪闪;那富于色彩的连绵不断的山峦,像孔雀开屏,艳丽迷人。
赏析:这是一幅远看图。作者用“珠冠”“孔雀开屏”两个比喻从色彩和形状上点明了天山的特点。在加上“银光闪闪”“艳丽迷人”等词语的形容,整个画面洋溢着幸福安祥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