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优美句子 > 关于苗寨的优美句子描写 正文

关于苗寨的优美句子描写

时间:2025-05-11 04:14:24

好段:

“游方”又称“友方”,是凯里市境内的苗族青年男女进行社交和娱乐的一种形式。苗族小伙子和姑娘们往往通过这种活动结识朋友、物色对象或倾吐爱情。为了选择一个称心如意的终身伴侣,有的小伙子往往要爬山涉水到十几里、几十里甚至上百里的村寨去游方。

游方一般是在农闲季节(如:从秋收结束到第二年插秧前等)、传统节日(如:苗年、吃新节、芦笙节、斗牛节、爬坡节、翻鼓节、闹春节、对歌节等)和赶场天进行。在苗寨游方,一般都有固定的'“游方场”、“游方坡”或“游方评”。这些场所,或在寨子前后的桥边树下,或在村庄左右的平缓的草坡上。

为了参加游方,姑娘们穿着盛装,头戴银饰,插上几朵鲜花,颈上套着银项圈,手上戴着银手圈。她们以此来显示自己的富有和才艺,表现自己美丽的容貌和身姿,以吸引小伙子的爱慕。

【第1篇】

【黔东南之旅——苗寨印象】

黔东南是苗、侗自治州,我既然感受了侗族人的生活,当然不能错过苗寨啦。

这不,大年初一,一起床,我们就开车直奔目的地——西江千户苗寨。

三个小时过后,我们沿着山路蜿蜒而下,远无的,就瞧见了千户苗寨的身影,重重叠叠的,煞是好年。一条河从苗寨中间渡过,像一条水龙躺在中间休息一样。十二点多,我们终于进入了大名鼎鼎的千户苗寨。

映入眼帘的吊脚楼,远比远观时精致的多。而苗族的吊脚下楼跟侗族的吊脚下楼虽然都是吊脚楼,但还是有些差异:苗族的吊脚楼正楼第一层是不住人的,就是一个大大的客厅,二楼才住人。但我们侗族的吊脚楼正楼第一层的房间是主卧。现在,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这里的吊脚楼一楼的客厅基本上都变成了商铺,商品也是琳琅满目:有卖银器的,有卖酸鱼酱的,有卖酸汤鱼的……苗族特色的东西应有尽有,看得我眼花缭乱了。

我一边走,一边看,有时还跑进一家店里去看一看。走了一段路,我们每个人的肚子都唱起了歌,这才想起已经快下午了,而午饭还未解决呢。我们只好先停下旅程,来到了一家米粉店,那米粉可真好吃啊!在那儿,我吃了一碗又一碗,一连吃了三碗,把肚子撑得像个小西瓜。

吃完午饭,继续上路喽!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一家银饰店。其中,你们知道吗,最让我喜欢的就中当作镇店之宝的银冠了。那精美的雕刻,炫丽的打扮,让我口水都快流下来了。

之后,在苗寨里,我们又看见了许多用牛角磨成的手镯、梳子等好多日用品。我们还参观了苗寨博物馆,了解到了许多苗族的风俗习惯。这趟旅行,既增长了见识又体验了苗家人的生活,可所谓两丰收啊!

【第2篇】

走进贵州西江千户苗寨,脑海中只剩下一个字:“美”!

苗寨的吊脚楼很美,那是一种优雅的美,古老的美!从山脚至山顶的每座楼飞檐翘角,楼的三面都安装有木质栏杆,栏杆上雕有万字格、喜字格、绣球、南瓜等各式各样的图案,上面那S型曲栏靠椅,就是传说中的“美人靠”了!一束阳光洒在吊脚楼上,显得金光闪闪,格外炫丽!

苗寨的服饰很美,那是一种传统的美,古典的美!姑娘们头上戴着数朵栩栩如生的银花,脖子上挂着一串粗大的银项圈,全身上下银光闪闪。她们身穿色彩绚丽、绣有民俗特点的衣服和长裙,再配上一把古色古香的花伞,在吊脚楼间漫步,就好似仙女下凡般的漂亮!

苗寨的风雨桥很美,那是一种高尚的美,古朴的美!它们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全身上下用古老的木头制成,不含一钉一铁,但却坚硬牢固,一直以来,它就象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为苗寨的人们守卫着家园。人们可以在桥上遮风挡雨、谈天说地,也可以在桥上翩翩起舞、奔跑嬉戏,而它却毫无怨言,默默地呵护着世世代代苗寨人民。

在这样的美景里,我们游客的心情也变得美了起来。这是开心的美,惊喜的美!大家纷纷穿上苗族的服饰,载歌载舞,我也随着竹笙吹出的美妙音乐跳起了当地最著名的“芦叶舞”,游客们尽情地陶醉在乐声、歌声和笑声里!

不知不觉,已到了黄昏时分,天上下起了蒙蒙细雨,淅淅沥沥的小雨为千户苗寨蒙上了一层朦胧的面纱,层层叠叠的苗寨若隐若现,此时的苗寨更美了……

我轻轻地挥了挥手,告别了“醉美”的苗寨!

(第一首)

蚩尤部族的散落。

一震星群照耀。

炎黄子孙的承载,

丰盛了,

全席的标度。

图腾灵性。

仰望苍穹。

无数鬼神的奠祭,

精怪着上苍,

无数次前跃的拷问。

神母犬父,

姜央枫心,

图腾了,

山水里娟俊德儿女。

如今,

古老,

成为迎客的标识,

捻卷心里,

那久久的膜拜。

巫术,

在灵魂里升腾。

白水河,

穿越,

西江苗寨的心跳,

诉说河谷坡上,

苗家儿女变迁的风骨。

叠嶂的吊脚楼哟,

你曾牵绊了,

多少怀情的男子?

枫林里,

笑声如旧。

夕阳里,

炊烟,

成为桃园的美景。

我想,

陶渊明似曾在,

这里陶醉。

是苗家少女,

载舞的节拍吧!

不然,

远望,

山门前迷惘的竹海,

拦门酒的韵里,

掺杂了,

眼神里的故事。

牛角号,

吹响,

姑娘的心海,

澎湃了,

世纪的徜徉。

坡脚寨的风,

无根的抚着。

芦笙欢快的潜响。

刀山火海的.渊源,

典藏了,

女儿红,

醇净了,

南花绣娘的笑——

巴拉河畔,

灯光潜影了,

远山的红叶。

纺车,

把岁月拉长。

板凳舞,

把月亮皎洁。

大簸箕苗寨上,

遥望,

吊脚楼前的女子,

委婉了,

男孩的情。

苗家历法,

精确了,

成长的速度。

“子正人统”的奠量。

画有,

鸳鸯的糯米粑,

程式苗家的新娘。

织绣挑染,

传承了,

锦簇溢彩的衣裳,

旖旎成风景线。

五次迁徙,

磨难成百褶裙的,

每道印痕。

如今,

已殿造成时尚。

甲骨文的魅力,

古老了,

苗家儿女的历史,

年轻了,

苗寨的黄昏。

银饰装扮了,

山寨的少女,

舞蹈了,

吹牛角号的男子。

一段往事,

随号声悠扬。

小板凳一敲,

山寨沸扬。

鹅卵石,

垒砌的石基上,

铭记了,

舞者耀眼的光芒。

是每月,

都有节日的民族?

屈原用《离骚》,

完结乡愁,

忧国忧民的定格了,

纵身一跃。

汨罗江,

——从此哭泣。

(第二首)

花间彩蝶舞翩跹,

野外谈心亦醉癫。

款款情深羞树鸟,

拳拳意重暖心田。

阿哥笛啸千峰雾,

小妹歌吟万壑烟。

缕缕清风拂笑脸,

芦笙月夜最缠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