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李白《玉阶怨》
2、秋天一夜静无云,断续鸿声到晓闻。——张仲素《秋闺思二首》
3、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黄庭坚《念奴娇·断虹霁雨》
4、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唐寅《菊花》
5、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6、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7、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
8、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9、秋光一片,问苍苍桂影,其中何物?一叶扁舟波万顷,四顾粘天无壁。——赵秉文《大江东去·用东坡先生韵》
10、笑艳秋莲生绿浦。——晏几道《蝶恋花·笑艳秋莲生绿浦》
11、立秋后三日行,舟之前后,如朝霞相映,望之不断也。——陈与义《虞美人·扁舟三日秋塘路》
12、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李白《太原早秋》
13、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马戴《灞上秋居》
14、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辛弃疾《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15、醉里秋波,梦中朝雨,都是醒时烦恼。——时彦《青门饮·寄宠人》
16、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17、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刘禹锡《秋风引》
18、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叶梦得《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
19、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刘彻《秋风辞》
20、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纳兰性德《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21、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22、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23、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王勃《秋江送别二首》
24、九日悲秋不到心。——晏几道《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25、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苏轼《减字木兰花·春月》
26、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27、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纳兰性德《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
28、今日山城对垂泪,伤心不独为悲秋。——李益《上汝州郡楼》
29、孤飞一片雪,百里见秋毫。——李白《观放白鹰二首》
30、秦俗犹未平,汉道将何冀?樊哙市井徒,萧何刀笔吏。——李密《淮阳感秋》
31、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范成大《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
32、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
33、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王禹偁《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
34、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35、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张养浩《水仙子·咏江南》
36、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37、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38、三千年事残鸦外,无言倦凭秋树。——吴文英《齐天乐·与冯深居登禹陵》
39、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韦应物《秋夜寄邱员外》
40、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41、北郭清溪一带流,红桥风物眼中秋,绿杨城郭是扬州。——王士祯《浣溪沙·红桥》
42、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43、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韦应物《闻雁》
44、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许浑《咸阳城东楼》
45、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贺铸《芳心苦·杨柳回塘》
46、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杜牧《长安秋望》
47、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李白《太原早秋》
48、云雨朝还暮,烟花春复秋。——李珣《巫山一段云·古庙依青嶂》
49、梦里分明见关塞,不知何路向金微。——张仲素《秋闺思二首》
50、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张籍《秋思》
51、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52、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李白《南轩松》
53、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谁肯重王孙。——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
54、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曾几《苏秀道中》
55、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56、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57、苍茫沙嘴鹭鸶眠,片水无痕浸碧天。——林逋《咏秋江》
58、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59、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陈文述《夏日杂诗》
60、欲舒老眼无高处,安得元龙百尺楼。——陆游《秋思》
61、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62、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李煜《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63、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____李璟《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64、重见金英人未见。相思一夜天涯远。——晏几道《蝶恋花·黄菊开时伤聚散》
65、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66、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朱熹《偶成》
67、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宿骆氏亭寄》
68、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韦应物《秋夜寄邱员外/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
69、千里江山昨梦非,转眼秋光如许。——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70、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杜甫《赠李白》
71、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张仲素《秋夜曲》
72、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73、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
74、风紧雁行高,无边落木萧萧。——纳兰性德《河渎神·风紧雁行高》
75、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76、、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刘彻《秋风辞》
77、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78、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宋·刘翰《立秋日》
79、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李清照《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
80、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野望》
山西好风光作文1
我的家乡在山西太原,那是一个风景优美,历史悠久的地方。
我们家乡富有丰富的人文地理,不管是食物、名胜古迹,还有几个世界文化遗产,如:平遥古城、五台山等等。我以我的家乡为傲!生活中有节日,节目中有民俗;风俗使节日代代传承,节日使生活五彩斑斓。旧时,太原地区月月有节日,而最隆重、最热闹,风情最浓厚的要数过年了。
因为我们家人口比较多,过年的时候都非常热闹。腊八节过后,我们就忙着准备过年了,气氛一日浓似一日。我们老家有一段谚语:“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赶做活,二十七去赶集,二十八糊贴扎,二十九去打酒,三十日包饺子。”由于我们是北方人特别喜欢吃饺子。除夕的下午,一大家子人就为年夜饭忙活起来了。先把面活好再醒上。这样的面吃起来才筋道。妈妈和奶奶动作都非常娴熟,擀面皮、包馅儿、捏得紧紧得,动作连贯如一,包出来的饺子精美、饱满,好似一个工艺品,让人都舍不得吃。我在旁边看得手痒痒,在我的苦苦哀求下,妈妈才让我动手。我按图索骥,学着妈妈的动作:把馅放在面皮里,把边捏得紧紧的。
啊哈!我人生中自己动手包的第一个饺子出炉啦!不过就是外型比较难看,瘪瘪的。我不但没有灰心,一个个做,但还是始终如一。我放弃了,还是哪凉快哪呆着去吧!我的家乡也有很多美食。过油肉、火锅、定襄蒸肉、五寨猪黑肉炖粉、羊杂烩等等。看着都让人“口水飞流直下三千尺”了!山西的土特产品种类繁多。杏花村汾酒是中国古老的历史名酒,色如水晶美玉,清香纯正,味美无穷,;山西老陈醋甜绵酸香,不仅调味上佳,还可消食、美容、杀菌;沁州黄小米形如珍珠,是皇家贡品;平遥牛肉色、香、味俱全。每次我都要吃得撑了,才罢休。
山西风情需要慢慢领略,欢迎你们到我的家乡来欣赏美景,品尝美食!
山西好风光作文2
太原市是山西省的省会,简称并,别称并州,古称晋阳,也称“龙城”。 濒临汾河,三面环山,自古就有“锦绣太原城”的'美誉。歌曲《人说山西好风光》,便是为了突出山西,尤其是其省会太原的秀美。全省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交通、信息中心,是以冶金、机械、化工、煤炭为支柱,以输出能源、原材料、矿山机械产品为主要特征的全国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城市,是我国北方最著名的历史名城之一。
现在,太原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以冶金、机械、化工、煤炭工业为主体,轻纺、电子、食品、医药、电力和建材工业具有相当规模,工业门类比较齐全的现代化工业城市。国际煤炭与能源新产业博览会(简称国际煤炭展览会)从2007年起,每年定期在太原举行。山西国际面食节、晋商文化艺术周等文化活动也定期在太原举行。太原,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悠久历史的中华古城,2003年迎来了她建城2500周年的辉煌庆典(公元前497—2003年)。
以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丰富的资源而闻名天下。太原很大很大,与全国任何一个城市相比,包括著名的古都北京、西安、杭州、苏州、开封、洛阳在内,都毫不逊色。唐代大诗人李李白曾经盛赞太原“天王三京,北都其一。”“雄藩巨镇,非贤莫居。”,历史文化是古城太原最大的一笔精神财富。太原积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晋祠”园林,称得上是华夏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建于明代的永祚寺,“凌霄双塔”是我国双塔建筑的杰出代表;龙山石窟是我国最大的道教石窟,被专家传为世界之最;始建于北齐、毁于元末明初的蒙山大佛,堪与巴米扬大佛和乐山大佛相媲美!此外还有隋末唐初建造的佛教名刹崇善寺和富有民族特色的道教寺宫纯阳宫、多福寺等文物古迹,是一个不可不去的好地方。
山西好风光作文3
我的家乡在山西,那里风光秀丽,云冈石窟、平遥古城、应县木塔、五台山、悬空寺、九龙壁、晋祠公园,这些都是山西非常有名的地方。悬空寺是我印象最深的地方,还记得上次去的时候,我发现悬空寺是建在悬崖峭壁上的,而且整座寺庙仅仅是靠几根柱子支撑着,特别陡,我从悬空寺下来以后,腿还一直不停地发抖!
我印象第二深的地方是晋祠公园,我去的时候,正好是春天,那里柳絮飞舞,犹如一片片雪花,非常美丽。公园里的草地上有几朵蒲公英盛开着,那是我第一次见到蒲公英!我迫不及待地跑过去,吹了朵最大的蒲公英,蒲公英便随风飘散,十分有趣!啊,山西真美丽!
山西好风光作文4
对于每个人来说,家乡是难以忘怀的,当然我也不例外。它即使不是很奢华,它即使环境不向其他城市一样优良,但是我们无论离开家乡多久,都不会忘记。
谁不说自己的家乡好呢?你的家乡在哪里呢?你爱自己的家乡吗?家乡的什么是你最牵挂的?下面我来介绍一下我的家乡吧!
先看看丹凤公园吧:听,听那嘀咕着的鸟儿诉说闲谈宁静的景象,听那叮咚着的水珠落入溪水中。清脆悦耳的声音让人无比陶醉。听那大山用雄厚的声音把它那不凡的人生讲诉着,听那流水带着欢乐愉悦的奔流声一直走下去,是它养育了生命,是它让生命受到滋养;再听听看呀!那美妙嘹亮的歌声在山间中回荡,是她,是她,快看,快看啊!她站在溪水岸边的石头上,唱着美妙的歌,山,用它雄厚的声音伴乐,水,用清脆的叮咚声演奏。清晨的日光愈来愈烈,从溪水中折射出五彩的光,溪水中的荷花开的那么灿烂。“一方水土养育了一方人”美景衬着骄阳,如一幅水天相接的山水画一样。
在来看看朝阳阁吧:他坐落于寿阳县城东关外,日出即照,故名。朝阳阁初建于明正德十二年,清代三度重修。上世纪60年代被拆除,20XX年修复。长期以来,我们把朝阳阁当作寿阳的象征并赋予许多美好的神话,是传说中老寿星宴请众神仙的宝地,现被今人视为象征寿阳历史精粹、人文标志和精神家园的“文化图腾”。
“人说山西好风光。”这句话不错吧?当然,我的家乡还远远不止这些景物。还有许多特产,让我来挑几个重点给你们讲讲吧!
寿阳豆腐干制作历史悠久,豆腐作坊遍及乡村集镇,寿阳豆腐干用当地产优质大豆制成,由于土质和气候适宜,寿阳大豆颗粒饱满,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份,且品种多,产量高,豆种纯正优良。用传统工艺精制的豆腐干,低糖、微咸,口感细腻,味感清香,具有高蛋白质脂肪,高维生素低胆固醇等特点,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寿阳豆腐干广泛用于饭店、家庭、旅游、军需等多方面。“寿阳豆腐干”是寿阳特色产品,多年来受到消费者赞誉。
听了我给你们的介绍,你们绝得怎样?这么好的地方岂有不来之理?我免费给你们当导游哦!
《桃花源记》中考试题集锦
一、见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B.①遂与外人间隔 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C.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②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D.①停数日,辞去 ②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2.文中能表明桃花源中人听了渔人的话后,虽“叹惋”但仍想继续在桃花源里生活的一句话是
3.用现代汉语
二、林尽水源…“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的含义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 (2)悉如外人( )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
2.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仿佛若有光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用现代汉语
(1)黄发垂
4.“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 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
5.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 答:
三、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 (10分)
(甲)晋太元中…并怡然自乐
(乙 )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
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
[注]①适:满足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③畜:同“蓄”④弦
⑴渔人甚异之( ) ⑵阡陌交通( )
⑶颖脱不
2.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
3. 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也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3分
4.
⑴黄发垂
⑵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译文:
四、读下面文言文(17分)晋太元中…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4分)
3.用原文语句作答:(3分)
(1)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
4.文中哪些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3
5.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
五、(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晋太元…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本文作者陶渊明是东晋时期著名诗人,《 》是他的著名诗作之一(1分)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阡陌交通( ) (2)便要还家( )
3.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
4.作者生活的时代,赋役
5.本文是一篇流传千古的美文,作者在文中用简练的文字写出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形象地将桃花林的美景描绘出来(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3分)
六、阅读文言文(13分)〔甲〕见渔人…皆叹惋
〔乙〕房玄龄①奏:“阅②府库甲兵,远胜隋世”上③曰:“甲兵武备,诚不可缺;然炀帝④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若公等尽力,使百姓
〔注〕①房玄龄:唐太宗时任宰相②阅:查看③上:指唐太宗④炀帝:指隋炀帝⑤
1.用自己的语言回答:甲文村中人来到桃花源的原因是 ;乙文唐太宗论述治国更需重视民生时举的事例是 (2分)
2.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便要还家 要: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 (3)诚不可缺 诚: (4)卒亡天下 卒: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文: (2)若公等尽力,使百姓
4.甲乙两文都传达着使百姓安居乐业的愿望如何实现这一愿望呢?选一个角度具体说说你从古文学习中获得的启示(3分)
〔帮帮你〕可回忆《治水必躬亲》、《捕蛇者说》、《岳阳楼记》、《邹忌讽齐王纳谏》、《陈涉世家》等文章内容 七、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复行数十步…辞去(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负者歌于途…太守醉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
(1)悉如外人 悉: (2)无论魏晋 无论: (3)临溪而渔 渔:
2.
(1)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2)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3.根据选段内容,在下面的空格处填入适当的成语(4分)
欲脱尘网,陶渊明志寄□□□□;□□□□,欧阳修情醉
4.【甲】【乙】两段文字都描写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请说说它们所表现的生活有哪些共同之处(4分)
八、(甲)阅读《桃花源记》,回答问题(10分)晋太元中…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桃花源记》的作者是 (朝代)著名诗人 (1分)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芳草鲜美( ) ②屋舍
3.成语皆言简意赅,许多成语都语出有典,如成语 ,就是浓缩本文的故事而来,意思是
4.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
5.渔人偶遇桃源,“处处志之”,最终却“不复得路”,其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3分)
十、阅读《桃花源记》中的两段文字林尽水源…“不足为外人道也”
1.哪两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4分)
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行道之人弗受(《孟子》)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C.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D.不足为外人道也 以咨
E..遂与外人间隔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2.下面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部分,哪一项不正确?( )(2分)
A.此人一一为(桃花源中人)具言所闻,(渔人)皆叹惋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马)也(《马说》)
C.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
3.用现代汉语
4.“黄发垂
5.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人心中的“桃花源”,古今文人描写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2分)
十一、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13分林尽水源…“不足为外人道也!”
1.从选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在括号处填入短语(2分)
发现桃花源——( )——( )
2.在选段中找出与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词(2分)
⑴悉如外人( )⑵便要还家( )
3.用现代汉语
4.第一段中表现桃花源优美环境的句子是 , , ;表现村中人快乐生活的句子是 5.如此美好的“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十二、林尽水源…“不足为外人道也”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4分)
(1)屋舍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①问今是何世②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C.①不复出焉②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D.①设酒杀鸡作食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3.用现代汉语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2)不足为外人道也
4.下列诗(文)名句所表达的人生追求与本文明显不同的一项是(2分)( )
A.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B.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
C.从今若许闲乘月,
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十三、晋太原中…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武陵人/捕鱼为业 B.问/今是何世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后遂无问/津者
2.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遂与外人间隔(隔断,隔绝) B.阡陌交通(互相通达)
C.乃不知有汉(副词,竟,竟然) D.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3.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第一段着眼于“异”字,为下文描写更令人惊异的桃花源作了铺垫
B.文章第二、三段是全文的重点,无论是写桃花源人们的生活环境还是写人物的交谈,都有一些生动可感的细节,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C.文中真实地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人人劳作、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现实社会
D.这篇文章记叙层次清楚,一环套一环,一气呵成,结构非常严谨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4分)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5.作者在本文中描写的世外桃源有何用意?(2分)
十五、文言文阅读(15分)【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②壹:真是,实在③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①阡陌交通: ②便要还家: ③子之哭也: ④苛政猛于虎也:
2.用现代汉语
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今吾子又死焉
3.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 (填2字);从艺术表现手法看,甲文主要运用了
(填2字)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运用了 (填2字)的手法突出主题(每格限填1字)(3分)
4.桃花源人、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桃花源记》中考试题集锦【参考答案】
一.1、D 2、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3、(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了二.1.(3分)(1)类(2)全 ,都(3)邀请( 每词1分 )
2.(2分)A( 古义 ;B 交错相通 :c 与世隔绝的地 方 ;D 不用说,更不用说.今义略)
3. (4分). (1分)老人和孩干们个个都安闲快 乐,或:老人和小孩都充满喜 悦 之情.显得心满意 足 (“黄发垂
4.(2 分)热情好客;他们害怕世人来破坏他们与世隔绝的和平安宁的生活(意合即可〕
5.(4分)表达了作者对和平(没 有 战 乱)的向往 , 对平等和谐自足的幸福生活的追求 意合即可 〔 “和平”与“平等和谐自足 ”两点每点各2 分 )
三.1.⑴对……感到惊异 ⑵交错相通 ⑶ 束缚,约束 ⑷停止(2分)
2.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
3.不是,他只是作出抚琴的样子(1分)这反映了他无拘无束,本性率真,面对穷困的生活,自得其乐的性格(意对即可)(2分)
4.①老人和小孩,都和悦幸福,自得其乐
四.1.(1)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2)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2.第一问:渔人的行踪第二问:逢桃林、访桃源、寻桃源3.(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2)黄发垂
五.(甲)(10分)1.饮酒(归园田居)(1分,只要是陶渊明著名诗作即可)
2.(1)交错相通(互相通达)(2)通“邀”,邀请(共2分,每小题1分)
3.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2分,抄写全句也可)
4.围绕“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生活安定富足”回答即可(2分)
5.围绕第一段中描写桃花林景色的语句,运用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即可(共3分,结合作品内容1分,修辞手法1分,语言生动形象1分)
(乙)(5分)6.告诉(1分)
7.围绕“屋漏,日晒雨淋,读书自若”或“家人埋怨环境艰苦,读书自若”回答皆可(2分)
8.结合陶渊明品行高洁、安贫乐道和他的诗文流传千古、影响深远,围绕“读书人若无高
洁品格,一定不会写出好作品”回答即可(共2分,理解1分,结合陶渊明其人及作品1分)
六.1.桃花源中人说自从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就再没有从这里出去 炀帝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2.(1)同“邀”,邀请 (2)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3)确实 (4)终于
3.(1)竟然不知道有个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2)如果你们尽心竭力,使老百姓安定,这是我的武器装备(或盔甲兵器)
4.示例1:我认为关注民间疾苦可以使百姓安乐《捕蛇者说》中蒋氏等人的悲惨遭遇说明了“苛政猛于虎”减轻赋税,关注民生,这是使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关键
示例2:我觉得为官者亲历亲为、廉政爱民可以使百姓安居乐业《治水必躬亲》一文中海瑞在治理水患时亲临现场,风雨无阻,不苛扣百姓钱粮,像他这样才可以真正造福于百姓
七.1.(3分)(1)“全”或“都”(2)“不要说”或“更不必说”(3)钓鱼(每小题1分)
2.(4分)(1)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2)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每小题2分)3.(4分)世外桃源与民同乐(各2分)
4.(4分)共同之处:①人民生活安逸②民风淳朴③人与人和乐相处(答出两点就得满分,意思对即
八. 1.晋代(东晋).陶渊明2.①鲜艳美丽②整齐的样子③沿、顺着④随即,不久
3.世外桃源比喻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理想中的脱离现实的美好场所或境地或环境幽美的地方
4.只要所选之句为读者留下了一定的想象空间,并能对此句作简要分
5.此题只要能围绕作者的矛盾思想来答,语言表述清晰流畅即可示例:寄寓了作者对美好的理想社会的追求,以及在当时社会条件下理想无法实现的矛盾思想“桃源”即代表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文中的渔人虽“处处志之”,但终“不复得路”,暗示了桃源并不存在,这样的理想无法实现
九.1.(2分)⑴整齐的样子(1分)⑵同“邀”邀请(1分)
2.(6分)(每小题译出大意给1分;①小题“黄发垂
⑴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显得心满意足⑵(他们)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
十.1.A、B(A项:走;B项:指示代词,这;C项:副词,相当于“又”/恢复;D项:说/道理;E项:隔开/偷偷地)
2.A(“渔人”应为“桃花源中人”)3.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就看见一座山
4.“黄发垂
十一.1.访问(进入)桃花源离开桃花源2.(1)咸(皆)(2)延
3.(他们)问起现在外面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和晋了
4.土地平旷,屋舍
5.寄托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和平社会的向往之情
十二.1.(4分,每处一分,意思对即可得分)(1)整齐的样子(2)听到(3)都(4)惊讶,惊奇
2.(2分)答案:D
3.(4分,每句2分)(1)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知道魏、晋两个朝代了(2)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4.(2分)答案:B
十三.十三.1.D(“问津者”是一个具有独立意义的语言单位,中间不能停顿)(2分)?
2.B(交通:互相通达)(2分)?
3.C(桃花源的生活场景是虚构的,展现的是理想社会而不是现实社会)(2分)?
4.(1)渔人觉得非常奇怪(1分),又继续往前走,想找到林子的尽头(1分)(2)这个人一一给(他们)说了自己知道的(1分),(听的人)都长叹表示惋惜(1分)
5.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1分),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1分
十四.1.答:(渔人)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自己发现桃花源的)这番经历2.答:欲穷其林怡然自乐处处志之不复得路需要强调的是,你必须用原文四字短语填写——请注意,每处都有双引号如果因忽视双引号而丢分,你就是百里挑一了这四个空并不难填,看来,今年的前几道题难度都不大,拉不开距离
3. 提示:要从四个角度来考虑:一、环境方面(优美);二、物质方面(富足)三、人与
人之间的关系(和乐);四、能避乱,无战乱(没有压迫、剥削)答三点即可这道题是分点的,不要简单地答:幸福
十五.1.(4分)①交错相通 ②通“邀”,邀请 ③你 ④
2.(4分)①(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2分)
②如今我的儿子又被老虎咬死了(2分)
3.(3分)记叙(描写)虚构(想象) 反衬(对比)(各1分)
4.(4分)桃花源与世隔绝,远离战乱,没有
(2003北京市三. 文言文阅读(共10分)晋太元中,…黄发垂
11. 下面词语中“通”字与“才通人”中的“通”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通风换气 B. 政通人和 C. 通宵达旦 D. 博古通今
12. 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2分)
(1)缘:_________________(2)
13. 用现代汉语
<1>渔人甚异之译文:__________<2>林尽水源译文:__________<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译文:______
14. 第2段中,作者从哪几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了描写?(3
三. 本题共10分。11. 答案:A评分:本题2分。12. 答案:(1)顺(沿) (2)整齐的样子
评分:本题2分。答对(1),给1分;答对(2),给1分。13. 答案:(1)渔人对此感到很奇怪(2)(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3)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评分:本题3分。答对(1),给1分;答对(2),给1分;答对(3),给1分。14. 答案要点:(1)活动 (2)穿戴 (3)心情评分:本题3分。每答出1个要点,给1分。照抄原句扣1分。
四、阅读文言文,完成25—29题。(14分)林尽水源…“不足为外人道也。”
25. 文中哪句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虽“叹惋”却仍然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4分)
26.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哪一项?选择答案,将字母填涂在答题卡上。(2分)
A. 选文中加点的“
B. 从这两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渔人”的行踪是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辞别桃花源。
C.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源人的淳朴、热情、好客。
D.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一句中的“此人”指的是桃源人。
27. 下面是陶渊明《桃花源诗》的节选,选择对其内容分
相命肆①农耕,日入从所憩。桑竹垂余荫,
【注释】①肆:尽力。 ②
A. 前面选文中“土地平旷,……黄发垂
B. 节选的诗句与前面的选文有许多内容上相对应的句子,如:“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黄发垂
C. 诗中的“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和选文中的“其中往来种作”都暗含了作者对桃源人终日耕作不得休憩的同情。
D. 《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的序,二者都是通过虚构一个世外桃源,寄托作者的社会理想,也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美好愿望。
25. 不足为外人道也(2分)①桃花源中的生活和平、宁静②百姓能安居乐业③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2分,以上三点答出两点即可)26. D(2分)27. C(3分
(一 )林尽水源…不足为外人道也!”
19、从选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在空格处填入短语。(2分)
发现桃花源——(▲ )——(▲)
20、在选段中找出与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词。(2分)
⑴悉如外人( )⑵便要还家( )
21、用现代汉语
22、第一段中表现桃花源优美环境的句子是 , , ;表现村中人快乐生活的句子是 。(4分)
23.如此美好的“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9.访问(进入)桃花源 离开桃花源 20.(1)咸(皆)(2)延21.(他们)问起现在外面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和晋了。
22.土地平旷,屋舍
(2006年徐州市)林尽水源…不足为外人道也。”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4分)
(1)屋舍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①问今是何世②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C.①不复出焉②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D.①设酒杀鸡作食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9.用现代汉语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2)不足为外人道也。 译文:
10.下列诗(文)名句所表达的人生追求与本文明显不同的一项是(2分) 【 】
A.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B.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李白《行路难》)
C.从今若许闲乘月,
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
(一)(12分) 7.(4分,每处一分,意思对即可得分)(1)整齐的样子(2)听到(3)都(4)惊讶,惊奇 8.(2分)答案:D 9.(4分,每句2分)(1)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知道魏、晋两个朝代了。(2)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10.(2分)答案:B
(2006年青海省1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任选两小题)。(2分)
(1)落英缤纷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便要还家 (4)及郡下,诣太守
12.下列句子中诵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B.处/江湖之远/贝IJ忧其君。
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3.文中描写“世外桃源”自然环境美好的语句有哪些?(用原文回答)(2分)
14.用简洁的文字写出“渔人”的行踪。(2分)
发现桃花源—→ —→
15.请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2分)
原文:黄发垂
16.作者生活的时代,政治黑暗,战乱频
17.每个人都曾构想过自己的理想,请用恰当、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你的理想王国。
11.(1)落花(坠落的花瓣) (2)与世隔绝的地方 (3)“要”通“邀”,邀请 (4)到12.C13.土地平旷,屋舍
2006年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中考
(一)(甲)土地平旷,屋舍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6.在原文划横线的空缺处填写原句。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交通: 户:
8.甲、乙两文都反映了古人对人类美好社会的追求,不同的是,甲文对理想社会进行了 ,乙文则是 。
9.乙文中与甲文“黄发垂
10.
(一)6.讲信修睦 货恶其弃于地也 7.交错相通 门 8.描写 阐述 9.老有所终 幼有所长 10.描写了桃花源优美的环境和幸福的生活
(07重庆市,15分)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的含义。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悉如外人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2.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仿佛若有光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用现代汉语
(1)黄发垂
4.“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 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 。
5.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 答:
1.(3分)(1)类(2)全 ,都(3)邀请( 每词1分 )
2.(2分)A( 古义 ;B 交错相通 :c 与世隔绝的地 方 ;D 不用说,更不用说.今义
3. (4分). (1分)老人和孩干们个个都安闲快 乐,或:老人和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 .显得心满意 足 。(“黄发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