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唯美句子1
1、舞动青春,让我们在欢快的节拍里自由驰骋!舞动青春,让我们一欢乐的心态,充足的准备迎接中考!舞动青春,让我们鼓起勇气,一起走向成功的彼岸!
2、时间虽然冲淡了回忆,但还是没能让我忘记你。
3、很多受过爱情打击的女人就不再相信有爱情存在了,结果是让自己陷入另一种痛苦之中。无论如何你都要相信世界上是有爱情的。不相信爱情的存在,生命就失去了本原的力量。
4、你给我一滴眼泪,我就看到了你心中全部的海洋!
5、因为青春,我们用力深呼吸,用力作梦;因为青春,我们约定制造共同的回忆,镶在青春纪念册;因为青春,我们不忘怀旧,不忘《朋友》,不忘《同桌的你》在青春的长河里,尽情的放歌。在求的海洋里领航,在生活的天空中翱翔,在人生的道路上畅佯,感受多彩的生命,编织人生的梦想。同时青春的长河也流淌着年少的轻狂,充满着风雨坎坷。
6、青春是花,美丽却易飘零,假如不去呵护,在来不及美丽时,就会凋谢枯萎;青春是雨,朦胧却又多情,假如不去把握,就会变成清泪,在伤心时破碎;青春是风,来得仓促去得匆忙,假如不去挽留,就会在不经意间转瞬即逝,无情地飘走无踪;青春是希望,即使有人落空,依然会有坚定执着的梦;青春是自由,想唱就可以唱到地老天荒,要哭就哭得悲悲壮壮;青春是负荷,让人在付出的轮回中找不到休息的角落;青春是拼搏,让人懂得攀登才能揽胜,奋斗才会成功;青春是一条不悔的路,走过去就无法再回头;青春是一本厚重的书,可以填满快乐,也可以写下孤独,却不能在它的扉页上因等待停下前进的脚步。
7、一个是华丽短暂的梦,一个是残酷漫长的现实。
8、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春代表的性格。
9.寂寞的人总是会用心的记住他生命中出现过的每一个人,于是我总是意犹未尽地想起你在每个星光陨落的晚上一遍一遍数我的寂寞。
10.每当我看天的时候我就不喜欢再说话每当我说话的时候我却不敢再看天
11.我每天都在数着你的笑,可是你连笑的时候,都好寂寞。他们说你的笑容,又漂亮又落拓。
12.我生命里的温暖就那么多,我全部给了你,但是你离开了我,你叫我以后怎么再对别人笑
13.曾经也有一个笑容出现在我的生命里,可是最后还是如雾般消散,而那个笑容,就成为我心中深深埋藏的一条湍急河流,无法泅渡,那河流的声音,就成为我每日每夜绝望的歌唱。
14.凡世的喧嚣和明亮,世俗的`快乐和幸福,如同清亮的溪涧,在风里,在我眼前,汨汨而过,温暖如同泉水一样涌出来,我没有奢望,我只要你快乐,不要哀伤`````
15.风吹起如花般破碎的流年,而你的笑容摇晃摇晃,成为我命途中最美的点缀,看天,看雪,看季节深深的暗影。
16.一个人总要走陌生的路,看陌生的风景,听陌生的歌,然后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你会发现,原本费尽心机想要忘记的事情真的就这么忘记了。
17.躲在某一时间,想念一段时光的掌纹;躲在某一地点,想念一个站在来路也站在去路的,让我牵挂的人。
18.牵着我的手,闭着眼睛走你也不会迷路。
19.假如有一天我们不在一起了,也要像在一起一样。
20.有些事情还没讲完那就算了吧,每个人都是一个国王,在自己的世界里纵横跋扈,你不要听我的,但你也不要让我听你的。
青春唯美句子2
有一种人,你想忘,却忘不了,而有一种人,你不想忘,却忘了。
你给了别人不需要的东西何必计较别人不懂珍惜。
泅渡一个世界、共一场生死。
你说摩尔曼斯克,我是北大西洋暖流,你该被抱紧,有风我来顶。
年少初遇 常在我心多年不减你深情 江山如画又怎能比拟你送我的风景。
我满身刺都是拜你所赐 你有什么资格说痛
当雪封了心,我的世界里是冰的泪水!
当初刻骨铭心的事现在看来也不过唏嘘平常你没有误掉我的年华只是浪费了我的时光 .
墨染倾城,不尽相思悠悠,空留离愁;纤尘莫染,却见红豆落落,独剩空枝。
在你准备骗我之前,请做好我可能永远不会原谅你的准备
爱也是种伤害,残忍旳人,选择伤害别人,善良旳人,选择伤害自己。
留了十年的长发五分钟就剪完当初爱的死去活来的人或许一觉醒来就再也心动不起来了.
他对你的全部依赖不过也只是一时的感情澎湃。
寒鸦栖复惊,落叶聚还散。只得一声轻叹:伊人未还。
当掉的浅色寂语、你开了一家收购店、等来了遗忘的海角天光。
鸳鸯符,相思蛊,终抵不过郎心薄幸,痴心错属。
一个是你喜欢的人,另 一个是你喜欢的人喜欢的人。
爱情,让时间匆匆而过,时间,让爱情消逝于无形。
他现在活得很好,背对你走开万水千山 只求和你永不相见。
心如花,静若柳,动如风,醉一首诗,醉一阙词。
思往事,惜流芳,易成伤。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
我在人海中聚散都由风.
只要是为了你好即便代价是离开你,我也愿意。
我怕我在乎的太深你会怕会退缩会厌烦会嫌弃会觉得不可理喻然后离开.
毕竟我们不是互相喜欢 自己辛苦自己等你自己看着你
人扶醉月依墙、飞花乱愁肠。
我接受所有你说的话 情话笑话谎话伤人话
那些年 我们不懂爱 却为了喜欢倾其所有
又是梨花欲谢,绣被春寒今夜。寂寂锁朱门,梦承恩。
吃完一块蛋糕下次还可以买但是说完再见也许就真的再也不见
凄凉的光景里,有你最美的影子,风华一指流沙,苍老一段年华。
我用尽一生守一个未知的约惊醒之后过往都变成错觉.
春色老,夏迟暮。秋意阑珊。冬雪寒彻骨。流年偷换了红妆鬓角眉梢相思苦。
你是谁朝思暮想的笔尖少年、在绝城的荒途里辗转成歌。
旧同桌非老情人 但与你分享过的青春不比初恋少半分
终究会有一天,你的手会挽着另一个人的手,而站在我身边的也不再是你。
这情好烫这心好浪所以不敢望却要忘。
春深花浅笑,秋浓叶忧伤,夜月一帘梦,春风十里情。
我极端敏感 你做什么 讲什么话 不顾及我的感受 便是一点一点推开我。
如果你不懂我的沉默你也永远不会明白我说的话语
这城市中车水马龙我能和谁相拥.
春色老,夏迟暮,秋意阑珊,冬雪寒彻骨。流年偷换了红妆鬓角眉梢相思苦。断肠人不知去了何处?
听弦断,断那三千痴缠。坠花湮,湮没一朝风涟。花若怜,落在谁的指尖。
如果全世界都对你恶语相加 我就对你说上一世情话
这辈子最对不起自己的心 让它痛了一次又一次
不懂示弱 受伤时候偏要表露尖锐和咄咄逼人想要讨心疼 最后却讨了心酸。
一支玫瑰入你眼眸一壶烈酒融入你喉一缕清风伴你长久愿你不走.
也许,只有那些最初的少年情怀,才能一直留驻心间。
待你踏雪归家与你共饮清茶.
舍不得又怎样 到最后还不是说散就散。
想到无端逝去的日子以及不曾把握珍惜过的人 不由涌上一股深沉的悲哀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宋代: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译文
时常记起溪边亭中游玩至日色已暮,沉迷在优美的景色中忘记了回家的路。
尽了酒宴兴致才乘舟返回,不小心进入藕花深处。
奋力把船划出去呀!奋力把船划出去!划船声惊起了一群鸥鹭。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译文二
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被美景陶醉而流连忘返。
游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船,不小心划进了荷花池深处。
划呀,划呀,惊动满滩的水鸟,都飞起来了。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译文三
曾记得一次溪亭饮酒到日暮,喝得大醉回家找不着了道路。
兴尽之后很晚才往回划船,却不小心进入了荷花深处。
怎么渡,怎么渡?(最终)惊起水边满滩鸥鹭。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注释
常记:时常记起。“难忘”的意思。
溪亭:临水的亭台。
日暮:黄昏时候。
沉醉:比喻沉浸在某事物或某境界中。
兴尽:尽了兴致。
晚:比合适的时间靠后,这里意思是天黑路暗了。
回舟:乘船而回。
误入:不小心进入。
藕花:荷花。
争渡:奋力把船划出去。
惊:惊动。
起:飞起来。
一滩:一群。
鸥鹭:这里泛指水鸟。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赏析
此词是记游赏之作,写了酒醉、花美,清新别致。“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 。“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 ”,时间是“日暮 ”,作者饮宴以后 ,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 ,“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
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么,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一连两个“争渡 ”,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 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至此,词戛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创作背景
这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李清照的早期之作,较为可信的时间当是李清照到达汴京之后尚未出嫁之前。这段时间李清照身居闺中,不免会回忆起少时游玩的情形,对那些生活的怀念之情与日俱增,使得作者感到诗兴大发,于是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小令。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讲解
有时候,一件细小的、但饶有兴味的往事,会反复出现在你的记忆中,引起你的思索和回味。当时经历的生动情景,会历历如画,在眼前重现;当时的`兴奋和激动,也会再次在心头涌现,印象还是那样的新鲜。如果你是一个有才能的文学家,你就会真实地描绘出这种经历和心情,吸引读者也进入你再现的那个境界,分享你的激动。
这首《如梦令》就是这样的作品。这是李清照为追记一次有趣的郊游而写的。作品中第一句说明了这是已经过去的一天,是在郊野水边的一个亭子里,傍晚的时候。一个“常”字,表明这件往事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而时常引起她的回忆。在那里作什么?第二句告诉我们,她喝酒喝得醉醺醺的,已经到了不认识回家路途的程度了。“沉醉”,是醉得很深的意思。显然,她是在一边欣赏郊野的景色,一边在喝酒,而且,也不是刚刚到了那里,是在那里已经游赏了相当长的时间了。“兴尽晚回舟”,是说在玩赏的兴致得到了充分的满足之后,天色已晚,才上了去时所乘的小船,掉转船头,往回走。可是,沉醉的后果产生了。由于天色黯淡,特别是醉眼模糊,辨认不清归路,把船划进了一片密集的荷花丛中。“藕花”,即荷花。因荷花是从藕长出来的,所以在诗词中也常叫藕花。按照词调的要求,这里不用荷花,而改称“藕花”。这时,她心慌意乱是可想而知的了。怎么办呢?怎么样才能划出荷塘?怎么样才能划回家去?正好,按词调,这里需要重复一遍相同的两个字的句子,作者恰到好处地填写了“争渡,争渡”。这里的“争”,作怎么讲。“争渡”,这里是怎么划出去的意思。“争渡,争渡”,重复一遍,就突出了她焦急的心情。当她正在心如火燎,思量着怎样才能划出荷塘回家时,想必是在胡乱地划动着小船,去找寻一条归路。忽然听得,呼啦啦一片响声,从河滩上飞起了一群被小船惊起的水鸟。“鸥鹭”,鸥和鹭都是水鸟。小词写到这里,戛然而止。至于下文如何,就留待读者自己去想象了。想来,可能是惊飞的水鸟,吓得她出了一身冷汗,使得头脑清醒了一些,终于能够寻路回家了吧!
作者在词中不是流水账式地写她如何去,如何到家,在那里怎么玩,只在字里行间把经过作了交代。作者也并没有写“我玩得多么高兴呀”之类,而只用了“常记”、“沉醉”、“兴尽”、“晚”几个字,就把她游赏的欢快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她善于剪裁,仅仅截取了醉归途中、误入荷塘、惊飞水鸟这个“镜头”,稍加点染,就写出了她这次郊游中不同一般、最难以忘怀之处,使读者不仅如临其境,也如闻其声。总之,这首小词,虽然并无深意,但写得简练、生动而传神,今天读来,还是引人入胜的。
另外,一个有文化的女子,到郊野游玩,还喝得大醉,这在今天也是不多见的,在封建礼教重压之下的宋代,那就更为稀罕了。这也表现了李清照性格中任情豪放、不受拘束的一个方面。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简评
这首词在南宋人黄升的《花庵词选》中题为“酒兴”。玩词意,似为回忆一次愉快的郊游而作。词人命舟备酒,畅游于清溪,因沉酣竟不知日之夕矣。沉沉暮霭中,回舟误入曲港横塘,藕花深处。这是一个清香流溢,色彩缤纷的,幽杳而神秘的世界。它给词人带来的是巨大的惊喜和深深的陶醉。花香、酒气,使词人暂时摆脱了封建社会名门闺秀的重重枷锁,显现出她贪玩活泼天性。于是有争渡之举。当轻舟穿行于荷花之中,看着栖息在花汀渔浦的鸥鹭惊飞,她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生命的活力。这种活力就从词短促的节奏和响亮的韵脚中洋溢而出。 这首词杨金本《65+草堂诗余》误作苏轼词,《词林万选》误作无名氏词,《古今词话》、《唐词纪》误作吕洞宾词。从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作者介绍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宋朝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译文
时常记起溪边亭中游玩至日色已暮,沉迷在优美的景色中忘记了回家的路。
尽了酒宴兴致才乘舟返回,不小心进入藕花深处。
奋力把船划出去呀!奋力把船划出去!划船声惊起了一群鸥鹭。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译文二
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被美景陶醉而流连忘返。
游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船,不小心划进了荷花池深处。
划呀,划呀,惊动满滩的水鸟,都飞起来了。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译文三
曾记得一次溪亭饮酒到日暮,喝得大醉回家找不着了道路。
兴尽之后很晚才往回划船,却不小心进入了荷花深处。
怎么渡,怎么渡?(最终)惊起水边满滩鸥鹭。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注释
常记:时常记起。“难忘”的意思。
溪亭:临水的亭台。
日暮:黄昏时候。
沉醉:比喻沉浸在某事物或某境界中。
兴尽:尽了兴致。
晚:比合适的时间靠后,这里意思是天黑路暗了。
回舟:乘船而回。
误入:不小心进入。
藕花:荷花。
争渡:奋力把船划出去。
惊:惊动。
起:飞起来。
一滩:一群。
鸥鹭:这里泛指水鸟。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赏析
此词是记游赏之作,写了酒醉、花美,清新别致。“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 。“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 ”,时间是“日暮 ”,作者饮宴以后 ,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 ,“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
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么,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一连两个“争渡 ”,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 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至此,词戛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讲解
有时候,一件细小的、但饶有兴味的往事,会反复出现在兴的记忆中,引起兴的思索和才味。当时经历的生动情景,会历历如画,在眼前重现;当时的兴奋和激动,也会再次在心头涌现,印象还是那样的新鲜。如果兴是一个有才能的文学家,兴就会真实一描绘出这种经历和心情,吸引读者也进入兴再现的那个境界,分享兴的激动。
这首《如梦令》就是这样的作品。这是李清照为追记一次有趣的郊游而写的。作品中第一句说明了这是已经过去的一天,是在郊野水边的.一个亭子里,傍晚的时候。一个“常”字,表明这件往事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而时常引起她的才忆。在那里作什么?第二句告诉我们,她喝不喝得醉醺醺的,已经到了不认识才家路途的程度了。“沉醉”,是醉得很深的意思。显然,她是在一边欣赏郊野的景色,一边在喝不,而且,也不是刚刚到了那里,是在那里已经游赏了相当长的时间了。“兴尽晚才舟”,是说在玩赏的兴致得到了充分的满足之后,天色已晚,才上了去时所乘的小船,掉转船头,往才走。可是,沉醉的后果产生了。由于天色黯淡,特别是醉眼模糊,辨认不清归路,把船划进了一片密集的荷花丛中。“藕花”,即荷花。因荷花是从藕长出来的,所以在诗词中也常叫藕花。按照词调的要求,这里不用荷花,而改称“藕花”。这时,她心慌意乱是可想而知的了。怎么办呢?怎么样才能划出荷塘?怎么样才能划才家去?正好,按词调,这里需要重复一遍相同的两个字的句子,作者恰到好处一填写了“争渡,争渡”。这里的“争”,作怎么讲。“争渡”,这里是怎么划出去的意思。“争渡,争渡”,重复一遍,就突出了她焦急的心情。当她正在心如火燎,思量着怎样才能划出荷塘才家时,想必是在胡乱一划动着小船,去找寻一条归路。忽然听得,呼啦啦一片响声,从河滩上飞起了一群被小船”起的水鸟。“鸥鹭”,鸥和鹭都是水鸟。小词写到这里,戛然而止。至于下文如何,就留待读者自己去想象了。想来,可能是”飞的水鸟,吓得她出了一身冷汗,使得头脑清醒了一些,终于能够寻路才家了吧!
作者在词中不是流水账式一写她如何去,如何到家,在那里怎么玩,只在字里行间把经过作了交代。作者也并没有写“我玩得多么高兴呀”之类,而只用了“常记”、“沉醉”、“兴尽”、“晚”几个字,就把她游赏的欢快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她善于剪裁,仅仅截取了醉归途中、误入荷塘、”飞水鸟这个“镜头”,稍加点染,就写出了她这次郊游中不同一般、最难以忘怀之处,使读者不仅如临其境,也如闻其声。总之,这首小词,虽然并无深意,但写得简练、生动而传神,今天读来,还是引人入胜的。
另外,一个有文化的女子,到郊野游玩,还喝得大醉,这在今天也是不多见的,在封建礼教重压之下的宋代,那就更为稀罕了。这也表现了李清照性格中任情豪放、不受拘束的一个方面。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简评
这首词在南宋人黄升的《花庵词选》中题为“酒兴”。玩词意,似为回夕一次愉快的郊游而作。词人命舟备酒,畅游于清溪,因沉酣竟不知日之夕矣。沉沉暮霭中,回舟误入曲港横塘,藕花深处。这是一个清香流溢,色彩缤纷的,幽杳而神秘的世界。它这词人带来的是巨大的惊喜和深深的陶醉。花香、酒气,使词人暂时摆脱了封建社会名门闺秀的重重枷锁,显现出她贪玩活泼天性。于是有争渡之举。当轻舟穿行于荷花之中,看着栖息在花汀渔浦的鸥鹭惊飞,她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生命的活力。这种活力就从词短促的节奏和响亮的韵脚中洋溢而出。 这首词杨金本《65+草堂诗余》误作苏轼词,《词林万选》误作无名氏词,《古今词话》、《唐词纪》误作吕洞宾词。从“误作”之多,也可看出此词之放逸已超出了“闺秀词”的范围,所以有人把它列入男性作者的名下。但南宋人黄升的《花庵词选》、曾慥的《乐府雅词》都把它作李清照词,应当是可信的。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创作背景
这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李清照的早期之作,较为可信的时间当是李清照到达汴京之后尚未出嫁之前。这段时间李清照身居闺中,不免会回忆起少时游玩的情形,对那些生活的怀念之情与日俱增,使得作者感到诗兴大发,于是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小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