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那片繁衍生长的老榕树,挂下一蓬蓬茂密的胡须,像是几个龙钟老人,懒洋洋地挤在一起打盹。
2、学校的榕树:大榕树是常见的,但我却觉得比珍贵的树木要好,要使人尊重,特别是我们学校门前的三棵大榕树。不管是暖和的春天,炎热的夏日,凉爽的秋季,或者是寒风刺骨的冬天,它总是四季常绿,像一把撑开的绿绒大伞,更像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师。当你走进我们的校园时,首先看到的一定是那三棵高大粗壮的大榕树。树中的纹路,成了榕树脸上的微笑,它好像在说:“同学们早,让我们用一种美好的心情来面对新的课程吧!”
3、我家旁边的中心公园里有许多的榕树,校园操场周围也满是榕树,但都没有我家旁边公园里的那棵榕树高大,茂密。
4、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到来了。春雨蒙蒙,细如牛毛。一场大雨后,大榕树的叶子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好象一颗颗露珠,惹人喜爱。露珠也象一个个可爱的小宝宝,轻轻地躺在那舒服的绿叶摇篮里。
5、如果你静下来认真聆听的话,有时还能听见榕树上不时有鸟叫的声音,那是多么优美的声音,就像一支独特的乐曲。
6、到了冬天,大榕树仍然很挺拔。在刮风的天气里,大榕树沙沙的响着。下雨时,大榕树在上面遮风挡雨,好象在说:“小朋友,别怕,我帮你们挡雨。”
7、古榕树根如蟠龙,皮若裂岩,像个百岁老人,捋着长须。
8、榕树是一种大树,有一种铺天席地的气象。傍着树,可以支架棚房,那是乡间小茶馆,树下几张竹椅,几张小几,茶碗和茶壶,江声和蝉声,是久违了的童年。
9、早晨,叶子翠绿翠绿的,就像是绿宝石一样。我还以为小榕树最喜欢绿色呢!要不然它怎么会全身上下都穿着绿色的衣裳呢!从远处看就更有意思了!远远望去,小榕树就像一位仙女站在花盆中间!
10、秋天,树叶有点黄了。一片片黄叶从树上掉下来,像一只只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我常捡它来做书签。这时,它的果实也成熟了,同学们常把它摘下来,当玩具玩。
11、夏天,榕树的叶子密密麻麻的。看起来真像一把伞。一阵风吹过,大榕树的叶子,发出了“沙沙”的'响声,同学们常在它那又大又绿的“大伞”下乘凉、做游戏。
12、高大的榕树,长出无数气根,像维吾尔族小姑娘的辫子一样。
13、这棵大榕树的气根从两丈多高的树干上垂下来,扎到地下,三五十根粗细不等,简直成了一架巨大的竖琴。
14、榕树的叶子:好茂盛的大榕树啊!那褐色的树枝,足有碗口粗,笔直笔直,满树的小叶儿绿得可爱,活像一个绿草帽,倒扣在大榕树的头上。大榕树的叶子碧绿碧绿的,是椭圆形的,有点像瓜子。小小的叶子如同一双双小手,有节奏地拍打着。树枝上还有许多红色的小果儿,像一个个小朋友探出了小脑袋,好奇地张望着。
15、每天早晨六点去锻炼身体都能看见那棵榕树。那棵树是呢么高大,那么茂密。树冠呈圆形,远望是一把绿色巨伞,近看盘根错节,叶茂蔽大。其中一枝,如潜龙猛出,非常奇特。榕树的叶子绿的非常新鲜,舒服,太阳照在榕树上面,好像有许多的阳光陪伴着他长大。每天我们跑热了都会在榕树底下乘凉,歇一歇,榕树底下凉丝丝的还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
16、它有着绿色的小树干,上面还有一些灰白色的小斑点,碧绿的叶子上布满了叶脉。那叶子绿肥的好像要滴出水来似的。
17、榕树下,生长着许多野花野草。其中有一种花非常漂亮,话是白色的,合拢着。你可别小看这些花草,它们的存在为榕树增添了一些生机。老榕树也撑开了他那绿色的大伞,让它们在大树底下乘凉。
18、榕树看去就是一座绿色的大山。榕树是越剪越能长,一枝未剪的,就直直地长,另一枝,被剪了,在下一个枝桠中长出一枝,东西横斜,一片浓绿。
19、到了秋高气爽的秋天,凉风习习,百花都枯萎了,大榕树有一些叶子也渐渐枯黄了。同学们在树下观叶,那叶子就像翩翩起舞的蝴蝶。
20、榕树最美在根,盘根错节,起伏不定,根与树没有根本的区别。榕树的很多种类具有板根现象、老茎生花、空中花园和绞杀现象,景观奇特雄伟,反映了热带雨林的重要特征;而一些种类被当地民族视为神(龙)树和佛树,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榕树文化。
21、炎热酷暑的夏天到来了。上课时,我们齐声朗读。大榕树在外面倾听,好象在说:“小朋友,你们读得真好听。”
22、榕树的四季:春天榕树树梢布满了翠绿的嫩芽,为我们遮挡雨水。夏天密密的树叶为我们挡住了猛烈的阳光,让我们感到格外凉爽、舒服,可以在操场上玩得更开心。秋天树上布满了星星点点的像珍珠一样的白色的、白里透红的圆圆的果实。冬天地上布满灰红色的果实,黄色的树叶随着寒风飘落下来,树上不畏严寒的浓密的绿叶又预示春天的即将来临。
23、秋天的榕树:秋天,榕树换上了金黄金黄的衣服,小草也换上了金色的秋装。榕树的叶子纷纷飘落在地上,有的像蝴蝶翩翩起舞,有的像黄莺展翅欲飞,有的像舞蹈家在轻盈地转圈。落叶在地上铺成一堆堆,很像一座小山,铺成一条小路,使人一不小心就踩在秋天上。
24、春天,大榕树长出了嫩芽,它的叶子从树枝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叶瓣儿,有的叶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绿的新叶。有的还是叶骨朵儿,看起来饱胀的马上要破裂似的。
遵义的导游词怎么写【1】
各位团友大家好,欢迎做客积善之家的余庆县。今天我们将要游览观光的是云贵高原上一座美丽的飞龙湖休闲度假旅游区。我是你们本次游览活动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小肖,我身边这位是咱们的出游伴侣张师傅,张师傅已有十年的驾驶资历,车技精湛,并且有丰富的在喀斯特山区驱车的经验,是我们行程中的保护神。
朋友们,在大家凭窗远眺岛湖相连的高峡平湖之时,我将向大家简要介绍飞龙湖的基本概况:在构皮滩水电站修建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个拦坝人工湖泊,因其形状似一只腾空而飞的巨龙,故把该湖泊取名飞龙湖。湖区总面积23k㎡,由34个孤岛和众多半岛组成,形成了“湖连谷、湖中峡、峡湖相间”的独具匠心的水上景观,极具观赏价值。湖区平均气温为16.4℃,夏季为25.4℃,冬季为7.6℃,适宜于各个季节游览。此刻看完了水面上变幻莫测的云雾之后,相信大家也像我一样被大自然的巧夺天工所折服了吧!同时也期待身临其境去感受这大自然的恩惠吧!不过在下车之前,请大家仔细清点自己的随身物品,不要遗落了东西,同时在景区游览时,请记得爱护环境,不要乱扔垃圾。
现在,映入大家眼帘的正是横在亘湖边的“天下第一飞龙长廊”,该飞龙长廊全长999m,宽7.8m,高4.5m,可容10人并排而行。该龙的头部正对飞龙湖区,同时向外喷洒着甘露,寓意了一种祥瑞的美好意境。该龙身通体金黄,暗合了古代传说中祥龙的形象。踏入长廊,大家不妨闭目冥想身处龙腹,凌空而飞的壮丽景象。此刻,大家还不赶快拿起手中的相机将这美好的一幕定格,并给家人带去那份美好的遐想。
走完近一千米的长廊,我们便进入了另一番景象,这里有不一样的民居——竹楼,不一样的民俗民风,这里世居的少数民族苗族朋友,他们不仅能歌善舞,更热情好客,他们在农闲十分会欢聚一堂自编自唱,并且会用独特的油光水滑的乌江鲢鱼招待来自远方的客人,这时掬一口特色的小叶苦丁茶,吃一口乌江鲢鱼,赏一下水上音乐喷泉,这种意境岂不快哉美哉。
看完了民族风情,我们又一次踏入了大自然的怀抱,从湖边到山边,绵延数里的荷花让人好不喜欢,竟不知不觉联想到了杨万里的那句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此刻这个季节荷花朵朵虽已变为莲蓬累累,但是朋友们不难看到另一番景象,勤劳的农家女正唱着山歌,采着莲蓬,喜获丰收。朋友们也可以自己去体验采莲的乐趣呢。若能在雨天的荷田观景亭中小憩,细细品味古人说的“留得残荷听雨声”,漫赏“无穷碧”的晶莹剔透、翠绿欲滴,那将是何等惬意的一幕啊!
飞龙湖平均水深200m,湖面最宽处为200m,最窄处为50m,船闸符合500吨位以下的船舶航行。览湖而不能戏水想必是一种遗憾,现在我们将泛舟湖面,去感受人在画中游的美妙意境。顺流而下,我们就看见了一个半浮于湖面的洞口,该洞名为石家洞,据说是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大渡河兵败后,其族人逃到贵州曾在这个洞中避难。据当地村民说,石家洞有四个洞口,三个在临江的峭壁上,它们分别是正洞、方洞、扁洞。而且方洞的顶部还有“太平天国,天下太平”八个大字,其石壁上还有这样的题词:“险甲天下天险,万两黄金徒自有,不如山头一局棋,楚子荥阳弘林永历元年”[1]。这些过往今时今日我们已无法考证,但它仍是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缅怀历史,不禁思绪万千。但这一湖山水还等着我们观看呢,可不能辜负了这旖旎山水的期许。拍照的朋友们请注意自己和相机的安全哦,可不能因为贪恋美景而“湿身”呦。当然这只是玩笑了,因为我们坐的又不是八十年代的竹排,安全是绝对有保障的。
至此,我们的飞龙湖一日游就告一段落了,坐上咱们开往飞龙大酒店的旅游车,我将向大家介绍沿途的民俗民风,以及当地的特色小吃,好让大家收拾起游玩时的好奇心,再次憧憬着下一站的旅途。
海龙囤遗址导游词【2】
一、介绍
所处位置及地形
海龙囤遗址位于遵义西北30余公里处的太平乡龙岩山,又名龙岩囤。它居群山之巅,群山环峙、孤峰挺立,形如细颈葫芦,北、东、南三面临湘江河之主源“白沙水” ,全是绝壁;后为一蒂,仅羊肠小道通到“白云台”、“金鼎山”一带的深山大箐。面积1.5平方公里,植被完好,山川险峻,是当今中国乃至亚洲保存完好的中世纪城堡遗址。 年代
据文献资料推断,海龙囤的始建年代应不晚于宋宝祐五年(公元1257年),是在抗蒙的大背景下出现的军事屯堡。此后历经修葺。明万历年间,杨应龙主政播州时进一步加固城墙,并于囤前筑九关,意欲使之成为“子孙万代之基”,不料却在不久后的1600年初夏毁于“平播”的战火。
背景历史
唐朝时,以当今遵义为中心的“播州”广大地区被“南诏国”彝人占领,公元876年,朝廷派杨端前来平乱。事平后命杨端“世袭”播州,建立了持续七百余年、共29代的`杨氏土司政权。
明朝末年,杨氏29代“土司”、骠骑将军、播州宣慰使杨应龙与川、渝地方发生矛盾,后激化为军事冲突、演化为叛乱。1600年,国力衰竭的明朝廷最后倾全力调8省之24万军队分8路发动“平播之役”。“龙岩囤”被焚毁,后又被易名曰“海龙囤”。意为“龙困于海,不能再兴云复雨”。播州从此“改土归流”、分为两府,一曰平越府,划与新建的贵州省;一曰遵义府,隶属四川省。
挖掘过程
2012年3月,贵州省文物局正式启动海龙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相关工作,4月23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领衔的联合考古队在副所长李飞的带领下进驻海龙屯,展开田野考古工作。
此次考古使用了全站仪对考古现场进行全面测绘、进行三维激光扫描和航拍与航测。 海龙囤完全是一座城的建置。其规模庞大,占地1.59平方公里,城垣、城门、月城(瓮城)、衙署、军营、校场坝、敌楼等一应俱全。城墙状似“9”字形,绕山巅一圈,囤前留一条“尾巴”随山势逶迤而下,东南接山险,接近于“一字城”的设置。东西两端城墙保存较
完整处,高达七八米。囤后设后关、西关、万安关三关(后两关为吊桥关),两两围合为土城、月城,形成两重瓮城的格局。囤东上囤道沿城墙蜿蜒,必要处设以关隘,以扼其要,如今尚存者有铁柱、铜柱、飞虎(三十六步)、飞龙、朝天、飞凤六关。囤内沿城墙的高地及险要处,遗有“四角亭”
“绣花楼”等遗迹,可能为查看敌情的敌楼。囤内最核心的遗迹,是坐落于中央偏西处的两组规模庞大的建筑群,居南者当地人称“老王宫”,居北者为“新王宫”,彼此相距约200米。均因山取势,从东北向西南逐级抬升,占地各2万平方米左右。
“新王宫”是此次工作的重点区域。由于大量遗存裸露于地表,工作中采用了调查、勘探、试掘与发掘相结合的办法,基本厘清了它的总体格局。环“新王宫”城墙的发现,是此次发掘最大的收获之一,它框定了“新王宫”的范围,使厘清格局成为可能。城墙土石混筑,长504、宽近2米,保存较好处尚高出地表1米许,多处则未在地表留有痕迹,因此长期未被发现。“宫墙”围合的“新王宫”面积达1.8万平方米。其内建筑因山取势,大略分作五级,逐级抬升。其规制:正堂居中(今海潮寺),前有天井,侧有两厢,中为甬道,前为九级踏道,前为大门,两翼有八字石墙,外接“宫墙”,门前复为踏道。正堂后有穿堂,后接建于高台上的后堂(F7),此为正衙,面阔五间,明间设须弥座雕龙石榻,传为杨应龙“宝座”,今座尚存,榻已佚。此一组建筑构成“新王宫”的中轴线,方向为38°,正前有山峦遥遥相对。镇于“新王宫”中央的海潮寺始建于平播后不久的1603年,后历经多次重修。中轴线两侧由多栋建筑组合而成的数重院落栉比鳞次,不完全对称。后堂之右(背对“宝座”、面向大门之左右,下同),有一方池(C1),中央深陷,今仍为井,与其前一屋(F1)连为一体,池中之水用暗沟经F1底向右引出。F1与后堂间有小道间隔。F1前、正堂之右,为一组两进院落(F10),正房(F10-1)居中,砖墙厚实,设考究石窗,其前两侧有廊,中为天井,前横一屋(F10-2),再前为庭院,有踏道上下;正房内出骨质戥子1件,陶权2件,另有鹿角等;屋内地面经后期扰动较甚,中掘深坑;结合种种,疑其为囤中府库。F8前及其右侧,尚有房屋数组,或破坏较甚,或尚未清理。后堂之左,系一组四合院式建筑(F8),由正房、左右两厢及“前廊”(破坏较甚,结构不明)组成,中央天井深陷,或兼具蓄水防火之功;天井内出石质砚台、青铜象棋子(仕)各1件,结合“严禁碑”中“书房听点题单”句,疑其为书房。以上F1、F7和F8共用一石砌台基,台基高约2米。F8前、正堂左侧,是一栋面阔五间的
建筑,仅局部揭露;其开间不足2米,颇显狭小,但做工极为考究,屋内墁砖二层(底层为长方形砖,上层为方砖),间铺5厘米厚细沙;结合“左祖右社”的普遍建置,颇疑此系供奉祖先牌位的“杨氏家庙”。F8左侧系一高台,因山所建的台基高约4米,民间称“三台星”(F17),实为五台,逐级抬升,中央各设踏道;两侧山墙基用石雕枭混线,颇显精致;台之两侧前端设对称踏道,居左者通往“水牢”,实系一石砌券拱通道(L2);《平播全书》记杨应龙自缢于“卧房”,明军攻破后,于“后房”得其尸首,知卧房居于新王宫后端;结合种种,疑F17即是土司寝宫。若推论不谬,则新王宫的整体布局遵循了“前堂后寝”的普遍模式。只是处于地形等因素的考量,寝宫未接后堂,而居于其左后方。“水牢”(L2)西邻F9,仅对其东稍间进行了清理,发现青花瓷片上万片,另有铁锅碎片、灶台、水槽等,表明此系一厨房。F9西端紧邻城墙处,有并列二坑,设进水孔和排水孔(排出城墙外),疑系厕所。“新王宫”及其附近共探明房址20余栋(组),限于篇幅不逐一介绍。
二、价值及研究意义
海龙囤是一处融保卫国家利益与维护土司家族利益于一体,集关堡山城与土司衙署于一身的土司城堡。它是为巩固中国西南边陲而由中央政府和地方势力联合修建的防御性工事,它的修建因此融合了播州杨氏长期山城防御实践的经验积累以及当时中原普遍流行的筑城理念,以之为代表的山城与处在穆家川的平原城一起构成了播州杨氏的城邑体系,其内中轴线对称、正堂居中等做法,反映了土司对中央朝廷的精神认同。地方与中央的良好关系,在一定的历史时期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与繁荣。杨氏的防务智慧甚至影响到钓鱼城的出现,以及明清时代该地区数以百计的堡寨的修建,从这个意义上讲,海龙囤是中国西南山地建筑的杰出典范。
偏处西南一隅的海龙囤,与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息息相关,是中央与地方互动,家与国关系相互转换的重要场域,是中国唐宋羁縻之制和元明土司制度的产物,它完整见证了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政策由羁縻之制到土司制度再到“改土归流”的演变,也见证了杨氏家族统领下播州的辉煌与覆灭。
正因此故,海龙囤的发掘,对从考古学的角度推进西南土司的研究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就现实而言,结合申遗所开展的考古发掘工作极大调动了地方的积极性,使多方在文化遗产诸多问题上达成共识,对遗产保护产生了积极作用。发掘过程中所开展的一系列慈善扶贫及公众考古活动,在与大众的互动中回应了社会的关切从而强化了学科存在的价值,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1. 黄杨并非名花珍木,它没有高大魁梧的身驱,也无招蜂引蝶的美色,但它那朴实无华的品质,却给人以另一种美的享受。
2. 大树两旁有几颗球形的黄杨树,叶子绿中透黄,像一个个绿色的大气球,小鸟飞进飞出,好像在举行飞行比赛呢!
3. 走进学校,两旁的黄杨绿化带,中间交错着松枝。
4. 围着花园的.整齐的黄杨和底下泛着黄绿的小草都似乎在告诉每一个走过的人,春天已经来到我们身边。
5. 雪松的两侧是黄杨,就像绿色的带子把雪松裹住。
6. 路边的行道小黄杨,被手握电锯的工人剪得只剩一尺高,那白历历的伤口,滴出来的好像是眼泪。
7. 一圈矮矮的黄杨整齐地环绕在花坛的周围,好像给花坛镶上了碧绿的花边
8. 太阳升高了,小花园霞光万道,黄杨树浑身上下金光闪烁,英姿飒爽,充满了生机活力。嫩绿的新叶,一片片,一层层,迎着和煦的春风快活地成长。面对这株可亲可爱的黄杨树,我默默地祝福:愿你青春常在,健康长寿。
9. 大树两旁有几颗球形的黄杨树,叶子绿中透黄,像一个个绿色的大气球,小鸟飞进飞出,好像在举行飞行比赛呢!草坪上有几丛漂亮的花,有一串红、鸡冠花和栀子花,蜜蜂在花丛中忙碌地采花蜜。
10. 我们学校种了许多黄杨。开学的几天,我看见黄杨是深绿的。一个星期以后,深绿色的叶片中冒出了一些嫩绿色的小也片,一对一对的,真新鲜。两个星期后,嫩绿的新叶渐渐长大,而且越来越多。三个星期了,满眼是嫩绿,几乎找不着深绿了。我知道这是因为春天来了。
11. 来到小操场,我在一旁的花坛里发现了瓜子黄杨,那一个个小芽苞像极了香瓜子,我想这就是它名字的由来吧。走进月儿门,我看见撒金黄杨在花坛里正长得旺,在春雨中争齐斗艳。
12. 黄杨叶形状是椭圆形的,颜色变化非常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