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优美句子 > 咏雪优美句子赏析 正文

咏雪优美句子赏析

时间:2025-05-25 23:30:24

1、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2、开门枝鸟散,一絮堕纷纷。——司马光《雪霁登普贤阁》

3、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4、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

5、夜深知霄重,时闻折竹声。——唐·白居易

6、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雪惊笋欲抽芽。

7、天街飞辔踏琼英,四顾全疑在玉京。——裴夷直《和周侍洛城雪》

8、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9、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宋·卢梅坡

10、江山多娇,嵌缀冬月一轮俏。

11、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卢梅坡

12、剩喜满天飞玉蝶,不嫌幽谷阻黄莺。——华幼武《春雪》

13、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唐·柳宗元

14、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唐·韩愈

15、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6、寒波踏歌,浪舒潇洒一江止。

17、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8、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唐·祖咏

19、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唐·高适

20、宫城团回凛严光,白天碎碎堕琼芳。——李贺《十二月乐辞·十一月》

21、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罗隐

22、岘山一夜玉龙寒,凤林千树梨花老。——吕岩《剑画此诗于襄阳雪中》

23、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欧阳修

24、画堂晨起,来报雪花飞坠。——李白《清平乐》

25、都城十日雪,庭户皓已盈。

26、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唐·罗隐

27、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8、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

29、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30、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31、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

32、月从雪后皆奇夜,天向梅边有别春。——范成大

33、瑞叶飞来麦已青,更烦膏雨发欣荣。——范成大《雪后雨作》

3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5、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

36、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唐·卢纶

37、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38、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清·郑燮

39、烟蓑春钓静,雪屋夜棋深。

40、黄昏门外六花飞,困倚胡床醉不知。——楼钥《谢林景思和韵》

41、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42、落尽琼花天不惜,封他梅蕊玉无香。——杨万里《观雪》

43、玉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元稹《南秦雪》

44、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

45、三巴春霁雪初消,百折千回向东去。

46、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祖咏

47、不知庭霞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谢道蕴《咏雪联句》

48、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唐·罗隐

49、对琼瑶满地,与君酬酢。——辛弃疾《和廓之雪》

50、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51、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骈《对雪》

52、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

53、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54、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55、漫踪江野,蝶舞飞扬一片白。

56、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郑燮

57、玉阶一夜留明月,金殿三春满落花。

58、雪霁山疑近,天高思若浮。

59、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60、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吕本中《踏莎行》

61、夜深知霄重,时闻折竹声。——白居易

62、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63、三千世界银成色,十二楼台玉作层。

64、月从雪后皆奇夜,天向梅边有别春。——宋·范成大

65、雪树银花,燃烧红唇一瓣怒。

66、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67、玉花飞半夜,翠浪舞明年。——苏轼《和田国博喜雪》

68、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冒。——唐·柳宗元

69、雪花鹰背上,冰片马蹄中。

70、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唐·岑参

71、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罗隐

72、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73、大雪纷纷何所有,明月与我何相见。

74、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

75、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李白

76、寒川消积雪,冻浦渐通流。

77、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78、朝来试看青枝上,几朵寒栈未肯消。——徐渭《梨花》

79、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80、雪岭无人迹,冰河足雁声。

81、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宋·欧阳修

82、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唐·李白

8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

84、千里黄云白日,北风吹雁雪纷纷。

85、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86、云横秦岭千秋雪,雪拥蓝关马不前。

87、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

88、夜深知雪骤,时闻折竹声。

89、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冒。——柳宗元

90、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文学赏析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岑参边塞诗的代表作之一,作于他第二次出塞阶段。此时,他很受安西节度使封常青的器重,他的大多数边塞诗成于这一时期。岑参在这首诗中,以诗人的敏锐观察力和浪漫奔放的笔调,描绘了祖国西北边塞的壮丽景色,以及边塞军营送别归京使臣的热烈场面,表现了诗人和边防将士的爱国热情之情,以及他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

全诗以一天雪景的变化为线索,记叙送别归京使臣的过程,文思开阔,结构缜密。共分三个部分。

前八句为第一部分,描写早晨起来看到的奇丽雪景和感受到的突如其来的奇寒。友人即将登上归京之途,挂在枝头的积雪,在诗人的眼中变成一夜盛开的.梨花,和美丽的春天一起到来。前面四句主要写景色的奇丽。“即”、“忽如”等词形象、准确地表现了早晨起来突然看到雪景时的神情。经过一夜,大地银装素裹,焕然一新。接着四句写雪后的严寒。视线从帐外逐渐转入帐内。风停了,雪不大,因此飞雪仿佛在悠闲地飘散着,进入珠帘,打湿了军帐。诗人选取居住、睡眠、穿衣、拉弓等日常活动来表现寒冷,如同选取早晨观雪表现奇异一样是很恰当的。虽然天气寒冷,但将士却毫无怨言。而且“不得控”,天气寒冷也会训练,还在拉弓练兵。表面写寒冷,实际是用冷来反衬将士内心的热,更表现出将士们乐观的战斗情绪。

中间的四句为第二部分,描绘白天雪景的雄伟壮阔和饯别宴会的盛况。“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描绘雪中天地的整体形象,反衬下文的欢乐场面,体现将士们歌舞的积极意义。"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笔墨不多,却表现了送别的热烈与隆重。在主帅的中军摆开筵席,倾其所有地搬来各种乐器,且歌且舞,开怀畅饮,这宴会一直持续到暮色来临之前。第一部分内在的热情,在这里迸发倾泄出来,达到了欢乐的顶点。

最后的六句为第三部分,写傍晚送别友人踏上归途。“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归客在暮色中迎着纷飞的大雪步出帐幕,冻结在空中的鲜艳旗帜,在白雪中显得绚丽。旗帜在寒风中毫不动摇、威武不屈的形象是将士的象征。这两句一动一静,一白一红,相互映衬,画面生动,色彩鲜明。“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虽然雪越下越大,送行的人千叮万嘱,不肯回去。“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用平淡质朴的语言表现了将士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字字传神,含蓄隽永。这一部分描写了对友人惜别之情,也表现了边塞将士的豪迈精神。

这首诗,以奇丽多变的雪景,纵横矫健的笔力,开阖自如的结构,抑扬顿挫的韵律,准确、鲜明、生动地制造出奇中有丽、丽中奇的美好意境,不仅写得声色宜,张弛有致,而且刚柔相同,急缓相济,是一乎不可多得的边塞佳作。全诗不断变换着白雪的画面,化景为情,慷慨悲壮,浑然雄劲。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

2、《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3、《雪梅》【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4、《送卢员外》【唐】薛涛

玉垒山前风雪夜,锦官城外别离魂.

信陵公子如相问,长向夷门感旧恩.

5、《观猎》【唐】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6、《终南望余雪》【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7、《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8、《问刘十九》【唐】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9、《梅花》【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0、《北风行》【唐】李白

烛龙栖寒门,光耀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唯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

中有一又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咏雪/咏雪联句》译文

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咏雪/咏雪联句》注释

谢太傅:即谢安(320年-385年),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死后追赠为太傅。

内集:家庭聚会。

儿女:子侄辈。

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俄而:不久,不一会儿。

骤:急,紧。

欣然:高兴的样子。然:……的样子。

何所似:像什么。何,什么;似,像。

胡儿:即谢朗。谢朗,字长度,谢安哥哥的长子。做过东阳太守。

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

未若:倒不如。

因:凭借。

即:是。

无奕女:指谢道韫(yùn),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无奕,指谢奕,字无奕。

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

《咏雪/咏雪联句》赏析

这是一则千古佳话,表现了女才子谢道韫杰出的诗歌才华、对事物细致的观察和具有灵活想象力。

据《晋书·王凝之妻谢氏传》及《世说新语·言语》篇载,谢安寒雪日尝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安欣然唱韵,兄子朗及兄女道韫赓歌(诗即如上),安大笑乐。

谢安所乐,在于裙钗不让须眉,侄女之诗才,更在侄子之上。按谢朗少有文名,《世说新语·言语》篇引《续晋阳秋》称他“文义艳发”,《文学》篇引《中兴书》说他“博涉有逸才”。所以叔父出韵起题,侄子即为唱和,正见其才思敏捷也。平心而论,“撒盐空中”亦不失为一种比方,雪,以其粉白晶莹飘散而下,谢朗就近取譬,用撤盐空中拟之,虽不高明,也差可形容了。

然而,聪颖的妹妹并不迷信兄长的才名。她觉得,以盐拟雪固然不错,但没有形容出雪花六瓣,随风飘舞,纷纷扬扬,无边无际的根本特征。于是,针对兄长的原句,她作了大胆的修正:“未若柳絮因风起。”

清人沈德潜说:“事难显陈,理难言罄,每托物连类以形之。”(《说诗晬语》卷下)比喻是诗歌的基本修辞手法。其要在于贴切传神,新颖入妙。这正是谢道韫此句高于他兄长的地方。

但是,真正的佳句名句之所以千古流传,播传人口,更重要还在于它能通过形象传达出作者内心的思想感情。谢道韫的这句诗,其佳处不仅在工干设譬,还在于透露出女才子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怀。她将北风飞雪的严寒冬景,比作东风吹绵的和煦春色,正表现出女作者开朗乐观的胸襟以及对美好春光的由衷向往。

据《晋书》本传,谢道韫的联句不仅得到她叔父的称赏,而且还受到在场嘉宾的一致赞许。这次联句,遂传为一时佳话,谢道韫从此也赢得了“咏絮才”的美名。后来南朝梁刘孝绰写过一首《对雪诗》,其中有“桂华殊皎皎,柳絮亦霏霏。讵比咸池曲,飘飖千里飞”。也许是受到谢道韫的启发。

须要说明的是,谢道韫的出色联句。并不是一时之功,刹那灵感,而是有她平时深厚的文学修养作基础的。《世说新语·言语》篇引《妇人集》称她“有文才,所著诗、赋、诔,颂传于世”。可惜绝大部分没有保存到今天。

《咏雪/咏雪联句》赏析二

始出于东晋谢安与其子侄辈们的一段即兴对话。言简意赅地勾勒了疾风骤雪、纷纷扬扬的下雪天,谢家子女即景赋诗咏雪的情景,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轻松和谐的画面。文章通过神态描写和身份补叙,赞赏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并因此而流传千古,成为一段佳话。《咏雪》作为清谈名士的教科书,特别注意传达魏晋清谈家的独特的语言形象,重视人物语言的润饰,“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忽生动,而简约玄澹,真致不穷,古今绝唱也。”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文章第一句交代咏雪的背景。短短的十五个字,涵盖的内容相当多。东晋的谢氏家族是个赫赫有名的诗礼簪缨之家,为首的是谢太傅即谢安。在这样的`家族里,遇到雪天无法外出,才有“讲论文义”的雅兴。召集人兼主讲人自然是谢安,听众是“儿女”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全都说到了。接着写主要事件咏雪(其实是主讲人出题考听众)。主讲人何以有此雅兴?原来是天气发生了变化:“俄而雪骤”,早先也有雪,但不大,而此刻变成了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这使主讲人感到很高兴,于是“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答案可能不少,但作者只记录下了两个:一个是谢朗说的“撒盐空中”;另一个是谢道韫说的“柳絮因风起”。主讲人对这两个答案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十分耐人寻味。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欣赏及赞扬谢道韫的才气,并写出了谢道韫是“咏絮才”。

为何说谢道韫作的词句更好呢?柳絮,作为春时景物,有似花非花,因风而起,飘忽无根,满天飞舞的特征。晋伍辑之《柳花赋》曾形容:“扬零花而雪飞,或风回而游薄,或雾乱而飙零,野净秽而同降,物均色而齐明。”谢道韫将此来比拟北风吹起漫天飞雪,堪称契合无间。取柳絮可比其形言其大,点明当时的“雪骤”之景,而“因风起”更指出它随风飘舞,漫无边际的自然特点。(宋代的贺铸《青玉案》词有“满城风絮”句。)由此较之,雪花柳絮,可谓是异迹而同趣了。如此再看“撒盐空中”的比方,则未免有局促见肘之嫌了。比喻更讲究神似:盐在空中唰唰地撒,重重地下落,躲都来不及,何谈欣赏?无美感可言。比作柳絮,一扫滞重之感,因风而起,漫天飘飞,这才是大自然的造化。而且柳絮飘飞的季节是春暖花开之时,冬季之冷景,以春季之暖景写出,更见诗意。

《咏雪/咏雪联句》创作背景

《咏雪》是南朝文学家刘义庆收录在《世说新语》中的一段文言散文。始出于东晋谢安与其子侄辈们的一段即兴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