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文本官高而忧
岑文本①初仕萧铣②。江陵平,授秘书郎③,直中书。校省李靖骤称其才,擢拜中书舍人,渐蒙恩遇。时颜师古谙练故事,长于文诰,时无逮,冀复用之。太宗曰:“我自举一人,公勿复也。”乃以文本为中书侍郎,专与枢密。及迁中书令,归家却有忧色。其母怪而问之,文本对曰:“非勋非旧,滥登宠荣,位高责重,古人所戒,所以忧耳。”有来贺者,辄曰:“今日也,受吊不受贺。”江东之役,几所度支,一以委之,神用顿竭。太宗忧之曰:“文本与我同行,恐不与我同反。”俄病卒矣。
(选自唐·刘肃《大唐新语》)
【注释】:①岑文本(595~645)。②萧铣(583~621),隋末起兵重立梁国号,建都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市)③“秘书郎”“校省”(检校中书省)“中书舍人”“中书侍郎”“中书令”,均为唐朝时的官职。
【文学常识】
说“《大唐新语》”:《大唐新语》撰者唐代刘肃﹐生卒年﹑籍贯﹑字号均不详。此书记载唐代歷史人物的言行故事,起自唐初,迄於大历,多取材於《朝野佥载》、《隋唐嘉话》等书。仿《世说新语》体例,分匡赞﹑规谏﹑聪敏﹑文章、隐逸﹑记异等30门类﹑13卷。内容多有关政治和道德教化。书后有总论一篇﹐表明作者的意图是以前事为鉴戒。书中也记载了不少有关诗文的材料,尤其是“文章”门,录存初唐及开元初人所作诗歌多首,并叙其本事,间载时人评论,为后来编集和研究唐诗者所取材。明人刻本改题“大唐世说新语”或“唐世说新语”,《四库全书》据《新唐书?艺文志》恢復原名,并列入小说家类。
【译文】
岑文本起初在萧铣部下做官。平定江陵后,任命他为秘书郎、直中书。担任检校中书省的李靖很是称赞他的才能,提拔他担任中书舍人,渐渐地得到皇帝的赏识。当时颜师古对旧例非常熟悉,擅长起草文书,当时没有比得上的,希望重新被起用。唐太宗说:“我自己选拔一个人,你就不再担任原职了。”于是让岑文本担任中书侍郎,专门参与枢密使的工作。后来升任中书令,回到家里脸上却有忧虑的表情。他的母亲感到奇怪并问他,岑文本回答说:“我没有功勋也跟皇上没有旧交,获得太大的宠幸,职位高责任重,这是古人所忌的,这是我感到忧虑的原因啊。”有来向他庆贺的人,他就说:“今天,我只接受安慰,不接受祝贺。”江东之战,几乎所有辎重运输的筹划,全部都委托岑文本来主持,导致他劳累过度,精力耗尽。唐太宗忧虑地说:“岑文本和我一同出征,恐怕不能和我一同回去了。”不久,岑文本就病死了。
【阅读训练】
1.解释
(1)平 (2)称(3)谙 (4)竭(5)返 (6)卒
2.翻译
(1)太宗曰:“我自举一人,公勿复也。”
(2)今日也,受吊不受贺。
3.综观全文,直接表现岑文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后半生的句子是_____。
【参考答案】
1.(1)平定 (2)称赞 (3)熟练 (4)尽 (5)同“返”,返回 (6)死
3.江东之役,几所度支,一以委之,神用顿竭。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时颜师古谙练/故事,长于/文诰,时无/逮
B.时颜师古谙练/故事,长于文/诰,时/无逮
C.时颜师古/谙练故事,长于文/诰,时无/逮
D.时颜师古/谙练故事,长于/文诰,时/无逮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长于文诰,时无逮
②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③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④其母怪而问之
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校省李靖骤称其才称:称赞 B.及迁中书令,归 家却有忧色 迁:降职远调
C.恐不与我同反反:同“返”,返回 D.俄病卒矣 卒:死
4、下列对文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陵平,授秘书郎。
译文:江陵平定后,岑文本进入朝廷任秘书郎。
B.太宗曰:“我自举一人,公勿复也。”
译文:唐太宗说:“我自己选拔一个人,你(颜师古)就不再担任原职了。”
C.今日也,受吊不受贺。
译文:今天,我只接受安慰,不接受祝贺。
D.非勋非旧,滥登宠荣。
译文:我既不是功臣,又不是皇帝的老朋友,却乱用职权得到了很多的恩宠。
5、下列对文意解说不正确的一句是( )
A.岑文本一直都在唐朝当官,并多次受到朝廷的奖赏。
B.岑文本当上中书侍郎,原因之一就是唐太宗不想让颜师古官复原职。
C.岑文本被提拔到中书令后反而感到忧虑,可见他不是狂妄自大的人。
D.综观全文,岑文本的后半生可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来概括。
参考答案
1、D 2、D 3、B 4、D 5、A
岑文本官高而忧
岑文本①初仕萧铣②。江陵平,授秘书郎③,直中书。校省李靖骤称其才,擢拜中书舍人,渐蒙恩遇。时颜师古谙练故事,长于文诰,时无逮,冀复用之。太宗曰:“我自举一人,公勿复也。”乃以文本为中书侍郎,专与枢密。及迁中书令,归家却有忧色。其母怪而问之,文本对曰:“非勋非旧,滥登宠荣,位高责重,古人所戒,所以忧耳。”有来贺者,辄曰:“今日也,受吊不受贺。”江东之役,几所度支,一以委之,神用顿竭。太宗忧之曰:“文本与我同行,恐不与我同反。”俄病卒矣。
(选自唐·刘肃《大唐新语》)
【注释】:①岑文本(595~645)。②萧铣(583~621),隋末起兵重立梁国号,建都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市)③“秘书郎”“校省”(检校中书省)“中书舍人”“中书侍郎”“中书令”,均为唐朝时的官职。
【文学常识】
说“《大唐新语》”:《大唐新语》撰者唐代刘肃﹐生卒年﹑籍贯﹑字号均不详。此书记载唐代歷史人物的言行故事,起自唐初,迄於大历,多取材於《朝野佥载》、《隋唐嘉话》等书。仿《世说新语》体例,分匡赞﹑规谏﹑聪敏﹑文章、隐逸﹑记异等30门类﹑13卷。内容多有关政治和道德教化。书后有总论一篇﹐表明作者的意图是以前事为鉴戒。书中也记载了不少有关诗文的材料,尤其是“文章”门,录存初唐及开元初人所作诗歌多首,并叙其本事,间载时人评论,为后来编集和研究唐诗者所取材。明人刻本改题“大唐世说新语”或“唐世说新语”,《四库全书》据《新唐书?艺文志》恢復原名,并列入小说家类。
【译文】
岑文本起初在萧铣部下做官。平定江陵后,任命他为秘书郎、直中书。担任检校中书省的李靖很是称赞他的才能,提拔他担任中书舍人,渐渐地得到皇帝的赏识。当时颜师古对旧例非常熟悉,擅长起草文书,当时没有比得上的,希望重新被起用。唐太宗说:“我自己选拔一个人,你就不再担任原职了。”于是让岑文本担任中书侍郎,专门参与枢密使的工作。后来升任中书令,回到家里脸上却有忧虑的表情。他的母亲感到奇怪并问他,岑文本回答说:“我没有功勋也跟皇上没有旧交,获得太大的宠幸,职位高责任重,这是古人所忌的,这是我感到忧虑的原因啊。”有来向他庆贺的人,他就说:“今天,我只接受安慰,不接受祝贺。”江东之战,几乎所有辎重运输的筹划,全部都委托岑文本来主持,导致他劳累过度,精力耗尽。唐太宗忧虑地说:“岑文本和我一同出征,恐怕不能和我一同回去了。”不久,岑文本就病死了。
【阅读训练】
1.解释
(1)平 (2)称 (3)谙 (4)竭 (5)返 (6)卒
2.翻译
(1)太宗曰:“我自举一人,公勿复也。”
(2)今日也,受吊不受贺。
3。综观全文,直接表现岑文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后半生的句子是_____。
【参考答案】
1.(1)平定 (2)称赞 (3)熟练 (4)尽 (5)同“返”,返回 (6)死
3.江东之役,几所度支,一以委之,神用顿竭。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时颜师古谙练/故事,长于/文诰,时无/逮
B.时颜师古谙练/故事,长于文/诰,时/无逮
C.时颜师古/谙练故事,长于文/诰,时无/逮
D.时颜师古/谙练故事,长于/文诰,时/无逮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长于文诰,时无逮
②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③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④其母怪而问之
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校省李靖骤称其才称:称赞 B.及迁中书令,归 家却有忧色 迁:降职远调
C.恐不与我同反反:同“返”,返回 D.俄病卒矣 卒:死
4、下列对文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陵平,授秘书郎。
译文:江陵平定后,岑文本进入朝廷任秘书郎。
B.太宗曰:“我自举一人,公勿复也。”
译文:唐太宗说:“我自己选拔一个人,你(颜师古)就不再担任原职了。”
C.今日也,受吊不受贺。
译文:今天,我只接受安慰,不接受祝贺。
D.非勋非旧,滥登宠荣。
译文:我既不是功臣,又不是皇帝的老朋友,却乱用职权得到了很多的恩宠。
5、下列对文意解说不正确的一句是( )
A.岑文本一直都在唐朝当官,并多次受到朝廷的奖赏。
B.岑文本当上中书侍郎,原因之一就是唐太宗不想让颜师古官复原职。
C.岑文本被提拔到中书令后反而感到忧虑,可见他不是狂妄自大的人。
D.综观全文,岑文本的后半生可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来概括。
参考答案
1、D 2、D 3、B 4、D 5、A
下面是《朝野佥载》阅读答案及原文,欢迎参考!
娄师德,字宗仁,郑州原武人。第进士,调江都尉。扬州长史卢承业异之,曰:“子,台辅器也,当以子孙相委,讵论僚吏哉?”
上元初,为监察御史。会吐蕃盗边,刘审礼战殁,师德奉使收败亡于洮河,因使吐蕃。其首领论赞婆等自赤岭操牛酒迎劳,师德喻国威信,开陈利害,虏为畏悦。迁殿中侍御史,兼河源军司马,并知营田事。与虏战白水润,八遇八克。
天授初,为左金吾将军,率士屯田,积谷数百万,兵以饶给,无转饷和籴之费。武后降书劳之。后尝谓师德:“师在边,必待营田,公不可以劬劳惮也。”证圣中,与王孝杰拒吐蕃于洮州,战素罗汗山,败绩,贬原州员外司马。
师德深沉有度量,人有忤己,辄逊以自免,不见容色。尝与李昭德偕行,师德素丰硕,不能遽步,昭德迟之,恚曰:“为田舍子所留。”师德笑曰:“吾不田舍,复在何人?”
狄仁杰未辅政,师德荐之,及同列,数挤令外使。武后觉,问仁杰曰:“师德贤乎?”对曰:“为将谨守,贤则不知也。”又问:“知人乎?”对曰:“臣尝同僚,未闻其知人也。”后曰:“朕用卿,师德荐也,诚知人矣。”出其奏,仁杰惭,已而叹曰:“娄公盛德,我为所容乃不知,吾不逮远矣!”
圣历三年九月,卒于会州,年七十。赠幽州都督,谥曰贞。
(选自《新唐书·娄师德传》,有删节)
娄师德,为兵部尚书,使并州。日高至驿,恐人烦扰驿家,令就厅同食。尚书饭白而细,诸人饭黑而粗。呼驿长责之曰:“汝何为两种待客?”遂换取粗饭食之。
娄师德弟拜代州刺史,将行,谓之曰:“吾以不才,位居宰相,汝今又得州牧,荣辱过分,为人嫉也,将何以全先人发肤?”弟长跪曰:“自今后,虽有人唾某面上,某亦不敢言,但拭之而已。以此自勉,庶不为兄忧。”师德曰:“此适所谓为我忧也。夫人唾汝者,发怒也。汝今拭之,是恶其唾。恶而拭,是逆人怒也。唾不拭,将自干,何如?”弟笑而受之。其行事皆此类。
浮休子①曰:“师德直而温,宽二栗,外愚而内敏,表晦而里明。万顷之波,浑而不浊,百炼之质,磨而不磷。可谓淑人君子,近代之名公者焉。”
(选自张鷟《朝野佥载》,有删节)
[注]浮休子:张鷟的号。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公不可以劬劳惮也 劳:辛劳
B.昭德迟之 迟:迟缓
C.将何以全先人发肤 全:保全,使……完整
D.庶不为兄忧 庶:希望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因使吐蕃 ②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B.①兵以饶给 ②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C.①为田舍子所留 ②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D.①表晦而里明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娄师德作为边将,戍边屯田,多次率兵与吐蕃作战,未尝败绩,并能树立国家威信,陈说利害,感化他们。
B.娄师德为人低调,身为兵部尚书,在去并州出差的途中,主动要求与随行在驿站大厅里吃同样的粗劣饭食。
C.娄师德为人宽厚而谨慎。别人冒犯,他不怒形于色;他对即将赴任的弟弟谆谆告诫:居高思危,懂得忍让。
D.娄师德举荐狄仁杰反遭其多次排挤,足以说明他既有识人的`才能,也有容人的雅量。后人称他有君子之风。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子,台辅器也,当以子孙相委,讵论僚吏哉?
译文:
(2)娄公盛德,我为所容乃不知,吾不逮远矣!
译文:
(3)夫人唾汝者,发怒也。汝今拭之,是恶其唾。恶而拭,是逆人怒也。
译文:
参考答案
4.(3分)B 5.(3分)B 6.(3分)A
7.(10分)
(1)你有宰相的才能,我应该把子孙托付给你,怎能以下属官吏来对待你呢?
(3分。“子,台辅器也”判断句式1分,“相”1分,“论”1分)
(2)娄公大德,我被他宽容竟然不知道,我不及他远了!
(3分。“为所”1分,“乃”1分,“逮”1分)
(3)人家朝你吐口水(啐你),是对你发怒了,如果你把口水擦掉了,这是嫌恶人家的口水,你嫌恶而擦掉口水,这是与人家发怒对着来。
(4分。“……者……也”1分,第2个“唾”1分,“恶”1分,“逆”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