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励志句子 > 走在乡间小路励志句子 正文

走在乡间小路励志句子

时间:2025-05-06 14:33:15

诗歌赏析

诗歌赏析1

  你解开心的罗裙

  已诗歌的方式传递爱情

  轻浮的字眼穿戈我心空

  唉声拾级而上

  刺伤

  昨夜失眠的笑容

  听你

  怒艳的花朵

  在多情中自凋自谢

  看你

  美丽的才女

  把前世的尘缘抛开

  伤感在今夜

  红袖浓浓的诗香下

  我的手痒嘴也痒

  任由评论栏缺少我的足迹

  我的姐姐曾经教育我

  文字是神圣的

  不可游戏

  我的心在水中变的冰凉

  在沉默中变的沉默

  无言无语

  从你多情的诗歌中

  我看不到鲜花像阳光

  听不到花开的噼啪声

  却厌恶地看见

  扬起诗歌的颂词

  掀起爱的游戈

  寻找苛求不实的落点

诗歌赏析2

  《我们还有很多路要走》

  ——致ZC

  亲爱的,还有很多路要走

  在春天的拐角处

  有一些远去的钟声在回响

  有一群无家可归的人

  有一阵低沉微弱的叹息

  亲爱的。还有很多路要走

  现在

  必须将花朵从心口移开

  接受一些狭长的路途

  会有些艰难

  会有些落魄

  会有狼群,虎视眈眈

  可是亲爱的,还有你在爱我

  这些足以抵挡

  所有的酸涩滋味

诗歌赏析3

 《回乡谣》

  ——致YD

  今日无雨,你在黄山。

  遇见登山的人

  测量温度的人

  磨徽墨的人

  进城说唱的人

  最巧合的是,你遇见叶丹的时候

  他刚刚走出黄山车站

  看到一面镜子

  他刚刚抛开上海的尘埃

  不停地忏悔

  他刚刚说出

  “很久了,我又回来了”

诗歌赏析4

《可能性》

  事实上,没有比清晨更完美的事物

  风是清风,雨是露珠

  事实上,没有比黄昏更清醒的事物

  你是你,我是我。夕阳在西沉

  事实上,一切都在远去

  彼此撕裂,彼此沉默

  你们往西,更辉煌。我往南,便圆满

  只有旧年的晚会上。灯光摇曳

  酒杯朝下

  只有我和你们

  不再谈笑风生

诗歌赏析5

《陈旧》

  这么多年了。我只记得风从屋顶冷冷地吹过

  只有春天,没有颜色

  这么多年。我饮酒吟诗

  从来不提起你

  这么多年,你抱着我。像怀抱着一页柔弱纸张

  空白发黄

  却又写满故事

  不知不觉。这么多年过去了

  我一直没有消失

  你与一页柔弱的纸张

  一直还在

诗歌赏析6

  我安静地想事

  心情平静地看着文字

  其实

  好多我都不懂

  还有好多

  我根本没有接触过

  对于诗歌

  我想

  我只是一个观者

  在远离诗歌的遥远的山巅

  观看

  如千山之巅的小树

  看到湖泊的莲花朵朵

  看到海边的潮来潮又落

  而我只有静静地

  静静地看着这一切

  任由风吹拂

  任由雪雨飘飘洒洒

  他们叫嚣着

  他们翻腾着

  我觉得

  这一切跟我都没有关系

  梨花的飞舞

  寒流的来临

  这又有什么呢

  这都是圈子里的事

  而我

  我一直跟它毫无干系

  我只是一个远远的观者

  远远地看着诗歌

  远远地看玉带飘起

  而后

  看见一个做裸模的姑娘

  轻然御下单薄的衣衫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

  杂乱无章

  喧嚣而卖醉

  让他们去热闹吧

  让他们去吹唱

  朱自清落寞的背影

  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

  鲁迅秋夜里的烟雾

  笼罩着黑幕的舞台

  我想我还是真真喜欢

  叶落秋山

  姹紫嫣红的夕阳

  染尽江天的一幕话剧

诗歌赏析7

  坐在阴暗的墙角里

  想读几首诗歌

  心灵缺乏滋润的日子太长了

  生长出的隐晦

  让自己吃惊

  也许

  作为人的思路

  就像云彩一样漂浮不定

  历史的责任

  已经在金钱里面掩埋

  传统的影子

  只剩下遥远的痕迹

  只有把所有的事情

  打包

  化为美好的期待

  金钱的分量不足以承担人类的使命

  文明是前仆后继的延续

  今天的我

  想读几首诗歌

  让自己明白

  文化

  是自己的精髓

诗歌赏析8

  好白的一种心境被诗歌烫平

  那首无题诗是写在纸上还是

  写在梦里雪白在梦中翻动

  一首连着一首把我的心

  烫平

  诗歌就是美丽在牵动着那片云霾

  给自己一个景点在雪白的纸上

  写上最纯真的爱恋

  诗歌在雪白的纸上颤抖那黑色的景点

  被目光冲洗一片云的飘香从那里

  飘了出来香醉了我的眼

  不需要植被也不需要栽种

  只要一种自然生命的特征

  就象那翩飞的蝴蝶

  从那美丽的诗歌里飞了出来

  诗的意向

  纯真在这里写就诗的意向

  象爱的触角在牵动连体儿的'心

  一对玉女峰在山上颤抖雪莲花的香

  连动着那不冻的心

  梦在城堡里泛滥诗成了景点

  在岌岌可危中潜逃

诗歌赏析9

  《舅舅家的路》

  一直向西

  沿着国道走八九百里

  再沿着省道向西走六七百里

  穿过一个深深的大峡谷

  爬上一个累死牛的黄土高坡

  就是远近闻名的黄土残塬

  而且就是世界上最厚的这圪瘩黄土

  养活了母亲的一大家子母亲出嫁了

  舅舅从生到老一直守在这里

  在塬上向北走四五百里

  又向西走二三百里下一个大坡

  过丑家川马莲河赵家沟门

  再向西走百十里地的样子

  越过野人岭叫花子梁和秃子峁

  然后连跨三个崾岘向北走八九十里

  再连跨三个崾岘

  那些像驴脊梁一样的崾岘可危险了

  继续再向西北方向走六七十里

  又爬上一个屁股大的小县城

  那个小县城是一个重要的关口

  鸡鸣三省过去是兵家必争之地

  出县城向北又是朝下走的乡间小路

  在金黄金黄的油菜花

  和绿油油的麦地之间走四五十里

  看见一个不大不小的土坝时再向西

  过一座独木桥钻一个人工凿的山洞

  看见一个药王庙再向西

  接下来的二三十里都是羊肠小路

  遇见一大片枣树林要向西

  遇见一个三岔路口又要向北朝上走

  经过一个没人住的小村子千万不要进去

  再向西北走十里路的样子

  隐隐约约看见一个籽麻大的黑点

  就是舅舅家的村子了这时

  可以在路边找一块石头坐下来

  歇一歇慢慢地抽一支烟

  听母亲说她第一次回娘家走到这里时

  倒在地上后差点爬不起来呢

  缓一口气向西再走八九里

  拐一个大弯子后

  再走六七里又向北兜一个小弯子

  走到一堆老坟跟前再向西走四五里

  而后向北二三里的地方有一棵大槐树

  大槐树下有一个大粪堆

  大粪堆傍卧着一只大黄狗

  大黄狗的身后就是村口

  大黄狗是村长家的

  人不惹它它就不会咬人

  谁穿得像干部它还给谁摇尾巴

  进了村子还要走一里路的样子

  再向左拐走八九十米后再向右拐

  直走六七十米再向左拐

  最后再走四五十米就是塬畔

  塬畔下面又是近千米深的一条坡

  坡底两孔坐北朝南黑眼窝般的窑洞

  就是舅舅的家

  《柴米油盐醋》

  一见到火就干干脆脆扑上去的柴

  那才叫柴

  偷偷摸摸做成熟饭的米

  那才叫米

  星星点点比眼泪还要稀罕的油

  那才叫油

  别人故意撒在伤口上的盐

  那才叫盐

  两口子之间争着抢着吃的醋

  那才叫醋

  《二爷又喝醉了》

  二爷吐了

  狗儿吃了

  狗儿吐了

  猫儿吃了

  猫儿吐了

  雀儿吃了

  雀儿吐了

  风儿吃了

  《三只狗》

  三只狗白天一块去追一片鸡毛

  晚上三只狗又一起汪汪汪

  咬一片月亮

  三只来自村里三家的狗娃子

  真正是吃饱了没事干不能消化

  三只狗一只是张狗蛋家的

  一只是赵狗剩家的

  一只是高狗狗家的

  ---------------------------

  这是“闻一多诗歌奖”作品组诗《陇东:遍地乡愁》中的几首,闻一多先生是民国时期重要的为民主而奋斗的作家和诗人,先生的诗歌虽然和同期的诗人相比有所不及,但没有庸俗到如此不忍卒读的地步。如果先生地下有知,一定会寻找尿布遮羞。7月3日晚,颁奖大厅内灯火通明,气氛凝重。谢冕等六位评委神情庄严,依次而坐,个个神情庄重如下蛋的母鸡,没想到产下的是令人拍手喝倒彩的臭蛋!这样的文字发表在中国某家权威诗歌刊物上,自然没有什么好觉得好奇了,因为类似这样的庸常之作甚至猥琐意淫的文字在我们权威的刊物上早已司空见惯。然而这样和小学生日记一般的作品被当做精品出炉真让人有横空出世的味道。读完“闻一多诗歌奖”的作品,还有一个最大的收获就是可以用“真正是吃饱了没事干不能消化”(《三只狗》)来评介权威评委的工作。

  这些年,对身边琐碎事物喋喋不休的叙述,偏头痛、意淫、暖昧和对身体自恋的文字占据了中国诗歌主流刊物的绝大多数地盘,优秀的诗人回到地下写作的状态,那些热爱诗歌的读者群也消失了。沽名钓誉者徒有虚名者华而不实者毫无创新者虚情假意者似是而非者哗众取宠者投机取巧者胡说八道者都被冠以诗人的冠冕,诗人这个曾经令人们肃然起敬的名称成了社会的笑柄。我怕对现代诗坛这样解读是自己的狭隘和昏聩所致,为了拓宽自己的视野,改变自己的的观点,我收集了大部分权威刊物的诗歌年选和一些国内诗歌奖的获奖作品,结果让我更加的昏聩。“终于鼓足了勇气,我要/勇敢地对生活说不/当我清晨再次醒来,我对自己说/不能这样了,生活再也不能这样了/说完,我翻身下床/穿衣服、小便、洗漱、用早餐/然后机械地锁好房门,义无反顾地/再次投入到火热的生活”;这是08年华文青年诗歌奖获奖作品中的一首《我要勇敢地对生活说不》。作者写什么是作者的事情,我在写评论中极少单独批评作者的作品,但这是汉语诗歌的获奖作品,不得不说出自己的观点,我想问问这些手握诗歌精品和次品生杀大权的权威评委和大赛主办方,你们要把诗歌带到什么地方?

  读完近几年的获奖诗歌作品,如果隐去所有的作者姓名,读者会对获奖产生一个人写的感觉,除了大跌眼睛之外还能说什么?难怪很多人士在质疑物质奖励下会不会助长诗歌的庸俗化。这种呼声的人还建立在物质和艺术敌对的境界,诺贝尔文学奖的奖金比起国内的任何大奖都要高出数十倍,但西方文学没有因为高额的奖金而变的庸俗。为什么现代汉语诗歌越来越被人们唾弃,是因为我们的诗歌奖变了味,绝大多数奖项授予给了庸常的作品。正是多年来这些庸俗的作品通过诗歌奖得以流传,才导致庸俗、琐碎甚至猥琐的诗歌成为现代汉语诗歌的主流,使汉语现代诗歌陷进阴性写作状态。确切地说,诗歌奖助长了庸常作品的流传。

  身处一个大变革的时代,生命价值的溃灭,道德的堕落让国人群体困惑,但为诗人准备了思考生存状态和社会走向的环境,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和常人一样被时代主流同化和淹没,你就不是一个诗人。诗人是大众中的一员,你和大众一样的肉体上依附着一颗诗人之心。闺帏艳闻,市民心态、无聊闲情、个人的琐碎悲哀和欢喜或玩物狎妓之醉可以入诗,但不是大诗。作为诗人你为什么不可以把自己的灵魂自己的品格连同这个时代的大痛苦通过诗歌作品表现出来?做不了大诗人,起码可以多一点道德勇气,长点远离急功近利的思想,多一点甘于寂寞的耐心,不要让后人读过我们的作品后一声长叹,那个时代怎么盛产出这样一群无聊的诗人。历届评委中,不乏名校教授,知名诗人,为了你们以后的虚名得以流传下去,还是在以后的诗歌评奖中,拜托你们坚持一贯的观念,继续把庸常的文字当做精品推给世人推给历史。写下这个标题时,是想就其根源做些探讨的,但冷静下来面对积重难返的现代诗歌多说已经无益,权且当做一篇无聊日记录下。

  “终于鼓足了勇气

  我要/勇敢地对生活说不

  /当我清晨再次醒来,

  我对自己说/不能这样了,

  生活再也不能这样了/说完

  ,我翻身下床/穿衣服、

  小便、洗漱、用早餐/

  然后机械地锁好房门,

  义无反顾地/再次投入到火热的生活”;

  这是08年华文青年诗歌奖获奖作品中的一首《我要勇敢地对生活说不》。作者写什么是作者的事情,

  20xx年7月于西安行宫

诗歌赏析10

  做一朵,淡淡的书香女子

  牵一缕清风,让一颗灵动的心

  随精灵的文字雀跃

  在缕缕幽香中

  端坐深山,面临赤壁

  听雨赏雪

  读出蝶舞花红

  在高台上,摘星揽月

  让一颗飘逸的心

  徜徉在书海里

  出尘馥郁漫娉婷

  做一朵,淡淡的书香女子

  青青子吟,悠悠我心

  铺开葱绿的岁月

  沏一壶香茗,与时光对坐

  让一曲汉唐逸歌,淡锁一庭闲愁

  将自己融入水墨古韵中

  归隐在唐诗宋词里

  凉月满窗人不寐

  临风听暮蝉

  归笛吹梦中

  做一朵,淡淡的书香女子

  掬水韵含香

  坐拥兰亭,怀素听墨

  拾一枚心情,曲水流觞

  游弋在青山绿水中

  让灵魂沾染文字的墨香

  让优雅熏透岁月

  伴着唐诗宋词的韵律

  在柔软的墨锦上

  绽放幽幽暗香

  做一朵,淡淡的书香女子

  于静谧的时光里

  携一卷清香,感受那份

  天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寂静

  任四季更迭

  固守着文字的池城

  洗尽铅华

  持一枚素雅,安然若素

  在一池静雅里

  开出一朵莲花的清幽

  做一朵,淡淡的书香女子

  执时光之美

  在书中挽岁月,字里画乾坤

  安然于一片叶脉间

  白云红叶两悠悠

  让书香的芬芳,将容颜焕发

  让铿锵有力的墨骨

  挺直脊梁

  让袖间飘逸一缕清香

  弄香花满衣

  日月照轩窗,静享清欢

岑参赏析诗歌赏析

  中国古诗内容繁多,诗人各有千秋,每个诗人人都有自己的风格,现在我们通过了解诗人,分析他们的诗。这样可一举两得,既可以了解诗人的情况,又可以同时学会诗的分析。本文主要介绍的是边塞诗人岑参。

  岑参(约715—770)唐代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岑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两度出塞,六年边塞生活,使岑参的诗境界空前开阔,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成为他边塞诗的基调。他既热情歌颂了唐军的勇武和战功,也委婉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悲惨。大大开拓了边塞诗的创作题材和艺术境界。

  岑诗的主要思想倾向是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难的乐观精神;艺术上气势雄伟,想象丰富,夸张大胆,色彩绚丽,造意新奇,风格峭拔。他擅长以七言歌行描绘壮丽多姿的边塞风光,抒发豪放奔腾的感情,歌颂边防将士的战斗精神。

  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背景:

  天宝八年(七四九年),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诗人在赴任途中,遇到入京的人,请他给自已家里带个口信,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

  大意:

  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迷漫;满面龙钟两袖淋漓,涕泪依然不干。途中与君马上邂逅,修书却无纸笔;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主题:

  表达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赏析:

  第一句是写眼前的实景。“故园”指的是在长安自己的家。“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

  第二句带有夸张的意味,是强调自己思忆亲人的激情,这里就暗暗透出捎家书的意思了。“龙钟”在这里是淋漓沾湿的意思。“龙钟”和“泪不干”都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长安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神态。

  三四句完全是行者匆匆的口气。走马相逢,没有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就请你给我捎个平安的口信到家里吧!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此时,心情是复杂的,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主旨:这首诗描写了西北边塞特有的奇异风光,表现了诗人雪中送客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

  1)诗中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千古咏雪名句,请结合该句的修辞方法谈谈它的艺术效果。

  一夜大风雪造出来的冰雪世界,好像是春风吹了一夜,使千树万树开满了梨花。运用比喻的修辞,以梨花比雪花,以千万株梨树枝头的繁花来比边塞的茫茫雪原,加上“忽”的配用,写出了雪下得大而急,也描绘了充满浓郁春意的奇丽壮美境界。诗人笔下呈现出来的这个春意盎然的梨花满树的春天景象,是他的想象和主观感受,可是却把雪的洁白、鲜润的特点揭示出来了,也为这个寒冷的边塞增添了无限春意。表现了作者的欣喜之情。

  2)“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的作用

  这两句是过渡性的,将视线又转向“外景”,以百丈坚冰点缀大的环境,以万里愁云引出送别的气氛。下面写送别的场面,天色已晚,暮雪纷纷,红旗不卷,“归客”登程,此情此景,令人黯然。但诗人却抛开了离愁别绪,以高昂的格调收束全篇。

  3)赏析: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在白雪的辉映下,那面静止的红旗多么瑰丽。以纷纷下辕门的“暮雪”映衬冻不翻的“红旗”,以“动”衬“静”,以“白”衬“红”,表现送行人郁结不开的惜别情意。其中的“掣”字用得十分精确,真实地描绘出红旗冻住了,北风吹着也不飘动的情状。诗句奇特而壮美。

  4)古人称赞本诗最末一句是景中藏情,你能体会出本句诗中暗含怎样的思想感情吗?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这两句是写友人离去以后的情景:山回路转,友人的身影已经看不到了,此时诗人仍伫立在风雪中,远望友人离去的路,只见雪地上留下一行长长的马蹄印。诗人送友人归去时依依不舍的深情,以及他的思乡之情,都通过“雪上空留马行处”这句诗表达出来了。这样的结尾,犹如撞钟,清音有余,使人产生无穷的遐想。

  写作特色:

  ①这首歌行体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咏雪兼送别,而以“雪”贯串全篇。以雪起,写送别前、送别时所在地的雪;以雪终,写送别后目送友人望到的雪景;以雪为叙事线索,写了送别友人的过程;又以雪为寄托离情之物,美丽纯洁。

  ②这首诗通篇写景,通篇有情。借景抒情,景中有情。

  如:饯别友人分手之际,“愁云惨淡万里凝”恰是诗人此刻心境的写照。“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更是意味深长,不但流露了诗人当时“送君去”的依依惜别之意,而且揭示出作者“不见君”后心灵深处若有所失的虚空和惆怅,甚至还可能夹带着因友人归去而触发起来的思乡之情。

  ③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结合。

  这首诗不但出色地刻画了我国西北边疆奇特瑰丽的风光,还成功地表现了将士们的.精神风貌。写送别却豪壮、乐观,全无令人神伤之情,把依依的送别写得豪迈奔放,体现了诗人浪漫乐观的本色。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诗文解释:

  你没看见走马川在雪海边,黄沙扬起茫茫一片,一直连接到天上。

  轮台到了九月狂风整夜地呼啸,走马川的石头像斗一样大,随着风势被吹得满地乱滚。

  现在匈奴牧草茂盛军马正壮,金山西边,烟尘飞扬,汉家的大将就要出兵西征了。将军的金甲在夜间也不脱下,半夜行军,枪戈相互触碰。风头凶猛锐利,吹到脸上像刀割一样。

  马身上的毛挂着雪片仍然汗气蒸腾,五花马身上斑纹的汗气立即变成冰。在幕帐中起草檄文砚台里的水也凝结了。

  料想敌军听到汉军出征定会惧怕,不敢短兵相接来交战,将士们一定可以在西门等候捷报。

  主旨:充分表现将士英勇艰苦的战斗生活和积极激昂的精神面貌,诗的最后表达了诗人对胜利的信心。

  赏析:岑参诗的特点是意奇语奇,尤其是边塞之作,奇气益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奇而婉,侧重在表现边塞绮丽瑰异的风光,给人以清新俊逸之感;这首诗则是奇而壮,风沙的猛烈、人物的豪迈,都给人以雄浑壮美之感。诗虽叙征战,却以叙寒冷为主,暗示冒雪征战之伟功。语句豪爽,全诗句句用韵,三句一转,节奏急切有力,激越豪壮。为了表现边防将士高昂的爱国精神,诗人用了反衬手法,极力渲染、夸张环境的恶劣,来突出人物不畏艰险的精神。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开首极力渲染环境恶劣、风沙遮天蔽日。

  首先围绕“风”字落笔,描写出征的自然环境。这次出征将经过走马川、雪海边,穿进戈壁沙漠。“平沙莽莽黄入天”,这是典型的绝域风沙景色,狂风怒卷,黄沙飞扬,遮天蔽日,迷迷蒙蒙,一派混沌的景象。开头三句无一“风”字,但捕捉住了风“色”,把风的猛烈写得历历在目。这是白天的景象。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对风由暗写转入明写,行军由白日而入黑夜,风“色”是看不见了,便转到写风声。狂风象发疯的野兽,在怒吼,在咆哮,“吼”字形象地显示了风猛风大。接着又通过写石头来写风。斗大的石头,居然被风吹得满地滚动,再著一“乱”字,就更表现出风的狂暴。“平沙莽莽”句写天,“石乱走”句写地,三言两语就把环境的险恶生动地勾勒出来了。

  下面写匈奴利用草黄马肥的时机发动了进攻,“金山西见烟尘飞”,“烟尘飞”三字,形容报警的烽烟同匈奴铁骑卷起的尘土一起飞扬,既表现了匈奴军旅的气势,也说明了唐军早有戒备。下面,诗由造境转而写人,诗歌的主人公──顶风冒寒前进着的唐军将士出现了。诗人抓住典型的环境和细节来描写唐军将士勇武无敌的飒爽英姿。如环境是夜间,“将军金甲夜不脱”,以夜不脱甲,写将军重任在肩,以身作则。“半夜军行戈相拨”写半夜行军,从“戈相拨”的细节可以想见夜晚一片漆黑,和大军疾走、军容整肃严明的情景。写边地的严寒,不写千丈之坚冰,而是通过几个细节来描写来表现的。“风头如刀面如割”,呼应前面风的描写;同时也是大漠行军最真切的感受。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战马在寒风中奔驰,那蒸腾的汗水,立刻在马毛上凝结成冰。诗人抓住了马身上那凝而又化、化而又凝的汗水进行细致的刻划,以少胜多,充分渲染了天气的严寒,环境的艰苦和临战的紧张气氛。“幕中草檄砚水凝”,军幕中起草檄文时,发现连砚水也冻结了。诗人巧妙地抓住了这个细节,表现出将士们斗风傲雪的战斗豪情。这样的军队有谁能敌呢?这就引出了最后三句,料想敌军闻风丧胆,预祝凯旋而归,行文自然水到渠成。

诗歌赏析《自白》

  自白

  那是太阳走的路

  五彩缤纷

  在我的面前铺展

  那是月亮走的路

  洁净无染

  在我面前铺展

  五彩缤纷的路

  通向喧腾的大海

  洁净无染的路

  通向美丽的荷花池

  看两条路结合了

  结合起来在我的面前铺展

  啊我到了一个地方

  一个非我无人可到的地方

  ——是五彩缤纷的路

  和洁净无染的路

  引我到的地方

  这个地方有多好有多妙

  我说不上来

  你们尽情地想去吧

  细细地想

  我满足了吗

  没没有

  我的心象一个轮子

  它要永远地向前辗

  简单地说

  我的生命就是争取

  就是向上

  ——直到它离开了世界

  即使磨损到了只剩

  一个分子只剩

  一个原子只剩

  一个最最微小的粒子

  路又是新的路——

  这是比太阳所走的.

  更辉煌得多的路

  这是比月亮所走的

  更美丽得多的路

  ——在我的面前铺展

  旅途中的终点也是起点

  奋斗者的路无有尽头

  我的双足点下的永远是逗号

  我要在沙漠里置下常绿的树

《蝶恋花》诗歌赏析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赏析】

  此作题一作“春景”。上片写暮春自然风光。从郊游少年的视角,由小到大,由近渐远地展开,极富层次感、色彩感和运动感。“天涯何处无芳草”,既是对暮春景色拓开一景,又点化游春少年的'惆怅,引发下片境界。下片写自然背景中的人事:一道短墙将少年与佳人隔开,佳人笑声牵动少年的芳心,也引起少年之烦恼。自然春意与人事春情相绾合,优美地表现出在流走跃动的春之气息中,惜春少年微妙的恋情之萌动及转瞬便迷失的怅惘。有声有色,情韵悠远,颇富婉媚绰约的风姿。是一篇天韵圆转的佳作。《词林纪事》卷五引《林下词谈》云:“子瞻在惠州,与朝云闲坐。时青女(指秋霜)初至,落木萧萧,凄然有悲秋之意。命朝云把大白,唱‘花褪残红’。朝云歌喉将啭,泪满衣襟。子瞻诘其故,答曰:‘奴所不能歌,是“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也。’子瞻翻然大笑曰:‘是吾正悲秋,而妆又伤春矣。’遂罢。朝云不久抱疾而亡。子瞻终身不复听此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