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然失意不苦;老、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的事。
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
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
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
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困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来。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加重的了。
反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直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
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去,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因为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这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
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躲?
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摘自《梁启超佛学文选》
1、通过痛苦,得到欢乐。---罗曼罗兰
2、苦恼有人分担,也是一种乐趣。---罗曼罗兰
3、我命运中一切不痛快的事情都会由愉快来补偿。---高尔基
4、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俗语
5、吃得苦中苦,方位人上人。---俗语
6、生活的悲剧不在于人们受到多少苦,而在于人们错过了什么。---卡莱尔
7、苦难显才华,好运隐天资。---贺拉斯
8、虽然世界多苦难,但是苦难总是能战胜的。---海伦凯勒
9、从希望中得到欢乐,在苦难中保持坚韧。---肯尼迪
10、良药苦口利于病。---中国俗语
11、有时候缺憾也会带来快乐,这就需要我们以平和的心态看待缺憾。---好词句
12、快乐就在你的身边,用智慧的眼睛去发现,用感恩的心去享受,刻意追求快乐往往带来烦恼。---好词句特供
13、
14、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苦辣酸甜都是生活的本色,人要学会最大可能的趋利避害,但完全没有痛苦是不可能的。
一、积累运用,我最棒!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恩惠( ) 契约( )讹诈( )斟酌( ) 弄巧成拙( )
3.解释下列词语。
(l)心安理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释重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任重道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悲天悯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是哪种修辞手法。
(l)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
(2)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
(3)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我的肩头上,如何能逃脱?( )
(4)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
5.选出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 )
A.课文《最苦与最乐》选自《饮冰室全集》,作者是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梁启超。
B.王力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
C.《少年中国说》不是梁启超的文章。
D.《谈语言》是作者接受《新闻与成才》杂者采访时的谈话记录。
6.对下列病句的修改有误的一项是( )
A.我班同学讨论并听取了校长关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讲话。( 语序不当,“讨论”和“听取”调换 )
B.通过这次野外学习,使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更大了。(缺主语,删掉“使”字)
C.建国六十年来,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改革。(主谓不搭配,“改革”换为“提高”)
D.昨天下午,我等了他整整一小时左右。(前后矛盾,将“整整”改为“足足”)
7.有时,当父母的往往喜欢这样抱怨自家的孩子:“你看,人家的孩子……”这句话说得节省又含蓄,不过,个中滋味也只好由那“自家的孩子”慢慢地体会。如果你是“自家的孩子”,定会知道父母想要说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如你不是“自家的孩子”,听到别人父母说出这样的话来,他的言外之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分析,我能行!
最苦与最乐(节选)
①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于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做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贫、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人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无处逃躲呀。
②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我就连这个人的面也不敢见;纵然不见他的面,睡了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了的,我对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的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_________________,便死也是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病、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开。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重了。
8.按已给空格用原文填空。
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失意不苦的原因是_____,老、病、死不苦的原因是______。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自 ________________。
9.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1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本文以“最苦与最乐”为题,而不以“苦与乐”为题,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读完全文后,你对“责任”是怎样看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链接
常存善念
善念就是善良的念头。念头,有是非之分、正邪之分、善恶之分。善念,是万善之门,从这里可以走向人生的制高点;恶念,是万恶之源,从这里可以滑入恶的深渊。
善念,在修身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一是① 。思想支配行动,这是一条定律。善念支配行动,则能使良好的道德行为通过善念的心理活动得以实现。
二是② 。善念是一种思维活动,一种心理状态,一种思想感情,也是一种道德意识。因此说,善念是道德行为建设的内在动因,是指导人们去行动的无形内驱力。
三是③ 。道德认识的提高和道德品质的形成,主要依靠道德修养和道德积累。从中国伦理道德发展史可以看出,善念之积累对于……个人良好道德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善念不是先天的,亦不是凭空而来的,它是在道德教育,环境熏陶和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善念来源于崇高的.信念。我们的信念,是追求真理、追求正义、追求光明、追求真善美。这样的信念一经在自己的头脑里生根,它就会成为自己的善念之源。
善念来源于正确的善恶现。一个人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善恶观,才能分清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才能抑恶扬善,走向光明。善念来源于后天的实践。善恶观念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人们在后天的实践中形成的。只有经过实践把善念转化为善行的时候,才能实现善念的社会价值,因为善念是根,善言是花,善行是果。要做到常存善意,就要经常自思内省,排除邪念。明代杨继盛在其《遗嘱》中有一段深刻的论述:心以思为职。或独坐时,或夜深时,念头一起,则自思曰:“这是好念?还是恶念?”若是好念,便扩充起来,必见之行。若是恶意,便禁止勿思。此段论述令人深思,耐人寻味。我们应该是恶当惊,是善则喜。去恶扬善,唯善是举。
常存善意,是一个人善言善行的思想根基,是一个人的崇高美德。有了这种美德,就可以乐善不倦,以善为宝,嫉恶如仇,从善如流。
12.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本文是写“善念”的,可在第一段中又提到“恶念”,试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善念在修身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请依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试着将“推动作用”、“积累作用”、“导向作用”三个词语恰当地填入文中画线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上文中,从“善念,在修身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到“去恶扬善,唯善是举。”这一部分可以分成三层,请概括每层的意思。
第一层:从“善念,在修身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到“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层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从“善念不是先天”的到“善行是果。”
层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层:从“要做到常存善念”到“去恶扬善、唯善是举。”
层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本文引用明代杨继盛的《遗嘱》中的一段文字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依照下面两句话,再写一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1分)
让我们来做花的事业吧,把花香传给别人;让我们来做叶的事业吧,把花顶过自己的身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动手写作,我可以!
根据提示,按要求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于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什么是人生的责任,什么是你自己的人生的责任。
请以“人生的责任”为题,写一篇短文,
参考答案
1.huì qì é zhēn zhuō
2.(1)事情做得合理,对自己对人都很坦然。
(2)好象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3)担子很重,路程又长,比喻责任重大。
(4)对社会和人类的灾祸苦难等表示忧虑和同情。
4(1)设问(2)引用 (3)反问(4)对比
5. C 6.D
7示例1:人家的孩子学习成绩有多好(多聪明、多体谅人、多懂事);示例
2:人家的孩子比我强(好)。言外之意:你不如人家的孩子;你比人家的孩子差。
8.知足;安分;达观;应尽的责任没有尽。
9.人人必须尽责任。
10.本文是从“最苦”与“最乐”两个侧面来谈“人要尽责任”的道理,“苦与乐”与本文的主要内容“谈责任”关系不大。11.答案有三个要点:
①每一个人都有责任;
②尽责任是我们生活的全部内容;
③尽责任,就会快乐,否则,就会陷入痛苦。
12.人要常存善念。
13.通过善恶对比,阐明人要常存善念,而不可存有恶念。
14.①导向作用②推动作用③积累作用
15.第一层:写善念在修身中的重要作用。第二层:写善念的形成与来源。第三层:写如何做到常存善念。
16.警示人们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要时常反思,以便做到弃恶扬善,唯善是举。
17.让我们来做根的事业吧,把养分输送给叶和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