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爸爸为我和妈妈准备了一顿丰盛的晚餐。
坐在餐桌旁,哇!一片五颜六色,玲琅满目,扑鼻的香味使我垂涎欲滴。定睛一瞧,只见红红的虾尾、绿绿的青菜、白白的`豆腐、黑黑的木耳……,一条鲤鱼浑身冒着热气活灵活现,一只金黄金黄的小鸡盘在浓郁的汤汁里,满满的一大桌子!令我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突然,我的碗里出现了一个又肥又香的鸡大腿……啊哦!天哪,这是我的最爱!我已经无暇顾及周围的情况,让我先咬上一口再说……
“啪”!脑门上的一巴掌把我扇回了现实当中。“傻笑什么呢?还不赶快去洗手!”妈妈的声音不合时宜地在耳边响起。“真是大煞风景!”我心里想着,慢腾腾地起身,很不情愿地走向洗手间……。
当我嘴里吃着的鸡肉、喝着的鱼汤、嚼着的木耳……,享受着晚餐的丰盛,一切烦恼都不复存在。
真是令人难忘的晚餐啊!
【第1句】→大年三十又至了,中华大地弥漫着喜庆的气息,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年味。合家团圆,举国同欢的日子里,沉浸在永不褪色的记忆里,回味着酸楚与甜蜜的往事。天依旧是那片天,地依然是那片地,但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的年夜饭是太平盛世下丰盛的晚餐!特别的日子,平添了无限的思念,我父母亲啊,中华盛世,龙腾虎跃,多么想我们一起安享当今无比惬意的大年三十的年夜饭啊,多想我们一起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欢声笑语,喜气洋洋,过温馨祥和快乐的大年三十啊!愿我们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康,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甜甜美美!天天都是丰盛的团圆饭!
【第2句】→年夜饭,承载着中国的食文化、年文化、礼仪文化等,内涵丰富。在北方,爱包饺子,这与北方的饮食习俗有关,而在南方,则更加丰富。总体来说,这顿饭既是过去一年的总结,家庭会倾其所有,犒劳家人;当然,它也是新一年的开头,也为了图个吉祥,好的兆头,自然也不会吝啬,因此,年夜饭是不折不扣的一场“盛宴”、一道“大餐”!不仅在物质上,也表现在精神上。再疲惫的游子,再落魄的归人,与家人一道吃过情暧意浓的年夜饭,又会重拾信心,昂首面对新的征途,年夜饭实在是一种物质与精神的双重补充与享受。
【第3句】→转眼又要过年了。过年最热闹的时候就是除夕夜,除夕晚上最大的亮点可能就是那两餐,一个是春晚的娱乐餐,另一个就是年夜饭。春晚这顿文艺大餐越来越乏味,乏味到有的人坚决不看!年夜饭却越来越丰盛,丰盛到看一眼就顿觉腹饱的地步。实际上过年过得就是个心气儿,心气儿是什么气?就是个乐呵气儿、高兴气儿。雁北人说那是兴盛气儿,看看那人家那年过得兴盛的、红火的、兴脱的。年过得兴高采烈那才够味儿。
【第4句】→年夜饭的食物是很丰富的,农村一般吃两顿饭,早饭叫“团早年”,相对简单一些,而年夜饭则是检验个家庭富有程度的有效形式,可谓“倾其所有,极尽奢华”。在旧时困难年代,无论平时怎样吃糖咽菜,但年夜饭想尽千方百计也要弄点肉,打点酒一家人解解馋,因此,那时的孩子望过年,大人怕过年。现在则不同了,随着经济的发展,改革的推进,餐桌上已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基本上是“天天过年”!而真到了年夜饭时,更加重视。由于交通、信息及物流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老百姓购买力的增强,年夜饭可谓山珍海味、佳酿美馐、南北特产、四季时蔬的大汇萃了。
【第5句】→我们沉浸在年夜饭的那份亲情的氛围里,我们是千千万万个幸福家庭中的最最幸福的一家人!“穷人思想年夜饭。”这句看似普通的话,是小时候母亲对我说的。母亲说这话的时候,我还似懂非懂。它的含义,在我慢慢成长的岁月里,有着刻骨铭心的诠释。年夜饭,每年的年夜饭,我似乎都能吃出它不同的味道。
【第6句】→逛够了,便被家长们唤回家。这个时候已是快吃年夜饭的时辰了。我回到家里,大面板上已摆好了各种吃食,有娘做好的花花点点的点心,还有鱼馍、莲花馍,以及豆花、素菜和少量的肉包子……这些吃食还都正冒热气,把个被娘在几天前已刷洗得白生生的屋墙弥漫成了香味四射的彩壁。我知道,这个时辰,家家户户都和我家一样,都被香气包裹着,整个村子已被年夜饭的气味托浮着。我感到,我家的食味似乎不是从娘手中散发出来的,而是我们家四面墙壁放射出来的。那时,我常常被年夜饭的气息熏醉了,心也醉了,感觉生活在童话世界了。
【第7句】→其实,老家一带吃年夜饭还有些礼仪,一是在吃饭之前得放一挂鞭炮,而且,在动筷之前,往往会在每个酒杯倒一小口酒,祭奠一下逝去的老人,然后才正式开吃。虽然是一家人,但也可以夹夹菜,劝劝酒,其乐融融,很多家庭或是长辈,就在这年夜饭的桌上把压岁钱掏出来,递给孩子们,点燃孩子的又一个新春梦想。
【第8句】→除夕夜的娘,却是最忙活的人。她一会儿蹲在灶火门前,“啪嗒啪嗒”拉风箱,那一呼一闪的灶门,映红了我家的除夕夜,也灿烂了我儿时的心。娘的白发在火苗呼啦啦闪烁下,艳红艳红,温柔了整个屋宇。娘一会儿又去案板上,精心地为我们做着各种花样翻新的吃食。我心里清楚,这些食物,都是娘一年辛苦劳作、省吃俭用节约下来的,为的就是我们这些没爹的孩子能在年三十晚吃上和别家孩子一样的饭食。
【第9句】→经过一种历史性的选择,年夜饭在城市又有了回温,既使大的宾馆饭店也推出了年夜宴,年夜宴中,也增加了“年肉”这道菜,市场反馈深受欢迎,这种回归,我想是在对民族文化理性认识的一种回归,相对于圣诞节的花花绿绿,仅这一顿饭就使中国年文化更加内涵、人性和实在。春运的拥挤大家都担心,都头疼,但又无可奈何,说到底,都是奔这顿饭去的。就我个人而言,愿意这种舒心的拥挤到永远。
【第10句】→除夕之夜,无论相隔多远,工作有多忙,人们都要回到自己家中,吃一顿团团圆圆的年夜饭。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又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吃饺子的习俗,是从汉朝传下来的。相传,医圣张仲景在寒冬腊月,看到穷人的耳朵被冻烂了,便制作了一种"祛寒娇耳汤"给穷人治冻伤。他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温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下锅煮熟,分给穷人吃,人们吃后,觉得浑身变暖,两耳发热。以后,人们仿效着做,一直流传到今天。
【第11句】→娘精心细作的神态,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深处。那时,她用洗净的剪刀,在揉得光溜滑爽的面鱼身上,一剪一剪地剪出了鱼鳞片,精雕细刻的神情,让我尝到了生活的细密。那一刻,幸福感通穿了我的全身。精雕的岁月就是这样在娘的举动中被揉碎、拉长了。我希望日子永远停留在儿时的年夜饭中……娘为我们剪切着日月的饱满,雕刻着她无限的希望。我真想给时光做个漏,让它筛落在无人的天地里去,不要让娘再添白发,脸上也不再多一道皱纹。
【第12句】→今年的年夜饭是难得的“团圆饭”,全家三世同堂,上有父母,下有女儿,还有两个豆蔻少年,一家七口围坐在一起共进晚餐辞旧岁迎新年。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平时就想吃什么做什么,年夜饭的繁简就根据自己的条件而定了,有的家庭在酒店订一桌,有的在家里自己做一桌,有的更简单随便吃点看春晚,但在除夕夜仍要遵循一些规矩,如不能说不吉利的话语,不准打骂孩子等等。
【第13句】→我的爸爸和叔叔他们坐一桌,以喝酒为主,我们这些小孩子坐一桌,以吃菜喝饮料为主。平时难得爸爸和他的`兄弟们聚到一桌,于是那桌上觥筹交错,一顿饭可以吃几个小时。我们这些小孩子也难得这么整齐地聚到一起,吃完了饭,到处追逐着嬉闹,堂哥和我弟弟就到外面放鞭炮。当然,我胆小,是不敢放鞭炮的,只能躲得远远的,看着我堂哥和弟弟放鞭炮。不管在谁家吃饭,欢笑声都能传出老远,那可真是年味儿十足。
【第14句】→年三十的衣服,我们是穿得最崭新的;年三十的夜饭,我们吃的是最花样的。我们穿戴,穿出了自个的兴奋,戴出了个人的自尊,我却从没见过娘在新年里穿过一件新衣,记得每逢走亲戚时,娘总是借来前房三婶的半新衣衫穿上。我们吃,吃得除夕夜成了我们的享福巢,吃得自身忘记了还有娘饿饭的日子……从里到外,我们一直都在品味着生命的滋味。而娘却只盼着吃了年夜饭,我们就长大一岁了,却从没想到,过了除夕夜,她的头上又增添了几缕白发……一年一次的除夕夜,每一载的年夜饭都让我体味一次人生的况味。年味再淡,我依然要买好多娘过去曾经做的吃食……
【第15句】→今天是大年夜,我们一家人欢欢喜喜地坐在一起吃年夜饭。今天的小菜真多,有螃蟹、甲鱼、红烧鱼,还有许许多多好吃的点心,可真是让我大饱口福。爸爸妈妈在 不停地给爷爷奶奶夹菜,爷爷奶奶高兴得合不拢嘴。我在他们不注意的时候,给他们倒满了好喝的“旺仔牛奶”。家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第16句】→过年,过年,只有全家人围在一起,边看着电视,边聊着天,边吃年夜饭才有味道,才有亲情,才能吃出年味。童年时期的年夜饭虽说不够丰盛,没有现在想吃什么就有什么的富裕,但是,每年的除夕都是最温馨最让人回味的时刻。童年的时候为了一块肉和兄弟们争着,为了一块糖和兄弟间让着,为了一个都喜欢吃的菜蔬那种 谦让情景仍历历在目。
【第17句】→穷人思想年夜饭。这句充满哲理的话,在我心里早已根深蒂固。我童年的家乡贫穷、落后,瘠薄的土地上摇曳着瘦弱的庄稼,风吹进我们的胃肠。我们像一群饥饿的小燕子,喋喋不休地跟随在母亲身后,风里来雨里去的,只为一顿果腹的口粮。是母亲率领我们走过四季的饥荒,簇拥在除夕的餐桌上。鸡、肉、鱼、子(蛋)——那乡下人最丰盛、最奢侈的年夜饭,在我们欢天喜地的叫喊声中,很快风卷残云,杯盘散花。 那是我们早已消失的时光啊!如今,我们从四面八方聚拢来,团聚在年迈的母亲身边,只为尽一份孝心。年夜饭不需要太丰盛、太奢侈,有母亲养的土鸡就吉利,就吉祥如意;有自家池塘里养的鱼就好,就连年有余;有母亲种的红萝卜青菜更佳,纯粹的绿色蔬菜,吃得越多越红火越发财。
【第18句】→团年饭开始了,望着满桌香喷喷的美味佳肴,真想把它们都放进嘴里:青椒炒的腊肉是肥而不腻,香脆可口;油炸的藕夹里又透着一股淡淡的清香……。饭桌上有十几道菜,但使我印象最深的还是爸爸家乡的名菜“沔阳三蒸”:蒸肉、蒸鱼、蒸芋头。
【第19句】→岁月悠悠。如今,许多年过去了,人们再也不为买不到肉,过不了年而发愁。我望着市场上琳琅满目,品种齐全的年货,心中无限感慨;生活真是越变越好了。然而,父亲却过早的离开了我们,子欲养而亲不在啊!每每除夕夜,面对满桌的菜肴,我的心总空荡荡的。望着那空着的椅子,常常是泪水涟涟。父亲系着围裙的样子,总是在我眼前晃动。我仿佛听到父亲在喊我的乳名,还像小时候那样。我仿佛又看见父亲,还像是在那个除夕夜,和我一起吃着那桌丰盛的年夜饭。唉!难忘那年年夜饭哟……
【第20句】→年了,一个大家庭,子子孙孙围坐一起,是母亲梦寐以求的大团圆,是母亲每年最开怀的时刻。一年的春节,我准备好螃蟹,鱼虾用海水养着带回家,为了让妈妈尝一尝海鲜。年夜饭,我咬碎螃蟹,取出蟹肉送到母亲的口中时,侄子侄女们都笑了“阿玛食唔开啊,爱阿姑咬烂喂其食(奶奶咬不动,要姑姑咬碎喂她吃)”,大嫂笑着说“你们小的时候也是大人一口一口喂大的,现在阿玛(奶奶)老了,阿姑就像当年阿玛当年喂她一样了。”大家争相给母亲夹菜,母亲乐开了花,哈哈大笑着说“做梦都没有想到有今天的日子,这辈子山精海味都尝过了”……四哥开玩笑说“娘,您真会做生意,当年卖青菜供我们读书,谁有您会算,您是青菜换猪肉啊”……
【第21句】→我品尝了满桌丰盛的菜肴,感觉团年饭真是好吃极了。团年饭在欢声笑语中开始,又在欢天喜地中结束,预示着每一个人都将迎来一个快乐的新年!
【第22句】→又是一个除夕,我和妻子老早就准备着一大家的年夜饭,把老父亲和姐姐弟弟一家都接来过一个年。让一大家人都回来,陪老父亲一起过年,祖孙三代一起,亲情融融,欢乐无限。虽然采买、洗弄、煮烧等非常辛苦,但我们无怨无悔。人生短暂,相聚更难,唯有亲情是永恒的。
【第23句】→那顿年夜饭,太丰盛了,我家以前从未有过。有父亲亲手做的:凉拌猪耳、粉蒸肉、红烧肉、爆炒肉丝。母亲亲手蒸地糯米红枣年糕,萝卜肉馅的饺子等等,摆满了一大桌子。我和姐姐急的有些迫不及待,一会儿在这个盘子抓一块肉,塞进嘴里。一会儿在那个盘子里抓一块年糕,拿在手上。等到父母亲解下围裙,坐在桌边了,我们差不多已经吃饱了。
篇一:
大年三十到了,必不可少的就是年夜饭。
爷爷烧的菜可多了,有:红烧鱼、红烧肉、扣肉、糖醋排骨青菜还有很多。大家都已经开始吃了就我还在厨房里等着,因为我最喜欢的糖错排骨还没上。终于烧好了,我亲自把这碗菜端上饭桌,当然我我第一口吃的还是糖醋排骨。糖醋排骨一口咬下去外面的面脆脆的,里面的肉嫩嫩的很好吃。然后我就吃土豆丝,土豆丝的颜色是淡黄的,还有青椒和红椒,非常好吃。我又夹了一个青果,里面是豆沙陷的,面和陷都是奶奶自己买来材料做的,所以口感吃上去很好。还有白果,是咸的,里面的陷我就不清楚了,我没吃。我早早地吃好饭坐在位置上慢慢地喝饮料。到后来我又忍不住了把筷子拿回来加点菜吃。我们吃好饭去婆婆家,在那有个抽红包的活动等着我。
这顿年夜饭吃得我真饱,当然这天手气也不错,我抽到的两个红包都是六百元,哥哥都是五百元,哈哈!
篇二:
2006年10月24日,我的爸爸和妈妈在一起吃饭,那晚,我家的菜可丰富了:有螃蟹,有猪蹄,还有青菜等等。
爸爸最喜欢吃猪蹄了,因为猪蹄里有丰富的营养。于是,妈妈叫我多吃点,妈妈帮我夹了一块蹄筋,又帮我夹了一块瘦肉。还说这两样东西是营养最丰富的,吃了后白白嫩嫩,另我个子长高,长胖,要多吃点哦!我说:“谢谢妈妈。”
我吃完了妈妈又帮我夹了块蹄筋和瘦肉,我吃完了它自己又去碗里夹了一块,那块上有骨头也有瘦肉,爸爸说过:骨头也有很丰富的营养,汤汁也是通过骨头熬出来的,营养更丰富了。
于是,我就叫爸爸帮我拉一下骨头,我要吃上面的瘦肉。爸爸帮我拉完了后,谁知道他把瘦肉也塞进了嘴巴,顿时,我跟妈妈用目光盯着爸爸。爸爸看见我们说:“怎么了”?我和妈妈异口同声地说:“你把瘦肉也吃吃了啊。”爸爸马上说:“她不是不要吃瘦肉吗?”
我就说:“我刚刚要让你帮我拉一下骨头啊,不是瘦肉啦,我要吃瘦肉,你却把我的瘦肉吃了啊”。爸爸说:“啊,我以为你要吃骨头啊!”我说:“没有啊。是你没有听清楚哦。”
吃完这顿丰盛的晚饭后,告诉我们无论什么时候,都要仔细听哦!
篇三:
今天一放学,我和妈妈去菜场里买螃蟹和蘑菇。
在回家的路上,我看见花店门口摆着一盆盆菊花,有黄色的。玫红的。还有粉红色的.……。我看着五颜六色的菊花入了神。
突然,我想到了一个问题问妈妈:“妈妈,‘菊香蟹肥’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不是菊花开放了,螃蟹就是最肥的时候啊?”妈妈笑着说:“对啊!”
回到家里,我就开始做作业了。妈妈去厨房里准备晚饭了。
过了一会儿,一股饭香扑鼻而来。妈妈的声音从厨房里传来了:“开饭了!开饭了!”我跑进厨房一看,哇!有让我口水一流三千尺的红烧大螃蟹。色香味俱全的青菜炒香菇,还有满满一大盆的蘑菇烧豆腐。多么丰盛的晚餐啊!
我迫不及待地把饭菜捧到了桌子上,吃了满满二大碗。我摸了摸肚子,仿佛在摸一个圆溜溜的大西瓜。真爽啊!
篇四:
今天晚上,我、外婆、外公、爸爸、姨妈和姨父还有姐姐一起去武汉的东湖吃烤全羊。我们一到,姨妈就带我去看烤羊的工具。我发现:要先用粗铁丝编成一张铁丝网,然后挖一坑,在坑里生起火。再把羊剖开,平整的绑在铁丝网上,接着,把铁丝网架到火坑上。为了让羊受热均匀,要边烤边转。我们不仅点了一只烤全羊还点了一只烤全兔。
哇!香喷喷的烤全羊、烤全兔被抬了过来,为了让羊、兔一直保持温热状态,服务员叔叔还在邦羊的铁丝网下点了炉子。我们开始吃了大家都吃的津津有味。爸爸还给我们照了几张相片。把香喷喷的烤全羊、烤全兔吃完了以后,姐姐又给羊和兔的骨架子照了一张相片。然后,我们去另外一张桌子吃火锅。在吃之前,我还给大家和火锅照了一张合影。啊!吃完咸咸的辣辣的烤全羊、烤全兔后吃一锅清淡的火锅感觉真舒服。回家的路上大家一个接着一个的打着饱嗝。今天真是开了一场“宴会”!
篇五:
今天是爷爷六十大寿,爸爸带我们全家去农家人饭店吃晚餐。
来到饭店,大厅里坐满了吃饭的人,饭菜的香味扑鼻而来。妈妈要我把手洗干净,准备用餐。
开饭啦!我往桌上一看,哇,好丰盛啊!有香喷喷的红烧肉,绿油油的青菜……还有我的最爱——香甜可口的串串虾。我深吸一口气,香得不得了,害得我口水直流。
我首先尝了尝串串虾,虾晶莹剔透、金灿灿的,被竹签串成了一串串的,放在洁白的盘子里。咬下一只虾,酥酥的、脆脆的。咽下去,嘴里还留了一股淡淡的甜味。真好吃啊!
吃完饭,最后还上了一盘点心——菠萝包。它的形状是椭圆形的,一个个拳头般大小,颜色金黄金黄的,外面烤得焦焦的,里面却是嫩嫩的、软软的,咬一口,里面的菠萝馅就流了出来呢!
全家人都吃得很开心,爷爷也眉开眼笑。这顿丰盛的晚餐,真令人难忘啊!
篇六:
今天我家来了客人,妈妈烧了一大桌菜。
晚饭开始了,爸爸说:“今天菜这么好,大人喝点老酒,小孩子喝一点饮料。”爸爸话音刚落,我和表弟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我们一边喝着饮料,一边品尝着妈妈做的菜。那个红烧肉油亮亮的,一看让人垂涎欲滴,夹一块尝尝,酥烂爽口,连客人都说:“好吃!好吃!”那黄蕉蕉、滑溜溜的糖醋排骨,吃起来酸酸甜甜的。来一筷清蒸鲈鱼,味道真是鲜美。青椒炒鱿鱼放上几根红萝卜丝和绿油油的青菜都很好吃。还有一盘西红柿炒鸡蛋是我烧的,我在烧好后放了一点小葱,红、黄、绿,真漂亮啊!
糖醋排骨、青椒鱿鱼是我的最爱,没过一会儿就被我吃个精光,吃得我直打饱嗝。
今天这顿饭餐真是太丰盛了,简直是色香味俱全,我真的希望每天都有客人来我家。
篇七:
经过十多个小时的长途旅行,我们终于来到了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九寨沟。安顿好住宿后,我们已是饥肠辘辘,便迫不及待地搜寻吃饭的地方。
听当地的朋友说,要想了解藏族的风情,最好去藏民的家里。于是,我们便来到了一户藏民的家里,主人非常的热情,弄清了我们的来意后,谈好了价钱,主人带我们去羊栏挑选了一头绵羊,今天的晚餐就是我垂涎已久的烤全羊。
进入客厅,我们一一落座,主人给我们斟上了青稞酒,倒上了酥油茶,逐一端上了青稞饼、高山土豆和羊肉汤。不一会儿,青稞酒的清香已经弥漫了整个客厅,门口的烤炉上刚宰好的绵羊已滋滋的开始冒油,并不时飘来一阵阵的幽香。我忍不住酒香的诱惑,端起了小小的酒杯,开始慢慢的品尝。青稞酒,藏语叫做“羌”,是藏族人民最喜欢喝的酒,逢年过节、结婚、生孩子、迎送亲友,必不可少。这是我第一次喝青稞酒,一杯接着一杯,我的脸色慢慢地变红了。
约莫一个半小时以后,黄亮亮的烤全羊带着扑鼻的香味被端上了桌子,我飞速地拿起一块羊肉,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味道真是美极了。这时,客厅内响起了音乐声,主人一家开始载歌载舞,一曲祝酒歌唱罢,我们也情不自禁地加入了他们的行列,跳起了藏族的舞蹈,我们完全忘却了疲劳,沉醉在欢乐的海洋中。
那晚餐虽然距今已过去了近一个月,但至今仍回味无穷。
篇八:
爷爷在我们家是个烹饪能手,他烧的菜味道鲜美。今天,我的肚子很早就“咕咕”叫了,我急忙跑到餐桌前等待美味上桌。
不久,各个美味陆续上桌。第一道菜是红烧鲫鱼,它的做法是先把鱼肚剖开,把它的内脏拿出来,但是千万不得把鱼胆弄破。再把锅子烧热后放油。否则鱼会贴住锅子的。油七八成熟后,把鱼放进去,倒一些黄酒、葱、姜和水烧十分钟就行了。刚端上桌的鱼冒着丝丝热气,还“吱吱”作响,满屋子都弥漫着鱼香味,尝一口回味无穷。
第二道菜是炒青菜,绿油油的青菜装在盆子里,细嫩碧绿,看着这颜色,馋得我直流口水。第三道菜是银鱼炒蛋,爷爷把5只鸡蛋打碎,放入盆中,再加入一两洗干净的银鱼,调味料,一起搅拌,把油倒入锅子,等油热时,把鸡蛋和银鱼倒入锅中,不停翻炒,直到蛋白质凝固。一盘香喷喷的银鱼炒蛋就做好了。夹一口放入口中,十分好吃,真让人赞不绝口,吃了还想吃。
我们今天的汤是羊肉箩卜汤,只要将它们放入锅中,用火烧开,放入葱姜再用小火炖一个小时即可。爷爷烧出来的汤乳白色,香气浓郁,内酥而不烂,口感鲜而不腻,我们全家都爱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