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热词层出不穷的时代,我们总会时不时就被莫名其妙火了起来的词或句子牵着走。而一些很美的古诗词却被大家遗忘到角落。今天就跟随汉姑娘一起来欣赏下那些唯美韵味的古诗词,而当它们跟昆曲在一起,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以下是昆曲优美的诗词,欢迎阅读。
人生若只如初见
何事秋风悲画扇
如果人生中的很多事,很多境遇,很多人,都还如初见时的模样该多好呀!若只是初见,一切美好都不会遗失。很多时候,初见,惊艳。蓦然回首,却已是物是人非,沧海桑田。
相濡以沫
不若相忘于江湖
泉水就要干涸了,为了生存,两条小鱼彼此用嘴里的唾沫来喂养对方,但是,与其这样,还不如在江湖之中畅游,忘记对方的存在。很多时候,我们谴责“大难临头各自飞”,但是从理智的角度来说,这是对的。与其两个人一起受苦,不如相忘于江湖。
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
简简单单一句话,道尽了古今多少人对于爱情最美好的期待和夙愿。就像那首歌,“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其实,人生在世追求的到底是什么呢?若有一个人,愿意与你生死相随,这一生,也就够了。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永远是这样,人的心,看过辽阔的大海,就看不上寻常的小溪小河了。去看过巫山的云,就不觉得其他地方的云是云了。一旦遇到过最爱的最好的,其他的便都是将就。所以其实太早遇见最好的人也不一定是好事,因为万一捉不住,你会一辈子都活在这句诗里。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心爱的人早就不知道去哪了,桃花却依然是微笑地在春风中绽放。以笑映悲,很不错的手法,令人不禁感慨万千。
众里寻他千百度
全句为:“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在往阴暗处寻找我们心中的Ta,却总不见其影踪,蓦然回首,才发现Ta其实一直就在我们的身边,离我们只有一个转身的距离。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现在回想,旧情难忘,犹可追忆,只是一切都恍如隔世了。一个“已”字,可怕至极。若非当初年少无知,何至如此!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鬓如霜
《江城子》是很多人都喜欢的一首词。这一句,若是不见也就罢了,若是相见,却互不认识,就这样在岁月里蹉跎地擦肩而过,那该是多么令人心碎的一幕。
回首向来萧瑟处
也无风雨也无晴
全句应为:“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风雨过后,回首走过来的'路,才发现也不过如此。人生一世,俯仰之间,多少爱恨情仇,多少癫狂执念,到头来终究一场空,到最后一堆荒冢而已,汉姑娘劝诸位,及时行乐,有花堪折直须折。
1.优美的李煜诗词
2.优美的诗词
3.优美的花草诗词
4.形容春天的优美的诗词
5.带苏字优美的诗词
6.中国优美的古代诗词
7.中华优美的诗词
8.中华优美的古诗词
9.优美的古典诗词大全
10.优美的诗词大全
昆曲拼音
【注音】: kun qu
昆曲解释
【意思】:(1)流行于江苏南部(南昆)及北京、河北(北昆)等地的地方戏曲剧种,用昆腔演唱。(2)昆腔。
昆曲造句
1、这是复兴昆曲的唯一途径。
2、现在各昆曲剧团试图演出有噱头的剧目来争取关注。
3、在上海昆剧团呆了15年后,他在去年成立了一家民营的昆曲艺术中心,以期能够更加自由地发扬与探索昆剧。
4、歌剧集成了中国的昆曲和日本的能剧,并以此来显示中日之间的友谊和互通往来。
5、当然,中国还有很多其它的戏剧,比如说“昆曲”、“评剧”、“河北邦子”等等。
6、“在昆曲最黑暗的时期,拉开幕布,一眼望去,观众通常是屈指可数。”北方昆曲剧院院长杨凤一说。
7、昆曲传人青黄不接,他是其中之一。
8、许多昆曲演员都记得九十年代的低谷。
9、并不是所有人都乐于见到这些将昆曲现代化或者改变其形式的努力。
10、它同样从其它戏曲和音乐艺术中吸取了音乐和唱腔,比如历史上著名的秦腔,同时也受了在宫廷艺术方面领先于它的昆曲的影响。
11、保护计划:戏曲研究院开始正视收集昆曲剧本的各种版本、照片、录音和录像片。
12、在京剧里,我们还可以看到昆曲的影子。
13、台湾著名的作家白先勇写出了一个“年轻人版本”的昆曲《牡丹亭》,赞誉遍及全中国。
14、在传奇、昆曲衰落后,曲牌体的柳子戏屹立在板腔体的戏曲海洋中,成为中国戏曲史上的独特存在。
15、政府计划支持六个现有的昆曲剧院、新学员的培训、稀有剧种的复兴,并组织各种节日。
16、昆曲的曲调有南北之分,其组合的形式有不同的.特征。
17、看了陈凯歌的《霸王别姬》20边,29岁的他首次对京剧和昆曲产生兴趣。
18、再次,对其它具有代表性的学校及培训班的昆曲人才培养实例进行分析。
19、昆曲的出现,是文人戏曲形成的标志。
20、昆曲来源于明清时代(1644-1911)的戏曲。
21、与此同时,其他的昆曲剧目也纷纷开始以各种形式登上舞台,走向大众。
22、昆曲是中国最古老的,也是最有影响力的一个剧种。
23、第五部分,近现代昆曲教育的回顾与思考。
24、提出了昆曲是最适合中国古典园林的音画意境,体现着人文思想和园林文化的精髓。
25、四五百年前是昆曲的黄金时代,那时的中国人实在是太热爱戏剧了。
26、所以现代人依然可以听懂数百年前的昆曲唱词。
27、首先,对各地剧团昆曲教育情况进行了整体概述;
28、昆曲竹笛作为一门高深的伴奏表演艺术,它的演奏风格、演奏技法、韵味与民乐竹笛相比还是有着很大的差异。
29、第三部分,学校及培训班的昆曲教育。
春江花月夜每句的赏析
春江花月夜
唐代: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望相似 一作: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落月 一作:落花)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
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
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
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月照江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起阵阵波纹。
(此二句写月光之清澈无边,也暗含鱼雁不能传信之意。)
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可惜的是春天过了一半自己还不能回家。
江水带着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
不知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注释
(1)滟(yàn)滟:波光荡漾的样子。
(2)芳甸(diàn):芳草丰茂的原野。甸,郊外之地。
(3)霰(xiàn):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形容月光下春花晶莹洁白。
(4)流霜:飞霜,古人以为霜和雪一样,是从空中落下来的,所以叫流霜。在这里比喻月光皎洁,月色朦胧、流荡,所以不觉得有霜霰飞扬。
(5)汀(tīng):沙滩。
(6)纤尘:微细的灰尘。
(7)月轮:指月亮,因为月圆时像车轮,所以称为月轮。
(8)穷已:穷尽。
(9)江月年年只相似:另一种版本为“江月年年望相似”。
(10)但见:只见、仅见。
(11)悠悠:渺茫、深远。
(12)青枫浦上:青枫浦 地名 今湖南浏阳县境内有青枫浦。这里泛指游子所在的地方。
暗用《楚辞 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浦上:水边。《九歌 河伯》:“送美人兮南浦。”因而此句隐含离别之意。
(13)扁舟子:飘荡江湖的游子。扁舟,小舟。
(14)明月楼:月夜下的闺楼。这里指闺中思妇。曹植《七哀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15)月徘徊:指月光偏照闺楼,徘徊不去,令人不胜其相思之苦。
(16)离人:此处指思妇。
(17)妆镜台:梳妆台。
(18)玉户:形容楼阁华丽,以玉石镶嵌。
(19)捣衣砧(zhēn ):捣衣石、捶布石。
(20)相闻:互通音信。
(21)逐:追随。
(22)月华:月光。
(23)文:同“纹”。
(24)闲潭:幽静的水潭。
(25)复西斜:此中“斜”应为押韵读作“xiá”(洛阳方言是当时的标准国语,斜在洛阳方言中就读作xiá)。
(26)潇湘:湘江与潇水。
(27)碣(jié)石、潇湘:一南一北,暗指路途遥远,相聚无望。
(28)无限路:极言离人相距之远。
(29)乘月:趁着月光。
(30)摇情:激荡情思,犹言牵情。
【拓展阅读】
张若虚
张若虚(约647年— 约730年),字、号均不详,主要活动在公元七世纪中期至公元八世纪前期,扬州(今属江苏扬州)人。初唐诗人。以《春江花月夜》著名。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 他的诗仅存二首于《全唐诗》中。其中《 春江花月夜 》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抒 写真 挚动人的离情 别绪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
人物生平
张若虚的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在公元七世纪中期至公元八世纪前期,曾任兖州兵曹。事迹略见于《旧唐书·贺知章传》。中宗神龙(705~707)年间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全唐诗》说他与贺知章(越州永兴人,今浙江萧山)、张旭(苏州人)、包融(润州延陵,今丹阳人,一说湖州人),号“吴中四士”,文词俊秀。开元年间尚在世。
诗歌遭遇
在唐代,似乎没有诗集传世。从唐至元,他的《春江》诗几乎无人所重。据文史学家程千帆先生考证,今存唐人选唐诗十种、唐人杂记小说,宋代《文苑英华》、《唐文粹》、《唐百家诗选》、《唐诗记事》,元代《唐音》等唐诗选本,均未见他的诗作。不仅唐诗选本无载,而且在由唐至明的二十余种诗话中也无一字提及。
最早收录他的《春江》诗的本子,是宋人郭茂倩的《乐府诗集》卷四十七,共收《春江花月夜》同题诗五家七首,张若虚一首也在其中。
明嘉靖年间,李攀龙选编《古今诗删》收录张若虚的《春江》诗,万历年间的三种选本《唐诗所》、《唐诗解》、《唐诗归》,崇祯年间的《删补唐诗脉笺释会通评林》七言古诗、《石仓历代诗选》,明末成书的《唐诗镜》都选录了此诗。
最早提及张若虚及其诗的诗话,是成书于万历年间的胡应麟《诗薮》。及至清代,有关唐诗的重要选本,如成书于康熙年间的季振孙《唐诗》、徐增《而庵说唐诗》、《御制全唐诗》(卷十九和卷一一七),成书于乾隆年间的沈德潜《重订唐诗别裁》、管世铭的《读雪山房唐诗钞》等等,都收录了他的《春江》诗,有的还附录有关此诗的评论。
艺术成就
其诗描写细腻,音节和谐,清丽开宕,富有情韵,在初唐诗风的.转变中有重要地位。但受六朝柔靡诗风影响,常露人生无常之感。诗作大部散佚,《全唐诗》仅存2首,其一为《春江花月夜》,乃千古绝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闻一多评价《春江花月夜》是“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另一首诗是《代答闺梦还》。
古籍记载
张若虚,扬州人,兖州兵曹。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号吴中四士,诗二首。————清《全唐诗》[6]
若虚,兖州兵曹———《旧唐书·艺文志·贺知章传》
先是神龙中,知章与越州贺朝、万齐融,扬州张若虚、邢巨,湖州包融,俱以吴、越之士,文词俊秀,名扬于上京。————《旧唐书》
天宝中,刘希夷、王昌龄、祖咏、张若虚、孟浩然、常建、李白、杜甫,虽有文章盛名,俱流落不遇,恃才浮诞而然也。————郑处诲《明皇杂录》
作品评论:
《明皇杂录》
天宝中,刘希夷、王昌龄、祖咏、张若虚、孟浩然、常建、李白、杜甫、虽有文章盛名,俱流落不偶,恃才浮诞而然也。
《载酒园诗话又编》
《春江花月夜》,其为名篇不待言,细观风度格调,则刘希夷《捣衣》诸篇类也。此诚盛唐中之初唐。且若虚与贺季真同时齐名,遽分初盛,编者殊草草。吾读诗至贺秘书,真若云开山出,境界一新,毋宁置张于初,列贺于盛耳。
《唐诗别裁》
若虚开元初人,与贺知章、张旭齐名。
王闿运《湘绮楼论唐诗》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李贺、商隐挹其鲜润,宋词、元诗尽其支流,宫体之巨澜也。 闻一多 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
人物轶事
故事始于唐中宗神龙二年,横跨唐朝由盛及衰的半个世纪,穿越人、鬼、仙三界,讲述诗人张若虚上元节明月桥边邂逅名门闺秀辛夷,一见钟情,未及倾诉衷肠,却被鬼卒错拘而亡。张若虚成为阎罗殿上的“钉子户”,不肯投胎,坚决要见辛夷一面。得道成仙的曹娥帮他遂了心愿,27岁的张若虚死而复生,与66岁的老妇辛夷在明月桥下相见,吟出千古绝唱《春江花月夜》。
将古老的昆曲艺术与现代人的审美趣味相结合,推动传统艺术的当代传播,这是张军从5年前独创“水磨新调”新昆曲——将正宗昆曲水磨腔与时尚摇滚乐、说唱乐“无缝对接”。因而,在这出被标签为“当代昆曲”的新编原创剧目中,电音伴奏、大头傀儡的民俗节庆感、判官鬼卒的插科打诨与现代幽默......无不迎合现代人的审美趣味。张若虚邂逅辛夷的明月桥在舞台上实景呈现,薄纱红灯笼凸显上元节的喜庆,漫天花雨、空中垂下的鲜丽布幔令舞台流光溢彩,尽显“落月摇情满江树”的情境。虽弃传统的一桌二椅式舞台,为昆曲注入现代的表现形式,但《春江花月夜》并未失守昆曲本体美学,而是遵循曲体模式填词布牌,保留昆腔的原汁原味和古老剧种的神韵。
《春江花月夜》的高口碑热票房令传统戏曲艺术如何在“城市剧院”语境下进行传播成为热议。脱离传统一桌二椅式舞台布景所引致的舞台空间审美变化,虽招致不少诟病,但当代戏曲艺术如何传播、振兴和发展,戏曲审美风范如何彰显和重建,张军走出了一条可行的路径:自觉适应包括大剧院在内的各种新兴演出场所与传播平台,创作出与当代社会、当代审美相适应的“当代戏曲”。
“民团展演”可谓“青春版”呈现,除了张若虚仍由张军扮演,其他角色皆由年轻演员挑大梁。虽然辛夷和曹娥扮演者不如魏春荣、史依弘造诣深厚,但两位女演员与人物原型年龄接近,表演中透着青春灵动,倒也让人眼前一亮。
当代昆曲《春江花月夜》让更多的年轻观众走进了剧场,其对昆曲融入现代语境的探索值得肯定。戏曲如何扬弃传承,转化创新,张军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张军”能够站在舞台上,推动传统戏曲的当代传播,而不是好似青鸾舞镜,没有同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