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寺庙祠堂的词语
寺院 佛寺 禅林 禅房 古刹 宝刹 名刹 佛堂 佛龛 佛塔 佛像 佛教 招提 庙宇 孔庙 文庙 岳庙 庙廊
庵堂 道教 道观 祠堂 宗祠 僧舍 经书 贡品 香炉 土地庙 龙王庙 关帝庙 尼姑庵 菩提树
金碧辉煌 规模宏阔 明柱素洁 气象庄严 瑰丽壮观 闻名于世 造型优美 气韵生动 形象鲜明 色调艳丽
工艺精细 盘膝端坐 姿态各异 披衣袒胸 姿态自然 十八罗汉 肌肉丰满 双手合掌 盘膝而坐 手捻佛珠
打坐诵经 满面笑容 慈眉善目 四大金刚 青面缭牙 头顶屋檐 各持兵器 形态各异 千姿百态 大雄宝殿
轻金钢瓦 富丽堂皇 斗拱交错 檐牙高啄 画栋雕梁 玲珑别致 别具一格 古色古香 钟声悠扬 轻烟袅袅
色彩神秘 寺院佛门 清规戒律 深山古刹 断壁残墙 青砖铺地 古柏参天 树木葱郁 寺院荒废 修缮一新
描写寺庙祠堂的句子
1、三苏祠的堂廊之间、亭殿之间,隔不多远就有一道装饰精美的间墙。
2、法云寺在山岚深浓的山顶上,气魄恢宏的庙宇盖得古色古香,庄严肃穆。
3、远眺五祖寺,它高踞于险峻突起的孤峰之上,与庐山隔江对峙,近看五祖寺犹如一只展翅的凤凰。
4、这座古老的寺庙掩映在几棵苍劲的银杏树下。进人草堂,只见游人寥寥,一派幽静、肃穆气氛:古木参天,松柏森森,秀竹郁郁,芳草青青。
5、新都城北200米左右,就可以看见长长的一道红墙,墙内翠竹绿树中隐现出闪闪发光的塔尖,这就是因拥有五百罗汉而驰名中外的宝光寺。
6、登上石阶,只见屈子祠就坐落在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之中,周围的树木花草为这座雄伟壮丽的祠庙增添了无限的.光彩。
7、俯瞰南完寺全景,庙廓绿树环抱,花草簇拥,还有那栩栩如生的摩崖雕像,使我感到如坐云端,遨游于仙境,无限快活。
8、山巅耸立着一座古楼,金碧辉煌的琉璃瓦,朱红色的墙,巍峨的门楼庄严肃穆。门上“金沙寺”三个赤金大字,赫然醒目。北极楼内,许多墙壁和碑石上还保留着历代名人的诗词。每间佛殿门媚正中高悬金匾,门上雕刻着精美的神仙、花卉图案,富丽堂皇。走进大雄宝殿,映人眼帘的是三尊大佛像,担露胸膛,双膝盘坐,双手合I面泛笑容,惟妙惟肖,生趣盎然。走过大雄宝殿便是大士殿,这里供奉千手千眼观世音。观世音对面是一尊金甲金刚,全身披挂,威风凛凛。楼上是著名的吕仙楼,喜欢托梦的人则要在此楼虔诚祷告,睡上一晚。听说,托梦还挺灵验呢。
9、大庙雄伟壮丽。屋顶上各种颜色的琉璃瓦,在阳光照耀下鲜艳夺目。大庙的主体建筑共九层。正殿由很多我抱不拢的朱红色石柱支撑。我正要去数这些柱子,妈妈告诉我:“不用数了,共有 72根,它象征着南岳七十二峰。”四周石栏杆上还镶嵌着白玉浮雕,那些飞龙走兽,就像活的一样。正厅里有一尊佛像,有三米左右高,双手合在前;好像是向前来朝拜的人们致敬。
10、来到郭朴祠门前,我看到有四只白玉小狮子把守在门口,一进大门,正前方有一座大殿,我们拾级而上,看到殿中央有块大石碑,上面有郭朴的画像。这是在重建北大街时挖出来的,郭朴头戴一顶乌纱帽,面似淡金,几络胡须,身穿一件蟒袍,腰挂一条玉带,脚穿一双黑面白底的登云靴,坐在一把虎皮椅上,那种神色既和蔼又庄重,栩栩如生。
11、县城与张飞庙一衣带水,我们坐上轮船,斜着向对岸开去。船至江心,我举目一望:啊!好一座巍峨雄伟的青山,在那绿荫丛中隐隐约约显露出一抹飞檐朱壁。琉璃瓦在阳光的照射下反射出一道道金色的光辉。船渐渐驶近,我清楚地看见庙堂门上悬着一块黑匾,L面用金粉写着四个大字“江上风清”,笔法浑厚雄健。
12、寒山寺是苏州名刹之一,建于梁代,初名妙利普明塔院,因为唐代僧人寒山主持该寺,故改名寒山寺。旅游车在古寒山寺碑前停了下来。我们沿着清静幽雅的长廊,来到寒山寺钟楼。钟楼旁有寒山、拾得、丰干三位僧人的石像。对面是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一诗的石刻碑文。在钟楼里陈列着寒山寺的古钟。此时此刻,我耳边仿佛回响起了“当、当”的钟声,真是: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3、大雄宝殿倚山而建,前墙高数丈,后墙仅三砖高,大佛端坐殿内,高达三丈,金碧辉煌,令人赞叹不已。寺内东厢房里,十八岁汉塑像姿态各异,栩栩如生。有的拈胡须,有的扇扇子,有的仰面朝天,有的闭目养神,有的盘腿而坐,还有顽皮的猴子玩耍……真是,人间奇景都集中在这里了。
14、拙政园建于明朝。我们一进拙政园,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参天的苍松翠柏,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我们走到荷花池边,看见水波荡漾,大鲤鱼在欢快地游着,我扔下一块面包,顿时鱼儿们争先恐后地来吞食这块食物园内的假山、池水、绿树,构成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令人目不暇接,不愧是江南园林的精华。
描写寺庙的句子
1、花寺的院子比较小,更显得院中的几棵菩提树硕大无比。虽然已是深秋了,但它们还是那么挺拔苍翠。
2、俯瞰南完寺全景,庙廓绿树环抱,花草簇拥,还有那栩栩如生的摩崖雕像,使我感到如坐云端,遨游于仙境,无限快活。
3、这座寺庙不大,庙顶上铺满了琉璃金碧辉煌,屋脊上雕刻了好多仙人,栩栩如生。
4、远远望去,普先禅寺就像天宫一样。那一排排一栋栋的建筑物映入我的眼帘。我迫不及待地跨进大门,啊!这里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建筑物上雕刻着各种各样的图案,颜色鲜艳夺目。
5、抬头望庙顶,令人眼花缭乱。那一个个佛爷凸起的脸也宛如夏季夜空数不清的星斗,它们神态各异,千姿百态。
6、夕阳西下,漫步于寺庙之中,聆听深沉而悠远的钟声,感受诗人落榜之时之情之景,别有一番意境。
7、寺庙一定藏在深山中,我画了一步步的石板路,弯弯曲曲,一直延伸到山顶,路上,有挑水的和尚,有络绎不绝的香客,他们手提篮子,篮子里装了水果食物香……他们一直往前走,看起来非常虔诚。
8、那映在绿树丛中的寺院,杏黄色的院墙,青灰色的殿脊,苍绿色的参天古木,全都沐浴在玫瑰红的朝霞之中。
9、离杭州西湖不远的地方,有一座听不到念经诵佛之声,也听不到悠扬钟声的寺庙,它,就是岳王庙。
10、来到了寺庙的中央,一座“大雄宝殿”我情不自禁进了大门,一位头戴黑珠伸手张指,的“如来佛祖”呈现在我的眼前。旁边十八罗汉观音菩萨等。
11、恒山悬空寺,全寺紧紧贴在恒山的悬崖峭壁上,仅用一柱支撑,十分惊险,似乎随时都会掉下来,令人望而生畏。
12、古老的寺庙在朦胧夜雾的笼罩下,像一幅飘在浮云上面的剪影一般,显得分外沉寂肃穆。
13、古老的司徒庙,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面临碧波万顷银光闪耀的西太湖,背靠诸峰连绵重岩叠翠巍峨高大的邓尉山。园中有相传为汉朝大司徒邓禹亲手栽植的四棵古柏。
14、登上石阶,只见屈子祠就坐落在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之中,周围的树木花草为这座雄伟壮丽的祠庙增添了无限的光彩。
15、大昭寺是信教徒和藏族人朝佛的圣地。这时香烟缭绕,络绎不绝的朝拜者赶到这里,他们双手合十,举过胸额头,然后平扑在地上。天天如此,以致使石板许多地方都凹了下去。
16、大殿内尘封土积,蛛网纵横,塑像已残缺不全,壁画因受风雪的侵袭,也色彩斑驳模糊不清了。
17、比起喧闹的城隍庙,静安寺,则是一个特立于繁华闹市中的佛门净地,人们排着长长的队,只为在那颗由整木雕琢而成的观世音菩萨像前三叩大拜,以祈求 平安别看叫静安寺,但它是上海很繁华的地方。殿中供奉的释迦牟尼佛像高三点八七米,宽二点六米,重一万一千公斤,可是中国最大的`玉佛像哦!
18、走进寺庙,我看见一尊巨大的佛。走出寺庙,就看见一个池塘叫放生池,放生池里有一只乌龟,它游得可真“快”,可称“游泳健将”了。
19、走进寺门,跨过门槛,在前面有一尊释迦牟尼的塑像,样子不好看,我便朝他做了个鬼脸。旁边有几个和尚一边念经,一边打坐。妙果寺墙上还有“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大字,一看就知道有一些年头。这些建筑物的木桩经过时间的侵蚀,有一些外皮已经剥落,显得十分破旧。
20、走到大院中央,抬头便是一望无际的天空,寺虽小,却有一种不衰的感觉。寺里若无他人,寂静的空气中,几只鸟儿唱歌,听着就十分悠然。这时,一个老和尚走了过来,向我们问好,我们也向他一拜。刚拜完,老和尚便疾步离开。我有一点好奇,想出跟踪一计,偷偷跟着老和尚前行。
21、走出建筑物,立马就看见了一座旧得不能再旧的寺庙,它的屋角屋檐都沾满了尘土,看起来十分阴森,在傍晚霞光的照射下它就像一栋“鬼屋”。
22、张飞庙是长江上游的一颗明珠,它位于云阳县城南岸,号称巴蜀第一胜景。
23、我耳边仿佛回响起了“当当”的钟声,真是: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24、寺院周围,那九座富有色彩的山峦,像正在开屏的孔雀,那艳丽迷人的尾巴环抱着孔雀头--潭柘寺。
描写寺庙的诗句
《江南春》杜牧(唐代)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宿山寺》贾岛(唐代)
众岫耸寒色,精庐向此分。
流星透疏木,走月逆行云。
绝顶人来少,高松鹤不群。
一僧年八十,世事未曾闻。
《巫山一段云·古庙依青嶂》李珣(唐代)
古庙依青嶂,行宫枕碧流。
水声山色锁妆楼。往事思悠悠。
云雨朝还暮,烟花春复秋。
啼猿何必近孤舟。行客自多愁。
《题扬州禅智寺》杜牧(唐代)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柏林寺南望》郎士元(唐代)
溪上遥闻精舍钟,泊舟微径度深松。
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东南四五峰。
《灵隐寺》宋之问(唐代)
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
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
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
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白居易(唐代)
柳湖松岛莲花寺,晚动归桡出道场。
卢橘子低山雨重,栟榈叶战水风凉。
烟波澹荡摇空碧,楼殿参差倚夕阳。
到岸请君回首望,蓬莱宫在海中央。
《登瓦官阁》李白(唐代)
晨登瓦官阁,极眺金陵城。
钟山对北户,淮水入南荣。
漫漫雨花落,嘈嘈天乐鸣。
两廊振法鼓,四角吟风筝。
杳出霄汉上,仰攀日月行。
山空霸气灭,地古寒阴生。
寥廓云海晚,苍茫宫观平。
门馀阊阖字,楼识凤凰名。
雷作百山动,神扶万栱倾。
灵光何足贵? 长此镇吴京。
《谒老君庙》李白(唐代)
先君怀圣德,灵庙肃神心。
草合人踪断,尘浓鸟迹深。
流沙丹灶灭,关路紫烟沉。
独伤千载后,空余松柏林。
《八月十五日夜瑶台寺对月绝句》权德舆(唐代)
嬴女乘鸾已上天,仁祠空在鼎湖边。
凉风遥夜清秋半,一望金波照粉田。
《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韩愈(唐代)
五岳祭秩皆三公,四方环镇嵩当中。
火维地荒足妖怪,天假神柄专其雄。
喷云泄雾藏半腹,虽有绝顶谁能穷?
我来正逢秋雨节,阴气晦昧无清风。
潜心默祷若有应,岂非正直能感通!
须臾静扫众峰出,仰见突兀撑青空。
紫盖连延接天柱,石廪腾掷堆祝融。
森然魄动下马拜,松柏一径趋灵宫。
粉墙丹柱动光彩,鬼物图画填青红。
升阶伛偻荐脯酒,欲以菲薄明其衷。
庙令老人识神意,睢盱侦伺能鞠躬。
手持杯珓导我掷,云此最吉余难同。
窜逐蛮荒幸不死,衣食才足甘长终。
侯王将相望久绝,神纵欲福难为功。
夜投佛寺上高阁,星月掩映云曈昽。
猿鸣钟动不知曙,杲杲寒日生于东。
描写乡村的优美句子
1. 农奴小屋都显着衰朽的景象。木材是虫蛀,而且旧到灰色的。许多屋顶好像一面筛。有些是除了椽子之外,看不见屋盖,其间有几枝横档,仿佛骨架上的肋骨一样。到处没有窗玻璃。
2. 古人诗云“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这就是似诗如画婺源古村落的真实写照。
3. 婺源沱州乡理坑村,建村于南宋初。自元代始,村子渐盛,人烟茂密,科第蝉联,簪缨奕叶。尤其在明代官宦屡出其村。他们显宦擢职之时或年老返乡之后,便致力于营造邸第,以耀祖光宗。
4. 古村落以“箬皮街”为轴线,大小40多条街巷呈技术布局,体现了很强的向心凝集性。高墙与通道构成的空间,时窄时宽,开际线时高时低,弯曲而又贯通,幽深曲折,犹如迷宫。
5. 离江湾镇十里的汪口村是个商埠名村。古建筑保存至今的有:俞氏宗祠、养源书屋以及民居、商铺等265幢。其中,明代建筑11幢,清代建筑253幢。
6. 汪口,古称“永川”,处于山水环抱之间。材落背告的后龙山,呈五级升高的台地。江湾水汇入段莘水以后,在村南侧由东向西流过,时净如练的河水因村对岸的向山阻拦出现U形弯曲,形成村前一条“腰带水”。
7. 汪口是俞姓聚族而居的古村落,人烟稠密,商旅辐辏,是一个商业贸易集镇。
8. 这里安静清洁,不积灰尘,不生蛛网,蚊蚋不入,连鸟儿也不来搭巢。据说是由于根据建筑物所处地理位置,对建筑结构精心设计,在祠堂某些空间形成特殊的空气旋流,加之樟木具有樟脑气味,才形成如此优异的保洁环境。
9. 出婺源县城北行13公里到了延村。延村,原名延川,明初,金姓迁入,才改叫延村。位于山谷平川里。南北两面不远就是山,山在村东互相逼近,挤成斜向东北的峡谷。
10. 延村是茶商名村,是江西省建筑群重点保护村。俗话说,无“徽”不成镇,婺源古属徽州,而延村、思溪的商人,就是当年“徽商”中的一支劲旅。
11. 思溪村始建于南宋元末年(约1199),先祖由长田村迁来。多俞姓,俞音谐鱼,“鱼”思溪水,故名思溪。整个村子设计成了船形。村口有一座风雨桥。进村必须过桥。
12. 延村和思溪的民居规模庞大,造型考究。木制的二层榀架,外围以高耸的出山马头封火墙。住宅紧挨着住宅,封火山墙也是宅第之间的'界限。表条石门框门楣,水磨青砖雕琢镶嵌装饰的门楼。
13. 村中所有街巷,都是青石板铺墁。即使雨雪满天,在此串门入户,从村头到村尾,衣赏可以不湿。
14. 思溪延村的古建筑有一种“集体”的美。“庭院深深深几许”,南唐诗人延巳的这一名句,常常被用来形容中国古建筑的延绵无尽。婺源乡村的民居庭院,究竟深几许?委实使身临其境的游人颇费思量。
15. 李坑村,们于婺源县城东北15公里,属秋口镇。2003年6月由江西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历史文化名村”。李坑村原名“理田”,改名李坑是五十多年前的事了。
16. 婺源曾属古徽州,是徽商的发源地之一。商人们在外地挣了钱,便回家修造氏族宗祠、家室府第,使得明清建筑遍及全县。这些古建居民,至今相当完整地保持着原有的风貌。
17. 婺源自古文风鼎盛,素有“耕读文化、诗书传家”的优良传统,历代名人辈出,自宋以来有官宦贤达2600余人。南宋理学家朱熹、近代中国铁路工程创始人詹天佑就是其中佼佼者。
18. 千年古道,驿路断桥。粉墙黛瓦小桥流水人家的古村落,源远流长凝练精深的古文化。“村外又村千户荫,树间生树四时春”……这个自然质朴之地,就是被誉为“中国最美丽乡村”——婺源。
19. 秋冬来时,人家房屋在悬崖上的,滨水的,无不朗然入目,黄泥的墙,乌黑的瓦,位置却永远那么妥贴,且与周围环境极其调和,使人迎面得到的印象,实在非常愉快。
20. 这是一个巨大的古宅,在苍色的山岩的脚下。宅后一片竹林,鞭子似的多节的竹根从墙垣间垂下来。下面一个遮满浮萍的废井,已成了青蛙们最好的隐居地方。
21. 这是一幢三间茅草屋,它矮得白芸那不高的个子已快触到屋檐。看得出,由于太陈旧,它像个驼背的衰弱老人,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门板已烂掉几块。泥墙上的两个小窗户,堵满破席乱草。
22. 村里的农舍几乎全被积雪笼罩了,只留下几个黑洞洞的窗户,像一双双大睁着的眼睛,诧异地打量着这个白雪的世界。
23. 绿树掩映之中,整齐的瓦房和陈旧的草屋交错杂陈,恰似一盘杀得正酣的象棋子儿。
24. 那是一间低矮破旧的南房,屋里终年不见阳光,昏暗潮湿,墙皮早已脱落了,墙上凹凸不平。
25. 站在半山腰上向村子望去,一座座低矮的小茅屋,像雨后钻出地面的一朵朵小蘑菇,散落在山坳里。
26. 皖南古村落之宏村建于明清时代的白墙黑瓦,临于水边,映于倒影,一片黑白明透烟雨索清的感觉,很美,也很舒适。你动心了没。
27. 茅镬,藏于四明山深处,有着“浙东第一古树村”的美誉。是宁波驴友必去之处。然却不时传出这座古村落因地质灾害隐患而整体搬迁的消息,让人不禁哑然。与那座古村相识缘于去年三月到杖锡村观赏樱花的途中小憩。
28. 村子的民宅多沿山坡而建,它们用土胚和砖木结构建成。有的屋顶盖着瓦片,有的屋顶上居然覆着稻草,这在发达程度颇高的宁波沿海地区显得有些另类,可能正是这点与众不同才吸引游客纷至沓来观赏原生态的美。
29. 看着斑驳的老墙,凭着自己的想象,感觉这些老房子至少有上百年的历史。村中的行道由各组石阶组成,蜿蜒延伸而四通八达,拾阶而上,石阶两旁长着苔藓或蕨类植物,没有狗吠鸡鸣,宁静而不寂静。
30. 茅镬古村落其实不大,十分钟就可绕遍整个村子,漫步其间有种久违的感觉,类似的村落在若干年前有很多,只是以前不曾关注罢了。
31. 出村是条石阶,短了些,但石阶旁却矗立着一棵高大的银杏树。分叉的枝桠上,挂着无数扇形小叶片,微风一吹,叶柄脱落,纷纷扬扬往下飘,落在石阶上,踩过去,簌簌作响,别有一番意境。
32. 一年后的回顾,估计那道原生态的风景犹在,只是古村落茅镬村的未来尚不明了,她会离我们正渐行渐远吗?
33. 李坑村的主体位于一个东西狭长山谷里。山谷东端是一个封闭的盆地,都是水田。两条小溪,都发源于盆地,一叫上边溪,一叫下边溪。上边溪流向正西,下边溪由南侧西流、转而偏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