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优美句子 > 关于长沙的优美句子 正文

关于长沙的优美句子

时间:2025-05-07 07:44:10

该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全词在片语之间,融情入理,情景交融。

上阕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一个“看”字,总领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既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寓着词人火热的革命情怀。红色象征革命,象征烈火,象征光明,“万山红遍”正是词人“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现,是对革命与祖国前途的乐观主义的憧憬。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则是词人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词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这七句,为下面的抒情提供了背景,烘托了气氛。“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感叹,这一问道出了词人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由写景直接转入抒怀,自然带出下半阕的抒情乐章。

下半阕着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处。“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以峥嵘形容岁月,新颖、形象,自然地引起对往昔生活的回忆,将无形的不平凡岁月,化为一座座有形的峥嵘山峰,给人以巍峨奇丽的崇高美。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一个“恰”字,统领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也是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画面。可以说,这首词的崇高美,是以情为经线,景为纬线,交织而成的。

全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表现了词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

2)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 孟浩然《过故人庄》

3)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 —— 王翰《凉州词二首》

4)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 贾岛《寻隐者不遇 》

5)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 刘

6)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 徐再思《折桂令•春情》

7)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杜甫《春望》

8)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 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9) 为赋新词强说愁。 ——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10)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 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11)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 苏轼《浣溪沙•游

12)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 刘

13)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14)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 杜牧《泊秦淮》

15)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 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16)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 高鼎《村居》

17)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18) 人生长恨水长东。 —— 元好问《临江仙•自洛阳往孟津道中作》

19)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 李商隐《夜雨寄北》

20)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 林

21)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 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22)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

23)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

24)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 杜牧《江南春》

25)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 王湾《次北固山下》

26)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李商隐《夜雨寄北》

27)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 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28)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

29)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 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30)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 贾岛《剑客 》

31)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 陆游《卜算子•咏梅》

32) 天涯何处无芳草。 —— 苏轼《蝶恋花•春景》

33)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 苏轼《食荔枝》

34)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 李白《望天门山》

35) 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 纳兰性德《临江仙•寒柳》

36)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 赵翼《论诗五首•其二》

37)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 王湾《次北固山下》

38) 千门万户

39)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40)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

41)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 李商隐《锦瑟》

42)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 白居易《暮江吟》

43)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 郑

44)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 李商隐《锦瑟》

45)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 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46)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 李贺《雁门太守行》

47)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 李白《独坐敬亭山》

48)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 杜甫《春夜喜雨》

49) 力拔山兮气盖世。 —— 项羽《

50)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 韦应物《

上片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大意是:就在这橘子洲上,曾经和许多革命战友聚会、游赏,度过了一段不平凡而有意义的岁月。诗人从上片的独往旧地重游,自然引起对往昔生活的回忆。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一个“恰”字,统领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大意是:那时候,同学们正当青春年少,意气风发,才华横溢,激情奔放,敢说敢做,革命斗志十分旺盛。面对祖国大好河山,指点评论,经常在一起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把主宰一方的军阀统治者看得如粪土一般。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中流”,江水中间。“击水”,作者曾自注:“游泳:那时初学,盛夏水涨,几死者数,一群人终于坚持,直到隆冬,犹在江中。当时有一篇诗,都忘记了,只记得两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见《毛泽东诗词鉴赏辞典》)遏,遏止,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认为是游泳激起的'波浪,几乎把飞快行驶的船只都阻挡住了;一种认为“浪遏飞舟”是“到中流击水”的条件。如果按照后一种理解,这三句大意是:还记得吗?当年我们一同到江心游泳,尽管风浪巨大,连船只行进也很困难,但我们这些人却以同汹涌的急流拼搏为乐。这里以设问结尾,实际上是对“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

下片回忆了往昔峥嵘岁月,表现了诗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形象含蓄地给出了“谁主沉浮”的答案: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