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优美句子 > 昆明池白天景色的优美句子 正文

昆明池白天景色的优美句子

时间:2025-05-08 13:39:14

1. 走在晚风习习、空气清新的大街上,欣赏着这美丽的西安夜景,我仿佛进入了一个火树银花的世界。

2. 西安的广场四周的仿古建筑,在彩灯的勾画中显得金壁辉煌,鼓楼旁的城门楼上挂满了大红灯笼,遥远望去像是金光闪闪的冰糖葫芦。

3. 长长的城墙和美丽的角楼被彩灯点缀的像条巨龙映在护城河上,远远的汽车灯像点点的萤火虫,在空中飞舞,十分动人。西安的夜晚多么明亮,多么美丽。

4. 每当夜幕降临,西安就亮起来了。整个西安变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古老的'钟楼在一盏盏灯光的照耀下变得年轻了。

5. 我们来到宽敞明亮的西安兴庆路上。马路两旁有着高大的梧桐树,一阵凉飕飕的风迎面吹来,哗啦啦,树上的叶子有如天女散花一般落了下来。哇,好漂亮呀。

6. 西安的马路两旁的广告灯箱,五颜六色,哼,这灯太烦人了,刺得的我眼都睁不开了;马路上的汽车来来往往,川流不息,明亮的车前灯,红红的车尾灯,一闪一闪,构成了一条五光十色的彩河,好漂亮啊!

7. 西安的每个建筑都是花灯高照,灯火辉煌,建筑物的顶部,装有向下照射的灯,地上有向上照射的射灯,上下光区相互重叠,融为一体,使整个建筑灯火辉煌,夜如白昼。真漂亮!

8. 走进西安城门,来到热闹的东大街。为什么说它热闹呢?啊哈,是因为这里时时刻刻都有顾客来观顾。街道两旁,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商店,宾馆和饭店,到处都是流光溢彩,色彩斑斓。

9. 西安的夜景真的很撩人,霓虹灯迷乱了我的双眼,公交名车数不清的行人。

10. 西安南门两边的杨树枝上挂满了银白色的“繁星”,好像天上的流星雨瀑布,五颜六色的霓虹灯把高楼大厦装扮成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11. 西安的护城河在夜晚灯光的映衬下银光闪闪。城墙上,红灯串串,彩旗飘飘,整个城门、城楼和城墙上的各种亭子,在灯光的装饰下,美不胜收。

12. 听爷爷说,为了点亮古城西安,已经沿整个城墙和城楼的建筑轮廓,全部装设了串灯,所以才出现了这样美丽的夜景。

13. 每当夜晚来临,无数的星星就从它的“云被子”里钻出来。啊!还有星星的“大姐姐”——月亮,也给人们打开“探照灯”,映照着高高的西安古城墙,让你觉得又回到了古代,想起边关的明月。

描写雾的`诗句1

1、踏雾乘同归,撼玉山上闻。李贺《兰香神女庙》

2、飞埃结红雾,游盖飘青云。苏颋《句》

3、氤氲起洞壑,遥裔匝平畴。乍似含龙剑,还疑映蜃楼。拂林随雨密,度径带烟浮。方谢公超步,终从彦辅游。苏味道《咏雾》

4、乱幡雾中见,雁塔云间识。李祎《石桥》

5、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秦观《踏莎行》

6、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李煜《菩萨蛮》

7、月落寒雾起,沈思浩通川。宿禽啭木散,山泽一苍然。漠漠沙上路,沄沄洲外田。犹当依远树,断续欲穷天。李益《水亭夜坐赋得晓雾》

8、花明月黯飞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五代李煜

9、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白居易《花非花》

10、平明江雾寒,客马江上发。扁舟事洛阳,窅窅含楚月。王昌龄《送刘十五之郡》

11、残云收翠岭,夕雾结长空。带岫凝全碧,障霞隐半红。仿佛分初月,飘飖度晓风。还因三里处,冠盖远相通。李世民《远山澄碧雾》

描写雾的诗句2

1、烟波缥缈隐险峰,上下左右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云雾漫山中。

2、芳菲夕雾起,暮色满房栊。

3、江中绿雾起凉波,天上迭山献红嵯峨。

4、飞埃结红雾,游盖飘青云。

5、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

6、铎吟轻吹发,幡摇薄雾霏。

7、咫尺愁风雨,匡庐不可登。只疑云雾窟,犹有六朝僧。

8、寒野凝朝雾,霜天散夕霞。欢情犹未极,落景遽西斜。

9、曹公迷楚泽,汉帝出平城。涿鹿妖氛静,丹山霁色明。类烟飞稍重,方雨散还轻。倘入非熊兆,宁思玄豹情。

10、永夕飞淫雨,崇朝蒸毒雾。

11、陶侃寒溪寺,如今何处边。汀沙生旱雾,山火照平川。

12、兰气已熏宫,新蕊半妆丛。色含轻重雾,香引去来风。

13、苍山寂已暮,翠观黯将沉。终南晨豹隐,巫峡夜猿吟。天寒气不歇,景晦色方深。待访公超市,将予赴华阴。

14、残云收翠岭,夕雾结长空。带岫凝全碧,障霞隐半红。仿佛分初月,飘飖度晓风。还因三里处,冠盖远相通。

15、氤氲起洞壑,遥裔匝平畴。乍似含龙剑,还疑映蜃楼。拂林随雨密,度径带烟浮。方谢公超步,终从彦辅游。

16、月落寒雾起,沈思浩通川。宿禽啭木散,山泽一苍然。漠漠沙上路,沄沄洲外田。犹当依远树,断续欲穷天。

17、白雾埋阴壑,丹霞助晓光。

18、烟雾氛氲水殿开,暂拂香轮归去来。

19、乱幡雾中见,雁塔云间识。

20、城阙雾中近,关河云外连。

21、秋城海雾重,职事凌晨出。才看含鬓白,稍视沾衣密。道骑全不分,郊树都如失。霏微误嘘吸,肤腠生寒栗。

22、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

23、朝坛雾卷,曙岭烟沉。爰设筐币,式表诚心。

24、踏雾乘同归,撼玉山上闻。

25、飘飘且在三峰下,秋风往往堪沾洒。肠断忆仙宫,朦胧烟雾中。

26、和气吹绿野,梅雨洒芳田。新流添旧涧,宿雾足朝烟。

27、有鸟图南去,无人见北来。闭门沧海曲,云雾待君开。

28、丹成作蛇乘白雾,千年重化玉井土。

描写雾的诗句3

踏莎行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雾》

——唐·李峤

曹公迷楚泽,汉帝出平城。

涿鹿妖氛静,丹山霁色明。

类烟飞稍重,方雨散还轻。

倘入非熊兆,宁思玄豹情。

《咏雾》

——唐·董思恭

苍山寂已暮,翠观黯将沉。

终南晨豹隐,巫峡夜猿吟。

天寒气不歇,景晦色方深。

待访公超市,将予赴华阴。

《咏雾》

——唐·苏味道

氤氲起洞壑,遥裔匝平畴。

乍似含龙剑,还疑映蜃楼。

拂林随雨密,度径带烟浮。

方谢公超步,终从彦辅游。

《远山澄碧雾》

——唐·李世民

残云收翠岭,夕雾结长空。

带岫凝全碧,障霞隐半红。

仿佛分初月,飘飖度晓风。

还因三里处,冠盖远相通。

《赋得花庭雾》

——唐·李世民

兰气已熏宫,新蕊半妆丛。

色含轻重雾,香引去来风。

拂树浓舒碧,萦花薄蔽红。

还当杂行雨,仿佛隐遥空。

大雾垂江赋

大哉长江!西接岷、峨,南控三吴,北带九河。汇百川而入海,历万古以扬波。至若龙伯、海若,江妃、水母,长鲸千丈,天蜈九首,鬼怪异类,咸集而有。盖夫鬼神之所凭依,英雄之所战守也。

时也阴阳既乱,昧爽不分。讶长空之一色,忽大雾之四屯。虽舆薪而莫睹,惟金鼓之可闻。初若溟蒙,才隐南山之豹;渐而充塞,欲迷北海之鲲。然后上接高天,下垂厚地;渺乎苍茫,浩乎无际。鲸鲵出水而腾波,蛟龙潜渊而吐气。

又如梅霖收溽,春阴酿寒;溟溟漠漠,洁浩漫漫。东失柴桑之岸,南无夏口之山。战船千艘,俱沉沦于岩壑;渔舟一叶,惊出没于波澜。

甚则穹吴无光,朝阳失色;返白昼为昏黄,变丹山为水碧。虽大禹之智,不能测其浅深;离娄之明,焉能辨乎咫尺?于是冯夷息浪,屏翳收功;鱼鳖遁迹,鸟兽潜踪。隔断蓬莱之岛,暗围阊阖之宫。恍惚奔腾,如骤雨之将至;纷纭杂沓,若寒云之欲同。

乃能中隐毒蛇,因之而为瘴疠;内藏妖魅,凭之而为祸害。降疾厄于人间,起风尘于塞外。小民遇之夭伤,大人观之感慨。盖将返元气于洪荒,混天地为大块。

描写雾的诗句4

1.凌雾行(韦应物)

秋城海雾重,职事凌晨出。才看含鬓白,稍视沾衣密。道骑全不分,郊树都如失。霏微误嘘吸,肤腠生寒栗

2.雾(李峤)

曹公迷楚泽,汉帝出平城。涿鹿妖氛静,丹山霁色明。类烟飞稍重,方雨散还轻。倘入非熊兆,宁思玄豹情。

3.咏雾(苏味道)

氤氲起洞壑,遥裔匝平畴。乍似含龙剑,还疑映蜃楼。拂林随雨密,度径带烟浮。方谢公超步,终从彦辅游。

4.水亭夜坐赋得晓雾(李益)

月落寒雾起,沈思浩通川。宿禽啭木散,山泽一苍然。漠漠沙上路,沄沄洲外田。犹当依远树,断续欲穷天。

5.咏雾(董思恭)

苍山寂已暮,翠观黯将沉。终南晨豹隐,巫峡夜猿吟。天寒气不歇,景晦色方深。待访公超市,将予赴华阴。

6.乐天是月长斋鄙夫此时愁卧里闾非远云雾难披(刘禹锡)

风光徒满目,云雾未披襟

7.夏日晚望(贯休)

陶侃寒溪寺,如今何处边。汀沙生旱雾,山火照平川。

8.菩萨蛮(李晔)

飘飘且在三峰下,秋风往往堪沾洒。肠断忆仙宫,朦胧烟雾中。

9.唐享昊天乐第五(武则天)

朝坛雾卷,曙岭烟沉。爰设筐币,式表诚心。

10.初入秦川路逢寒食(李隆基)

烟雾氛氲水殿开,暂拂香轮归去来。

11.早登太行山中言志(李隆基)

白雾埋阴壑,丹霞助晓光。

12.菩萨蛮(李煜)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

13.从驾幸少林寺(武则天)

铎吟轻吹发,幡摇薄雾霏。

14.石桥(李祎)

乱幡雾中见,雁塔云间识。

15.秋日即目(李世民)

芳菲夕雾起,暮色满房栊。

16.赋得花庭雾(李世民)

兰气已熏宫,新蕊半妆丛。色含轻重雾,香引去来风。

17.冬日临昆明池(李世民)

寒野凝朝雾,霜天散夕霞。欢情犹未极,落景遽西斜。

18.咏雨(李世民)

和气吹绿野,梅雨洒芳田。新流添旧涧,宿雾足朝烟。

19.相和歌辞江南弄(李贺)

江中绿雾起凉波,天上迭山献红嵯峨。

20.江南弄(李贺)

江中绿雾起凉波,天上叠巘红嵯峨。水风浦云生老竹,渚暝蒲帆如一幅。

21.兰香神女庙(李贺)

踏雾乘同归,撼玉山上闻。

22.拂舞歌辞(李贺)

丹成作蛇乘白雾,千年重化玉井土。

23.句(苏颋)

飞埃结红雾,游盖飘青云。

24.招谕有怀赠同行人(李乂)

永夕飞淫雨,崇朝蒸毒雾。

25.奉和登骊山高顶寓目应制(李乂)

城阙雾中近,关河云外连。

26.寄胡皓时在南中(李乂)

有鸟图南去,无人见北来。闭门沧海曲,云雾待君开。

苏绰字令绰,武功人,魏侍中则之九世孙也。累世二千石。父协,武功郡守。

绰少好学,博览群书,尤善筭术,仆射周惠达见而异之。从兄让为汾州刺史,太祖饯于东都门外。临别,谓让曰:”卿家子弟之中,谁可任用者?”让因荐绰。太祖乃召为行台郎中。在官岁余,太祖未深知之。然诸曹疑事,皆询于绰而后定。所行公文,绰又为之条式。台中咸称其能。后太祖与仆射惠达论事惠达不能对请出外议之乃召绰告以其事绰即为量定。太祖称善,谓惠达曰:”谁与卿为此议者?”惠达以绰对,因称其有王佐之才。太祖曰:”吾亦闻之久矣。”

寻除著作佐郎。属太祖与公卿往昆明池观渔,行至城西汉故仓地,顾问左右,莫有知者。或曰:”苏绰博物多通,请问之。”太祖乃召绰。具以状对。太祖大悦,因问天地造化之始,历代兴亡之迹。绰既有口辩,应对如流。太祖益喜。乃与绰并马徐行至池,竟不设网罟而还。遂留绰至夜,问以治道,太祖卧而听之。绰指陈帝王之道,兼述申韩之要,太祖整衣危坐,不觉膝之前席。语遂达曙不厌。诘朝,谓周惠达曰:”苏绰真奇士也,吾方任之以政。”即拜大行台左丞,参典机密。自是宠遇日隆。绰始制文案程序,朱出墨入,及计帐、户籍之法。

大统三年,齐神武三道入寇。诸将咸欲分兵御之,独绰意与上同,遂并力拒窦泰,擒之于潼关。封美阳县子。

绰性俭素,不治产业,家无余财。以海内未平,常以天下为己任。博求贤俊,共弘治道,

凡所荐达,皆至大官。太祖亦推心委任,而无间言。太祖或出游,常预署空纸以授绰,若须有处分,则随事施行,及还,启之而已。绰尝谓治国之道,当爱民如慈父,训民如严师。每与公卿议论,自昼达夜,事无巨细,若指诸掌。积思劳倦,遂成气疾。十二年,卒于位,时年四十九。

(选自《周书卷二十三列传第十五》)

10.下列各项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后太祖与仆射/惠达论事/惠达不能对请出外议之/乃召绰/告以其事/绰即为量定

B.后太祖与仆射惠达论事/惠达不能对请出外/议之乃召绰/告以其事绰/即为量定

C.后太祖与仆射惠达论事/惠达不能对/请出外议之/乃召绰/告以其事/绰即为量定

D.后太祖与仆射/惠达论事/惠达不能对请出外/议之乃召绰/告以其事绰/即为量定

11.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累世二千石”说明苏绰家世相当显赫,二千石原指汉代郡守级别的官员,后泛指地方重臣和朝中高品阶的官员。

B.“条式”在文中是法律条文的意思,苏绰自少博览群书,对于典故非常熟悉,所以代为拟定相关制度和法令。

C.“郎中”和“左丞”两种官职,属中央部门,“左丞”的官阶远高于“郎中”,相当于部门的副主管。

D.从文中可以看出,古代官员遴选包括荫庇制和察举制,帝王任用时,也看重真才实学。12.下列各项对原文的解说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苏绰之所以能做官,是因为他的堂兄苏让的`推荐。但他本人很有才华,被周惠达认为堪当辅佐君王的大任,也久被皇帝耳闻。

B. 苏绰为人俭朴,以天下为己任,周文帝也是诚心委任他,有些事情,甚至可以先行处理,随后上报即可。

C.大统三年齐兵入侵,诸将都主张分兵抵挡,只有苏绰的想法得到了周文帝的认同,结果证明苏绰的计策是正确的。

D. 苏绰对于政治和历史有独到的见解,在随皇帝去昆明池的时候,苏绰委婉地劝谏皇帝不要享乐误国。

13.翻译句子(5分)

在官岁余,太祖未深知之。然诸曹疑事,皆询于绰而后定。(5分)

14.翻译句子(5分)

绰指陈帝王之道,兼述申韩之要,太祖整衣危坐,不觉膝之前席。(5分)

参考答案

11.B 条式在这里指公文行文格式

12.D,原文中苏绰并没有劝谏皇帝不要享乐误国。

13.【译】任职一年多,太祖没有更多地了解到他。但是各部门难以决断的事务,都向苏绰咨询之后才能决定。(知、诸曹、询、定各1分,句意1分)

14.【译】苏绰向皇帝指明陈述为帝王的大道,并说明申不害韩非子学说的要义,太祖整顿衣裳端正坐好聆听,不知不觉中坐得离苏绰越来越近。(指陈、申韩、危坐、前席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苏绰字令绰,武功郡人,父亲名协,官任武功郡太守。苏绰年轻时很爱学习,博览群书,尤其精于计算之法。仆射周惠达见到他认为他非同一般。他的堂兄苏让由京官出任汾州刺史,周文帝在长安城外为他饯行。临别之时,周文帝问苏让:“您家子弟之中,谁可任用?”苏让于是推荐了苏绰。周文帝就把苏绰召来,任命他为行台郎中。在位一年多,还没得到周文帝的常识,但行台各部门的官员遇到疑难不决的事情,总是向他求教才作决定。对各部门发送的公文,苏绰又分门别类地为他们拟定行款格式。行台官员都称赞他的才干。一次周文帝与仆射周惠达讨论政事,惠达答不上来,请求允许出外找人商议,于是召来苏绰,把所讲座的事情告诉他,苏绰即刻为他酌情裁定。惠达入内呈报。周文帝连声叫绝,并向他说:“是谁替你出这个主意的呢?”惠达以苏绰作答,接着称赞他有辅佐帝王的才能。周文帝说:“我也听说很久了呢。”不久他就任命苏绰为著作佐郎。

周文帝与公卿去昆明池观光打鱼,走到城西的汉代仓池故地时,周文帝环顾问询左右的人,没有一个知道的。这时有人说:“苏绰见多识广,请问他吧。”周文帝于是召来苏绰苏绰将有关情况全部作了回答。苏绰既有口才,应对如流。于是留住苏绰在府里一直到夜里,继续询问治理国家的方略。周文帝整理衣裳端正地跪着,不觉膝行到了前席。就这样一直谈论到天亮也不觉得厌倦。第二天一早,周文帝对周惠达说:“ 苏绰真是个奇才,我现在要任命他处理政事。立即授予苏绰大行台左丞职位,参与主管机要事务。从此对苏绰的宠信日益深厚。

大统三年,齐神武帝兵分三路入侵,诸将都主张分兵抵抗,只有苏绰的想法和周文帝相同 ,于是集中兵力抵御窦泰,在潼关将他生擒了。朝廷封苏绰为美阳县伯。

苏绰生性节俭朴素,不经营产业,家中没有多余的财物。因为四海还没有平定,常把治理天下当作自己的责任。他广泛地寻求优秀人才,共同拓展为政之道,凡经他推荐的人,都做了高官。周文帝也诚心诚意地委任他,而没有闲话。有时外出巡游,常预先在白纸上签署自己的名字而交给苏绰,如果有需要处理的事,就及时安排施行。等到周文帝回来,禀告他知道就可以了。苏绰常认为治理国家的基本做法是爱护民众就象一位慈祥的父亲,教导民众就像一位严格的老师。苏绰常常和公卿讨论,从白天到黑夜,事情无论大小,都像是筹划掌握在手掌之中。长期思虑劳累,使他疲惫不堪,于是得了气血不通的疾病。大统十二年,苏绰死在任上,时年4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