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即使起风了,也要好好的活下去!
2、可我要怎样做,才能带着现在这不安的情绪,重新走到故事里描绘的我们那幸福的日子里去呢?
3、没有地方可回,因为那是被诅咒的梦想。
4、你在哪里 起风了 你还不回来吗?
5、起风的时候 我才知道我想起了开头 没有想到结尾。
6、起风了 唯有不断生存。
7、起风了,梦碎了,他走了。
8、起风了,少年你在哪里 。
9、起风了,想念浓了。远方是否更模糊了。
10、起风了多穿点衣服 我冷了可以给我披上
11、起风了跟以往的宫崎骏影片那么的不一样。
12、她走了,一位风一般的佳人。
13、我在想,到了很久很久以后,如果我们能回忆起我们现在的.生活,那该是多么的美好。
14、我周围的所见所闻,无一不在向我诉说着这生活的果实已经成熟,并催促着我尽早采撷——这让我很是喜欢。
15、原来我和你竟是如此深爱着对方。在我们相爱之前,你不存在;我也不曾存在。
16、再没有什么比幸福的回忆更妨碍幸福的了。
17、纵然越过死谷,亦不惧怕其祸,因及与我同在。
18、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
《起风了》观后感(一)
《起风了》是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的收笔之作。它讲述了一个飞机师的梦想,一段令人动容的爱情,还有一场毁灭这一切的战争。
掘越二郎是第二次大战中设计零件的真实人员。他在片中从小痴迷飞机设计而与意大利著名飞机设计师卡普罗尼建立一段跨越时空的友情。
卡普罗尼对二郎有深深的影响,对我也是一样。他说:飞机不是战争的工具,也不是经商的手段,飞机可是一个美丽的梦想。是啊,飞机在白云间“翱翔”,它承载着各种不可小瞧的梦想——一名飞机驾驶员的梦想、一群年轻人的梦想。飞机把梦想带到他们想去的地方,让这些梦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如果不是他的一番话,我从未想过飞机这么美,让每个人都有机会触碰梦想的形状。
如果说飞机是造梦者,那么战争就是残忍的毁灭者,明明二郎研发出了年少梦中的飞机,可是战争却让所有飞机都一去不复返。而飞机上那么多人的梦想、生活、家庭也一并破碎。这是多么不甘的无奈。对于人民,他们只想好好生活,在一片和祥安乐中,而不是在每天都有战机飞过,在冒着枪火中生活。战争中的人们怎会记得微笑的模样?
战争是无情的侩子手,少一点战争,不要让鲜血染红绿叶,不要让那么多色彩缤纷的梦想被战火摧毁。
《起风了》观后感(二)
起风了》的风格跟宫崎骏以前的动画完全不同,尽管画面依旧美丽,但是叙事平静,感情基调是沉郁且压抑的。看了前20分钟我以为它拍的是传记,果然片尾出现的“向堀越二郎致敬”印证了我的想法。
影片讲述二战时期,男主人公堀越二郎为日本政府制造飞机,期间遇到爱人菜穂子,却因为要完成国家的任务,实现自己的理想,只能在她生命的最后短暂地陪伴,最终成功造出飞机,却失去了爱人。
影片想表达的主题是反战,但是它并不是通过直接展现战争残酷的场面来批判战争,表达反战的观点,而是从另外的角度呈现的。
首先是梦想与现实的矛盾。堀越二郎小时候的梦想是成为飞机设计师,造出完美的飞机。成年后他确实成为了优秀的飞机工程师,并为祖国制造飞机。他的目标很单纯,就是造出完美,在他心中能够成为艺术品的飞机,但是当国家深陷战火,交给他的任务就是制造用来打仗的轰炸机。在大环境下,他没有选择的余地,想要实现理想,就只能完成国家的要求。其实,他梦里的蓝天绿草能够表现出他对和平与美好的向往,不过依靠着飞机的热爱和职业素养,他还是啃下了这项工作。最后男主又来到梦中,地上布满的飞机残骸,与之前优美的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造的飞机飞上了蓝天,可是战争之后,还有多少会回来呢?他的理想实现了,可是战争让多少人丧失了生命?
从局外人的视角来看,我们认为他应该坚决抵制战争,不再为国家造飞机。可是如果我们代入堀越二郎的视角,就会发现选择起来是非常困难的。当理想与价值观有矛盾时,在大环境的影响下(或者说世俗的影响下),人往往会坚持理想,即使它与自己的价值观相违背,即使它造成的后果会令自己十分痛苦。
然后是爱情的加入。为了完成飞机的制造,他在菜穂子生病期间没有很多时间陪伴她,而当她离开疗养所去找他后,他也没有让她回去接受治疗。菜穂子其实非常想治好这个病,这样就能与他长久地在一起了,所以来找他可能是因为她知道病治不好了,要在生命的最后把最美的自己留给爱人。但是堀越二郎为什么这么平静呢,他不想让她继续治疗吗?我想唯一的原因就是他太沉迷自己的理想、自己的工作了。他是一个好人,也十分珍这份爱情,可是对他来说再美好的爱,也不如他的理想抱负重要。
国家和民族的前途重要还是个人的幸福重要?这个问题其实是没有标准答案的,这要看当事人的'性格。我们不能妄加评判,不能因为一个人只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就说他自私,也不能因为他抛弃任何杂念,要为国家无私奉献,甚至牺牲家人、牺牲爱情,就说他偏执、绝情。现实是很复杂的,而且人各有志,无论怎么选择,都可能会带来牺牲。对于影片中这样悲剧的结果,我们只能沉痛地惋惜,并希望这个世界不再有战争。
《起风了》观后感(三)
早两年《起风了》刚上映的时候,口碑好评如潮,我便想看看这部宫崎骏的片子。然而无奈学业繁重,我便将此事放在一旁。谁知这一放,竟放了两年之久。之后慢慢的就忘记了。直到今天突然想起,才终于看到这部片子。
故事的背景发生在二十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的日本关东大地。那个年代充斥着动荡,灾难四起,贫困与病痛始终纠缠着人们,再加上不知什么时候便会突然到来的战争,生活在那儿的年轻人无不惶惶不安,对未来失去了一切期待与信心。而故事的主人公堀越二郎无疑是个特例,他有着当时人们缺乏而又重要的一个东西——理想。他从小便喜欢飞机,甚至可以说是痴迷于飞机,他发誓一定要设计并制造出最精美的飞机。于是他朝着这个梦想努力,长大后如愿考入东京某大学学习航空工学,在此之后,二郎又远赴德国留学,凭借自身掌握的航空技术,终于成为了一名战斗机设计师。
我猜想,堀越二郎之所以对飞机抱有浓厚的兴趣,并且能够激励自己不断地去实现研制飞机的理想,也许有两个原因。一是飞机能够高高地飞在蓝天上,远离大地,远离现实生活中的一切苦痛折磨,可以让二郎逃脱糟糕环境的一切束缚;二是飞机拥有翅膀,能够展翅高飞,向前翱翔,积极乐观地朝着未知的方向勇敢前行。在逆境中,有的人迷茫失望,彷徨无措,便只能一直在原地徘徊;而有的人勇敢乐观,找到了一线曙光并牢牢将它抓紧,便得到了心灵的慰藉及挣脱逆境的利器。飞机便是二郎的慰藉与利器吧。
然而无论是现实还是动画中,人生都是不会一帆风顺的。堀越二郎在一次试飞中,他的飞机意外坠毁了;而故事的另一位主人公菜穗子罹患了在当时被视作绝症的肺结核。二人同时处在了人生最黑暗的低谷。故事是美妙的,他们二人竟就在此时相遇了,且一见钟情,相订终身。之后,二郎再度投身到零度战斗机的设计工作,而菜穗子在生命的尾声逃出了疗养院,奔向了她的爱人。看过一句很美的话,用在此时恰恰应景——“动荡的年代,有限的生命,青年男女风中残烛般的飘摇爱情。”人生总会起些风浪,而造物主安排得亦十分巧妙,每次的狂风暴雨后,总留着一道绚丽的彩虹作为隐藏惊喜。
时代在历史长河中始终不断更替,而任一时代的人们都有着他们独特的精神气质。堀越二郎活出了他那一时代的勇气与硬朗,我们也承担着创造我们这一美好时代的重任。抬起头,望向天穹的那道曙光,朝着未来的方向毅然前进吧!
宫崎的作品,大多洋溢着像出现乘着扫帚在天空飞、鱼子从海边而来这样的幻想元素。下面是相关的
起风了观后感【篇一】
这部电影名字叫做起风了,听著名字就让我觉得是起飞了的梦想。“起”作为起飞,“风”用来比喻困难,“了”表结果,完成了梦想。
这部电影开篇就是:起风了,唯有努力生存。然而,在整部电影中这句话出现的次数最多。
起初,是二郎小的时候在房顶上做的一个梦:梦见自己站在一个辽阔的草原上,而草原上方,有许多飞机在飞翔,此时,二郎崇拜的伯爵跟他的梦关联了。伯爵告诉他:这些飞机要去轰炸他国的城市,会失去一半人的生命,但是,战争就快要结束了。紧接着的是一架船一样的飞机,这是伯爵的梦想。在飞机的翅膀上,二郎问了伯爵一个问题:近视的人可以设计飞机吗?我原本以为伯爵的回答是:当然不可以。
可惜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他的答案恰恰与之相反,他说:“他不会驾驶飞机,世界上有很多能胜任飞机驾驶员的人,而我,则是制造飞机的人,我是设计师!飞机并不是战争工具,也不是什么商品。飞机是一个美梦,而设计师就是致力于使这个美梦成形的工程师!”就像这句话一样,对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制作飞机的不一定就会驾驭飞机,当然你文科好就不一定理科不会好。
所以,我的理科不一定就一直那么差。
就像那句话:起风了,唯有努力生存。
渐渐地,二郎长大了,在火车上,风很大,他的帽子差点被风吹走,但是被一个女孩接住了。
女孩说了句:“起风了。”二郎接的下句是:“唯有努力生存。”这也就为他们后面的故事而做了铺垫吧。
日本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这不,地震来了,二郎坐的那辆火车短路了,同时又发生了火灾,火势仍在蔓延。
伯爵:“风还是在不断地吹吗?”
二郎:“是的,风势还很大。”
伯爵:“起风了,唯有努力生存。”
对啊,风越来越大,火势就有可能越来越大,最后整个城市陷入火海之中,只有把大火扑灭,家园才不会被大量的破坏。二郎仰望天空,看到了一架飞机。
又是在二郎与伯爵的梦中。伯爵:“风还在不停的吹吗?”二郎的回答是:“风仍未停息。”伯爵带二郎翱翔天际。
伯爵问:“你喜欢拥有金字塔的世界,还是喜欢没有金字塔的世界?人类的飞翔之梦也算是一个受到诅咒的梦。因为飞机背负着重大使命。
因此,我依然选择拥有金字塔的世界,你呢?会选择哪一边?”
二郎好像已经沉浸入飞机的创作之中,回答离不开飞机:“能制造出优美的飞机。”对啊,谁不希望自己的梦想能圆满呢?
“创造性地人生,为期只有十年,一定要竭尽全力,度过那十年”,这就好比初中三年,高中三年。没有一个好的初中,但是你可以去创造一个好的高中,没有一个好的高中,你可以去创造一个好的大学,机不可失,就只有仅仅的六年时间,六年过了后悔已经来不及。
起风了,唯有努力生存。
起风了观后感【篇二】
在影片的结尾,宫崎骏打出了向堀越二郎和堀辰雄致敬的字幕。堀越二郎是昭和时期日本的航空工程师,堀辰雄则是昭和初期的著名作家,代表作有《起风了》、《菜穗子》等。宫崎老爷子的这部收官之作虽然和堀辰雄的小说同名,但是整部影片的故事重心却明显偏向于堀越二郎。这应该是在画本阶段就已经形成的格局。导演杂糅了二者的'人生经历用来描绘自己心目中那个狂风席卷的动乱时代。
电影中堀越二郎的未婚妻里见菜穗子的文学原型来自小说《起风了》中作家的未婚妻节子,而节子的生活原型正是堀辰雄现实生活中的妻子矢野绫子。片中菜穗子身患肺结核的情节也取材自这部小说,“菜穗子”这个名字则来源于堀辰雄的另一部小说《菜穗子》。堀辰雄小说里的故事情境不再是影片的叙述重点,而成为影片不可或缺的背景和点缀。需要指出的是,影片中堀越二郎的航天梦和菜穗子的患病疗养形成了一个复调结构,两者都指向了法国诗人保罗·瓦莱里在《海滨墓园》里吟诵的那句
“起风了,唯有努力生存。”
小说《起风了》讲述的是一位作家陪护自己身患绝症的爱人在高山疗养院静心疗养的故事。作为一个文科男,看过电影后,发现好端端的男主角从一个作家变成了飞机设计师。那是相当的不开心。堀越二郎本人年轻时是帅到没人性的,宫崎骏完全还原了这个人物形象。而当他所制造的飞机被用作军事用途丢起炸弹时也很没人性。技术与美被政治与战争所绑架,这是堀越二郎的生存困境。
“是选择一个有金字塔的世界,还是没有金字塔的世界呢?”
意大利著名飞机设计师卡普罗尼向堀越二郎和观众抛出了一个两难的选择题。
“我只是想制造优美的飞机”。
堀越二郎对此选择了回避。
起风了观后感【篇三】
2013年7月20日,《起风了》在日本上映,因为白天要参加
电影院里坐满了人,有情侣,但是更多的是40岁左右的中年人,大部分都是独自一人,而最让我意外的是,这其中夹杂着些许形单影只的老年观众。人越来越多,最后--满席。
放映室里渐渐地充满了爆米花和可乐的味道,总觉得,这部电影,这样的气氛是不对的。非常不对。
屏幕亮了起来,清晨的阳光掠过农田,镜头定格在了熟睡的少年的脸上。这一瞬间,突然鼻子有点酸酸的。一种莫名的感伤涌了上来。平素我一直不喜欢宫崎吾朗还有他的作品,没有什么特殊的原因,莫名的,抗拒他。平日里,除了一遍又一遍不断翻看的《龙猫》《千与千寻》《哈尔的移动城堡》外,似乎没有其他的东西可以让我感受到【the 宫崎骏】。但就是这一瞬间,我好像跟这个日本的少年一起,乘坐着飞机,翱翔在天空,然后,被击落,再然后,狠狠地,沉向宫崎骏的世界里。一切都是那么熟悉,那么美好,那么纯洁。怀揣梦想的日本少年,仿佛就在我的眼前。
虽然没读过原着,但是故事情节却让人的心情怎样都轻松不起来。也许是这个原因,电影放到一半的时候,大家终于变得安静了。
宫崎骏说:这是一部打破传统动画【方程式】的作品。人们再也不会同主人公【共感】,而是完全成了【看客】。
不知道是不是我没看懂,还是这次尝试是失败的,我竟然在二郎与乔瓦尼?卡普罗尼(乔瓦尼?巴蒂斯塔?卡普罗尼)第二次梦中相会的时候有点打瞌睡。如果不是一直竖起的耳朵在听,恐怕我真的要搞不清楚事件发生的顺序了。
所以,铃木敏夫也曾担心过这部片子是否有些忽略了年幼的观众。
好吧。脱离开战争、关东震灾、【O号战机】,最令我感动的是二郎与菜穗子的感情故事,当二郎得知菜穗子突然病倒时,即使是前往东京的特急电车上也要流泪工作(这一段我一下没忍住),当菜穗子从富士见高原疗养院偷跑东京与二郎相见(也没忍住),还有即便是深夜工作加班,也要牵着手,哪怕是要抽根烟也不想放手的两个人(也…)。每一幕都让走出影院的我还被深深地感动着。不时的让我想起那英的那首《一万一千公里》。
路一走就累 雨一碰就碎 只有你依然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