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斗志、无穷的智慧和冀中地道战的产生作用以及地道的结构特点。
2.理清课文的条理。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练习用“如果……就……”“不但……还……”造句。
教学重点
了解冀中地道的结构特点。理清课文的条理。
教学难点
了解我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斗志,无穷的智慧。
课前准备
组织学生观看电影《地道战》。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题,释题。
1.同学们看过《地雷战》、《地道战》的电影,还记得那里的人民是怎样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的吗?
2.板书课题:冀中的地道战
3.从课题来看,哪一个词是中心词?(地道战)
“冀中”是河北省的简称,河北省的中部就叫“冀中”。
二、初读课文。
要求:1.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自学生字词。(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3.理清课文层次,考虑分段。
三、逐题检查、讨论。
1.指名读课文,并说出课文大意。
2.小黑板出示生字词。
①指名读,齐读。
②强调“厕”是平舌音,“辣”左边最后一笔是撇,右边要封口。比较:妨-纺惑-感
3.讨论分段。
第一段(1~3)讲地道战的产生及其作用。
第二段(4~7)介绍了地道的'式样、特点。
第三段(8)讲地道战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的地位。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朗读课文第一段。
2.讨论交流。地道战是怎样产生的?(为了……创造了……)
“地道战简直是个奇迹”这是个总起句,课文从几个方面分述地道战简直是个奇迹?板书: 不计其数(形式多 数量多)
敌来敌走(保存自己 打击敌人)
3.结合课文内容解释“扫荡”“封锁”。
4.总结第一段段意。
五、作业。
1.抄写课后词语。
2.思考课后练习一、二题。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读课文第二段。
2.读讲讨论:
⑴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思考:这段话讲了几层意思?每层说了什么?(有四层意思。第一层讲地道的式样多,有100多种;第二层讲地道有位置和高度;第三层讲地道里有许多大洞,生活设备齐全。第四层讲地道中有通气孔,既透气又透光。)
⑵地道的出口是怎样的?有几种情况?(开在隐蔽的地方,用荆棘掩护,有的出口旁是陷坑;有的出口旁是警戒洞,迷惑洞;地道里的每一段都有“孑口”。)“迷惑”“孑口”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迷惑”是辨不清,摸不着头脑的意思。“迷惑洞”是让敌人分不清什么是死道,什么是活道。“孑口”这里指地道里小得只能容一个人过去的关口。“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意思是:一个把住关口,一万个人都打不进来。形容孑口之险窄。)
⑶“想方设法”是什么意思?敌人是怎样想方设法来破坏地道的?冀中人民是怎样对付敌人的进攻的?(火攻,水攻,毒气攻)(用土和沙来灭火,;用吊板来挡毒气;地道和枯井暗沟连起来,使水流走;还可以转移到别的村子里去。)
⑷人们在地道里是怎样进行通讯联系的?无线电和有线电为什么要加上引号?(人们一一个口传称“无线电”;用铁丝拴小铜铃称“有线电”。)(因为不是真正的有线电和无线电。)“为了打击敌人,什么办法都想出来了,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这句话在课文里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对利用地道打击敌人的许多办法进行了总结,赞扬了冀中人民对敌人斗争的智慧和才能。)
3.总结段意。(这段是全文的重点,作者对地道的式样、特点作了详细介绍。)
4.齐读课文第二段。
二、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自然段。
2.根据课文第二段的内容,画出地道的示意图。
3.填空:(书后第2题)
第三课时
一、指名读课文第二段,并说说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第三段。
1.指名读第三段。
2.这段有两句话:
第一句讲了什么?和前面的哪句话相呼应?(地道战粉碎了敌人的扫荡。)(“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冀中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这就是地道战。”)
第二句讲了什么?(冀中人民坚持生产,还有力地打击了敌人,是惊人的奇迹。)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地道战是我国抗日战争史上惊人的奇迹。)
三、自由朗读全文。
四、结合课文,学习句式,练习口头造句。
如果……就……
不但……还……
五、练习概括课文中心思想。
1.冀中人民是怎样利用地道打击敌人的?
2.“为了打击敌人,什么办法都想出来了,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举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体会。
3.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这篇课文记叙了在抗日战争中,冀中地道战的产生、作用,地道的结构特点,歌颂了我国人民在对敌斗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斗志和无穷无尽的智慧。)
六、了解记叙方法。
1.这篇课文讲了冀中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斗争精神和无穷无尽的智慧。那么,课文的这一中心思想是怎样一层层表达出来的呢?
2.讨论:(引导学生弄清课文围绕中心,先讲地道战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有什么作用;再讲地道的样式和特点,构造有得于隐蔽自己,打击敌人;然后讲怎样粉碎敌人的火攻、水攻、放毒气,怎样进行通讯联络;最后讲地道战在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
3.教师总结。课文有条理地记叙了内容,一步步深入地表达了课文的中心思想,这是我们要学习的写作方法。
板书:
位置 高度
大洞 小洞 气孔
迷惑洞
土沙灭火
吊板挡毒气
连通沟井放水
通讯联络
作业设计:
一、抄写词语。(课后第四题)
二、多音字组词。
横h唍g( )h坣g( ) 搁g ( )g ( ) 都 d島( )d ( )
三、把括号里不合适的词划掉。
⑴冀中人民(创建 创造 建造)了新的斗争方式,这就是地道战。
⑵在(宽大 宽阔 广阔)的平原的地下,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
四、填空。(书后第三题)
五、造句。
如果……就…… 不但……还……
教学要求
1.地道战是冀中人民创造的一种十分巧妙的对敌斗争方式,通过学习了解地道战,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增强其民族自豪感。
2.理解地道战在抗日战争史上的特殊地位。
3.为课文分段,归纳段意,并学会分层和写出层意。
4.朗读。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
教学重点
了解冀中地道的'结构特点。理清课文的条理。
教学难点
理解冀中地道战的特殊地位。
教学时间 2课时。
板书设计 :
利用地道 坚持斗争
地道 结构独特
出口隐蔽 能守能攻 顽强的斗志
巧妙防备 水火毒气 无穷的智慧
有线无线 联络方便
粉碎扫荡 创造奇迹
作业 设计:
课内:抄写词语、选词填空、按课文内容填空、造句
课外: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自然段
教学准备 光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教学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大意,给课文分段。
一、板书课题:冀中地道战
解题:冀,河北省简称;冀中:指冀中平原;地道:在地下挖洞,形成通道。
二、整体入手,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思考:
①地道战这种斗争方式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
②地道的式样和特点各是什么?
2.预习生字、新词。
堡垒:作防守用的坚固建筑物。
妨碍:阻碍。
隐蔽:借旁的事物来遮掩。
迷惑:辨不清,摸不着头脑。
三、读熟课文、理清顺序,划分段落
第一段(1~2自然段)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冀中人民用地道战同敌人斗争。
第二段(3~7自然段)地道战简直是个奇迹,有效地打击了敌人,体现了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
第三段(8自然段)地道战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理解课文,了解我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斗志、无穷的智慧和冀中地道战的产生、作用以及地道的结构特点。理解冀中地道战的特殊地位。
一、复习引入
提问:通过预习你知道什么了?这节课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思考写了什么?
时间、地点、事件。
抓重点:斗争方式地道战。
2.自由读,体会内容。
三、学习第二段(逐自然段学习)
1.自由读全段,然后用一句话概括全段意思:
地道战,简直是个奇迹。
2.指名读第3自然段,思考:地道在打击敌人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地道是人民武装坚强的堡垒。
3.自学4~7自然段。
自学题,在书中找一找哪些地方体现了地道战,简直是个奇迹?
①自由读文。
②勾划。
③讨论。
④汇报。
教师摘录要点作总结。
地道:式样100多种,洞内设施较完备。出口隐蔽,虚实结合。洞内关口多,防毒,防水,设有线电等等。
4.朗读,把地道的奇迹及对人民无穷智慧的感受读出来。
四、学习第三段
1.齐读,说说写了什么?
2.追问:你怎样理解地道战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
3.说一说。
4.读全文,再次体会课文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8*冀中的地道战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冀中地道战的产生、作用和地道的结构特点,并从中体会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是无穷无尽的,并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
4.理清课文叙述顺序,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了解冀中地道的结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提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习了描写古代战争的《赤壁之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描写的是现代人民战争——《冀中的地道战》。(板书课题:冀中的地道战)“冀中”指什么?(河北地区中部,冀,河北简称。)你对“地道战”有哪些了解?(启发学生从看过的电影或书中谈谈自己对地道战的了解。)
二、教师简介背景知识。
三、提出学习要求。
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语。
2.思考问题:
(1)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冀中地道的?
(2)课文是怎样具体介绍冀中地道的式样和特点的?
(3)从课文中描写地道的式样和特点中,选择给你印象最深的一两点,谈谈你对“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感受。
3.同桌或小组交流讨论。
课文先讲了地道产生的时间、原因及作用;接着讲了地道的式样和特点:式样多,地道的位置和高度,地道里的大洞及通气孔,地道的出口,地道的通讯联系等。学生交流时,可引导他们画出相关语句,认真读读,体会体会。
4.结合课文内容,画一画地道的示意图。
(丑)个人画。
(2)选择画得好的在班上展示。
5.引导体会“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这句话的意思。
6.结合体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