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是山麓、是源泉,我们儿女则是从山麓的怀中流淌出的大江长河!
母亲是深海,我们儿女则是雀跃在深海中的朵朵浪花!
母亲是大地,我们儿女则是赖以生存的小树和草芽!
母亲是高远深隧的天幕,我们儿女则是天幕呵护下的星星和五彩的霞!
母亲是不朽的太阳,给了我们所有温暖的阳光!母亲是长鞭,教会我们识别是非丑恶!
一个女人,无论她是美丽的还是丑陋的,无论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女性还是普普通通的乡野村妇,只要她是一位母亲,她就不愧拥有伟大这样的称号!
任何一个人的生命都来自母亲,母亲是我们生命的载体,是我们永久的无边无际的港湾。
一个新的生命从十月怀胎到一朝分娩,母亲承受了怀孕的艰难,分娩的阵痛,只因她是母亲,无怨无悔。
这是作为母性最原始最伟大的人格体现。她们承担着繁衍后代的巨大重任,推动着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
一个母亲不但要承受生育的苦痛,还要担负养育后代的艰辛。我们每一个人,从科学家、名人到凡夫俗子,那一个不是在母爱深深下成长。我们的每一个起步,每一此奔跑,每一点进步都渗透着母亲的泪和血汗。
所谓儿行千里母担忧!。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逢,意恐迟迟归,这都是母亲慈爱的写照。母亲的嘱托和牵挂伴随我们长夜苦读,伴随我们人生的.漫漫征途。无论我们取得了多大的成就,创造了多少的业绩,在母亲的面前都是微不足道的,无论我们做什么都不能和母亲的博爱相提并论。
母亲是一切,是母亲给了我们一切!没有母亲就没有我们,就没有我们的一切。因此,我们都应感恩母亲,感恩母爱。孔子言: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孔子的故事,留给后人更多的是孔子对母亲颜氏的感激。孔子母亲颜氏,30岁出头就白了鬓发,为了孔子上学日夜操劳。尽管家境贫寒,孔母非常重视对孔子的教育。母亲颜氏教孔子识字,7岁时将他送到晏平仲的私塾学习,后来又将他送到外祖父颜襄那里,随外祖父学习多年。在母恩浩荡的关怀下,造就了一代圣人。孔子24岁时,母亲与世长辞。孔子十分伤感,将母亲与父亲合葬后,服丧三年,时时感念母恩,不胜悲哀。假如没有孔子母亲颜氏辛勤为儿子操劳,就不会有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也就不会给我们后人留下这么丰厚的文化遗产。
如果我们能有所成就,那是因为有深深的母爱相携,如果我们能平安幸福的生活,那就是母亲的期望。一个母亲为儿女付出所有,不图任何回报。
也许,我们将来会在商场厮杀;也许,我们将来会在职场上拼搏;无论在那,母亲纤长的丝始终牵挂着我们。无论我们走了多远,永远也走不出母亲爱的心房,母爱的眼帘。我们的母亲,为我们操劳一生,有的已经白发苍苍,有的病痛缠身,有的身躯佝偻步履蹒跚。而我们平时都是一直在为自己的事情忙碌,老说没有时间,三八妇女节是属于妇女的节日,也是属于我们母亲的节日。我们不能做很多的事情,但我们可以对母亲说:妈妈,我爱您!妈妈,谢谢您!妈妈,祝您节日快乐,福寿安康!在此,祝天下所有的母亲幸福健康而快乐!
1、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摘孔子《论语》
2、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摘孔子《论语》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摘孔子《论语》
4、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摘孔子《论语》
5、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摘孔子《论语》
6、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摘孔子《论语》
7、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摘孔子《论语》
8、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摘孔子《论语》
9、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摘孔子《论语》
10、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摘孔子《论语》
1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摘孔子《论语》
1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摘孔子《论语》孔子的名人名言
13、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摘孔子《论语》
14、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摘孔子《论语》
1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摘孔子《论语》
1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摘孔子《论语》
17、朽木不可雕也。摘孔子《论语》
1、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2、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3、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4、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5、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6、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9、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
10、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11、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12、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13、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14、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15、放于利而行,多怨。
16、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17、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1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19、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0、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21、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22、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23、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24、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25、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26、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7、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28、道不同,不相为谋。
29、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30、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3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32、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33、君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34、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35、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36、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37、刚、毅、木、讷近仁。
38、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39、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40、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
41、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42、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43、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44、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4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46、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47、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8、礼之用,和为贵。
49、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的欲,不逾矩。
50、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51、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52、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5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4、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5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56、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57、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
58、君子之行也,度于礼。
59、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60、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61、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6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3、苟正其身,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64、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65、不学诗,无以言。
6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67、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68、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69、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70、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71、不学礼,无以立。
7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73、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74、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75、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76、巧言令色,鲜矣仁。
77、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78、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79、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80、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